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种子库是指地表植被种子成熟后落在土壤中并未萌发, 但仍具有活性的休眠种子的总量。在不同植被类型中, 土壤种子库具有不同的种子密度大小和不同的垂直与水平结构, 并随季节与年份产生变化, 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结构和演替有着密切关系。除了气候、地表环境与林龄等非生物因素, 火灾、外来种入侵等各种天然与人为的干扰因子等对土壤种子库也产生一定影响。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土壤种子库的年际变化、持久性种子库、稀有物种保护与全球变化对其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林下土壤种子库是森林植被的物种组成、种群延续和种群演替的物质基础。林下凋落物影响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进而影响到种群更新及森林群落的演替。凋落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有三大作用机制,即物理作用机制化学作用机制、和生物作用机制。其中化学作用机制特别是化感作用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尤其重要。本文将从这三个作用机制的层面,分析总结前人有关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及其与林下凋落物、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研究,论述土壤种子库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对土壤种子库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3.
实验通过野外调查和萌发试验对杭州西溪湿地经济竹林的种子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经济竹林种子库中共出现14科26种植物,其中以十字花科、大戟科、玄参科、菊科和禾本科为主。种子库密度的垂直分布呈下降趋势。其种子库中有劣性杂草如一年蓬和蒲公英,并占有优势。竹林地10~15 cm土壤的板结和贫瘠是种子量稀少的主要原因,竹林大部分是在干扰和干旱生境下萌发的草本和灌木种子库,亦有永久种子库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河岸林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工拣种结合种子萌发法研究了庞泉沟自然保护区9种河岸林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 9种群落的土壤种子库密度间于684±108 - 2 696±266粒·m-2,69.27% - 88.65%的种子留存于0 - 5 cm的层次,沙棘灌丛的种子库密度最大,乌柳灌丛最小;离河岸10 m和20 m处的种子库密度大于岸边、离河岸30 m和40 m处;种子库包含的40种植物以多年生草本为主,灌木和草本种多为耐干扰种,存在典型的湿地植物,但种子储量以先锋种白桦最丰;辽东栎无完整种子,白桦、华北落叶松、云杉和油松的种子活力保持期为1 - 2年,多数草本的种子活力保持期超过2年;按照群落土壤种子库的相似性,将群落划分为林分开始期、林分排除期、下层再现期和老熟期4个演替阶段。演替后期群落的种子库密度、丰度以及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都小于前期群落。土壤种子库是森林自然更新及种群恢复的重要基础,本文对于研究地区河岸林的保护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伟  崔丽娟  张守攻 《林业科学》2012,48(12):10-15
采用种子萌发法研究太湖岸带湿地4种不同覆被类型(A:酸模岸带;B:灌草岸带;C:农作物岸带;D天然芦苇岸带)下土壤种子库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试验中共萌发30种植物,2010年4,8,11月分别萌发21,16,18个物种,其中以1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010年4月,8月与11月种子库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其种子储量分别达到(2093±948.55)粒·m-2,(1173±897.01)粒·m-2,(1100±623.50)粒·m-2。除了类型D外,A,B,C3种类型土层中种子库储量皆以4月最高,其种子库储量分别为(1040±526.91)粒·m-2,(4853±1681.91)粒·m-2,(1360±586.55)粒·m-2。太湖岸带湿地种子库密度季节动态表现为春季(4月)最多,其次为夏季(8月),秋季(11月)最少。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岸带湿地种子库在维持地表植被植物多样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为太湖岸带湿地的保护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土壤种子库是存在于土壤中和土壤表面所有具有活力种子的总和,是植被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总结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种子库分类和大小、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的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壤种子库未来研究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东洞庭湖湿地持久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水位梯度设置三种类型样地,即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低水位区,研究了东洞庭湖湿地持久土壤种子库的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持久土壤种子库主要由13种植物种子组成,其中高水位区最多,为7种,中水位区为6种,低水位区为4种。种子库密度在高水位区最大,为1 818.18粒/m2,中水位区次之,为1 168.83粒/m2,低水位区最小,为649.35粒/m2。土壤种子主要集中在0~15 cm的土层中,且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明显减少。对持久土壤种子库进行丰富度分析表明,三种区域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差异明显。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高、中、低水位区分别为0.56、0.54、0.4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1、0.43、0.34。可见,水位是影响湿地土壤持久种子库数量及分布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8.
我国干旱区草场种子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研究是植物种群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干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于草场的研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干旱区草场种子库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旨在为以后草场种子库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研究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基础上,从种子生产障碍、种子传播障碍和幼苗幼树建成障碍3个阶段对天然更新障碍机制进行了综述。对种子生产来说,具有生活力的种子缺乏是影响森林天然更新障碍的重要因素。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种子传播限制;分别从种子的输入(即种子雨);种子的输出(种子库的消耗);种子的留存等方面阐述了种子库的变化对更新的影响。对建成障碍来说,光、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子对于幼苗幼树建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枯落叶层可通过生物因子(动物侵害和微生物致病)、化学因子(化感作用)和物理因子(物理阻断)等对植物更新造成负面影响;不同的植被类型对植物天然更新的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如竹林)是不适宜植物更新的环境。最后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展望:在植物天然更新障碍时,采取适当营林措施促进更新尤为重要;造成传播障碍中涉及动物行为的过程极其复杂,深化种子传播障碍机制结合动物行为的定量研究,进而建立植物天然更新障碍因子及其影响机制模型应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松嫩平原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中选取三个次生光碱斑,通过分析其土壤种子库和表面种子流动态,探讨了土壤表面种子流在次生光碱斑植被恢复中的潜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样地间种子流种类与数量上相似性很高,且种子流与周围植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表面种子流数量巨大,且以一年生耐盐碱的先锋植物(虎尾草和碱蓬)种子为主,占总流量的 96 %。虽然土壤表面的种子流量巨大,但次生光碱斑对种子的截留能力很低,土壤种子库得不到及时更新与补充,常处于较低水平,尤其在 5 月份和 6 月份,土壤中甚至没有种子出现。土壤种子库和表面种子流表现出季节性动态变化,均在 10 月份达到最大。土壤种子库缺乏是限制次生光碱斑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表面种子流是潜在的种子资源,提高次生光碱斑对种子的截留能力(人工处理方式),将加速次生光碱斑的植被恢复进程。图 5 表2 参 27。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采伐林隙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 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减少,但多样性有所增加;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的种子库储量变化较大,且丰富度大小同个体密度大小的变化不一致;种子库中优势种突出,水曲柳、紫椴、山槐与色木槭4个树种的种子数量占种子总量的74.3%以上;地表凋落物层对种子落入土壤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在林隙形成初期,种子库的组成及数量主要由腐殖质层种子库决定,但随时间的推移枯枝落叶层种子库对整个种子库的贡献越来越大;林隙内土壤种子库同地上更新幼苗相似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在沙区植被恢复研究中,植冠种子库作为沙生植物的主要特征之一逐渐体现出它独具特色的生态功能。为了探讨风沙干扰下的植冠种子库在种群繁衍过程中的作用及揭示沙生植物的适应机制,通过选择具有植冠种子库的典型沙生植物,采用实验室分析、模拟试验、野外调查等方法,系统研究植冠种子库在个体和景观尺度对种子库时空格局的影响、植冠种子库对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植冠种子库通过调节繁殖体传播、种子库时空格局、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减缓季节性干旱、风蚀沙埋对种子供应和幼苗生成造成的威胁,提高沙生植物补员和定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种子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很快,做好种子贮藏工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建立环境条件良好的贮藏种子的场所--种子库.本文介绍了国内种子库建设的现状及种子储藏环境,分析了我国种子库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旨在深入了解高山松林的土壤种子库现状,为高山松林的保护及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工布自然保护区不同地点的高山松林为研究对象,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山松林土壤种子库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1)不同时期各样点高山松林土壤种子库的种子密度总体上在东、南、西、北...  相似文献   

