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试验点,引进香蕉系列的农科1号和粉蕉系列的粉杂1号2个抗枯萎病新品种,分别选择巴西蕉和广粉1号粉蕉作对照,在无枯萎病发病史田块、前茬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5%~10%的发病较轻田块、前茬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30%以上的重病田块3种条件下种植试验.结果显示,农科1号在3种种植条件下均表现比对照种巴西蕉增产,枯萎病发病率最多比巴西蕉降低59.7个百分点.粉杂1号虽然单株产量较低,在无枯萎病发病史田块产量远不及广粉1号,但在枯萎病发病田块,单位面积产量较广粉1号增产或持平,枯萎病发病率最多比广粉1号降低62.7个百分点.2个品种均适合在枯萎病发病区种植,部分种性的不足可通过栽培调控措施弥补.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栽培的优异品种,对7月夏植在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的5个香蕉品种(巴西蕉、宝岛蕉、热科1号、热科2号、热科4号)生育期、单株产量、假茎围、假茎高、第三叶长、第三叶宽、果指性状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个香蕉品种均各有优异特性,宝岛蕉生育期最长,为474 d,热科2号生育期最短,为439 d;巴西蕉单株产量最高,为30 kg,热科1号单株产量最低,为20.04 kg。综合比较5个香蕉品种性状,巴西蕉更适宜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本研究为云南干热河谷后续开展相关香蕉种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测定3品种香蕉幼苗在不同干旱胁迫下叶片色彩值、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3品种香蕉幼苗3个胁迫处理1 d后的L值、a值和b值与0 d相比均有所下降;巴西蕉和帝王蕉叶绿素含量轻度和中度胁迫时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14.9%和30.4%、29.7%和45.3%,重度胁迫分别比对照高12.8%和2.3%,而粉蕉叶绿素含量3个胁迫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3种香蕉幼苗叶片色彩值与叶绿素含量不呈简单线性关系;随着胁迫程度的增加3品种香蕉幼苗的Pn、Tr和Gs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巴西蕉Pn降幅较大,分别降低80.1%、83.4%和92.4%,而3个品种Ci均显著高于对照。得出3个香蕉品种抗旱性顺序为粉蕉〉帝王蕉〉巴西蕉。  相似文献   

4.
自从我国1996年发生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以来,病害以几何级数在我国主要的香蕉产区扩展,使传统的香牙蕉种植区域严重衰退,我国适宜种植香蕉的地方逐渐减少。本文通过大蕉、广粉1号粉蕉、粉杂1号粉蕉、贡蕉、海贡蕉等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香蕉栽培品种与传统巴西香牙蕉的生产与效益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每公顷投入3.0万~7.5万元条件下,种植香蕉获利1.5万~7.5万元。通过商品价值链以及经济特性的反馈,揭示香蕉各品种生产优势以及市场开发潜力,以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发展香蕉品种多样性生产,提出栽培技术以及研发改良建议,从而使我国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香蕉各品种单宁含量差异较大,为7.21~16.60 mg/g,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呈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香蕉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采用香蕉假茎平均蛀道数比值法评价了6个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同时采用香草醛法测定了各品种香蕉叶柄和假茎的单宁含量并分析了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粉1号和海贡蕉对假茎象甲的抗性较强,南天皇和粤科1号抗虫性次之,宝岛蕉和巴西蕉抗虫性较差。香蕉叶柄和假茎单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各品种香蕉单宁含量差异较大,其单宁含量为7.21~16.60 mg/g,而且香蕉假茎单宁含量高于叶柄单宁含量。香蕉假茎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相关分析表明,香蕉假茎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显著负相关,而叶柄单宁含量与其对假茎象甲抗性无相关性。该研究旨在探索香蕉品种对假茎象甲的抗性机理,为抗虫香蕉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杨酸对巴西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西蕉幼苗为试材,研究0.1、0.5、1.0、1.5mmol/L水杨酸(SA)4个浓度对提高香蕉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SA均能显著降低巴西蕉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持较低的膜透性,降低O2^-产生速率,提高巴西蕉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提高POD、SOD活性,从而提高巴西蕉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在4种SA浓度中以0.1mmol/L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一年生树番茄(Cyphomandra betacea Sendt.)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光照(100%、75%、50%、25%自然光照),测定树番茄幼苗叶片性状以及C、N、P、K含量,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面积、叶片含水率、比叶面积在50%自然光照下最大;全光照处理下,树番茄幼苗叶片C含量大于其他遮阳处理的;遮阳处理下,叶片N、P、K的含量大于茎、粗根和细根的;除粗根外,树番茄幼苗各器官的K含量随遮阳程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树番茄幼苗叶片的氮磷比随遮阳程度的增加不断增加;叶、细根的碳氮比和碳磷比小于茎和粗根的,而茎的氮磷比、氮钾比小于叶、粗根和细根的;遮阳处理下,树番茄生长受N、P限制,不受K限制;树番茄幼苗主要通过改变叶片的N、P含量以及茎的N含量、粗根的K含量来适应光照变化。室外栽培、林下种植以及园林应用中可选择50%遮阳环境,并适量施用N、P肥。  相似文献   

