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干草调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刈割时期的紫花苜蓿干草品质的研究表明:盛花期刈割的苜蓿干燥速度快于初花期和结荚期,晾晒28h以上即可成功调制优质干草,初花期和结荚期刈割的苜蓿成功调制干草需要晾晒32h;调制干草的适宜含水量是20%左右;初花期苜蓿叶的蛋白质含量是茎的2.41-2.95倍,苜蓿干草的叶量是决定苜蓿品质的主要因素;不同刈割时期调制的苜蓿干草茎叶比差异较大,结荚期明显高于盛花期和初花期,是初花期的5-7倍。在初花期刈割,调制干草中茎叶比变化较小,叶损失少,可获得高质量的干草。  相似文献   

2.
刈割对紫花苜蓿的补偿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苜蓿适应刈割伤害的一种策略——补偿性生长,主要介绍了植物的补偿性生长产生的机理,补偿性生长过程中紫花苜蓿的形态与生理响应,补偿性生长产生的条件,进一步阐明了紫花苜蓿的刈割期和刈割强度对其生物产量和营养物质的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3.
4.
以阿鲁科尔沁旗2013年种植的紫花苜蓿为对象,分析2015-2018年紫花苜蓿适宜刈割期与实际刈割期差异及近30a(1989-2018)逐日降水保证率曲线。结果表明, 适宜刈割期与实际刈割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第二茬推迟最为明显。第二茬紫花苜蓿刈割期降水风险最高,第一茬、第三茬次之,第四茬风险最低。第一茬紫花苜蓿应在6月上半月完成刈割,第二茬紫花苜蓿应气象预报选择合适时机刈割晾晒或直接加工青储饲料,第三、四茬紫花苜蓿刈割期选择上有较宽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Medici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刈割是利用紫花苜蓿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以在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表现优异的7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处理对紫花苜蓿不同品种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粗蛋白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14号品种(1085)在45cm的刈割方式下鲜草产量最高,达到了86400kg/hm2,且显著高于30cm刈割和孕蕾期刈割(P<0.05);同一刈割处理下,不同的品种之间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45cm刈割处理时,14号品种(1085)的鲜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而粗蛋白含量则是16号品种(1075)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余6个紫花苜蓿品种(P<0.05)。不同刈割处理对参试的紫花苜蓿品种产草量和粗蛋白含量分析,表明在45cm刈割方式下,苜蓿的产草量,粗蛋白含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故云贵高原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苜蓿生产的最适宜刈割高度是45cm。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越冬刈割时间及留茬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刈割频次、施肥以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轻度盐碱地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以刈割频次(1、2、3、4次)为主处理,施肥(对照;施N肥;施P肥;施NPK复合肥)为副处理的双因素裂区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长季内,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显著增加(P<0.05),3次与4次刈割分别比1次刈割增产123.8%和131.6%;施肥对干草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刈割频次与施肥的交互作用对干草产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刈割3次并添加NPK复合肥处理的干草产量最高。刈割频次和施肥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二者交互作用仅对粗蛋白含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刈割频次的增加,紫花苜蓿茎叶比下降,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和K+/Na+显著增加(P<0.05),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Ca2+含量先增加后降低,Ca2+/Na+则表现出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施NPK复合肥使苜蓿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增加,粗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刈割频次对第二年返青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4次刈割明显降低了苜蓿的存活率,返青率仅为12.5%,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研究表明,在松嫩平原轻度盐碱地种植紫花苜蓿,每年刈割3次并施用NPK复合肥为最佳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苜蓿刈割收获技术及标准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刈割技术的确定根据市场价格规律,当单位面积经济产量达到最佳时开始刈割,即生物产量(kg·m-2)×单价(元·kg-1)=经济产量(元·m-2)。当日刈割、搂、捆时间根据不同季节调整,秋茬前在每日的18:00至次日12:00,留茬5~7cm;秋季最后一茬在当日的11:00至19:00。秋季留茬8~9cm;单位面积产量在5250kg·hm-2以上单垄翻,5250kg·hm-2以下双垄合一垄翻晒;以单位体积每捆(0.146m3)18~20kg打捆,即可保蓄较多的叶片,又可保证叶片不发生变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阿鲁科尔沁旗夏播紫花苜蓿播期与当年刈割时间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和越冬率的影响,为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的大规模种植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选择紫花苜蓿品种‘雪豹’,于2016~2017年研究夏播时间(7月2日、7月12日、7月24日、7月29日、8月2日、8月10日)与当年刈割时间(9月4日、9月11日、9月18日、9月26日、10月11日、11月2日)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和越冬率的影响.【结果】未刈割处理,7月份播种苜蓿的越冬率极显著高于8月2日和8月10日(P<0.01).7月初播种同时在9月初刈割,越冬率和翌年头茬产量与未刈割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7月2日播种苜蓿各刈割处理与未刈割处理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1),7月12日~7月29日播种的苜蓿各刈割处理越冬率均低于未刈割处理.【结论】在阿鲁科尔沁旗紫花苜蓿夏播时间最佳播期为7月2日~7月24日;7月2日播种的苜蓿适宜在9月初刈割,7月12日以后播种苜蓿当年不宜进行刈割.  相似文献   

11.
