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谭跃 《云南农业》2004,(4):23-23
永胜县南片金沙江流域的五个乡镇为干热河谷区。其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降雨量少,年平均降雨量约为843.6mm,且8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6~10月份;蒸发量大,年平均蒸发量1945.2mm,是降雨量的两倍以上。年平均气温18.4~20.6℃之间,热量高,物产丰富,粮  相似文献   

2.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覆盖集雨沟播技术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吉县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自然资源条件较差,耕地以旱地为主,年平均降水量300~400mm,蒸发量是降雨量的3~4倍,年均有效降水(〉5mm)210mm,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6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7-9月份。近年来旱情连年发生,  相似文献   

3.
土默特左旗大青山水土流失现状与生态修复措施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北部大青山土石山区,地貌为剥蚀中、低山和不明显的丘陵过渡带.地形属中低山.山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但降水变率大.呈极不稳定状态。据实测资料,多雨年(1964年)降雨629.8mm,而少雨年(1962年、1965年)仅有207.0mm。区域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蒸发量平均1870.3mm.是降雨量的5倍。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四川省及其相邻5省(市)1961—2015年的降雨数据,全面地对四川省降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年均降雨量与春、夏、秋、冬四季降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总体上大致相似,均呈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趋势,但在降雨量高、低值地域分布上,四季存在着明显的季节转移现象,极高值区域尤为显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20.8mm,近55年降雨量呈微上升趋势,增加速率1.69mm/10a,年均降雨量动态变化周期约为5~6a,年代际变化主要呈"降-增-降-增"趋势;多年月平均降雨量为83.2mm,各年代内月平均降雨量呈现出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前10年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2011—2015年多年平均,多年平均和各年代的年内降雨主要集中在5—10月,均在7月出现降雨量峰值。  相似文献   

5.
涝灾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有山区性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而多雪,夏季短暂而炎热,由于受海洋性暖流影响,多对流雨和地形雨。春季多风易干旱,四季气候变化较大。历年平均降雨量为553.4mm,年最大降雨量为902.2mm,最小降雨量为305.3mm。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45.6%,虽然降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场区山南为暴雨中心,6~8月最大降雨量在635.3mm,最小降雨量为135.9mm,偏多的年份占19%,偏少的年份占22%,一日最大降雨量41.7mm,连续降雨最多达12d。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积温为2375.9℃,最多为2678.2℃,最少为1901.0℃。2013年进入7月以来,农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平凉市近50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军  陈宝玉  仙昀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85-16887,16889
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5年滑动曲线分析法和Cv值对比法对平凉气象站1952~2004年的蒸发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平凉蒸发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减少速率为-19.23 mm/10a,夏季减少速率最大为-3.7 mm/10a;近50年平凉市年均蒸发量为1 425.1 mm,80年代的年均蒸发量低于平均值;月平均蒸发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冬、春、夏季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与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秋季蒸发量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近50年平凉市的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雨量的减小速率大于蒸发量的减小速率,气候呈干燥趋势,同时,降雨量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旱灾发生的频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府谷县气象站1959—2014年逐月降水资料,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府谷县近56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6年府谷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倾向率为-9.2 mm/10年;其中春、秋季降水增多,冬、夏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减少最显著,降水倾向率为-9.5 mm/10年。雨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极端最大年雨量达到849.6 mm,极端最少年雨量仅为199.6 mm,差值达650.0 mm。年雨量正距平的年份少于负距平的,说明雨量极大值对年雨量的贡献更大。年雨量的年代际变化有一定的周期性,20世纪60年代最多,80年代最少,90年代到21世纪增加趋势显著,年代际降水量的变化与秋季降水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气候因素对盐池荒漠化草原补播效果的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4—1980年27年内监测宁夏盐池县气候状况,结合荒漠化草原补播改良技术,通过气候因素对补播效果影响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从平均地温考虑,每年6月~8月是牧草萌发最适宜的时间期。(2)从土壤持水量和温度两个因素考虑,8月分最适宜补播,但牧草越冬率较7月份大幅下降。(3)7月份是一年中的第二大降水月,但土壤持水量开始增加和达最大值的时间分别比降雨量开始增加和达最大值滞后30d和10d。(4)7月份进行补播,虽然地温适宜,降雨量较高,但蒸发量在一年中最高,地表容易干。综合考虑各因素,每年6月中下旬到7月份结合本地中长期天气预报,若一次性降雨达到15mm,可适时抢墒播种,豆科牧草最晚7月底前补播,禾本科牧草8月中旬前补播。  相似文献   

