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稞是阿坝州农牧民群众传统特需口粮作物,也是高原地区真正绿色无污染的食品,符合"三高两低"(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饮食结构,是谷类作物中的佳品。目前全州青稞常年种植面积15万亩,单产仅150公斤,藏族群众人均不到100斤,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因此,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提高青稞产量,不仅能够解决农牧民的传统饮食需求,更能带动青稞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州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本文针对青稞生产现状,对高原无公害青稞栽培技术做了详细论述,对我州无公害青稞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青稞是青藏高原裸大麦生态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甘南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藏族群众在特殊环境和生活条件下不可替代的主要食粮,常年播种面积19.19万亩。所以掌握青稞原(良种)生产操作技术,扩繁原(良)种,保障生产用种,从而提高青稞单产,增加总量,是解决甘南州青稞供求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力举措。原种:用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的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民族地区特种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给能力,甘孜州努力构建民族地区特种粮食青稞供给的长效保障机制。一、抓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青稞核心产区2006年以来,投入1000万元实施"民族地区增粮增收工程",累计建设青稞粮食生产基地32万亩  相似文献   

4.
<正>迭部县是甘南州青稞主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达3万亩左右。青稞是当地农牧民制作民族食品和酿酒的主要原料,其副产物也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质饲草料,同时青稞也是一种医用保健作物,据研究,青稞对糖尿病、高血脂、胃炎、贫血、肝硬化、哮喘、过敏均有一定的医疗效果,其酿造的青稞酒具有舒筋活血、御寒增力、强身健体的功效。近年来,由于品种混杂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为了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7个西  相似文献   

5.
正青稞品种甘青4号,是甘南州农科所以地方品种肚里黄为母本,以康青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育成年限1991~2005年。但由于我州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导致"甘青四号"发生了较严重的混杂退化现象,全州各县青稞生产栽培的"甘青四号"品种几乎全部都有不同程度的混杂退化现象。1"甘青四号"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品种自身因素和人为因素。品种自身因素一是"甘青四号"的遗传基础发生了变异,产生了质量性状与"甘青四  相似文献   

6.
介绍青稞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以及甘孜州青稞品种资源现状和生产现状,以促进甘孜州青稞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青稞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青稞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受到气候、生态条件、种植形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几年海北州的青稞病虫草害越来越严重,如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青稞白粉病、黑穗病、吸浆虫、蚜虫、红蜘蛛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威胁着青稞的生产。因此,在青稞种植过程中,认真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提高青稞产量的重要措施。1海北州青稞产业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常年温度较低,属于高原大陆  相似文献   

8.
青稞生产在甘南州的技术应用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优势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5万公顷左右,占全州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8%,占全州粮食总产的35%.作者通过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青稞生产现状,从加强农牧民适用技术推广与适用技术培训;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优良品种;改进播种技术,提高青稞播种质量;推广化学防治技术,进行病虫草害的综合治理四个方面阐述了甘南州青稞种植综合技术措施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西藏高原麦类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目前冬麦播种面积已达70万亩,1977年全区冬麦单产达到400斤。麦类作物千斤以上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如江孜县农试场(海拔4,040米),1975年1.78亩冬小麦“肥麦”平均亩产1,611.3斤,1977年又在1.32亩土地上获得亩产1,673斤;日喀则地区农科所(海拔3,836米),1975年种1.14亩“叶考拉”品种春小麦,亩产  相似文献   

