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肃北国家气象观测站1981—2020年逐月沙尘天气日数资料,对肃北县沙尘天气的月、季、年、年代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肃北县浮尘、扬沙、沙尘暴天气均以21世纪初出现频率最低;沙尘天气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次之,沙尘暴最少,沙尘天气具有波动减少的趋势;春季沙尘天气最多,夏季次之,秋季最少,各季的沙尘日数均呈波动减少的趋势,其中春季减少最快,秋季次之,夏季减少最慢;浮尘天气主要出现在3—7月,4月出现最多,扬沙天气主要出现在3—8月,沙尘暴天气主要出现在4—6月,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均以5月出现最多.  相似文献   

2.
对2004—2013年抚顺市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雾、霾天气均呈波动变化趋势。近10年,全年平均雾天气日数为152 d,其中以轻雾日数为主,占雾日的95%;大雾年总日数只占雾日的3%;2008年开始,抚顺市浓雾和强浓雾日数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13年浓雾出现4次,强浓雾出现7次。轻雾天气夏季最多,秋冬次之,春季最少;而对于大雾、浓雾、强浓雾天气秋季最多,夏天次之。霾天气年平均出现日数为75 d,且以轻微霾天气为主,其占总霾天气日数的96%。但2012年开始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逐渐增加,2013年出现轻度霾和中度霾的日数分别为12、2 d。同时,冬季不仅轻微霾日数最多,且轻度霾、中度霾天气日数也最多,说明冬季是抚顺市霾天气的高影响季节。  相似文献   

3.
陈志超  于怀征  赵娜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79-279,287
利用1971~2007年五莲县的能见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五莲县低劣能见度天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劣能见度(V≤4.0km)出现频率随年代变化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年变化规律与雾、轻雾的年变化规律相同;霾、扬沙、浮尘和烟等干质天气现象对低劣能见度的变化规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辽宁省营口市的能见度、相对湿度、降水资料,对雾—霾天气的年、月、日分布特征和各等级雾—霾所占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营口市近年来雾—霾天气的年际变化特征不明显,雾—霾天气以轻雾和轻微霾为主,雾占9.1%,年平均雾日为7 d,重度霾和中度霾很少,平均每年约为0.25、0.58 d。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次年4月,轻雾和霾主要出现在7月至次年1月,轻雾和霾在1月和8月出现双高峰值,轻雾在8月最多,霾在1月最多,春冬季霾明显比轻雾多。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其次是2:00,14:00最少;霾在8:00出现的次数最多,14:00次之,2:00最少。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日和霾日资料,对平顶山市雾、霾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平顶山市雾和霾日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雾和霾日数分别为13.8、15.2 d;冬季和秋季的雾日数最多,其次是春季,夏季雾日数最少,春季、夏季、冬季雾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只有秋季雾日数呈减少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霾日数最少,四季霾日数均呈增加趋势;2005—2010年年预报准确率为55.2%~65.0%,具有一定应用价值。