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评价不同剂型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采用半静态试验法,测定了不同剂型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95%苯醚甲环唑原药、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400 g·L-1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6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96 h的LC50值与95%置信限(括号内)分别为1.05(0.93~1.13)、1.34(1.26~1.39)、1.44(1.37~1.52)、2.72(2.68~2.76)a.i.mg·L-1;93%嘧菌酯原药、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96 h的LC50值与95%置信限(括号内)分别为0.67(0.64~0.72)、0.88(0.85~0.92)、1.03(0.98~1.07)、1.60(1.10~1.81)a.i.mg·L-1。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不同剂型苯醚甲环唑及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级别均为中毒;25%嘧菌酯悬浮剂和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级别为中毒;93%嘧菌酯原药和10%嘧菌酯悬浮种衣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级别为高毒。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剂型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及其原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存在差异,毒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原药、悬浮种衣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  相似文献   

2.
田间试验表明,18.7%丙环唑·嘧菌酯SC对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其750倍液的相对防效达81.96%,1 250倍液处理的防效也可达68.43%.供试药剂在试验范围内对香蕉安全,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GC-NPD测定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香蕉和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洗脱液为正己烷∶丙酮=9∶1。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出香蕉和土壤中两种物质的含量,两种物质在0.05~2μg/mL的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 3和0.999 4。在香蕉果、肉和土中的最低检测浓度皆为0.05 mg/kg,最小检出量为0.05 ng,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4%~107.4%和93.4%~106.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7%~7.80%和1.40%~5.84%。  相似文献   

4.
325 g/L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悬浮剂防治西瓜炭疽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在西瓜炭疽病发病初期使用该药剂450750 mL/hm2,连续用药2750 mL/hm2,连续用药23次,每次间隔73次,每次间隔710 d,对西瓜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西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通过田间试验,明确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喷雾法于2016-2017年在山东省海阳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0d,有效成分用量75、100和125g·hm~(-2)处理防效为80.73%~95.40%,3次药后20d,防效仍达81.74%~93.34%,持效期较长,显著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00g·hm~(-2))防效66.84%~71.72%,优于或相当于300g·L~(-1)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有效成分用量80g·hm~(-2))防效78.82%~87.66%。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是一种防治黄瓜白粉较为理想的药剂,建议在黄瓜白粉发生前或初期,推荐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用量75~125g·hm~(-2)。  相似文献   

6.
25.5%苯醚·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5.5%苯醚·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在单季稻纹枯病初发期和高峰期,分别用450、675 mL/hm2剂量分别防治1次,对纹枯病株发病率控制效果达87.1%、95.1%,病指控制效果达93.6%、97.6%,防效良好,且对水稻安全,并能提高基部清秀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筛选防治山药炭疽病的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混合物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及其不同比例混合对山药炭疽病菌的毒力,并通过大田药效试验评价了其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质量比为1∶1.6的混合物对抑制炭疽病菌菌丝生长最明显,EC50值为2.88μg/mL,联合毒力测定增效系数为4.75;在大田药效试验中,2种药剂质量比1∶1.6混用对瑞昌山药炭疽病的防效最好,第3次药后7 d、14 d防效分别为70.56%和66.54%,均高于其他药剂处理。【结论】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混配对山药炭疽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开展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草莓叶部和果实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白粉病发病初期,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600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叶部和果实的防效分别为91.6%和74.9%,14 d防效则为96.0%和82.0%,对叶部的防治效果好于果实。试验浓度条件下无药害产生,适宜作为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应用。  相似文献   

9.
权淑静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4):100-101
盆栽试验表明,醚菌酯5g+苯醚甲环唑10g+水15kg+醚菌酯5g+腈菌唑5g+水15kg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不仅有良好的速效性,而且有很好的持效性,控制效果达20d以上。  相似文献   

10.
陈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162-13163
[目的]推广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方法]2008年在江苏省高淳县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调查其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效。[结果]施药后各药剂均未对水稻产生药害。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225、300ml/hm2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3,36%、92.03%,差异不显著;对稻曲病防效分别为67,60%、81.71%,差异显著。其中,300ml/hm2处理的防效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4500ml/hm2。[结论]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EC安全性好、防效高。可推广示范,建议使用剂量300ml/hm2。  相似文献   

11.
以摘果后的常规菠萝老茎留苗地为试验地,以菠萝老茎留苗与甘蔗种进行间种.探讨和研究不同间种规格和方法对菠萝老茎所留种苗数量、质量(种苗合格率)以及甘蔗产量的影响.并与常规技术的经济指标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菠萝老茎留苗地间种甘蔗技术,以菠萝大行距间为种植沟,实施隔行间种甘蔗.该技术能使老茎留苗地菠萝留苗平均可达12.81万株/hm^2,种苗合格率占94.8%,平均可产甘蔗种31.95t/hm^2以菠萝大行距间为种植沟,实施连行间种甘蔗技术,菠萝种苗留苗的数量相对减少。种苗合格率占93.6%.平均每公顷可摘种苗8.30万株.平均可产甘蔗种42.00t/hm^2。菠萝种苗数减少.但甘蔗产量增加。两种不同的间种规格和方法对留苗和砍种都有各自的效果.与常规菠萝老茎留苗技术相比.菠萝老茎留苗与甘蔗种间种技术总体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对甘蔗白蚁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于2018年和2019年采用拌肥料撒施法进行两种不同含量氯虫苯甲酰胺对甘蔗白蚁的田间防治试验.在收获前(11月)调查甘蔗白蚁为害株,收获时调查白蚁为害株、甘蔗有效茎数和测定产量,计算甘蔗白蚁防治效果与经济效益.[结果]在板麦村试验点5%氯虫苯甲酰胺7.5 kg/...  相似文献   

