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维立 《农技服务》2011,28(8):1195-1195
从田块选择与田间工程建设、茭白移植、泥鳅放养前准备、鳅苗放养、饲养管理及商品鳅收捕等方面总结了茭白田养殖泥鳅技术。  相似文献   

2.
泥鳅稻田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稻田泥鳅养殖技术,包括养殖场地选择、池塘处理、水质管理、鳅苗放养、鳅苗管理、水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并对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养殖户进行稻田泥鳅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一、泥鳅苗种培育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育苗池的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消池,并施禽畜的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粉、玉米粉、麦粉、菜  相似文献   

4.
<正>一、泥鳅苗种培育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育苗池的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消池,并施禽畜的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粉、玉米粉、麦粉、菜  相似文献   

5.
泥鳅,俗称鳅鱼,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泥鳅生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强、疾病少、食性杂、生产成本低,非常适宜土池养殖。目前,农村空置的土池较多,可以大量养殖泥鳅。如无现成土池,也可以在低洼处挖池养鳅。其养殖要点如下: 建池   1.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弱酸性底质的场地建池。池壁最好夯实捶紧,以防雨量多时泥鳅钻逃。在池的两端设进出水口。   2.面积。 15- 100平方米均可。   3.池底铺放 30- 40厘米厚的肥泥。 鳅苗放养   1.清池。放养前一周用生石灰、茶籽饼、鱼藤精等药物进行土池消毒…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6,(6):21-21
一、选址建池选择水源有保障、排灌方便的房前屋后,背风向阳,靠近沼气池出料口的地方建池。池的大小可因地制宜,一般面积在10 ̄20平方米为宜,池深1.2米,池壁用石灰或砖砌,并用水泥抹面。建专门的进出水口,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以防其逃跑。地上方应建好蔽荫棚,架设好诱虫灯。二、清池消毒及放养鳅苗每立方米池水用0.22千克生石灰,将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测验池水的pH值降到7以下,或观察有水蚤活动,或把几十条鳅放入池水中安装好的捆箱内试养,若鳅在箱内一天生活正常,即可放养鳅苗。人工繁殖或者野生的鳅苗均可用来饲养,鳅苗应无伤…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中华鳑鲏的生物学特性和人工养殖技术要点。雄鱼体色艳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是我国著名的原生观赏鱼类。雌鱼体色相对较暗,产卵时伸出产卵管,将卵产于河蚌鳃腔进行孵化。中华鳑鲏人工养殖需放养5~8 cm宽的背角无齿蚌或圆顶珠蚌以利于其繁殖。苗种放养密度为水面放养0.5 cm左右的新孵苗种60万尾/hm2,放苗前用5 mg/L的高锰酸钾水浸泡消毒5 min,能显著提高放养成活率,小瓜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采用5~10μg/L的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杀虫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泥鳅具有高营养价值和高经济价值,但水花至夏花培育难点多,成活率低。通过试验研究了鳅苗水花下塘至大夏花(5 cm)培育技术,选择泥鳅水花600万尾,收获3 cm鳅苗460万尾,成活率为76.7%;收获5 cm鳅苗385万尾,成活率为83.7%。水花至夏花总成活率为64.17%。归纳了培育技术关键点,对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稻田养殖真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和笔者多年稻田养殖真泥鳅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了稻田养殖真泥鳅技术,包括稻田选择与田间设施改造、中稻品种选择及插播、鳅苗放养、日常管理以及收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效益高,生长期5~6个月,当年鱼种就可养成商品鱼。1·池塘条件宜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水深1·5~2米。放养前,清理池塘,消毒池水。2·鱼种放养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长5厘米以上,体质健壮,无伤无病。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就可放养鱼种。3·养殖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淀山湖本地青虾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特进行了淀山湖本地青虾早繁苗试验和高效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繁苗试验每667m~2平均产苗约60万尾;高效养殖对比试验,试验组(种植黄花草)青虾体长范围3.7~6.4cm、体重范围1.34~5.29g、平均体重2.9g、青虾个体规格5cm的占35%以上、平均每667m~2产量为70kg,与对照组(未种植水草)相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合理利用莲田的生态资源,探索总结出莲田套养泥鳅技术,主要包括养殖准备、鳅苗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销售等内容,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养殖密度、水质和分级对水泥池鱖苗种培育的影响,以翘嘴鳜鱼苗(体长0.7~1cm)为对象,在不同密度下投喂麦瑞加拉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小规格苗种(2.5cm)的放养密度宜在4000尾/m3左右,大规格苗种(2.5~6.5cm)的放养密度不宜超过800尾/m3。(2)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均与鳜鱼苗养殖密度成显著正相关,水泥池中进行鳜鱼苗种培育不宜密度过高,密度越高,疾病暴发的风险越大。(3)分级过筛选取鱖苗体长为2~3、5~6、8~9cm时的3个节点进行,保持饱食投喂,能较好地提高鳜鱼苗种的整齐度,降低残食率,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泥鳅的养殖技术,简述了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养殖条件、苗种来源、鳅苗放养、Et常管理以及其相关病害与防治等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泥鳅养殖户和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茭白田生态套养泥鳅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包括田块选择与整理、放苗前准备、鳅苗放养、饲养管理、日常管理、病害防治、捕捞与上市等内容。以期指导茭白田中养殖泥鳅。  相似文献   