雨日出现频率越高,雾、霾预报准确率则越高;雨日少,雾、霾预报准确率则相对较低,霾预报难度要高于雾,需加强雾、霾的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霾、轻雾、浮尘3种易混淆天气现象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了基于能见度和相对湿度的霾、轻雾、浮尘判断方法,阐述了雾霾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1960—2021年黑龙江省雾天气月统计资料,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插值工具,统计分析黑龙江省雾日数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21年黑龙江省平均雾日为15.6 d/年。(2)雾年代际变化特征呈现为20世纪60~70年代增加,7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逐年代减少,21世纪10年代又有增加趋势,2020年以后上升幅度明显。近62年来,雾日增长率最大的地方为牡丹江绥芬河,达8.1 d/10年。(3)从空间分布角度来看,黑龙江省雾天气基本呈现西南、东北少,西北、东南多的特征。(4)黑龙江省雾天气出现频率为春季和冬季低,夏季和秋季高,其中以6—9月最多,3—4月最少。(5)雾和相对湿度的增减趋势是一致的,当相对湿度增加1%时,雾日数增加1~4 d。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10个气象站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对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及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柴达木盆地扬沙、浮尘、沙尘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4月为扬沙、浮尘、沙尘暴出现次数最多的月份;沙尘天气均表现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气候特征;沙尘天气与大风、降水呈正相关,与大风的相关性明显,与降水的相关性不明显;四季气温与沙尘天气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可见大风日数的减少是沙尘天气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对沙尘天气的发生也起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涛  任崇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95-6396
利用菏泽市2004年1月~2013年4月的历史气象资料,研究了菏泽市轻雾、雾、霾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单个雾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菏泽市的轻雾发生概率分布较为均匀,12个月内皆有可能发生;雾主要集中在11月~次年1月,冬季为雾的多发季节,秋季为雾的第二多发季;菏泽市年出现雾日一般在25 d以下,菏泽市雾天气多为辐射雾。灰霾天气已经成为频发天气现象之一。雾出现时能见度不断下降,温度、湿度性质稳定,气压场稳定,风速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临清市沙尘天气特征及沙尘天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对1961~2010年临清市沙尘天气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80年代临清市年沙尘天数呈逐渐减少趋势,变化较明显;90年代较80年代略有上升趋势;2001~2010年沙尘天数变化较明显,为各年代最低值,年平均沙尘天数仅3.9d;沙尘天数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临清市沙尘暴天气只发生在春、夏、冬3个季节,且主要发生在春季,占全年沙尘暴天气总数的59%;秋季无沙尘暴;沙尘暴的月变化明显,其中4月的沙尘暴发生次数为全年最高,约占全年沙尘暴天气总数的31%。临清市沙尘天气以扬沙天气为主,占总沙尘天数的73%;其次是浮尘天气,约占18%;再次为沙尘暴天气,约占9%。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74~2015年巴彦淖尔市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能见度介于1~10km的雾、轻雾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各站雾日分布不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雾日数临河最多,轻雾日数杭锦后旗最多,临河雾日和轻雾日年增加率为9站之最;9站雾日和轻雾日11月最多,6月最少;秋季最多,夏季最少。  相似文献   