15.
选择四川省沐川县凉风坳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2004年5月、2004年12月和2005年5月对其林下土壤种子库、种子雨以及种子天然萌发状况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及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种子下落前后土壤种子库储量,变动为643.2~889.2粒.m-2,物种和种子密度多年生草本物种均占优势。天然林土壤种子库Shannon-Wiener指数均在2004年5月最大,2004年12月次之,2005年5月最小;Simpson指数却和Shannon-Wiener指数H'的变化趋势相反;Pielou均匀度指数在2004年12月有所降低,此后又升高。种子均呈明显垂直分布,其中0~2 cm土层种子数量最多,其次是枯枝落叶层,其数量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土壤种子库年输入活力种子142.3粒.m-2,年输出活力种子268.9粒.m-2,动物取食是造成种子损失的主要原因。对照人工林土壤种子库物种和密度均低于天然林地;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物种相似性系数,人工林较高,而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较低。  相似文献   

16.
种子作为木本植物或灌木树种的主体,在群落更新中起着重要作用.充足的良好种源是物种天然更新成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而一个物种的种源多少是由种子生产、种子雨密度、种子库动态决定( Simpson,1989).种子雨是种子靠自身的重力和借助外界力量(风力等)散布到地表的过程,是群落更新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植物生命史动态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Harper,1997;于顺利等,2007).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的全部存活种子总和( Simpson,1989),是影响植物群落天然更新的能力和方向的关键(Moles et al.,1999;杨跃军等,2001).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反映种子的扩散及空间分布状况,决定着个体、种群、群落的空间格局(Thiede et al.,1996;Willson,1993),在植被生态恢复中起决定性作用(Vander,1978;Streng et al.,1989;Shibata et al,1995).  相似文献   

17.
濒危植物白桂木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筛分法对天然林中白桂木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桂木天然林土壤种子库种子储量少,最大储量为31.9粒/m2,约80%的种子储存于枯枝落叶层中,其土壤种子库的散布格局具有明显的集群分布特征,种子几乎全部分布于冠幅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湿地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我国对湿地保护工作亦高度重视,2000年由国家林业局会同外交部、发改委等17个部门共同制定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确定了湿地保护和湿地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原则和目标,公布了中国重要湿地名录;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2005年,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8年秋季和2009年春季新疆野苹果林林下0~15cm土壤样品,采用萌发法对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的种子萌发过程、物种组成、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林土壤种子库春秋两季种子萌发均出现了2个高峰期,当年秋季物种55种,翌年春季物种63种;无论是当年秋季还是翌年春季,土壤种子量主要集中在0~10cm表层土壤深度空间,占种子库总数的75%以上;在海拔空间分布上,土壤种子库总储量呈现随海拔高度增加先减少后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又明显减少的变化趋势;土壤种子库中均未发现新疆野苹果目标种子,因此,新疆野苹果林不能依靠自然更新,必须采用人工更新方式保护种群繁衍与生存。  相似文献   

20.
在新疆墨玉县卡瓦克乡荒漠与绿洲的过渡地带对天然植被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种子库组成、种子库储量、种子库多样性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范围内土壤中活性种子从总储量上来看较低,且随着距离河岸越远,土壤种子库储量下降越快.调查显示,研究区共有10种分属6科的植物,但各植物种的种子数量分配极不均匀,种子库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