9.
利用香蕉枯萎病的病原菌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对巴西蕉、粤科1号、粤科3号、抗枯1号、粉杂1号、农科1号等香蕉品种进行离体叶片的病原菌接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巴西蕉最感病,其他品种都具有不用程度的抗性。对不同香蕉品种(包括抗枯5号)进行ISSR分子标记试验,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9条扩增效果好、多态性高、重复性好的ISSR引物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121个条带,其中98个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81.0%;记录ISSR标记的多态性数据,用NTSYS2.10e软件计算得到Dice相似性系数为0.57~0.94,表明香蕉品种间遗传背景丰富,UPGMA法聚类将7个香蕉品种分为两大类群。综合分析表明,不同香蕉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强弱与其遗传相似性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枯草芽胞杆菌TR21喷叶对广粉1号和粉杂1号粉蕉根系酚酸分泌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处理不同时间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含量,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第13天的根系分泌物中的酚酸组成,以及甲醇溶解物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和4号生理小种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广粉1号TR21处理后4d和6d根系酚酸分泌量高于对照,处理后8、9、11、13d低于对照;TR21处理粉杂1号根系酚酸分泌量始终高于对照。广粉1号对照根系处理后13d分泌物中检测到阿魏酸、反式肉桂酸、芥子酸、对香豆酸、水杨酸和邻苯二甲酸,TR21处理仅检测到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粉杂1号对照和TR21处理后13d的根系分泌物只检测到阿魏酸。不同处理的甲醇溶解酚酸显著抑制香蕉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小型分生孢子萌发,粉杂1号的抑制效果比广粉1号明显,TR21处理的粉杂1号抑制效果最显著。甲醇溶解酚酸对4号生理小种的分生孢子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但不同处理间差异不显著。TR21喷叶可以改变粉蕉根系酚酸的分泌,但在抗感品种中引起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测定香蕉果实单胺类及其前体物质(Monoamines and their precursors,MAPs)的方法,明确香蕉果实发育过程中MAPs各组分的含量变化规律,为下一步解析其合成代谢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巴西香蕉、粉杂1号粉蕉和东莞大蕉3个香蕉品种的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  相似文献   

12.
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对巴西蕉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浓度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处理对土壤水分胁迫下巴西蕉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的结果表明:4个SNP处理浓度(0.05mmol/L,0.1mmol/L,0.5mmol/L,1.0mmol/L)均能显著降低干旱条件下巴西蕉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体率及MDA含量,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从而提高巴西蕉幼苗的抗旱性。综合表现来看,以0.5mmol/L的处理浓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从植株长势、叶片光合特性和养分状况、果实品质、产量及种植效益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主栽品种巴西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存种植密度1 680~2 160株/hm2范围内,提高第一造蕉种植密度可明显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提高种植利润,但植株生长延迟,叶片(尤其是下位叶)光合作用下降,叶片N、K、Mg养分含量受到影响,单株产量下降,收获推迟;第二造蕉调整至相同密度时,第一造蕉密度较大的处理使其第二造蕉植株长势受到较大影响,但叶片N、K养分含量却显著提高,最终使第二造蕉产量接近、收获时间也基本一致.结合香蕉收获时间及种植效益,提出在不降低株产及果实品质的前提下,春种第一造蕉的适宜种植密度约为1 920株/hm2.  相似文献   

14.
