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外源三价抗虫基因(Bt CpTI GNA)导入常规棉花品种中获得转基因再生株,分子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在棉花体内表达并遗传给后代材料。其转化再生株后代材料经抗性检测,进行大田选育已至F8代。PCR分子检测与转化的标记基因和外源目的基因抗性三者极有规律性,转化后代材料分离有的符合孟德尔规律,有的则较偏离,其所携带的基因在转基因棉花低代材料中分离规律较为含糊,高代材料则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研究钕玻璃激光,CO_2激光以及钕玻璃激光和CO_2激光复合处理诱变小麦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各处理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最优多无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自变数为穗粒重、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和株高等,且多元相关系数极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小麦激光后代的选择应注意穗粒重、单株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等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3.
航空诱变处理玉米自交系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糯玉米自交系S147、S181和普通玉米自交系268、561作航空搭载诱变处理,考察回收种子与地面保存种子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可使纯合的玉米自交系产生变异;不同类型的玉米自交系对空间环境诱变因子敏感程度不同,糯玉米自交系比普通玉米自交系更容易产生变异;同样的糯玉米自交系,S147比S181更容易产生变异.S147处理后代变异类型丰富,株高、穗位高、雄穗主轴长度、雄穗分枝个数,穗长、穗粗、穗行数均发生了变异;S18l处理后代中产生了雄穗完全退化植株;普通玉米自交系268、561处理后代无明显变异.  相似文献   

4.
混种牛膝菊嫁接后代对生菜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将两种生态型(农田和矿山)镉超富集植物牛膝菊进行正反嫁接:以矿山生态型牛膝菊为砧木(后代为矿砧)、农田生态型牛膝菊为接穗(后代为农穗)进行嫁接和以农田生态型牛膝菊为砧木(后代为农砧)、矿山生态型牛膝菊为接穗(后代为矿穗)进行嫁接,研究了混种两种生态型牛膝菊正反嫁接实生后代(农田、矿山、农砧、矿砧、农穗、矿穗)对生菜镉(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菜单种处理相比,只有混种农穗及矿穗处理不同程度提高了生菜根系及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其中,混种矿穗处理的生菜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较生菜单种处理提高了10.98%),其他混种处理均抑制了生菜的生长。另外,混种农穗及矿穗处理显著提高了生菜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对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不大。混种牛膝菊嫁接后代显著降低了生菜地上部分的Cd含量,且与矿穗混种处理的Cd含量最低,较生菜单种处理降低了29.18%。因此,生菜与矿穗混种,既能有效降低生菜可食用部位(地上部分)的Cd含量,还能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5.
小麦品种及突变体八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小麦不同品种和突变体为材料,组配成5×3NCⅡ交配设计,对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主穗小穗数、主穗粒重、抽穗期和千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且显性程度均为部分显性至完全显性。单株穗数和主穗粒数的Wr/Vr回归关系不显著,株高和穗长的遗传中,存在着上位性效应。本试验所选的4个矮秆早熟突变体作亲本,有利于提早后代的抽穗期,但不利于培育矮秆和大穗大粒品种。  相似文献   

6.
平流层辐射对谷子生长发育及后代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平流层辐射对谷子的营养生长及后代性状的变异有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高空气球搭载的谷子,种子发芽势比对照提高21.1%,株高比对照降低6.8cm。叶片长度的生长动态呈双峰曲线,叶片长度和宽度与对照的差值由下到上呈正弦曲线,旗叶的面积、穗重均明显高于对照。SP_2分离群体中产生了各种各样具有隐性性状的突变体,SP_3大穗型株系性状相对稳定,在穗长、穗重、种子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上表现出有选育价值的稳定变异。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砧穗互作对超富集植物嫁接后代重金属积累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相互嫁接对 2种生态型(矿山生态型和农田生态型)牛膝菊后代在镉胁迫下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嫁接相比,相互嫁接的牛膝菊后代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差异不显著或略有降低。矿山生态型的砧木及接穗后代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而农田生态型的砧木及接穗后代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不显著或略有降低。与农田生态型未嫁接相比,农田生态型的砧木及接穗后代的植株镉含量均显著降低,其中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降低了 5.96%和 9.23%;与矿山生态型未嫁接相比,矿山生态型砧木后代植株的镉含量显著降低,但其接穗后代的植株镉含量显著升高。因此,砧穗互作能够影响牛膝菊嫁接后代的镉积累,且不同生态型相互嫁接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或提高牛膝菊后代的镉含量。  相似文献   

8.
将辐照外源DNA导入小麦。D2代抽穗期,穗型,芒性,株高,穗长,主穗有效小数和单株粒重等性状都有变异,有的是供体性状,有的是供体和受体以外的性状。结果表明,辐照外源DNA导入小麦明显提高了花粉管道技术的D2代诱变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高产籼稻特青和美国优质粳稻Lemont为亲本培育的双向回交导入系为材料,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定位源相关性状(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重)和库相关性状(穗总粒数、千粒重和穗实粒重)的QTL.特青剑叶长、穗总粒数和穗实粒重显著大于Lemont,剑叶宽则显著小于Lemont.双向导入系群体检测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的QTL 62个,平均每个QTL解释群体表型变异的9.0%,变幅为3.0% ~27.9%.Lemont背景导入系在第2、3、4、6、9和11等6个染色体的区段同时定位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QTL 17个,占Lemont背景导入系定位QTL总数的50%.特青背景导入系在第1、3、4、8和12等5个染色体区段同时定位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的QTL 13个,占特青背景导入系定位QTL总数的28.3%.Lemont背景下绝大多数位点导入特青等位基因均增加性状值,而特青背景绝大多数位点导入Lemont等位基因都减小性状值.两个背景共同检测到影响源、库相关性状的QTL有18个,占定位到62个QTL的29.0%,表明源、库相关性状QTL定位存在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发现第3染色体影响剑叶长、剑叶面积、叶片干重、每穗总粒数和穗实粒重的35576704 ~36341768区间和第4染色体影响比叶重、穗总粒数和穗实粒重的4560663 ~13503095区间,在以往不同群体中均被检测到,是影响水稻源、库相关性状的重要染色体区域,对标记辅助选择培育源、库协调的超高产水稻品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高粱(S.BICOLOR)为母本、旱稻(O.SATIVA)为父本进行属间杂交,F1出现双亲没有的短芒和黄色柱头新性状,并能在F2、F3及BC1稳定遗传。F3在株高、穗长、穗型、分蘖性等性状上仍疯狂分离,并出现父本白色籽粒单株。BC1在株高、分蘖二性状上接近父本,回交效应非常明显,T测定无差异,并出现多子房新性状。高梁与旱稻杂交及回交,能创造变异,产生新性状,对创造矮秆、优质、多子房新种质十分有效。然而,二者杂交后代主体性状仍似母本,只表现父本少数性状,属于部分遗传物质导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