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技服务》2016,(7):115-117
国外热带观赏鱼繁殖的理论与技术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已成功繁殖出多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鱼类,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观赏鱼行业才起步晚,观赏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相对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把养殖观赏鱼作为副业,把食用鱼养殖作为水产部门长期以来重要的主业,致使我国观赏鱼行业几十年来停滞不前,观赏鱼养殖技术十分落后,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养殖方法,技术含量低,产量不稳定。本文重点对孔雀鱼繁殖习性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朴忠万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李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614-4615,4623
[目的]对北红尾鸲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研究。[方法]2009年3~11月在北红尾鸲的繁殖期内,借助望远镜、摄像机,对横道河子威虎山影视城和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北红尾鸲觅食、占区、交配、营巢和育雏等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北红尾鸲4月初迁入,10月下旬迁出,居留期近6个月,在牡丹江属夏候鸟。繁殖期间,其配偶关系多为一雄一雌,筑巢雌雄鸟共同承担,巢筑于石隙、墙壁或林区空房子内,筑巢大约在5~6d内完成。巢高平均为11.42cm,巢深平均为5.13cm,外径平均10.9cm,内径8.4cm,窝卵数5~8枚不等,平均为6枚,卵白色,钝端长有粉红色斑,也有淡蓝色和粉红色卵。卵重平均为2.09g,孵化期为12~15d,孵化率为91.9%,育雏期为13d。[结论]该研究可为环境监测与鸟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鹭生活习性与繁殖性能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市郊自市驿镇三多桥村吕家湾竹林自1988年有上百只白鹭安居以来,经过当地人们种竹造林,对生态环境和鸟类保护意识的增强,使其大量繁衍,至1997年底,已经有上万只.它们的羽毛艳丽,姿态优美,鸣声婉转动听,所形成的自然景观,十分引人注目,吸引了大批游人前去观赏.为了进一步合理利用这一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对白鹭栖息地、活动、食性及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目的在于探讨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这一自然资源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草原的白头鹞有明显的领域行为。在地面上交配。窝卵数多为4—6枚。巢、卵被触动时不弃巢毁卵。孵卵期雌鸟食物由雄鸟供应。1只雏鸟出壳要2—3天甚至4天,不能出雏的卵被亲鸟吃掉。育雏时,雄亲鸟捕食,雌亲鸟出巢接取食物,分喂给雏鸟。7—8日龄的一窝雏,亲鸟日喂15—17次,每小时1—2次。每次只喂一雏,食量约2.1 g。弱小雏鸟多被亲鸟处死,撕碎后喂给其它雏鸟。初生雏平均体重34.3g。孵化率68.6%。孵化期平均32天。  相似文献   

5.
重庆地区栗瘿蜂生物生态学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1年至2002年,对栗瘿蜂在重庆地区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瘿蜂1年发生1代。在芽组织内形成的小室中以初龄幼虫越冬,次年2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并于2月下旬开始形成虫瘿,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羽化后出瘿营孤雌生殖,产卵于寄主芽内,幼虫孵化后在芽内越冬,栗瘿蜂的发生期与板栗物候期之间关系密切;越冬幼虫随栗树萌芽开始活动取食,随着栗叶的展开瘿瘤逐渐形成,板栗雄花初花期是栗瘿蜂化蛹盛期,末花期达到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6.
白鹭生态与繁殖习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点、定巢和访问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对皇甫山白鹭的生态与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得知皇甫山白鹭主要分布于严鸡子、大苏两片杉木林中,取食场所为农田、水库、池塘等。种群繁殖期为4-9月份,雌雄鸟共同筑巢,产卵数3-5枚,孵化期19-21天,育雏期近1个月。  相似文献   

7.
2009—2011年,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山鹛的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留鸟。繁殖前种群遇见率为0.12只/km,繁殖后为0.21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0.09只/km。该区山鹛的繁殖期为5—7月,最早4月下旬开始求偶配对,5月中旬开始产卵,最晚6月末至7月初产卵。最早营巢期为5月13日,营巢天数6-7 d,巢筑好后3-4 d开始产卵,日产1枚,窝卵数3-5枚,由雌雄鸟轮流抱窝孵卵,孵卵期为12-13 d。巢内育雏11-12 d后离巢,巢外育雏6-7 d,平均孵化率为80.0%,平均成活率为91.7%。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占食物总频次的77.3%,是重要的森林益鸟。  相似文献   