杨莉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3,(21):8973-8975
根据甘肃河西走廊的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提出建设农村小康绿色住宅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及建筑节能、节地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光伏大棚的概念、类型及其对生态农业的影响,以及光伏食用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阐述了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并对该地区发展光伏食用菌的条件及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河西走廊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引入甘肃省永昌肉用种羊场的白萨福克羊和特克塞尔羊进行了地区适应性比较,包括行为学和抗病能力观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羊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羊24 h的活动节律相似,均以反刍时间最长,其次是睡眠时间,再次为采食时间、静立时间和静卧时间.秋季特克塞尔公、母羊的体温、呼吸频率和脉搏都高于白萨福克公、母羊,而白细胞数低于白萨福克公、母羊,其它季节相反.白萨福克羔羊保持快速生长发育的持续期较特克塞尔羔羊长;断奶对特克塞尔母羔的影响最大,白萨福克羔羊从母乳到饲草饲料过渡较好,断奶后适应性要好于特克塞尔羔羊.2种羊引入羊场当年的产羔率均较低,次年恢复正常繁殖性能;但特克塞尔羊连续2 a无双羔.2种羊抗病能力无明显差异,羊只在被引入时存在咳嗽症状,并出现肺炎,治疗后均全愈.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抽样和定点调查方式,于2011—2017年对河西走廊制种基地作物病害种类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河西走廊制种作物病害主要危害番茄、辣椒、茄子、甜瓜、西瓜、西葫芦、黄瓜、莴苣、胡萝卜、菜豆、玉米、花卉等作物。病害种类有86种,其中真菌性病害76种,细菌性病害4种,病毒病5种,生理性病害1种,病害中真菌、细菌、病毒、生理性病害的比例为88∶5∶6∶1。各类作物白粉病和根部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病害发生地域主要集中在肃州、金塔、甘州、临泽、高台等地。通过调查,明确了河西走廊制种作物病害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半干旱地区紫花苜蓿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个从国外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分析了它们的生育期、产草量、茎叶比和干鲜比、生长发育特性、抗逆能力、营养价值等。结果表明:3个引进品种均优于对照,其中金皇后早熟,再生性能强,产草量高,营养成分丰富,生态适应性好,适宜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甘肃河西走廊草地沙质荒漠化监测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全区5市91563.47km^2草地面积中,强烈发展沙化草地占29.22%,发展沙化草地占1.5%,潜在沙化草地占30.34%,未沙化草地占38.94%。全区沙质荒漠化草地占草地面积的61.06%,50%以上的草地处于沙质荒漠化状态,其中金昌市与嘉峪关市强烈发展的沙质荒漠化草地面积比例最高,超过60%以上。调查分析认为,该区草地沙质荒漠化成因主要是气候干旱、多风以及土壤质地疏松等自然因素和长期滥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历史和人为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河西走廊地区草地沙质荒漠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笔者结合在甘肃河西走廊进行辣椒杂交制种的工作实践 ,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杂交授粉、病虫防治、种子收获等环节较为系统地总结了辣椒杂交制种优质、高产、高效的具体操作技术 ,可供辣椒制种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甘肃河西走廊盐生植被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调查,认为甘肃河西走廊盐生植被可分为盐生荒漠、盐生草(?)和盐生沼泽,其中包括十多个群丛,并根据植被演替和不同群落特点提出了建立河西盐渍区农林牧综合发展新生态平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在甘肃河西地区的马、骡、驴中发生着一种以气喘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发病的马类动物多达万头以上,致死率39.26%。通过实地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初步认为本病为一种气源性或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有机尘或无机尘有关,与霉草、霉料有关,在有些方面与人的“农民肺”相似。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在甘肃河西地区的马、骡、驴中发生着一种以气喘为特征的慢性呼吸器官病,发病的马类动物多达万头以上,致死率为45.26%.通过实地调查和流行病学分析,初步认为本病为一种舍饲役用马类动物的多因素疾病或为环境性、气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因可能与粗放饲养管理条件下来自发霉带土的饲料中的有机尘和无机尘有关,在某些方面与人的“农民肺”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