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曾有过不少以八骏为题材的作品。笔者受此启发,尝试创作了盆景《八骏图》。《八骏图》的创作,是先根据表现题材及初步构思,选好配件、植物、山石等材料,然后就所选的材料决定盆景的形式、布局以至盆钵的尺寸。《八骏图》的八马配件,选用了广东石湾的陶土 相似文献
3.
这里谈的是盆景《八骏图》在美学上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和个人的看法。赵庆泉同志是浅盆树石水旱景的创作高手,他的《八骏图》是1985年全国盆景展获得一等奖的名作,也是读者评点较多的热题。“八骏”是中国文艺、绘画、雕塑、民俗的常用词。什么叫“八骏”?而不称三骏或五骏?据《周天子传》卷一,周穆王的八匹名马曰赤骥、盗弥、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是为“八骏”。文艺、绘画、雕塑以及其他艺术品 相似文献
4.
周杰同志对盆景《八骏图》中有卧马提出异议(见1988年本刊1期第25页),认为在盆景所显示的优美环境中“恐怕不会有卧马出现”,因为马只有生病时,或经过训练的马在战时叫它卧下才会有卧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盆景制作应力求符合自然规律。当然作者也可以适当加以夸张,但主体构思一定要符合生活的自然规律,否则令人难以置信。赵庆泉同志《八骏图》的创作和选材,作者本人已有介绍(见1985年本刊12期——编者),这里我仅就马的选材,谈一点粗见。据我所知,马尽管有各种姿势(姿态),但是在 相似文献
6.
7.
8.
前年九月我在上海参观全国盆景展览。一踏进扬州展区,就被赵庆泉同志的《八骏图》(见1985年12期、1986年1期本刊——编者)所吸引,我久久地站在作品面前琢磨。正面看,它如同横线条式的国画:十几株千姿百态、大小不一的六月雪,几块淡黄色的龟纹石栽在白色大理石盆里,搭配巧妙,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古代茶书,也即中国古代茶学或传统茶学专著。我国饮茶、业茶的历史悠远,但茶之形成为学,出现茶的专著,则是迟至唐朝中期陆羽撰写《茶经》一书为始的。这一点,晚唐诗人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指出:“季疵始为经三卷”。季疵是陆羽的字,“经”指《茶经》,意“陆羽首先写《茶经》三卷”。这里的“始”是指茶的著作而言的。北宋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讲得更清楚。他说茶之见于史,是魏晋以后的事,而后来大家提到茶叶,都说是源于陆羽,“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这也即是说,茶之有书,由零星的经验、知识,集中提高上升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是… 相似文献
11.
读贵刊93年第6、9期中杨建将、阮孟禹两位先生对《归乡行》(92年11期彩页)的见解,笔者认为,确有见地。复在第10期上又见宋念祖先生对《归乡行》的评价。觉得有些不妥。对此,也想谈点拙见,兼与宋先生商榷。《归乡行》从总体看,其立意布局合理,描绘出南国山乡的迷人风光,可见作者在水旱盆景创作上有一定功力。细观之,作为主景的一本三干式榆桩,在枝片处理上欠和谐,不尽完美。其中主干与右侧副干的枝片,从外观形状上看,疏密相间,自然灵动,有大树风貌,借鉴了岭南的造型手法。而左侧临水枝的枝片,则修剪成浓密规整的云片式,采用了规则式的一些造型手法,从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人赞同陈先生在《中国花卉盆景》2004年12期所述"生命性是盆景的本质特色,艺术美又须植根于自然美之中"的观点。但陈先生利用这一观点评价黄明山《出》的一些观点,本人则不敢苟同。陈先生说:"作者把本来活生生的自然现象在盆中强行‘艺术化改造’,违背了盆景创作师法自然的原则"。我不同意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9.
探讨果树盆景的共性,就是总结其一般制作、养育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从而把果树盆景制作、养育好,使其更具观赏性。一、全日照。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老张,看你的石榴果结得多好,那我的樱桃咋不结果呢?如果你把它栽到阴山背后,还有大树罩住,岂能结果?老李回答的理由虽简,但道出了一个真理。那就是:绝大多数果树都是阳性果木,属全日照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