12.
统计德州观测站1991—2015年雾霾天气出现日数,得出:轻雾7—8月出现次数较多,2—5月较少;大雾12月出现最多,3—7月较少;霾天气1月和12月出现次数较多,8—9月较少。25年来,大雾按0.046天/10年减少;轻雾按39.677天/10年增加;灰霾按63.246天/10年增加。  相似文献   

13.
根据咸宁市6个气象站1960年12月至2013年2月霾天气人工观测资料,运用趋势系数统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咸宁市近53年来霾日数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咸宁市霾日数中间多南北少,丘陵地区多于沿江地区,年平均霾日数赤壁最多,达16.7 d,嘉鱼最少,仅1.5 d。除赤壁外,其他县市年霾日数呈减弱趋势。霾日数冬季最多,占全年的47.7%,春季、秋季次之,分别占全年的25.7%和20.5%,夏季最少,仅占全年的6.1%。咸宁市区霾日12月和1月最多,平均分别达2.1 d和1.8 d,6、7月最少,7月仅0.1 d,有近94%的年份都在6月没有出现霾天气。咸宁市区霾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阶段性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霾日数急剧上升阶段,至80年代初期维持较高的霾日数,存在着2~4年的显著周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71—2000年新安县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新安县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对云量、轻雾(雾)、霾、相对湿度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新安县近30年的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倾向率为12.407 h/10年;总云量和低云量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数的减少,反之亦然;轻雾(雾)和霾日数的增加就会引起日照时数的减少;相对湿度越大,日照时数越小。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宁国家基本站气象站1956~2011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南宁市霾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特点,阐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及其交通安全的危害影响。结果表明,近56年来南宁市霾日数年平均值为20 d,年际变化总体是前45年变化比较平稳,后11年变化则比较明显;霾天气的月季变化非常明显,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最多是12月,最少是7月。中度、重度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及农作物的生长危害很大,霾使空气质量恶化,可诱发呼吸道疾病、传染病;霾使能见度恶化,严重影响海陆空交通,事故频发;霾严重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区域气候,使极端气候事件频繁。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礼新  张少丽  石顺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66-12069
利用厦门市两个气象观测台站的日照现测资料,对厦门市目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厦门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主城区比郊区明显;春夏季比秋冬减少明显,其中夏季为四季中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季节,冬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从各月来看,主城区8月、郊区7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明显的突变现象。另外,对影响日照时数的云量、雾日、轻雾日、霾日等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与厦门市日照时数变化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低云云量的增加以及雾、轻雾、霾等影响日照时数的天气现象日数的增多,是造成厦门市主城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郊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轻雾和霾天气日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17.
王珊  孟小荣  金丽娜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7):1037-1040,1048
利用1960~2012年西安区域7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地区雾日、轻雾日及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西安区域雾日分布呈近山区多、平原区少的特点;轻雾日的分布呈城区多发、郊区少发的特征;霾日在城区为高发区,近郊次之,远郊最少。西安地区年平均雾日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轻雾日数以9.0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增加趋势,霾日以-7.7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减少趋势。西安地区雾日数在年内呈单谷型分布,全年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0.2d),冬季12月出现最高值(3.8d);轻雾日数在年内呈"V"型分布,全年轻雾日数最低值出现在6月(7.6d),冬季12月份出现最多(17.4d);霾日数在年内呈"U"型分布,春末(5月)~初秋(9月)霾日出现频率在年内变化曲线上表现为一个宽广的"U"型底部,在冬季1月份上升至最高值(6.1d)。  相似文献   

18.
西安雾日和霾日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2年西安区域7个气象站的历史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西安地区雾日、轻雾日及霾日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2年西安区域雾日分布呈近山区多、平原区少的特点;轻雾日的分布呈城区多发、郊区少发的特征;霾日在城区为高发区,近郊次之,远郊最少。西安地区年平均雾日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特征,轻雾日数以9.0 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增加趋势,霾日以-7.7 d/10a的速率呈波动性显著减少趋势。西安地区雾日数在年内呈单谷型分布,全年最低值出现在夏季6月(0.2 d),冬季12月出现最高值(3.8 d);轻雾日数在年内呈"V"型分布,全年轻雾日数最低值出现在6月(7.6 d),冬季12月份出现最多(17.4 d);霾日数在年内呈"U"型分布,春末(5月)~初秋(9月)霾日出现频率在年内变化曲线上表现为一个宽广的"U"型底部,在冬季1月份上升至最高值(6.1 d)。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江苏省徐州市气象站1962-2011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徐州市霾天气的分布特征,阐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及农作物产量的危害影响。结果表明:近50 a来,徐州市霾日数年平均值为16.5 d,在后8 a中霾天气日数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霾天气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霾天气日数在1月出现的最多,其次是2月和12月;霾往往会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及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危害最大,霾天气出现时将会使空气质量大幅度降低,使人体诱发呼吸道疾病;霾会降低能见度,对海陆空交通产生严重影响;霾对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产生影响,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原源  周显信  王栋 《山西农业科学》2015,(3):310-313,323
利用晋中11个气象站1960—2008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连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8 a来,晋中平均年及夏、秋季降水日数以及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将导致连阴雨气候发生改变;年连阴雨次数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日数的分布相似,东部山区多于平川,发生连阴雨最多的区域为东山北部。连阴雨的月季特征表明,夏季连阴雨过程最多,秋季次之,春季最少;秋季连阴雨相对而言强度大,春季连阴雨强度小。晋中连阴雨的年代际变化非常明显,20世纪60—90年代连阴雨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其中,60—70年代连阴雨最多,80年代开始减少,90年代连阴雨出现次数最少。2000年开始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