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小凡 《海洋渔业》1996,18(1):28-30
一、前 言 在海洋捕捞作业渔船中,小型兼作渔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全国约有数十万艘。这类渔船的主机动力为60~200kw,一股以拖网作业为主,兼流刺、钓等作业,因此所配备的捕捞机械也是以拖网作业为主,大部分只配备机械传动拖网起网机。近年来随着渔业生  相似文献   

2.
郭庆祝 《中国水产》2016,(11):48-49
正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海洋捕捞渔船指标"双控"等多项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捕捞作业方式和渔船装备的不断改善,目前渔船实际捕捞强度明显超过了渔业可捕资源的修复能力,资源枯竭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状况堪忧。一、减船转产的必要性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直接导致部分捕捞渔民收入锐减、生活水平下降,多数渔船靠"吃油补"维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伏季休渔、增殖放流、海洋捕捞计划产量"零增长"、海洋捕捞渔船指标"双控"等多项措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捕捞作业方式和渔船装备的不断改善,目前渔船实际捕捞强度明显超过了渔业可捕资源的修复能力,资源枯竭趋势并没有得到改善,资源状况堪忧。1减船转产的必要性渔业资源日益衰退,直接导致部分捕捞渔民  相似文献   

4.
正我国是渔业大国,也是世界上渔船最多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提高渔民收入、满足市场供应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捕捞强度远远超过资源再生能力,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为控制捕捞强度,养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自1987年开始,国家对海洋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  相似文献   

5.
国家通过对海洋捕捞业实行渔业许可制度,对从事捕捞业的渔业生产者发放捕捞许可证,采取控制马力指标,核定作业类型,限定网具种类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近海捕捞程度,促进了渔业资源的补充和再生,为捕捞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从近几年我市渔政执法实践来看,在对小型渔船的管理上,捕捞许可证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已渐渐暴露出其自身的局限性。而由此派生出来的诸多问题给渔政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针对我市实际,对捕捞许可证管理提出以下粗浅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要介绍了挪威海洋捕捞业和渔船管理状况:2011年,捕捞量230万t,产值159亿挪威克朗(约26.8亿美元);渔民数量12 791人,渔船数量6 252艘;近10年的捕捞量基本稳定,年均捕捞量为250万t,与此同时,渔船和渔民数量则呈持续下降态势,说明挪威渔船的捕捞能力显著增强,捕捞效率明显提升。挪威的渔业管理制度和法规建设比较完善,这为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奠定了法律基础。挪威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我国现阶段以实行渔船控制等投入控制制度为主、其他管理方式为辅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比较符合我国实际。实践证明,减船转产政策是控制捕捞渔船规模和降低海洋捕捞强度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型渔业船舶捕捞许可证的管理是由中国渔政指挥中心下发的一套系统,在省级渔政部门使用,由于是单机版本,省级主要使用此套系统打印全省所有海洋捕捞的渔船的捕捞许可证书、渔船的买卖过户、全省渔船的统计等功能;但是,捕捞许可证的年审工作是由市级渔政管理部门具体操作的,所以市级渔政管理部门的年审工作在开始几年里,全是手工操作,要在一堆纸质渔船年审档案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江苏省海洋捕捞渔业包括国营海洋渔业公司和群众渔业发展的10年回顾,此较详细的叙述了该省钢质渔船的更新改造、渔业修造厂的技术改造和企业管理等。10年中,渔船总功率、海洋捕捞产量、产值都有明显增长,渔民生活逐年向小康迈进。文章在展望中提出了渔船更新、船队规模、海洋捕捞、群众渔业的联产承包以及为海洋捕捞提供生产、生活保障的后方服务等6个方面比较具体的设想,旨在进一步推动该省海洋捕捞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09,(6):14-14
根据《渔业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农业部于2002年颁布实施了《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并从2003年开始,组织核发了新版《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我国内陆捕捞渔船管理逐步规范。但近年来各地内陆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大幅增长,对渔业资源养护管理和相关政策实施带来很大冲击。为切实控制内陆捕捞渔船的盲目增长,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2005,26(6):46-46
福建省沿海将减少海洋捕捞渔船。以保证海洋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捕量相适应,鼓励从事捕捞业的渔民和渔业生产经营组织减船转业,从事水产养殖、休闲渔业或者其他生产。  相似文献   

