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优质烟叶原料供应不足问题,要加强相关技术研究,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该文分析了影响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因素,提出提升农业生产技术、调整调制技术、调整生物技术等针对性措施,最大限度提升上部烟叶的可用性,保证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2.
提高基地烟叶上部叶可用性关键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广西中烟基地上部烟叶生产现状,针对上部烟叶在可用性上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提出提高广西中烟基地上部烟叶可用性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提高烟草上部烟叶可用性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百色北部烟区近几年来上部烟叶烟碱含量较高而可用性较低的问题,通过分析上部烟叶质量和可用性之间的关系及影响上部烟叶质量的因素,从品种、施肥、育苗、打顶留叶、后期水分管理、打顶留叶数、上部叶采收成熟度、采收方式及烟叶调制等方面,提出降低上部叶比例、提高上部叶可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科学》2019,(11):49-52
上部烟叶可用性低是制约烤烟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本试验在烟叶生长后期用三种不同处理(喷赤霉素、乙烯利和伤根)研究其对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赤霉素和乙烯利都能显著促进上部叶开片,降低叶片厚度,同时还能降低烟碱和总氮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伤根处理虽对上部烟叶开片没有显著影响,但却能降低叶片厚度、改善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平衡。因此认为,喷施赤霉素、乙烯利和伤根处理都能显著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的途径,采用连续流动法测定化学成分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采烤方式对烤烟上部6叶烘烤质量及可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带茎挂杆密集烘烤比较,上部6叶一次性采收散叶堆积烘烤可增加装烟量和装烟密度,减少用工成本和耗能成本,提高烟叶均价和上等烟率,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协调烟叶化学成分,提高感官评吸质量,有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经济效益。不同采烤方式顶部1~2叶位烟叶可用性和经济效益较低,建议弃烤。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部烟叶可用性偏低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15  
就我国当前烟叶生产中存在的上部烟叶可用性较低和烟碱含量过高这一问题 ,汇集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 ,从烟草生理生化的基础理论入手 ,系统分析了影响上部烟叶可用性的环境因素、营养施肥、栽培采收、调制等生产中可用的调控技术和理论 ,综述了我国在解决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控制烟碱含量过高的研究进展、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技术路线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提高上部烟叶质量的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提高上部烟叶质量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上部烟叶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减少上部低次烟、提高上部烟叶质量和可用性的具体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水城县开展微生物菌剂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微生物菌剂能增加上部叶面积,可提高烟叶经济产值,上部叶的总钾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降低,并使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控制在3.5%~4.0%以内,总氮、总烟碱、总钾化学指标均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提高了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办公室转发中国烟叶公司关于印发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及在大品牌应用的技术研究2011年度实施方案的通知》(云烟办综[2011]155号)和《云南省烟草公司丽江市公司关于印发2011年度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丽烟司[20111204号)要求,结合永胜实际,对上部烟叶可用性技术研究试验示范工作出安排。同时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也是《丽江烟草烟叶科技规划发展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述了烤烟品种间遗传差异及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进展.[方法]综述了烟叶质量与经济性状的品种间差异,阐述了上部烟叶可用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上部烟叶利用的进一步研究途径.[结果]烟草品种是影响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烟草品种的特性不同,对生态因素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且不同烤烟品种各经济性状表现出明显品种间遗传差异;上部烟叶可用性研究在烟叶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成熟采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如何依据不同产烟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栽培管理特点、工业企业原料需求特点选择种植适宜烟草品种,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已成为今后上部烟叶利用的进一步研究途径.[结论]该研究为提高烟叶品种的科学布局及上部烟叶可用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