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探索亚麻种植阶段降低生氰糖苷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对亚麻产量及生氰糖苷含量的影响。3 a的试验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后,当年亚麻产量降低了90.52%~97.10%,第2年和第3年试验的180个小区中,166个小区的产量均高于对照;辐照处理可明显降低亚麻生氰糖苷含量,降幅在38.41%~52.80%。在生产中,可以推广辐照处理亚麻种子的方法来降低生氰糖苷含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目前对植物体内生氰糖苷的研究和进展作了简要的回顾,主要讨论了生氰现象和氢氰酸(HCN)的释放、生氰糖苷的化学性质及在植物中的分布、生氰的遗传学机制、生氰糖苷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转化、以及氢氰酸对人和牲畜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为选育出低含量生氰糖苷木薯品种及选择适宜的食用时期提供依据,选用蛋黄木薯(SC9)、紫叶黄心木薯(BGM019)、白心面包木薯(SC101)和深黄木薯为材料,分别在植后3个月(块根形成期)、6个月(块根膨大期)及9个月(块根成熟期)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亚麻仁苦苷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亚麻仁苦苷酶在不同品种同一发育时期,同一品种不同发育时期均存在差异。随生育期的延长,亚麻仁苦苷酶表达水平在SC101与SC9中均呈先下降后缓慢上升趋势,在BGM019中呈升高趋势,在深黄木薯中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生氰糖苷是由氰醇衍生物的羟基和D-葡萄糖缩合形成的糖苷,已在2 000多种植物中发现,分属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130个家族.生氰糖苷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在于阻止食草动物和病原体对植物的侵害.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幼笋中克隆到CYP79家族同源基因的cDNA全长,命名为BvCYP79.BvCYP79共有1 913个碱基对,翻译起始点为193碱基处,终止子位于1 752 bp,包含1个1 559 bp的完整编码区,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19个氨基酸.具有PERF和SFSTGRRGCIA保守结构域,属于典型的单子叶植物CYP79家族基因.生氰糖苷途径可能也存在于竹类植物,因而在食用笋的安全性评估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水解酶,其含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水解产物的量。木薯含有大量的生氰糖苷,是β-葡萄糖苷酶的底物之一,被水解后将产生有毒的氰化物,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为保障食品安全,给木薯及其制品的氰化物含量提供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以A,B,C 3种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并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做出初步评价。结果表明,A抗原免疫的小鼠融合后获得5株杂交瘤细胞株,效价均达到10~5以上,抗体亚型均为IgG1型,但单克隆抗体与B抗原、C抗原、KLH、BSA均无交叉反应。说明不同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免疫小鼠得到的抗体均为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6.
木薯-野花生间作对根系分布变化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木薯单种和木薯-野花生间作研究其根系空间变化及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薯单作和间作处理的根系有86.8%和91.1%分布在0 ̄40cm土层空间,间作在此空间的根系生物量比单作增另了55.4%;间作的覆盖率比单作提高了56.8%,表土流失量比单作低4倍,木薯与野花生间作促进了木坚养分的吸收,邮地上部生物量和养分含量,木暗种野花生后,可极地促进木薯对钾素的吸收,同时也提高了各土层间有效养分的  相似文献   

7.
用溶剂法对亚麻籽脱毒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生氰糖苷的作用机理,研究了溶剂系统、加水量、浸提温度和浸提次数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乙醇(85%)+氨水(5%)+水(10%)(v/v/v)组成的溶剂系统用于去除亚麻籽中的生氰糖苷是最合适的:溶剂系统中最合适的加水量为10%(v/v):最佳浸提温度为40℃;最佳浸提次数为3次。  相似文献   

8.
亚麻籽(flaxseed)富含α-亚麻酸、木脂素和其它营养成分。然而,由于生氰糖苷的存在限制了其在饲料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本研究通过滴定测定加工过程中氢氰酸(HCN生氰糖苷的转化产物)的去除量来确定溶剂提取、微波烘烤和水煮三种方法去除亚麻籽中生氰糖苷的效力。结果显示为:原料亚麻籽中HCN的测定值为157.68mg/kg,微波烘烤法对HCN的去除量为95.57%;溶剂提取法提取一次去除HCN量为52%,两次去除量为80%,三次去除量为89%;水煮法的去除量为88.12%。在这些方法中微波法对HCN的去除率最高;溶剂法相对于微波加工法更易实现规模化生产;蒸煮法和水煮法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9.
牛氢氰酸中毒通常是吃了木薯茎叶、木薯块、木薯皮、高梁幼苗和玉米幼苗等含有能形成氢氰酸的氰酸类配糖体而引起的,尤以吃了木薯茎叶而中毒的较为常见。下面介绍一例耕牛氢氰酸中毒的诊治。特别提醒养牛户,在木薯收获季节要注意不让耕牛采吃木薯茎叶、木薯块、木薯皮等,以免引起氢氰中毒。  相似文献   

10.
木薯     
木薯木薯又名树薯、树番薯。木薯块根是饲喂家畜的好饲料,叶片可以养蚕。薯块的营养成分含量为(%):干物质37.31,粗蛋白质1.21,粗脂肪0.26,粗纤维0.92,无氮浸出物34.38,灰分0.54。薯头的营养成分含量为(%):干物质84.63,粗蛋...  相似文献   