8.
山西庞泉沟保护区三种鸮的繁殖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991~1997年和2002~2004年两次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阔叶林区、针阔混交林区、针叶林区和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5种类型栖息地,设置长400m,跨度100 m的固定样线,调查红角鸮、雕鸮和纵纹腹小鸮的迁徙特性、种群密度和繁殖特性,并采用剖捡标本和食丸的方法分析其食性,借以分析3种鸮对5种类型生境的利用特性和繁殖期繁殖生态学特性.结果表明:红角鸮迁徙的特点,北徒年均差异3~4 d,南迁年均差异2~5 d,居留期162~166 d,间隔期199~203 d,在本区的生态活动是相对稳定的.阔叶林生境是红角鸮的主要栖息环境.山地土壁、石质悬崖峭壁区是雕鸮的主要栖息环境.林线河滩耕地居民区是纵纹腹小鸮的主要栖息环境.通过其繁殖特性的分析,表明3种鸮在繁殖巢穴选取、产卵、孵卵和育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3种繁殖鸮的食性,以农田鼠类、昆虫和部分鸟类为食性,为森林益鸟,应该加以保护,但由于其生境利用较为特殊,种群数量偏低,其繁殖受到食物丰富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鳝每年只繁殖1次,而且产卵周期较长,一般每年5~8月是黄鳝的繁殖季节,繁殖盛期在6~7月,而且随气温的高低而波动,可以提前也可推迟。繁殖季节到来之前,亲鳝先打繁殖洞,繁殖洞一般在田埂边,洞口通常开于田埂的隐蔽处,洞口下缘2/3浸于水中,繁殖洞分前洞和后洞,前洞产卵,后洞较细长,洞口进去约10厘米处比较宽广,洞的上下距离约5厘米,左右距离约10厘米。黄鳝生殖群体在整个生殖时期是雌多于雄。生殖期前雄鳝占多数,其中2月份雄鳝最多占91.3%,8月份雄鳝逐渐减少到38.3%,雌雄比例0.6:1。8月份之后多数雌鳝产过卵后性腺逐渐逆转,9~12月雌雄鳝约各占50%。自然界中黄鳝的繁殖,多数是属于子代与亲代的配对,也不排除与前两代雄鳝配对的可能性,但在没有雄鳝存在的情况下,同批黄鳝中就会有少部分雌鳝繁殖后代,这是黄鳝有别于其他鱼类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0.
在2001年至2002年,对栗瘿蜂在重庆地区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栗瘿蜂1年发生1代,在芽组织内形成的小室中以初龄幼虫越冬,次年2月中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并于2月下旬开始形成虫瘿.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上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羽化后出瘿营孤雌生殖,产卵于寄主芽内,幼虫孵化后在芽内越冬.栗瘿蜂的发生期与板栗物候期之间关系密切:越冬幼虫随栗树萌芽开始活动取食,随着栗叶的展开瘿瘤逐渐形成,板栗雄花初花期是栗瘿蜂化蛹盛期,末花期达到羽化盛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观察和人工授粉等方法,对金银花的开花生物学和繁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盛花期在5月中旬至8月中旬。金银花花序为总状花序,开花顺序自下而上,多数花在8∶00~12∶00开放,开花时花药随之开裂,花冠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白色,枯萎时变为金黄色。单花期约15 d,花粉寿命为3 d,活力最大时达到72.5%。柱头在开花当天具有较大可授性。金银花花粉与柱头的有效可遇期为2 d,可同花自交。综合花粉/胚珠比、OCI值、人工授粉判断金银花属于兼性异交型。本试验还对金银花育种中适宜采用的杂交技术及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999年,在扎龙自然保护区芦苇沼泽生境内对大麻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麻于每年4月初迁徙至扎龙自然保护区,4月下旬开始进入繁殖期.大麻属于分散营巢繁殖鸟类,4月末开始产卵,卵大小均值为(53.85±2.07)mm×(39.66±0.42)mm,窝卵数(5.75±0.50)枚.雌鸟单独孵化.孵化期23~25 d,雏鸟为半晚成雏.在对2个巢共10只雏鸟的统计中,雏鸟的食物共17种,其中以鱼类为主.整个繁殖期两亲鸟多单独活动,针对其他种鸟类的护巢行为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桃园梨小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了明确梨小食心虫在山西中部地区桃园的生活世代及发生规律,指导农业生产,有效防控桃园梨小食心虫,对山西中部地区单植桃园梨小食心虫成虫及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单植桃园1年发生4代,并能在桃树上完成其周年生活史。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5、2020年的30 m地表覆盖数据,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动态变化模型,分析海南省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五指山及鹦哥岭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PLUS模型探究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近5 a各保护区整体景观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破碎化减弱、景观集聚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优势种群常绿阔叶林扩张,针叶林、灌木林面积减少;差异主要体现为鹦哥岭各景观类型面积变化量最大,五指山各景观类型占比变化最显著。景观演变的驱动因子主要为高程与人为因素,核心区高海拔林地较为稳定,但边缘缓冲区易受人为干扰而较脆弱。建议各保护区之间应增强沟通连接,基于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形成体系化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太湖沙塘鳢生长与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塘鳢是太湖沿岸区一种常见的小型鱼类,本文对其生长与摄食习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塘鳢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反而能抑制野杂鱼的过量繁殖,而且它生长快,肉质好,应作为优质鱼加以保护,同时提出了沙塘鳢的起捕规格及其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谷子理想株型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材料与方法 1.1育种材料及其特点2003年笔者在杂交组合“小黄谷三万×安5012”后代材料中发现2个株系,其穗短粗,直立,穗柄较粗,上部叶片挺拔上冲,中下部叶片随叶位的降低逐渐增大与茎的夹角,且叶色深绿,较符合谷子理想株型形态特征。其中一个株系幼苗鞘色为绿色,另一个为紫色,分别命名为“立绿谷”和“立紫谷”。这2个姊妹系虽然株型良好,但是其他农艺性状表现较差,主要缺点是:①杆高,较易倒伏。②生育期长,较晚熟。③产量性状差。表现为穗小,开花授粉不集中,成熟灌浆速度慢,结实性差,秕谷多。同年冬在海南南繁加代时,针对其缺点依据亲本性状互补的原则配制杂交组合对其进行重点改良,  相似文献   

