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源赤霉素对东北刺人参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源赤霉素(GA3)对处于不同处理阶段的东北刺人参种子萌发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处理前期用一定浓度的GA3处理种子,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较长处理时间后,用GA3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2.
以种子做为繁殖材料,在温室内人工培育东北刺人参,成功与否的关键技术是种子催芽处理、幼苗立枯病防治、当年生苗光照调节、苗木越冬等工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辽宁省现存东北刺人参分布、种群个体及生境进行的调查,了解了东北刺人参的生存状态,从而做到对东北刺人参的有效保护。通过绘制东北刺人参的存活曲线、编制静态生命表得到东北刺人参属于Deevey的第Ⅱ种模型。东北刺人参主要分布保护区内,保护区外仍亟须保护。刺人参属群聚型植物,生境若破坏,则会造成灭绝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东北刺人参棚栽技术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刺人参根状茎的不同部位在温室进行无性繁育技术研究,通过对根条的选取、剪切、播种管理等环节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东北刺人参无性快速繁殖技术。使东北刺人参无性繁殖的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5.
东北刺人参(Oplopanax elatus Nakai——Echinopanax elatus Nakai),别名刺参,五加科植物。它与我国名贵中药“人参”是同科植物,人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多年生木本棚物(灌木)。刺参属植物(Cplopanax Mig)在全世界只有三种,其中之一的“东北刺人参”,就生长在长白山区。根据我们1982——1983年野生经济植物资源调查发现,长白山南坡刺人参,主要生长在云冷杉针叶林下或冷杉为主的针阔混交林下腐殖土肥沃并有岩石裸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东北刺人参不定根反应器培养体系,获得较高的人参皂苷含量,以东北刺人参无菌苗诱导得到的不定根为试验材料,研究生物反应器不定根培养过程中,蔗糖浓度、生长素IBA浓度、接种量和通气量对皂苷积累的影响。比较3种培养方式发现,生物反应器培养比振荡培养和固体培养更有利于不定根中皂苷积累。在生物反应器培养过程中,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皂苷含量明显提高,在蔗糖质量浓度为50 g/L达到最大;IBA质量浓度为3 mg/L时最利于皂苷积累;接种量为5 g/L时不定根中皂苷含量和生产量最多,而接种量超过5 g/L不利于皂苷积累;通气量75 m L/min时,皂苷含量达到最高。因此,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不定根来生产皂苷,为资源短缺的东北刺人参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方法,对今后的东北刺人参产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组培增殖适宜的培养基成分,以东北刺人参不定根为外植体,研究了MS培养基中NH4+/NO3-和有机物质对东北刺人参不定根增殖生长和分化的影响,同时观察了培养过程中不定根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NH4+/NO3-为30/30mmol时适宜不定根的生长,鲜物质量和干物质量优于其他MS培养基中NH4+/NO3-,分别为809mg和117mg。当有机物质含量为MS原配方量的1.5倍时,不定根生长较好。通过观察不定根的生长动态发现,培养14d后不定根数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而增加,在培养2426d时东北刺人参不定根生长达到旺盛期,此后不定根数随着培养天数增加而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8.
桃金娘在广东省广州地区6—7月的扦插成活率不超过5%;光对其种子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常温下水浸泡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达到35%,100℃热水和200 mg/L NAA溶液处理不利于种子发芽,金属离子处理对种子发芽有明显促进作用,其种子发芽率比对照高25~35个百分点;桃金娘总体发芽率较低,约为30%~40%。  相似文献   

9.
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浸泡猪屎豆和黄葵种子,研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200 mg/L的GA3处理对猪屎豆的催芽效果最好,而100 mg/L的GA3处理对黄葵的催芽效果最好;GA3浸种催芽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有提高,但效果不显著。GA3的浓度过低或者过高,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3种植物生长激素类物质对耧斗菜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BA,IAA,GA33种生长激素类物质对来自黑龙江省东南部山区野生成熟饱满的耧斗菜种子进行处理以进行发芽试验;通过计算、分析各个试验组合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探索耧斗菜种子最佳处理方式。试验结果表明:3种生长激素类物质浸泡对耧斗菜种子发芽有显著促进作用,GA3对耧斗菜种子的发芽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耧斗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是200 mg/kg的GA3浸泡24 h。  相似文献   

11.
蓝桉水提液对蓝桉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蓝桉枯叶、鲜叶、树枝、树皮、树根1∶50、1∶100、1∶200、1∶400的水提液对蓝桉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除蓝桉各器官的水提液对发芽率大多数起促进作用,树根、树枝及树皮的水提液对鲜重的影响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外;高浓度的水提液对芽及幼苗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在幼苗茎严重卷曲和呈倒伏状,且随着水提液浓度减小,抑制作用减弱,有的消失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继而幼苗生长恢复正常;鲜叶、枯叶水提液对蓝桉幼苗胚根长、总长的抑制作用强度大于其它器官,枯叶和树根水提液对种子发芽率起促进作用的强度比其它器官大,树根水提液对鲜重的促进作用强度比其它器官大。  相似文献   