9.
降雨是重要农业气象因素。大连金石滩1990~2012年降雨调查结果,年平均降雨572.3mm,各年降雨量波动较大,没有明显规律性趋势。每年3~11月平均降雨是以8月为峰值呈抛物线状分布。夏季防洪排涝、抗旱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
统计吉林省四平市1961-2012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找出区域大雨以上量级降水的个例进行气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明显降水平均每年发生4次,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发生明显降水的次数较多;2)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发生在7月中旬-8月中旬,7月份最多;3)大雨和暴雨四平市东南部多,而大暴雨西北部多,双辽地区虽然大雨和暴雨发生次数最少,但大暴雨的次数却是最多的;4)明显降水日数存在8 a和16 a的周期。  相似文献   

11.
利用砚瓦川流域1981-2017年蒸发量实测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线性回归分析、Ma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砚瓦川流域多年蒸发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砚瓦川流域37年蒸发量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平均减少速率为4.75mm,2006年是减少突变年。(2)砚瓦川流域37年年平均蒸发量为1182.23mm,80年代的年均蒸发量高于平均值。(3)砚瓦川流域春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大,秋季次之,冬季蒸发量波动幅度最小,夏季蒸发量最大,约占全年蒸发量的42.36%。(4)砚瓦川流域月平均蒸发量最大的为6月,最小的为12月。(5)砚瓦川37年降雨量和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雨量的减小速率略大于蒸发量的减小速率。  相似文献   

12.
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灌(乔)木林地水分平衡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毛乌素沙地流动风沙土、天然油蒿和鼻柏灌丛及沙柳和樟子松人工林下0cm-100cm风沙,1997上4月-1998年10月水量平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cm-100cm的土层内,土壤贮水量没有明显的贮水稳定层。流动沙丘各土层之间贮水量的变率,1997年差异较小,年平均为5.5%;1998年明显增大,年平均值为17.0%,并且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10%.油蒿群落土壤贮水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cm-80cm的土层内,尤其是0cm-20cm土层变动明显,0cm-100cm土层内年均变率为16.2%;樟子松和沙柳人工林地两年贮水量变率各层次之间差异最小,年均变率分别为18.7%和14.7%;臭柏群落土壤贮水量的变化主要集中在0cm-60cm或0cm-80cm的土层内,并且以0cm-20cm和40cm-60cm土层变化较明显.土壤贮水量的变幅大小,同时受降雨量及降雨时空分布的影响,1998年度的变率明显高于1997年度。各样地土壤贮水量季节变化一般出现两个高峰.第1个高峰出现在4月,第2个贮水高峰值一般出现在7月或8月,此期间是该地区的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6.7%,成为土壤水分的恢复补给时期。5月-7月上旬,植物进入生长盛期,耗水量增加,加之降雨补给较少,形成第1个主要失水时期;8月-10月,降雨量逐渐减少,气温和地温较高,植物枝叶茂盛,土壤蒸散量大,形成第2个失水时期,生长期内土壤总贮水量,有植被的沙地较流动沙丘低约100mm-200mm。沙地水量平衡研究结果表明:流沙的年蒸散量最小,两年平均为191.38mm,并且1997年的蒸散量大于1998年约32mm。油蒿、沙柳、樟子松、臭柏样地的蒸散量均大于流沙,而且表现出1998年度大于1997年度的特征(除樟子松外)。4种植物中,以臭柏群落蒸散量最高,年均255.25mm,其次是沙柳,年均值为277.624mm,油蒿和樟子松年均蒸散量分别为263.28mm和246.225mm。4种植物的年均蒸散量均小于同期降雨量334.3mm(均值),基本能够维持土壤水量平衡。  相似文献   