17.
菰在水稻育种中利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菰作为水稻的同族植物,具有水稻栽培品种所欠缺的一些重要特性。本试验对产于我国的菰做了一些初步研究,本文报道了菰的基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品质等(菰的利用途径和细胞学特征,见其它报导[1]),以期成为水稻育种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8.
马拉瓜丽体鱼(Cichlasoma managuense)水泥池人工繁殖与育苗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网箱内培育的2龄亲鱼可在水泥池中自行配对产卵。雌鱼绝对产卵量为1 500~2 500粒/尾,相对产卵量500~800 ind/kg。受精卵为椭圆形,暗黄色,不透明,粘性,卵分散排列在巢穴中。试验期间,70对亲鱼中有52对自行配对产卵,产卵率为74.2%,受精率为92.6%。在水温27~30℃时,从受精卵到破膜时间为48 h±41min,出膜仔鱼全长(0.65±0.35)cm,孵化率为84.8%,共获初孵仔鱼40.1万尾。在水泥池中用小体积网箱进行苗种培育,经41~43 d的培育共获得3.0~5.0 cm鱼苗32.2万尾,育苗成活率达78.5%。  相似文献   

19.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初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东北部,是我省著名的自然保护区。本文首次报道该区叶附生苔类植物1科6属6种,并与福建武夷山比较,就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叶附生苔种类贫乏的原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危害动物主要是鼠类和猕猴,还有鸟类、猪獾等;受损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和水稻,还有黄豆、瓜果和甘薯等;危害日趋严重;危害多发生在林区边缘和夏秋季节;数量较多及靠近栖息地是造成危害的主要原因;群众对当前的补偿机制不满意,但保护区保护生态资源的人文环境良好。最后,分析保护区当前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保护区实际,提出了包括退耕还林、调整种植结构、建立专项补偿资金、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补偿范围和妥善处理搬迁等缓解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