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海波  宋翻伶  李旭红 《农技服务》2011,28(9):1346-1346
阐述了近年来盐池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模及后续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培育林业资源、不断完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相关政策、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发展后续产业、延伸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链、生态建设将“治理为主”转变为“抚育管护为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完善的后续政策体系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而后续政策的核心目标是激励各利益主体,使其保护好前期的建设成果,并继续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因此,要建立注重效益共享的退耕还林激励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增强退耕还林投资动力.分类制定退耕还林的补助政策和后续产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内蒙古太仆寺旗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对策,主要包括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措施;优化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模式;抓好宏观政策引导,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实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与结构调整相结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与农民增收相结合、退耕还林与三农工作相结合。通过以上措施促进后续产业发展,提高生产力,有效促进农牧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项政策工程,退耕还林若要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在该政策得以妥善进行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发展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坚持因地制宜且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增收等相结合的原则,其主要的发展模式包括: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业产业化模式;发展林草间作-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发展林药间作-药材-制药模式;发展生态旅游模式等。  相似文献   

5.
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 a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政策工程,为了解决退耕还林区的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在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以及长短兼顾、以短养长的原则.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林草间作-畜牧业-畜牧产品加工模式、林药间作-药材-制药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6.
对西吉县林下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下经济是一项新生产业,为了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应依据林分特点重点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发展森林旅游和生态文化等产业,强化政策保障,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榆林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可持续的根本出路在于后续产业的培育。榆林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存在优势产业规模小,主导产业培育不足,龙头企业少,加工业严重滞后,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等突出问题。根据榆林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对策:(1)发展灌木资源,开发以红枣为主导的小杂果以及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2)立草(灌)为业;(3)发展以陕北绒山羊、奶牛为主导的舍饲畜牧业;(4)调整种植业结构布局,重点发展杂交玉米制种、小杂粮、马铃薯优势产业和沙产业;(5)充分利用区域能源开发及能源工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吸收资金,反哺涉农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草)是中国生态建设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改变农民传统耕种习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长远生计,也关系到退耕还林最终目标的实现。吴起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应搞好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产业投资力度;挖掘灌木林潜力,积极开发灌木产业;依靠科技支撑,发展特色林果业;推行林草间作,做大做强草畜和特色养殖业;产业基地与加工企业相结合,实现与市场的接轨;促进劳动力转移,实现非农方式增收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山丹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科学规划主导产业;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服务体系的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分析宾川县中药材产业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加快宾川县中药材产业应加强政策引导,合理规划布局;加强科技支撑,完善服务体系的建议,使其发展成为广大山区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1.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平县林业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经营层次低、科技支撑不够、发展思路不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发展工业原料林、因地制宜重点发展特色林果业和精深加工业、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政策扶持,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机制、依靠科技支撑,增强综合实力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何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包括政策及制度的完善、科学的规划及设计、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是解决退耕区农户经济收入的长远发展问题.围绕武定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培育,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林业资源优势、使土地多样化的利用、提升后续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退耕农户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绪敖  查芳  何家理 《江西农业学报》2013,(11):135-137,142
为了研究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秦巴山区3省5个县10个乡镇退耕还林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的状况,提出了通过科学规划、科技扶持和制度创新促进后续产业发展是实现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采用问卷和实地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秦巴山区3省5个县10个乡镇退耕还林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缓慢的状况,提出了通过科学规划、科技扶持和制度创新促进后续产业发展是实现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县林业产业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经营层次低、科技支撑不够、发展思路不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政策扶持与营造发展环境、创新机制及提高林产品含量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彭阳县发展特色杏产业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彭阳县发展特色杏产业的主要做法是立足县情,完善思路,坚持杏产业发展目标不动摇;科学规划,政策激励;依靠科技,发挥杏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管理,提高林业科技人员工作效率;打造品牌。并从领导重视、科技支撑、示范带动、企业带动等方面总结了杏产业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针对吴忠市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提出加强保持林业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扩大退耕还林政策的覆盖范围,惠及更多造林群众;创新林权经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造林事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吕勇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201-202
探讨泾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途径,以巩固当地退耕还林的成果,促进当地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镇巴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镇巴县实际和退耕还林有关政策,提出了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