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配合饲料搭配浮萍培育草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庆红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93-7494
[目的]探索以提高鱼种成活率为前提的草鱼种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方法]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搭配投喂浮萍的养殖方式,在2668 m2的土质池塘投放体长3.3 cm的夏花鱼种36000尾进行草鱼种培育。[结果]经过150 d的养殖,收获体重100 g的大规格草鱼种3240 kg,成活率90%,获利润30184元,投入产出比1.0∶2.7,经济效益可观。[结论]配合饲料搭配浮萍培育草鱼种技术降低了饲养成本,培育出的草鱼种成活率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2015年,从上海淀原水产良种场引进蒙古鲌水花50万尾,在上海淼鑫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市外基地珠海市年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进行蒙古鲌鱼种培育及成鱼池塘主养试验,整个过程采用分级放养、逐级筛选的方法,辅以自动投饲、测水调控等技术。结果表明,2015年9月22日,投放平均体长13 cm的大规格鱼种2.7万尾/hm2,经94 d养殖,收获平均规格405.9 g/尾的蒙古鲌成鱼15 423尾,成活率95.2%,收益188 903.3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00∶1.86。  相似文献   

3.
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2013年,为提高短须裂腹鱼人工繁育能力,以刚涌出的清澈无致病菌和虫的地下泉水为水源,采用水流培育亲鱼、流水孵化受精卵、活体饵料培育鱼苗等关键技术,进行短须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年共采捕野生短须裂腹鱼亲鱼403尾,在水流速度0.1~0.3 m/s、水温12~16℃、pH值6.5~7.0、溶氧6 mg/L以上的流水池中培育,平均驯养成活率49.4%,获成熟亲鱼234尾次;共催产亲鱼224尾次,产卵雌鱼133尾次,总产卵量127.3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0.957万粒;获受精卵93.8万粒,平均受精率为73.7%;受精卵在水温12.5~14.0℃的流水孵化槽中孵化199 h开始出膜,共孵出幼体85.5万粒,平均孵化率91.2%;共获2 cm仔鱼55.1万尾,平均出苗率58.7%;共获3.5 cm鱼苗45.2万尾,鱼苗培育成活率为82.0%。  相似文献   

4.
采取丁池塘健康、生态立体养殖法,通过精心饲养,投放主养品种30~60g/尾丁鱼种1.875万尾/hm2,出池平均412.3g/尾,平均产量7 119.3kg/hm2,净增8倍,成活率92.1%;实现总产成鱼13 381.8kg/hm2,投入产出比1.00∶2.93。表明该养殖技术效益高,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水泥池驯养平均体长22.95 cm、平均体重114.15 g的澜沧裂腹鱼,研究其人工驯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21~23个月的驯养,平均体长达32.5 cm,增加9.55 cm,增长41.61%;平均体重达321.27 g,增加207.12 g,增重181.45%,说明人工驯养澜沧裂腹鱼较易,但生长较缓慢。  相似文献   