16.
在面积为0.67 hm2的稻田中,2014年4月投放外购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odatus)苗种176 kg,至2014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47 kg,平均利润22 618元/hm2;2014年8月从原稻田养殖的商品泥鳅中选留18 kg,进行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共获鳅苗2.9万尾,总重58 kg,越冬后继续养殖至2015年8月,起捕商品泥鳅554 kg,平均利润32 767元/hm2。结果表明,稻田原位秋季繁殖鳅苗模式优于泥鳅购苗养殖模式,操作简便,省去了苗种购买费用,仅增加了催产药品费和孵化用具费用计860元,养殖商品泥鳅经济效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诚  张晓玲 《新农村》2007,(5):21-21
泥鳅营养丰富,素有“动物人参”之称,人工养殖前景看好。养殖技术要点如下。1·苗种繁殖(1)亲鳅选择泥鳅一般2冬龄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鳅4~9月分批产卵。人工繁殖鳅苗水温宜在22℃左右,选择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较多的个体作亲鳅。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  相似文献   

18.
以江苏里下河地区邵伯湖水域的泥鳅为研究对象,探究泥鳅自然繁殖特性及人工繁育技术。结果表明:雌鳅性成熟系数在3~5月之间逐渐增加,6月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泥鳅主要繁殖期为4~9月,最佳繁殖期为5~6月;雌鳅规格越大其怀卵量越高,雌鳅体重大于30g时,其绝对怀卵量大于1万粒·尾~(-1),相对怀卵量大于400粒·尾~(-1);在水温21.5~25.5℃时,雌雄比例为1∶(1.2~1.5),雌鳅每尾注射催产剂用量为125 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0.3μg促黄体素释放性腺激素(LRH-A2)+0.2mg马来酸地欧酮(DOM),雄鳅剂量减半;注射催产剂后12~15h,亲鳅达到效应时间开始产卵,产卵后平均受精率为85.54%,孵化率为64.86%,催产122尾雌鳅共收获约32万尾仔鳅;初孵仔鳅全长约2mm,苗种培育30~45d后,鳅苗体长可达3~5cm,此时可进行分塘饲养或苗种销售。通过研究泥鳅的自然繁殖特性,突破其人工繁殖技术,为泥鳅规模化人工繁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泥鳅苗种培育 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育苗池的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消池,并施禽畜的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粉、玉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饵料拌和剁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泥鳅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池喂养1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进行成鳅饲养.  相似文献   

20.
稻田放养鳅苗一般120~150天即可长到8~15厘米长,增重4~8倍,达到外贸出口规格。 稻田要求:(1)杂草较少,没有地下水涌出,下大雨不漫水;(2)能经常保持水深3~4厘米;(3)田泥呈弱碱性;(4)流水口装上金属网、竹帘等防逃设备;(5)稻田四角挖面积为4~6米~2、深0.3~0.5米的鱼坑四个;(6)施足基肥,将四周田埂捶紧、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