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甘肃省2007年10月的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及水汽输送情况。得到了影响此次连阴雨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水汽主要为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空气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汇合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2.
2007年甘肃省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甘肃省2007年10月的逐日降水实测资料,初步分析了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高空环流形势及水汽输送情况。得到了影响此次连阴雨天气的高空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水汽主要为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空气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汇合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3.
昌都地区2010年8月一次连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腾  孙晓光  李白萍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9):115-117,167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采取天气诊断方法,对2010年8月17~27日昌都地区连阴雨天气的天气形势及相关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纬稳定的2槽1脊与西伸到高原东部的西太副高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有利的环流背景;500 hPa切变线与高原低涡为此次连阴雨天气的影响系统;近饱和的相对湿度为连阴雨天气提供了较好的湿空气环境,水汽的辐合与辐散对预报连阴雨天气的开始与结束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连阴雨天气期间昌都地区垂直速度数值较大的负值区对应的地点降水等级较大,这对在连阴雨期间预报降水等级时有很好的指示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上升运动为连阴雨天气过程提供了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较强西风槽东移,高原北部的高压脊与西伸进入高原的西太副高合并,预示此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4.
为减少春季低温连阴雨天气对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危害,提前采取效应防护措施,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陇南市1980—2010年气候评价资料,对2015年3月31日至4月6日春季连阴雨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具有降水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特点,500hPa上阻塞形势建立与崩溃,乌拉尔山高压脊发展及横槽转竖偏北风带下强冷空气是主要成因之一,500hPa高原槽、700hPa上低涡切变线持续也是重要因素,而地面上冷锋和冷高压前冷空气与四川盆地热低压长时间对峙是此次春季连阴雨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另外低层持续良好的水汽条件及水汽输送通道和长时间维持的上升运动保证了连阴雨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郭燕  黎晓辉  白林 《北京农业》2012,(33):132-133
运用NCEP在分析资料分析滇西地区10月6-10日秋季严重连阴雨天气期间环流形势及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本次连阴雨天气期间由于副高位置较偏东,势力较弱,孟湾南支槽缓慢东移,水汽通量矢量场显示本次过程以孟湾水汽输送为主,副高外围的水汽输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2009年初夏陕西关中陕南地区连阴雨的天气学、热力学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5月陕西初夏的连阴雨降水的特点是落区与时段较为集中,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连阴雨期间,欧亚上空高层中高纬环流先后经历了两槽一脊型和一槽一脊型2个阶段,亚洲中纬度地区多短波槽活动为连阴雨提供了冷空气来源;孟加拉湾南支槽活跃,副热带高压位置较常年偏北,南海的水汽通过副热带高压外围气流不断地输送到陕西中南部,是此次过程主要水汽来源;200 hPa西风急流在40°N附近稳定时,陕西大部分地区位于急流南侧的高空辐散区,对流层低层有低涡或低值系统在该区生成和维持,形成了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垂直环流机制,有利于该地区连阴雨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运用MICAPS常规资料、自动站资料等对2013年8月16日沈阳地区出现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降水强度大,城区出现20年一遇强降水;此次暴雨过程以对流性降水为主;冷涡、低空切变、充足水汽、地面倒槽,高低空和地面的系统配合为沈阳地区的暴雨天气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此次过程动力李崇条件、热力条件、水汽条件均有利于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宋堃 《农业与技术》2014,(7):193-19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等进行分析,得出高空槽、中低层低涡及切变线和地面倒槽锋是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天气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动力条件和热力条件与暴雨天气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Micaps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4年9月出现在华北南部山西晋城的一次罕见连阴雨天气过程,旨在提高对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分析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且位置偏西、偏北是连阴雨期间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之一。西风急流在40°~48°N附近建立并稳定加强时,山西南部连阴雨维持,每一次急流中心加强都对应着降水的加强。高空西风急流使华北南部上空始终处于急流入口区右侧高空辐散区,不仅有利于该地区对流层低层低涡或低值系统的生成和维持,且起到抑制副高北抬并使其稳定的重要作用。本次连阴雨过程是强盛、稳定的副高和第15号台风"海鸥"、中低空切变、850hPa偏东气流和地面冷高压等天气系统共同影响造成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副高外围的偏南暖湿气流的输送。降水过程后期,在台风"海鸥"和副高之间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水汽输送带,将南海的丰沛水汽向华北南部输送,对这次降水过程起到了增幅作用。与华北南部盛夏暴雨相比,秋季暴雨区垂直对流明显比夏季偏弱。此次连阴雨的性质主要以稳定性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秋季连阴雨天气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亦峰  任敏  尚瑜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603-8604
连阴雨雪开始前,高空形势有一次大的调整,实际上就是大气长波和超长波的剧烈转换,通常称为大气环流调整。通过对2006年11月连阴雨的时空分布和大气环流的特征,探讨了形成连阴雨的水汽、动力和热力学条件并结合659、5图预报指标,提前预报出此次连阴雨过程,为秋季连阴雨的中期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