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 kg/ha)、N2(172.50 kg/ha)和N3(207.00 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肥处理对桑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桑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转化酶酶活性的影响,为桑园合理施氮和生产优质桑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按不同氮肥施用水平:N1(120.75kg/ha)、N2(172.50kg/ha)和N3(207.00kg/ha)设3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并与桑叶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土壤脲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N2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较大。土壤蔗糖转化酶与脲酶活性、转化酶与磷酸酶活性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脲酶、磷酸酶、转化酶活性与桑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桑园土壤蔗糖转化酶、磷酸酶、脲酶活性;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评价桑园土壤性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得出:(1)四种土壤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与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容重、孔隙率、有机质含量、盐分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物理性粘粒含量、含水量、速效钾含量不相关;(2)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土壤酶与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第一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达0.9443。在土壤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脲酶和蛋白酶,在理化性质中  相似文献   

4.
以宁化县紫色土区油茶成熟人工林、马尾松成熟人工林、杉木成熟人工林及阔叶林4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4种森林类型0~10、10~20 cm土层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等4种土壤酶活性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大呈降低趋势。4种森林类型的土壤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油茶人工林的土壤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最高,马尾松林蔗糖酶活性最高,而杉木林的土壤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基本处于最低水平;影响4种土壤酶活性最关键的理化因子为土壤容重、全C含量、全N含量和有效P含量。  相似文献   

5.
淮北砂姜黑土酶活性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针对安徽淮北砂姜黑土“旱、涝、僵、瘦”等不良属性,通过探讨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酶活性的影响,揭示土壤酶对施肥模式的响应机制,为有效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提高土壤质量、进而保证作物高产稳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安徽省濉溪县杨柳试验基点长期定位培肥试验(1981至今)为基础,研究5种不同施肥模式下(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等氮)、有机肥与化肥配施(高氮))小麦-玉米轮作系统中耕层土壤(0-20 cm)脲酶、酸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成对比较,分别阐明土壤酶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酶活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结果】与长期不施肥相比,长期单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砂姜黑土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小麦收获期和玉米收获期分别提高了130.5%和129.5%、11.4%和14.9%、31.4%和12.0%,但对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促进作用;长期单施化肥可有效增强土壤酸性磷酸酶与中性磷酸酶活性,同时明显抑制其他3种土壤酶的活性;在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使5种土壤酶活性均保持较高水平,弥补了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因施肥模式单一导致某种土壤酶活性较差的不足;高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可显著提高酸性磷酸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但对其他酶作用规律不明显。砂姜黑土不同土壤酶之间普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之间以及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磷酸酶与其他3种酶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此外,砂姜黑土脲酶、酸性和中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蔗糖酶酶活受季节的影响也因施肥不同而不同。【结论】同等施氮水平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与单施化肥或单施有机肥相比,能使砂姜黑土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蔗糖酶均保持较高的活性,有利于改善土壤生物化学环境,进而提高土壤可持续生产力;土壤酶之间相关关系各有不同,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的有脲酶与过氧化氢酶、脲酶与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而磷酸酶与其他3种酶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砂姜黑土酶活性受季节影响的程度因酶种类与施肥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控释掺混肥对大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系统研究了控释掺混肥(crf)对大蒜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土壤酶活性(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随控释掺混肥施入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等量(crf1)和80%用量(crf2)处理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普通施肥(ccf)处理,表明控释掺混肥可通过增强土壤酶活性来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而提高大蒜鳞茎产量。  相似文献   

7.
设施黄瓜根结线虫病发生危害与土壤酶活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设施黄瓜根结线虫病与土壤酶活性等指标变化情况,试验通过测定设施黄瓜不同时期下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土壤多酚氧化酶、土壤酸性蛋白酶、土壤纤维素与土壤有机质等6个指标,研究根结线虫发生危害与土壤酶活性和有机质变化各指标的相关性。试验结果发现,在整个生育期,线虫发生危害(黄瓜病情指数)与土壤蔗糖酶、脲酶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61、0.503;与土壤酸性蛋白酶、土壤纤维素酶相关性不大,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3、-0.130。土壤多酚氧化酶与线虫发生数量显著负相关,为-0.829;与线虫危害程度(黄瓜病情指数)相关系数为-0.807。研究表明,土壤多酚氧化酶、土壤蔗糖酶与线虫发生危害相关性大,这2种酶为预测线虫发生危害和在线虫综合防控中作为土壤酶活监测的主要指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潮土中几种酶活性与肥力因素间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石灰性潮土中三种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分析测定,并与对应的57个耕层土样及3个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及土壤熟化程度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9.