6.
<正>采用土池进行美国大口胭脂鱼鱼苗培育,经过40 d的培育,规格达到2.4~2.5 cm,成活率为92.5%;鱼苗经过100 d培育,鱼种规格在25 g/尾;成鱼养殖平均规格577 g/尾,最大个体达650g/尾,成活率为98.6%。养殖试验研究证明,美国大口胭脂鱼很适合北方地区养殖。美国大口胭脂鱼又名巨口牛脂鱼,属鲤形目,胭脂鱼科,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7.
何颖 《湖南农业》2009,(7):18-18
三、大规格鲟鱼种的培育 在匙吻鲟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投放大规格鲟鱼种.因为大规格鱼种适应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成鱼养殖成活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不论是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的养殖方式,投放的鱼种规格必须在1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8.
三、大规格鲟鱼种的培育 在匙吻鲟的养殖过程中,必须投放大规格鲟鱼种.因为大规格鱼种适应能力强,有利于提高成鱼养殖成活率.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不论是池塘、湖泊、水库、网箱的养殖方式,投放的鱼种规格必须在1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9.
张建明  姜华  田甜  姜伟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9):2102-2110
[目的]掌握齐口裂腹鱼苗种的生长特性及发育规律,为其苗种培育积累基础资料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流水单养培育模式,在水温15.9~24.2℃、养殖密度200尾/m3的人工养殖条件下,将齐口裂腹鱼苗种培育至130日龄,期间每隔10 d随机抽样10尾苗种进行全长、体长和体质量等生物学指标测量,并分析齐口裂腹鱼苗种的生长特性.[结果]从10~130日龄,齐口裂腹鱼苗种的平均体质量从35.38±2.73 mg/尾增长到2001.92±33.84 mg/尾,增幅为5558.34%,对应的体质量变异系数范围在1.55%~7.70%;平均体长从13.18±0.29 mm/尾增长到50.20±1.96 mm/尾,增幅为280.88%,对应的体长变异系数范围在1.31%~6.87%;平均成活率为71.0%.齐口裂腹鱼苗种体质量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92±0.29)%/d~(6.71±0.48)%/d,体长特定生长率范围在(0.47±0.25)%/d~(1.88±0.83)%/d,除120和130日龄外,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高于体长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变化范围在1.23±0.06~3.22±0.15,整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齐口裂腹鱼苗种体长与体质量的拟合方程为y=0.0049x3.4473(R2=0.9689,P<0.01),b为3.4473,即呈异速生长;在水温17.0~23.0℃的范围内,齐口裂腹鱼苗种生长状况良好,体质量和体长的特定生长率在该水温区间范围内相对较高.在齐口裂腹鱼苗种的整个生长阶段,其种群生长离散呈加剧—减弱—加剧的变化规律.[结论]在人工养殖条件下,17.0~23.0℃是齐口裂腹鱼苗种适宜的生长水温范围.在齐口裂腹鱼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日龄阶段的生长特性,控制适宜养殖条件,分阶段优化投喂策略,以促进齐口裂腹鱼苗种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罗非鱼水库网箱养殖开发生产,探索罗非鱼网箱养殖的放养密度、驯食、饲料投放、日常管理、鱼病防治等养殖技术,为开展罗非鱼网箱规模养殖提供参考,文中养殖实例:当年网箱养殖面积500m2,投放苗种12.5万尾,入箱成活率91%,共产鱼36500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产鱼73公斤。  相似文献   

11.
2009-2011年,进行了花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共催产花亲鱼2 950组,雌鱼平均体质量283.7g,获受精卵约2 761万粒,受精率81.63%,获花水花2 037.66万尾,孵化率89.6%。3年共试验了花夏花培育面积约5.13hm2,收获平均体长为2.5cm的夏花634万尾。此外,开展花冬片鱼种培育试验面积8hm2,经过冬季的生长,翌年4月收获鱼种约60万尾,平均体重22.50g,养殖成活率73.5%。  相似文献   

12.
水库网箱培育匙吻鲟鱼苗经过167天的培育,A组(纯饲料组)共收获匙吻鲟鱼种1866尾,平均体重0.72kg/尾,最大个体1.45kg;B组(饲料+灯光诱捕组)共收获匙吻鲟鱼种1945尾,平均体重0.61kg/尾,最大个体1.35kg;C组(灯光诱捕组)共收获匙吻鲟912尾,成活率91.2%,平均体重0.26kg/条,最大个体0.62kg。  相似文献   