利用枯草芽胞杆菌TR21喷施叶腋可以提高香蕉根系对枯萎病的抗性,为探索TR21诱导的抗性与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累积的关系,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009菌株处理的根系为阳性对照,以清水为阴性对照,比较不同处理的广粉1号(Musa spp.ABB cv.Guangfen No.1)和巴西蕉(Musa spp.AAA cv.Brazil)根系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累积和差异.结果显示:处理后0、12、24、36、48、60、72 h,不同处理根系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从处理后48 h开始,病原菌处理和生防菌处理的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清水对照;接种72 h时,除广粉根系可溶性酚酸外,病原菌处理的可溶性酚酸、细胞壁结合酚酸和木质素含量显著高于TR21处理.结果表明TR21叶腋接种能够诱导感病品种香蕉根系酚类物质和木质素累积,与病原菌接种诱导的抗性反应表现类似,但低于病原菌诱导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对香蕉的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明确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观赏植物种群对香蕉(Musa spp.)的致病性。【方法】通过室内盆栽接种测试的方法,研究侵入中国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对大蕉、粉蕉、皇帝蕉和巴西蕉的幼苗的致病性。【结果】供试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都能明显侵染大蕉、粉蕉和皇帝蕉,并显著抑制大蕉、粉蕉和皇帝蕉的生长;只有2个种群对巴西蕉表现为弱致病,对其生长有一定的抑制。【结论】侵入中国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普遍对大蕉、粉蕉和皇帝蕉有明显的致病性,少数种群对巴西蕉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6.
5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5份香蕉种质对不同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为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材料快速筛选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苗期和田间抗性评价方法,分别测试两份粉蕉品种(粉杂1号和海南KKF)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3份香焦品种(海南KK1、海南KK2和新北蕉)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结果】两份粉蕉品种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抗,抗性较广西当家品种金粉1号(中抗)好;3份香蕉品种中,海南KK2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海南KK1和新北蕉表现为抗,3份香蕉品种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优于广西当家品种威廉斯B6(感)。【结论】测试的5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均有良好的抗性,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香蕉主要栽培品种巴西蕉的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对提高蕉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香蕉幼苗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均能显著降低香蕉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维持较低的膜透性,提高蕉苗叶片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及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从而提高了香蕉幼苗的抗低温胁迫能力,在本试验设置的4个浓度处理中以磷酸二氢钾15 mmol/L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以RYL4、RYL5、RYL6三个品种油棕为研究材料,对各个器官(鲜叶、鲜茎、鲜根、鲜雄花、鲜小果、鲜熟果、鲜果穗、鲜果仁)中五大养分元素N、P、K、Ca、Mg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各器官养分元素的高低顺序:鲜叶、鲜雄花、鲜熟果为NKCaMgP;鲜茎、鲜小果、鲜果穗为KNCaMgP;鲜根为KNMgCaP;鲜果仁为NKPMgCa。(2)不同器官总养分含量高低顺序:鲜小果鲜雄花鲜叶鲜果穗鲜果仁鲜根鲜茎鲜熟果。(3)不同品种油棕各器官养分含量高低顺序:鲜叶为RYL4RYL6RYL5;鲜茎、鲜雄花、鲜小果为RYL5RYL4RYL6;鲜根为RYL6RYL4RYL5;鲜熟果为RYL6RYL5RYL4;鲜果穗、鲜果仁为RYL5RYL6RYL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