蜜柚果园施用有机肥与化肥对土壤酶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琯溪蜜柚果园进行3 a不同施肥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肥年份的增加,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处理,其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土壤有效养分有提高的趋势,且施有机肥的效果优于施化肥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集河北低平原曲周、辛集、深州、景县、吴桥、固安6个县(市)玉米高产田的土壤样品,研究夏玉米高产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过氧化氢酶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其他3种酶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 3、0.571 8、0.313 6、0.265 0。在酶与土壤理化性状方面,脲酶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727 5,与总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29 8,其他3种酶与土壤物理性状没有明显相关性。脲酶与有机质、速效钾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6、0.219。全氮与4种酶均有极显著关系,相关性大小依次为蔗糖酶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757、0.734、0.723。磷酸酶与速效磷、速效钾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5、0.365。蔗糖酶、磷酸酶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0.234。在4种酶之间,脲酶与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4 6、0.279 5。磷酸酶与蔗糖酶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82 4。其他酶之间没有相关性。表明土壤酶是高产种植模式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连作5、10、15、20 a和25 a的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棉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棉花连作年限的增长棉田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下降,粗砂和细沙含量增加,粘粒含 量下降,其变化连作15 a极为明显; 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盐分含量和pH值逐渐降低,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大幅度升高,速效磷比较稳定或略有减小,而钾的含量显著下降,致使氮、磷、钾比例失调,其增减变化连作15 a极为显著; 随着连作年限的增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连作15 a都达到最高值,蛋白酶和磷酸酶活性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其活性连作20 a达到最高值。 由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研究区棉花连作年限不宜超过15 a,棉花连作年限超过15 a时,会导致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下降,土体紧实板结,结构性差,土壤养分含量失衡,酶活性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等连作障碍,使得棉花产出和效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2.
锰对商陆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阐明植物对锰毒的耐性机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Mn浓度下美洲商陆根际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用顺序浸提法研究商陆根际Mn形态与6种土壤酶的关系.结果表明:1)随Mn浓度的增加,真菌数量逐渐减少,细菌、放线菌数量变化呈波动性.2)低浓度Mn可刺激脲酶、磷酸酶的活性;高浓度下,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高浓度下增加.3)相关分析表明,锰浓度与土壤酶活性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相关程度为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转化酶;脲酶、蛋白酶、转化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5种酶的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它们对锰胁迫有相似的适应性.过氧化氢酶、脲酶对锰的影响作用最敏感.4)土壤酶与锰化学形态多呈线性关系,各形态Mn与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转化酶活性的负相关性很小,全Mn与蛋白酶活性及专性吸附态Mn与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5)各形态锰含量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关系优于总量锰,因此可将锰各形态含量关系作为评价红壤锰污染程度的主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大蒜秸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土壤添加大蒜秸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及根际微生态的影响,旨在探明大蒜秸秆对植物、根结线虫病和根际微环境的综合效应,为合理开发大蒜秸秆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置土壤添加0(CK)、1%(T1)、2%(T2)、4%(T3)和8%(T4)共5个大蒜秸秆添加浓度(w/w)。于日光温室中采用装有5 kg田园土的花盆(直径20 cm,深20 cm)进行番茄幼苗培养,缓苗后于番茄幼苗周围打洞接种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5 000 J2/株)。每30盆作为一个处理,培养温度控制在白天/夜晚为28—32℃/15—23℃。于处理10、30和50 d后取番茄根系样品,并采用抖动法收集根际土壤样品,测定番茄植株的生物量;统计根结线虫数、雌虫数、雌虫比例、卵块数、卵粒指数、繁殖系数、根结指数等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治效果;分析根际土壤中的脲酶、磷酸酶、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等主要土壤酶活性;测定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植食性线虫、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杂食捕食性线虫等不同营养类群的土壤线虫数。【结果】随着大蒜秸秆施用量的增加,番茄植株的生物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T1处理略高于CK,而T2处理略低于CK。相对防治效果随着大蒜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分别达到13.6%、50.0%、72.7%和81.8%;土壤添加大蒜秸秆显著降低了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向雌虫分化的比例,并降低其卵块数、卵粒指数和繁殖系数。土壤添加大蒜秸秆降低了根际土壤尿酶和磷酸酶活性,但提高了纤维素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另外,土壤添加大蒜秸秆可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细菌数随着大蒜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峰值出现在T2处理;而真菌和放线菌则随着大蒜秸秆施用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土壤引入大蒜秸秆后,植食性线虫数量随着施用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同一浓度下,植食性线虫数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趋势。