13.
卵形鲳鲹鱼种大型网箱阶梯式中间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新型卵形鲳鲹鱼种中间培育模式,并通过试验确定了各级培育主要技术参数。该模式共分3个培育阶段,初始放养鱼种规格为2.9 cm≤体长≤3.2 cm。一级、二级和三级培育密度分别为280~300 ind·m-3水体、150~180 ind·m-3水体和120~150 ind·m-3水体;培育网衣网目分别为2a=1.2,2.0和3.0 cm。各级培育具体苗种筛分细则为:一级培育中,当体长≥4.4 cm鱼种数量占总数的(40±2)%时进行分筛,体长≥4.4 cm的鱼种进入二级培育;二级培育中,当体长≥5.8 cm的鱼种数量占总数的(90±2)%时进行分筛,体长≥5.8 cm的鱼种进入三级培育;三级培育中,当体长≥7.2 cm的鱼种数量占总数的(90±2)%时进行分筛,体长≥7.2 cm的鱼种进入成鱼养殖。通过该模式,鱼种培育成活率及7.2 cm≤体长≤8.2 cm鱼种的集中度超过85%。与传统培育模式相比,成活率可提高10%以上,有效降低了养殖成本;同时,可大幅提升商品鱼品质,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4.
郑陶生 《农技服务》2010,27(3):372-372
通过精养池塘小体积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几个月的饲养,9口网箱(规格为2m×2m×1.5m)共产黄颡鱼487.8kg,平均规格148.6g/尾,成活率91.2%,按32元/kg的市场价计算,产值为15609.6元,减去鱼种费、饲料费、鱼药费、设备折旧费及劳务费,共获纯利8495.1元,平均利润为12877.5元/hm2。  相似文献   

15.
2014年,在安徽省青阳县皖江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进行大口黑鲈苗种培育试验。试验中,试验组用新设计的方法培育鱼苗,对照组用传统方法培育鱼苗。结果表明:经过45 d的养殖,试验组鱼种平均全长61.38 mm,增长5.6倍,平均出塘鱼种3.255万尾/塘,成活率65.10%。对照组鱼种平均全长57.94 mm,增长5.3倍;平均出塘10.27万尾/塘,成活率25.08%;试验组苗种成活率约为对照组的2.6倍。  相似文献   

16.
黄颡鱼网箱养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进行黄颡鱼网箱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试验放养14 000尾鱼种,共收获黄颡鱼13 681尾,平均规格243 g/尾,成活率97.7%,产量32.59 kg/m2,饵料系数1.46。净利润为36 626元,平均净利润为366.2元/m2,投入产出比1∶1.59。  相似文献   

17.
为给岩原鲤的商品鱼进行规模化成鱼养殖提供充足的优质鱼种,结合生产实践研究岩原鲤的池塘育种方法。采用不同的养殖密度(120万、150万尾/hm2)和不同的饲料配方(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34.3%和38.5%)养殖相同规格的岩原鲤鱼种。结果表明:选择3 cm的岩原鲤鱼种,投喂蛋白含量38.5%的饵料经过10个月的养殖全长可达13.5 cm,平均成活率达到91.25%,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西藏羊八井水产养殖基地设置1个面积为800 m2、2个面积为1 000m2的池塘进行高原斑点叉尾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放苗3万尾,经270 d饲养共产斑点叉尾鱼种19 830尾,平均体长21.2 cm,平均体质量216.5g,成活率66.1%,收获苗种4 293.2 kg。结果说明高原寒冷地区利用电厂余热资源,采用流水培育斑点叉尾苗种的试验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胡棒飞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43-43,53
江汉水质清新,溶氧高,无污染,具有得天独厚的网箱养殖条件。利用江汉进行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经济效益可观。介绍了江汉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商品鱼技术,主要包括:场地选择、网箱安置、鱼种放养、饲料投放、日常管理、疾病防治等,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斑点叉尾鮰养殖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叉尾鮰是原产于美国的一个优质淡水养殖品种。我们于2008年4月从湖北武汉空运引进平均规格4.30g/尾的苗种,投放到宛川水产综合养殖场高盐碱水体中,经六个月养殖,体重250~500g/尾,平均规格350g/尾,增重倍数81.40,饲料系数1.80,成活率达97%,结果表明,该鱼适宜在我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