11.
Global marine wild‐capture landings have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for >20 years;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credible fishing capacity and effort information required to assess the sustain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global fleet. As such, we estimated global fishing capacity and effort from 1950 to 2012 using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database developed by the FAO, supplemented by other data sources. Using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s, we estimated the uncertainty surrounding many of our estimates enabl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deficiencies and limitations. Global fishing capacity and effort increased rapidly from the late 1970s through to around 2010 before stabilizing. The Asian fleet is more than an order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any other region in both capacity and effort, and continues to increase. Most other regions have stabilized, and there have been considerable declines in Europe and, to a lesser extent, in North America. Developed nations, as a whole, have decreased in both measures in the recent years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global trend. Developing and undeveloped countries are still increasing with the former having the largest fleet and showing the greatest relative increase with the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reversing these trends likely to be high. The efficiency of the global fleet, in terms of watt days of fishing effort per tonnage of wild marine catch, is now less than in 1950 despite the considerabl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and expansion throughout the world's oceans, that has occurred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相似文献   

12.
渔场捕捞强度信息可以为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提供帮助。本研究结合2017年10—11月船舶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System,AIS)信息和同期中国中西太平洋延绳钓渔船捕捞日志数据,通过挖掘延绳钓渔船作业航速和航向特征,建立渔场作业状态识别模型,提取渔场捕捞强度信息。以3~9节为航速阈值和0°~10°及300°~360°为航向阈值,渔船作业状态识别准确率为68.29%。阈值识别和日志记录的捕捞强度信息在空间上相关性很高(0.96),基于AIS信息挖掘的渔船捕捞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和实际非常相似。阈值识别和日志记录的捕捞强度信息在空间上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e of effort, CPUE)、渔获尾数、渔获重量和投钩数的空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62,基于AIS信息挖掘的渔船空间捕捞强度也可替代用于渔业资源分析。  相似文献   

13.
桁杆拖虾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捕捞作业方式,主要用于开发沿海渔场虾类资源.桁杆拖虾作业方式引进舟山后,迅速成为舟山海洋捕捞业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2013年5-11月通过实地调查,对舟山地区桁杆拖网的捕捞对象、渔具结构、操作方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当前舟山桁杆拖虾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底杂鱼及蟹类等副渔获物所占比例大,数量和重量占总渔获12.12%和66.58%;使用电脉冲惊虾仪等违法作业仍然存在;网目规格普遍小于国家标准.根据上述问题提出:加装分隔网片,改善网目结构,加大执法力度等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To be sustainable, the extractive process of fishing requires biomass renewal via primary production driven by solar energy. Primary production required (PPR) estimates how much primary production is needed to replace the biomass of fisheries landings removed from marine ecosystems. Here, we examine the historical fishing behaviour of global fishing fleets, which parts of the food web they rely on, which ecosystems they fish and how intensively. Highly mobile European and Asian fleets have moved to ever more distant productive waters since the 1970s, especially once they are faced with the costs of access agreements for exclusive economic zones (EEZs) declared by host countries. We examine fleet PPR demands in the context of large marine ecosystems (LMEs), which are frequently fished with PPR demands well above their average primary productivity (PP). In some cases, this was mitigated by subsequent emigration of fleets or by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Fleet movements, however, have stressed additional marine areas, including the EEZ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suggests the potential for spatial serial depletion, if fishing capacity is not reduced to more sustainable PP removal levels. Fundamentally, fishing is limited by solar‐powered PP limits. Fishing beyond solar production has occurred, but in the future, marine systems may not be as forgiving, especially if overfishing and climate change compromise their resilience.  相似文献   