12.
2017年5月10日,将烟台沿海防护林内20~30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母树的种子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播于花盆中,研究枯落物覆盖厚度(1 cm,2 cm,3 cm,4 cm)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阐明沿海黑松防护林幼苗建立的机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有着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发芽时间、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大粒种子比中小粒种子有着低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上种子大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高度和地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都是大粒和中粒种子大于小粒种子。枯落物覆盖厚度对于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随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发芽时间则逐渐降低;但对幼苗生物量、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与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分配相关性不显著,但与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成显著正相关。因此,种子大小和枯落物覆盖厚度是影响沿海黑松防护林天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鸡树条荚蒾种子为材料,研究其在室内变温条件下沙藏催芽处理的发芽能力,结果表明:在8℃~23℃相对较高温度的变温处理条件下,经历了近4个月的沙藏层积处理,平均发芽率为92%,不发芽种子均因霉烂所致,无空粒、病虫粒等,说明授粉相对充分,没有种实虫害发生。幼苗平均高度为4.75 cm,子叶展开。  相似文献   

14.
采用层积处理法、浸种+药剂处理、层积+药剂处理和清水对照的单因数随机区组设计,测定青海野生马蔺的起出苗率和苗高,结果表明:层积+药荆处理、层积处理、浸种+药剂均可以明显提高马蔺种子的出苗率,但以层积+药剂处理的出苗率最好。层积+药剂处理可以明显提高马蔺植株的苗高,层积处理、直接浸种+药剂处理没有提高马蔺植株的苗高的作用。层积+药剂处理可以作为野生马蔺种子处理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后熟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成熟时,种胚发育不完全是其最初不能萌发的根本原因。经过长时间的综合变温层积,种胚在完成其形态发育的同时,生理生化功能亦渐趋完善,种皮的透性不良与种内抑制物的存在,是延缓种胚后熟过程的主要因素。通过层积处理,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16.
紫椴种子层积催芽处理新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椴种子属于综合因素导致的深休眠种子类型,必须进行催芽处理才能解除休眠。传统层积催芽处理发芽率不稳定,通过采取化学和物理方法结合进行层积处理,可使紫椴种子发芽率达到70%以上,苗木生长健壮,超过国家和地方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试验材料、GA3应用和变温层积催芽对比试验,对刺楸种子解除休眠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鲜种+GA3+(15℃,30 d;冷冻,90 d;-4~0℃,90 d)处理方法发芽率达到90.2%,出苗率达到81.5%;气干种温水(72 h)+GA3+(13~18℃,90 d;0~4℃,90 d)处理方法发芽率达到76.3%,出苗率达到66.4%。采用鲜种进行变温催芽处理对刺楸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和1年生苗木质量提高具有显著作用(p<0.01和p<0.05)。研究表明,刺楸种子属于形态-生理休眠类型,采用鲜种+GA3+变温层积催芽的综合处理方法能有效解除刺楸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8.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electrostatic field (ESF) treatment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Sorbus pohuashanesis. The experiments were arranged by uniform design computed by the Data Processing System (DPS), including three levels of seeds soaking time, four levels of ESF intensity and four levels of ESF treatment time, with 12 treatments. Ten seeds were used in each treatment with three replicates. Seed vigor, seed germinating ability, emergence rate of seedling, survival rate of seedling, and seedling height and diameter, as well as the change in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s,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s, soluble total sugar contents in leaves of S. pohuashanensis seedlings were measured after ESF treatment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ESF treatment could improve the water absorption ability of dry seeds of S. pohuashanensis, resulting in fast germin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under light conditions. Combined treatment of ESF with cold stratification could increase seed germination percentage significantly (to 42.20%), promote seedling height growth, affect leaf SOD activity, and could raise contents of total chlorophyll, soluble protein, and total soluble sugar in leaves. Seed soaking tim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eed relative electroconductivity, seed germination under light, SOD activity,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and total soluble sugar content of seedling leaves. ESF intensity exerted a moderate effect on these indexes. ESF treatment time only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s, no evident effect on other indexes.  相似文献   

19.
在大叶椴种子贮藏时期进行打破休眠对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的试验表明:即先从大叶椴坚硬果实内取出休眠种子在浓硫酸中脱皮10 min后,再在无基质(3℃)条件下层积催芽140~168 d(直到第1粒种子开始发芽为止).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种子当发芽试验中昼夜温度为3~15℃(16 h+8 h)时,几周后种子的发芽率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