10.
调查分析了青稞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甘孜州青稞种植区域分布、生产概况、品种资源现状及生产技术现状,针对甘孜州青稞生产存在的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栽培技术落后、生产转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通过依靠科技手段、做好青稞产品开发工作、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的有效措施,提高青稞综合生产能力、生产质量和产量,推动青稞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海北州特色作物青稞的生产重要性及生产现状,从海北州独特的气候资源优势、青稞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食品的安全优势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青稞生产的前景。由于海北州生态环境复杂、新品种匮乏、老品种退化严重以及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等因素限制了青稞的生产,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绥中县地处辽西走廊西端,称作"关外第一县"。全县蔬菜面积已达3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1.6万亩,蔬菜产量126万吨。设施蔬菜生产品种丰富,四季栽培,常年供应。绥中县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大县,因此大力推进设施蔬菜可持续发展,对于绥中县现代农业建设及农民收入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农作物以青稞生产为主,青稞约占全州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2.36%,总产6.3万~7.2万t,约占粮食作物产量的60%左右;单产长期徘徊在150~170kg,人平均占有量仅75kg,青稞粮食市场价基本稳定在2.00~2.50元/kg。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对我州藏民族粮食安全,政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稞新品种黄青1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品种来源 青稞新品种黄青1号原代号9640,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以甘青1号为母本,90-19-14-1为父本组配杂交组合,通过系统选育而成。2003年参加品鉴试验,2004年参加品比试验,2005—2007年参加甘南州青稞品种区域试验,2007—2011年进行甘南州青稞生产试验示范,2009—2011年参加第3轮国家青稞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第3轮国家青稞品种生产试验,2012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同年9月通过全国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是我州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8万亩左右,约占全州粮食播种面积的12%,而我州大部分地区的多数地方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壤富含钾素,极适宜于喜凉作物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生产的优势,而且生产的马铃薯产品口感好,品质在全省属中上等水平,深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种植面积逐年增长,2007年全州播种面积7.24万亩,总产13220.75吨(五折一),但现阶段马铃薯主产区由于品种混杂退化严重、良种覆盖率低、栽培技术落下、新技术推广缓慢等因素使马铃薯的增产潜力没有很好发挥。为了促进甘南州马铃薯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现对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如下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稞是高海拔地区的优势作物,也是迭部县主要农作物,是该县三大作物(小麦、青稞、蚕豆)之一。青稞产品是藏族群众的传统食粮、酿酒原料和重要的旅游餐饮食品。全县常年播种面积在2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总产量为0.57万吨,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33%。据测算,全县每年食用、饲用、酿酒需用青稞0.8万吨,而目前年产仅0.57万吨,缺口达0.23万吨,供需矛盾突出,而且随着甘南州内青稞酒厂的兴起和州外对青稞保健系列产品的开发,对青稞的需求与日俱增,市场前景很好。因此,掌握青稞丰产技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玉树地区青稞“3414”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海藏区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也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 m左右冷凉地区唯一能正常成熟的作物,对寒冷和贫瘠适应性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青稞常年播种面积近7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80%以上。青稞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当地藏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青稞一直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食粮,是肉、奶之外人体必需营养成分的重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与栽培地位。目前,青稞正由一个区域性口粮作物向全球性健康食源作物发展。但长期以来,玉树地区的青稞生产技术落后,施肥水平不高,成为制约青稞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玉树县安排青稞“3414”肥效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水平下青稞产量特征,以期为高海拔高寒地区青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青稞是藏族人民群众的传统主食和主要饲料作物,随着青稞营养价值的开发,青稞需求量持续扩大,不仅成为藏区地区最大的主粮作物,也是迪庆州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具有重要的生产地位,当前迪庆青稞总产量约为1.5万t,总产值超4亿元。笔者对迪庆州青稞育种现状和青稞产业化发展思路进行概述,为迪庆州青稞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1当前我州良种推广现状全州在2017年的粮食播种面积为212.9万亩、总产量为74.9万吨。其中水稻90.6万亩、产量39.8万吨,玉米81万亩、24.8万吨,德宏作为云南省唯一粮食净调出州的地位继续巩固,芒市、盈江县、陇川县获得国家和省产粮大县有关政策项目支持,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单产同比增加15公斤,"十二五"期间,我州共新选育农作物新品种125个,  相似文献   

20.
玉树州玉树县是半农半牧县,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3%。全县共有农牧户17087户7.94万人,其中农业户4582户、2.47万人,占26.82%和31.1%。2010年玉树县农耕地5.49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17万亩,青稞播种面积3.45万亩),占总面积的0.32%,粮食总产量4458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52.42元。青稞是玉树县的主导产业,也是当地农牧民的主要食粮,是肉、奶之外人体必需营养成份的重要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与栽培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