11.
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薯作为全球重要的薯类作物,既是热带地区粮食安全的保障,也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为促进木薯产业的发展,提高木薯种植比较经济效益,根据我区木薯间作套种中药材穿心莲在平南县的种植管理经验,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木薯间作套种穿心莲栽培技术,为木薯间作套种规范化栽培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As a major staple food source in Africa and other tropical developing countries,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provides basic sustenance for many subsistence farmers. However, cassava roots mainly accumulate starch with limited contribution of other nutrients such as proteins and vitamins. Also, two viral diseases, cassava mosaic disease (CMD) and cassava brown streak disease (CBSD), cause great losses in cassava produc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a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Genetic engineering provides promising approaches to improve nutritional value and increase resistance to viral diseases in cassava. This report presents several successful case studies on engineering protein content by overexpression of nutritious storage proteins and improving cassava resistance to viral diseases by RNA interference. Perspectives on the sustainable acquisition of new knowledge an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to solve these bottleneck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As one of the top three tuber crops of the world, cassava is a staple food and feed crop for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Because of its high drought resistance and tolerance to nutrient deficiency, cassava is usually cultivated on hilly areas that are nutrient-poor. Nitrogen(N)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affecting cassava yield. A double factorial(N level×genotypes) split-plot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differences in yield and N accumulation of 25 cassava genotypes under low-N conditions to screen for cassava genotypes with high-N efficiency. The two-year field experiment showed that cassava yield and N accumulation are determined by specific genotypes, soil N levels, and year. Among these factors, soil N level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differences in cassava yield. When yield and relative N accumulation under low-N conditions were used as screening markers, we identified an efficient and responsive genotype(SC10), and two inefficient and non-responsive genotypes(SC205 and GR5). The efficient and responsive genotype and the inefficient and non-responsive genotype can be used as study materials to further reveal the mechanisms for high-N efficiency in cassava.  相似文献   

14.
张振文  姚庆群  陈松笔  李开绵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16-12218,12254
木薯是三大薯类作物之一,是非洲和南美洲国家的主要口粮。由于其采后易腐烂(2~3 d)导致木薯块根的利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近年来,随着木薯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块根采后生理的研究不断获得重大突破。对木薯块根采后贮藏的生理特性以及影响因素和主要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木薯块根采后处理技术和木薯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木薯是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遗传改良日益受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在培育优良木薯品种方面具有时间短、效率高等优势。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转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木薯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概况,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加快获得具有产量高、抗逆性强、品质高等优良特性的木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木薯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培育木薯多倍体新品种,对于扩大木薯种植面积,增加木薯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国内外木薯多倍体的诱导方法和鉴定方法,并对木薯多倍体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动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木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随着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发展,生物技术育种要求一种高效的再生体系。从木薯的器官发生途径、体细胞胚发生途径、脆性胚性愈伤组织(FEC)再生和原生质体再生4个方面阐述了木薯再生体系的发展与建立,以期为木薯组织培养和基于木薯再生体系的技术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特征及产地环境安全临界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Cd在木薯中累积与分配特性,探讨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方法】采用土壤盆栽试验,设6个土壤Cd浓度水平,测定不同土壤Cd浓度处理下木薯块根、茎叶的Cd含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依据GB 2762-2005标准模拟求出木薯在Cd污染土壤环境中的安全临界值。【结果】木薯根、茎、叶的Cd含量与土壤Cd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整体分布特征为茎>叶>根。当土壤Cd添加量为25 mg/kg时,木薯块根Cd含量达到0.22 mg/kg,超过国家薯类作物的限量标准0.1 mg/kg。模拟求出种植木薯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28 mg/kg,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结论】木薯对Cd累积规律为茎>叶>根,拟合求出以木薯块根为收获目标的土壤Cd安全临界值为13.23 mg/kg。  相似文献   

19.
木薯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用途很广,经济价值较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蔗糖业生产遭受巨大冲击的情况下,木薯生产将成为广西重要的支柱产业,成为广西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广西气候、土壤适于木薯生长,木薯生产具有明显的自然优势,木薯耐旱耐瘠,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广西木薯年种植面积23~28万hm2,占全国木薯种植总面积的60%,然而,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是加工业发展滞后,木薯品种单一、老化,生产布局不甚合理、栽培管理粗放等;因此,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必须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特别是深加工业,提高木薯生产的经济效益,选育、推广高产高粉木薯良种,改进木薯栽培技术,建立健全木薯种植、加工标准化技术体系,科学处理木薯加工“三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木薯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与能源作物之一,为使木薯避开寒冻害,同时达到高产优质的效果,需研究提前成熟收获技术。在木薯种植后的第五个月开始周期性地对木薯施用5种不同浓度乙烯利,并在距收获前90、60 d取样与正常收获时的鲜薯产量进行比较,以及探讨收获前90 d至收获期间的淀粉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周期性施用600~800 mg/L浓度的乙烯利至收获前60 d可达到收获期的木薯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其中800 mg/L的乙烯利浓度对木薯催熟比较明显,可基本实现木薯避开寒冻害并提前收获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