13.
云南蔗区甘蔗花叶病流行原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云南蔗区甘蔗花叶病大发生流行,主要原因是存在复杂性病毒病原;田间多个主栽品种高度感病;气候异常、高温少雨天气较突出以及植期多样化、引种频繁、长期连作、宿根栽培和无性繁殖等不良气候和不适栽培条件。文中提出云南省今后甘蔗抗病育种目标和甘蔗花叶病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果蔗热带种(Badila)茎尖培养进行甘蔗花叶病的脱毒研究。[方法]采用黑皮果蔗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并在生根阶段和假植阶段进行了甘蔗花叶病毒的分子检测。[结果]初代培养基为MS+0.50 mg/L6-BA+0.01 mg/LNAA+30 g/L蔗糖,继代培养基为MS+0.20 mg/L6-BA+0.01 mg/LNAA+30 g/L蔗糖。甘蔗花叶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结论]利用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能够有效脱除花叶病毒。  相似文献   

15.
以甘蔗幼嫩叶鞘为外植体,经多种培养基诱导出愈伤组织,选择产愈率较高的三种培养基继代,对增殖效果较好的培养基再次进行不同蔗糖浓度梯度的增愈试验。结果表明,低蔗糖浓度(1.5%)有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发育,组织块质量好.产愈量和产胚量高;高浓度则不利于愈伤组织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甘蔗白条病是影响甘蔗产业的一种重要细菌检疫性病害,选择抗病品种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了解甘蔗基因型的白条病抗性,规范抗性评价方法,为甘蔗白条病抗病种质资源的选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桂糖46号分离得到的黄单胞菌株JG43菌株为接种病原,采用截头法人工接种于70个不同基因型的甘蔗上。通过蘸有细菌悬浮液(108 CFU/mL)的剪刀剪切甘蔗生长点上方,并用棉花吸取500 μL细菌悬浮液置于斜切面上。分别于接种后14、28、42、56和70 d,对每个甘蔗基因型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计算发病率(incidence,IC)。根据甘蔗白条病严重度评判标准计算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和病害进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disease progress curve,AUDPC)。利用SPSS 25.0软件分别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其中,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和类型Ⅲ的平方和模型进行方差分析,以IC、DI和AUDPC作为因变量,基因型、区组及接种后时间为固定因子。原始数据经过标准化(Z-score)处理后,通过KOM和Bartlett球体检验法进行主成分分析。运用DPS 9.50软件的WPGMA法,计算欧几里得距离(Euclidean metric)进行聚类分析。以聚类分析结果中的不同抗性等级作为分组变量,AUDPC、IC和DI作为自变量,根据Fisher准则进行判别分析,计算分类准确率。【结果】接种14 d,部分基因型叶片开始发病,出现1—2条铅笔状条纹;接种28 d,条纹数增多且逐步向边缘扩展;接种42 d,叶片黄化或白化症状从边缘逐步向叶脉扩展;接种56 d,叶片向内卷曲枯死;接种70 d时,发病严重的甘蔗整株枯萎死亡。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基因型(genotype,Gen)、接种后持续时间(days post-inoculation,Dpi)及其互作(Gen×Dpi)对IC、DI和AUDPC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总方差的42%归因于接种后时间效应,表明不同接种时间甘蔗基因型的抗性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接种56 d,病害的发生达到相对稳定状态,这一时期的病害数据经平均值多重比较后能较好地进行甘蔗基因型间的抗性划分。判别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将70个基因型分为5个不同抗病等级,包括高抗基因型15份、抗病基因型14份、中抗基因型15份、感病基因型11份、高感基因型15份。【结论】通过截头法人工接种进行甘蔗抗白条病鉴定时,以接种56 d基因型的IC、DI和AUDPC作为抗性鉴定评价指标,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判别分析,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筛选出中蔗9号、中蔗4号、中蔗2号、GUC19、GUC8、云瑞03-103、云瑞05-649、云瑞05-182、云瑞05-367、云瑞89-159、福农11-601、福农09-4059、桂糖02-467、桂糖08-297、新台糖22号等15个高抗品种,可进一步用于甘蔗抗白条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新型农药杜邦康宽防治甘蔗螟虫药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甘蔗螟虫难防难治的特点,结合康宽防治鳞翅目害虫有特效的实际,开展了不同浓度的康宽防治甘蔗螟虫试验。结果表明: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甘蔗螟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苗期喷施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mL/hm2+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30g/hm2效果最好;从生产成本分析,苗期喷施康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mL/hm2最经济。  相似文献   

19.
 利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RSD标准抗原抗体,研究建立了TBIA快速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方法。通过对田间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并用I-ELISA检测法验证,结果表明:TBIA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出RSD,且检测效率高,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该方法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诊断和防治、脱毒种苗的生产、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