而食细菌、食真菌和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则随着大蒜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相比之下,食真菌线虫数增幅相对较小。【结论】综合考虑大蒜秸秆对番茄旺盛生长期的植株生长、根结线虫病防控和根际微生态的影响,以T2处理(2%)的大蒜秸秆添加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9年上海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土壤酶全年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特征。依据海三棱藨草植被空间分布的差异,重点研究了海三棱藨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植被混合区以及对照区域光滩4个不同区域土壤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不同:脲酶活性最大值有海三棱藨草区>光滩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土壤蔗糖酶活性最大值有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光滩区;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大值有光滩区>海三棱藨草区>混合区>互花米草区;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大有混合区>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光滩区;(2)混合植被区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低于单一植被区,互花米草入侵降低了脲酶蔗糖酶酶活性,降低了海三棱藨草湿地的土壤肥力;(3)不同植被类型区域土壤酶活性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决定了土壤肥力进而影响了酶活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连作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土壤酶和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对烤烟移栽后30 d、50 d、70 d和90 d的根际耕层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并结合简单相关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来探讨连作条件下土壤化学性质和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和微生物菌肥均可明显改善连作植烟土壤的品质,土壤主要养分元素含量上升,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化学性质与土壤酶活性之间存在较强的简单相关关系;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对土壤综合肥力影响最显著的土壤环境因子为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连作植烟土壤氮素含量水平是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素;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上载荷程度较高的脲酶、磷酸酶、碱解氮、过氧化氢酶和速效钾这五个指标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土壤肥力,土壤酶活性能够和土壤理化因子共同评价土壤综合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微生物、理化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微生物量、理化性质的关系,选择了土默川平原不同盐渍化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盐渍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法,对0~4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理化因子两组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减少,其酶活性变化范围分别为0.65~36.55 mg/g、0.003~0.018mg/g、0.10~0.98 mg/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其变化范围在2.76~3.35 mg/g之间;随盐渍化程度加重土壤4种酶活性均降低,且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4种酶活性月份间差异显著;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这两组变量间均有显著的典型相关变量存在,且均能代表变量总体的相关信息;其典型相关主要是土壤p H、有机质、含水量、速效磷、速效钾和4种土壤酶活性引起的。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典型相关主要是由土壤蔗糖酶、脲酶和土壤微生物量中的固氮菌数量、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引起的;主成分分析认为,土壤有机质、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放线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土壤含水量等可作为影响土默川平原盐渍化土壤肥力特性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猪粪和粉碎秸秆作为2种不同有机肥源,均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增加总孔隙度和物理性粘粒含量;2种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旱地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而腐熟猪粪配施化肥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猪粪处理和纯施秸秆处理(P<0.05).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提高红壤肥力的基本途径;2种有机肥源均能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其活性,与纯施化肥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2种有机肥提高了红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不同的有机肥源处理之间各种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轮作连作荞麦田主要微生物类群及土壤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荞麦不同连作和轮作模式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在连续4年定位试验基础上,通过平板涂布计数法和比色法,研究隔年作、轮作和连作荞麦生育期间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总数随着荞麦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加,尤其是荞麦连作田土壤微生物——细菌,开花期至灌浆期增长显著,并于灌浆期达到轮作细菌数的4.3倍。土壤酶活性连作总体偏高,脲酶、碱性磷酸酶表现尤为明显,均高于隔年作和轮作,且达到1%极显著水平。连作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与细菌呈显著正相关;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则与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此,荞麦短期连作下表现出的B/F[(细菌+放线菌)/真菌]比值更大,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更强,说明短期连作较利于荞麦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