13.
新昌县台风降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文站1960—2018年雨量观测资料和台风资料,分析了影响新昌台风的降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年来影响新昌台风个数呈增加趋势,从1960—1969年15个增加到2010—2018年26个;在5—10月均有台风影响新昌,7、8、9月是台风影响新昌的主要月份,分别达22、49、32个;新昌东南部是台风影响过程降雨最严重的地区,台风影响过程最大降雨量可达500 mm以上;在福建北部到浙江南部登陆的台风出现过程雨量200 mm以上的大暴雨概率最大,东部地区可达35%以上。该研究可为提高防灾减灾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应用DNDC模型模拟沟垄集雨种植对陕西省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NDC模型分析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农田水分和玉米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确定沟垄集雨种植技术的适宜区域以及该技术在陕西省农业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陕西省2001-2010年19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采用DNDC模型模拟沟垄集雨(PF)和传统平作(CK)种植下陕西省玉米田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2001-2010年陕西省年均降雨量为609.2mm,且南至北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陕西南部地区的降雨量最高,其次是关中地区,陕西北部地区的降雨量最低。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土壤蒸发量从北至南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蒸发量在170mm以下的地区分布在陕西省北部,土壤蒸发量在190mm以上的地区分布在陕西南部。和平作种植模式相比,沟垄集雨种植模式下,陕西北部富县、黄陵、洛川、黄龙和宜川5个县土壤储水量提高到145mm以上,陕西中部宝鸡、凤翔、岐山、扶风4个县(市)土壤储水量提高到126mm以上,陕西北部6个县和中部14个县玉米生长水分胁迫减弱;与平作相比,沟垄集雨模式下,陕西省大部分区域产量变异数降低,说明沟垄集雨技术能降低年际间降雨量变化对产量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稳产效应。沟垄集雨和平作种植模式下陕西10a玉米总产量分别为1 320万t和1 140万t,沟垄集雨较平作模式增产180万t,提高16%。沟垄集雨种植玉米的增产效应从北至南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年均降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相反,陕西北部年均降雨量低于500mm的地区增产效果最高,陕西南部年均降雨量高于800mm的地区,沟垄集雨种植模式对产量的提高具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吴元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245-8247
利用1961~2008年河南省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地域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58℃/10a,20世纪90年代至今处于高温期;年降水量具有很弱的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0.7 mm/10a,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处于多雨期;年平均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99.2 h/10a,20世纪60年代至今呈显著振荡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海南省气象局提供的1974—2004年气象资料和2005年出版的《海南省志》中《水利志》部分的降雨量和蒸发量数据,对海南省不同地区近30年的平均降雨量和平均蒸发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省各个地区降雨过程主要发生在8—10月,而蒸发过程主要集中于5—7月。春季和冬季的蒸发量明显大于降雨量,夏秋两季除南部和西部地区蒸发量明显高于降雨量外,其它地区都是降雨量大于蒸发量。而年降雨量只有东部和中部地区大于年蒸发量,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都是年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黄土高原地区及其周边1956~1989年期间85个气象站逐月的蒸发皿蒸发量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34年蒸发量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34年来黄土高原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多年平均为1 358.0 mm,呈现十分显著的下降趋势,年蒸发量变化速率达-115.9 mm/10a,其绝对值远高于全国平均变化速率-30.7 mm/10a的绝对值;各季节蒸发量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夏季和春季蒸发量下降较多,分别达-52.2和-34.4 mm/10a。由此可知,黄土高原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剧烈,蒸发明显减小,初步分析其原因,认为与地区植被保护等水土保持措施取得较好成效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3年7月长治市11个县旬月报资料、24 h降水量(观测站和乡镇自动雨量站)资料、历史资料以及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对长治市7月旬月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暴雨过程、最大雨强及环流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市7月平均降水量为389.4mm,较历年同期(127.4mm)偏多262.0mm(206%),全市11个县观测站降水量均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7月全市各县观测站暴雨总站次为26次,是暴雨站次年极值的2.2倍,全市乡镇自动雨量站暴雨总站次为47次,是暴雨站次年极值的4倍。其环流特征表象为:欧亚中高纬呈西低东高异常分布,极涡中心位于极点附近,较常年同期略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段强度较常年同期偏强;季风槽位于85°E附近,影响印度半岛和孟加拉湾一带,较常年同期偏强。  相似文献   

19.
基于SIMETAW模型的不同地区燕麦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华北和东北地区燕麦需水特征,采用SIMETAW模型对1960-2014年早播燕麦(4-7月)和晚播燕麦(5-8月)生育期需水量、水分盈亏指数及降水耦合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晚播燕麦生育期平均需水量小于早播燕麦,有效降水量大于早播燕麦,导致缺水量较小。早播和晚播燕麦生育期需水量空间分布不同,而有效降水量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空间特点。各站点燕麦水分盈亏指数均小于0,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基础上,生育期降水量均不能满足燕麦的需水要求。燕麦生长阶段需水情况与降水耦合度不匹配,造成水资源浪费,其中晚播燕麦全生育期降水耦合度较高,对降水的利用程度大于早播燕麦,在土壤墒情允许的条件下,适时推迟燕麦播期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而减少灌溉用水。上述结果可为研究区域燕麦的合理用水和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蔡涛 《农学学报》2022,12(6):66-73
对影响三门峡市烤烟种植适宜性的主要气候因子进行变化特征分析,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气候资源为烤烟生产提供气象服务。采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变异系数,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三门峡烤烟种植气候适宜性因子的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60—2018年三门峡烤烟大田期年平均日照时数为824.4 h,并以36.4 h/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旺长期年平均降水量120.2 mm,并以2.7 mm/10年的速率减少,降水量波动性呈逐年显著性增大;成熟期年平均气温23.1℃,并以0.03℃/10 a的速率缓慢上升。三个气候影响因子Hurst指数分别为0.839、0.611、0.641。各气候适宜性因子多年平均值均在量化指标最优范围内,适合优质烤烟的种植,其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保持一致,以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持续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