15.
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及渔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芃  汪金涛  陈新军 《海洋渔业》2016,38(5):449-458
秘鲁鳀(Engraulis ringens)是栖息于东南太平洋沿岸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了解秘鲁鳀渔场和渔汛的状况有助于渔情预报工作的开展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利用2005~2014年秘鲁各港口的上岸量数据,以上岸量(landings)、总捕捞努力量(fishing effort)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指标分析秘鲁鳀渔场分布及渔汛;结合二因素方差分析(two-factor analysis of variance)探究渔场月份和纬度上的显著性差异;利用分位数的方法,找出各年的旺汛时间。研究表明,每年的4~6月和11~12月为秘鲁鳀的主汛期;主要的捕捞区域分布在7°S~13°S;渔汛的前中期,上岸量和捕捞努力量有着明显的年间差异,而CPUE在渔汛后期年间差异明显。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月份和不同纬度对捕捞努力量[ln(effort+1)]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5月为一年中最主要的捕捞阶段。旺汛期分析表明,第一渔汛阶段的旺汛一般在5月出现,而第二渔汛阶段的旺汛一般在11月出现。研究结果有助于对秘鲁沿岸秘鲁鳀渔场及渔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卢伙胜  张坤明 《海洋渔业》2007,29(3):285-288
2004年7月中旬至8月底,笔者主要对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的渔具种类及其分布情况进行补充调查.调查采用现场测定、咨询和访问当地渔民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法,对每种渔具的渔具结构、作业渔船、作业方法、渔具历史和技术改进等内容进行调查研究[1-2].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捕捞能力的计量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渔船数、总吨位、总功率和专业劳动力为投入指标。以年捕捞产量为产出指标,对我国1994至2005年的近海捕捞与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与能力利用度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并以此为依据对我国渔业管理的政策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近年来近海捕捞的渔船数和捕捞劳力的过剩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渔船总吨位与总功率的过剩率却还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目前我国近海增加捕捞能力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提高渔船的总功率与总吨位,需要在今后的渔业管理中引起重视。通过近海与远洋渔业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近海捕捞能力的实际过剩率已超过了50%,捕捞能力的利用水平不高且提高程度有限;而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则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研究同时显示:我国近海捕捞能力利用度与远洋捕捞能力利用度两条曲线在每次远离后都有互相靠拢的趋势。表明我国远洋捕捞的能力利用度提高后,会吸引近海渔业的部分捕捞能力转入远洋渔业,在降低远洋渔业能力利用度的同时,减轻了近海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也使近海捕捞的能力利用度得以提高;反之,当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相对近海渔业较低时,就会有一部分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转入近海捕捞,加大了近海的捕捞强度,使近海捕捞的能力利用度下降。所以,积极提高并保持远洋渔业的能力利用度,对缩减近海捕捞规模有较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福建沿海张网作业捕捞能力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2年福建沿海张网作业的生产调查及全省渔业统计,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分析福建沿海6个地级市和4个县市张网作业的捕捞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并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2年,福建沿海张网作业"能力利用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 2%~100%和7 3%~100%,平均为67 2%和80 9%。各地市间张网作业的"能力利用度"有极显著差异(P<0 01),对给出的投入要素的利用未达到充分发挥其应有产出能力的水平,存在张网作业船数和网具数量的投入过多、渔船功率和吨位的投入偏大的问题。调查36个捕捞单位的"能力利用度"变化范围为46 4%~100%,平均77 4%。4个县市不同生产水域间张网作业"能力利用度"的差异极显著(P<0 01),捕捞单位间的"能力利用度"有显著差异(P<0 05)。近海有翼张网的平均"能力利用度"高于沿岸无翼张网的平均"能力利用度";张网捕捞单位投入的功率、吨位、网具数量、渔船数和作业天数,对其捕捞能力的发挥有比较重要的影响。跨生产水域比较各捕捞单位投入的网具规格和船员数对其"捕捞能力"有一定的影响。CPUE法仅适用于单一或两个投入因子的计量,不足以充分反映张网作业的实际捕捞能力;DEA法则擅长多种投入要素的生产决策,提供各种约束条件的最优选择途径,可以有效获取比  相似文献   

19.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渔用钓饵分为真饵和拟饵。真饵是指鱼类可食性的动植物渔用钓饵,包括不经加工的天然钓饵和以谷物类、畜牧业副产物和水产品副产物等为原料加工的人工饵料;拟饵是指非可食性材料的仿水生生物型渔用拟饵,包括软质仿生拟饵、硬质仿生拟饵、金属拟饵。本文概述了渔用钓饵的颜色、形状、动作、声音等物理诱食因素和氨基酸、甜菜碱、核苷酸、含硫有机物等化学诱食因素,以及上述因素通过视觉、听觉和味觉等方面的综合作用实现诱引效果的途径,同时介绍了新型渔用钓饵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