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产高油早熟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中黄35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产高油早熟大豆新品种中黄35,具有高产特点,2007年在新疆石河子获得5 577.0 kg·hm-2的产量:在黄淮海北组两年试验及全国北方春大豆两年试验增产均极显著;含油量高:黄淮海北组试验及北方春大豆试验的含油量平均为23.1%;早熟:北方春大豆晚熟组试验比对照早7 d;适应性广:已在辽宁、吉林、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山东、天津、北京、陕两、宁夏、甘肃等地审定推广,是一个极有推广价值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北疆春大豆亩产300公斤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赓彤  季良 《大豆科学》1994,13(2):127-132
本文采用黑农33优良大豆品种;在多因素高产栽培试验的基础上,实行窄行蜜植,根据土壤肥力适量追施氮,磷肥,定期调查高产田大豆生育动态;给以及时灌水亦贯彻相应的田管技术措施,从而实现灌区大豆在109亩面积上,亩产289kg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中黄35大豆超高产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晓光  赵念力  魏建军  董钻 《大豆科学》2011,30(6):1051-1053
2006~2010年,在新疆8个不同地点进行大豆品种中黄35高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达5 722.5 kg·hm-2,其中2010年获得了6 088.35 kg·hm-2的超高产纪录.如此高额的产量得自于“品种-环境-措施”三者的最佳结合与协调.中黄35系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茎秆坚韧、叶片中等大小、结荚均匀密集;新疆光照...  相似文献   

4.
大豆新品种中黄30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豆新品种中黄30的生物学特性,从种植密度、施肥量等主要农艺措施入手,在甘肃省武威市连续3年进行试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亩产210~276.8公斤产量水平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发展河西地区的大豆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浙江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林昌庭(浙江省景宁县农业局,323500)大豆是我县的主要旱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近年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革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大豆生产已成为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春大豆的产量和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6.
总结春大豆栽培技术,主要有选用良种、合适播期、合理的播种方式、科学的施肥中耕除草、排水以及及时防治病虫害等。  相似文献   

7.
彭宏 《大豆科技》2002,(3):18-18,20
本文介绍了福建省育成的适应红黄壤山地种植开发的几个春大豆品种,对其进行了品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品种的产量结构以及高产栽培技术,对福建省春大豆生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大豆翻秋留种对春大豆春播齐苗全苗具有较强优势,但产量较低,通过播期、密度、施肥等筛选,择其适用的配套栽培技术,产量提高到1500kg/hm^2,明确了春大豆秋播留种高产栽培途径。  相似文献   

9.
夏大豆的产量潜力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通过对大豆的产量构成因素,耕作栽培条件对产量的影响,河南大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省内外的高产实例四个方面,分析了夏大豆的产量潜力,并针对目前河南大豆单产水平较低的状况及高产经验,提出了以选用优良品种为基础,以培育壮苗全苗为前提,以精细管理为保证,配合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六条高产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甜菜公顷产量超60吨的主要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垦区597农场第四管理区23作业站,在甜菜高产攻关中,选用进口德国KWS甜菜机制多芽种,采取综合技术组装,浅翻、深松、秋施肥、秋起垄。每公顷保苗72000-75000株,科学施肥,叶面肥调节,及时防病治虫,水分充足是创甜菜高产的关键,实现甜菜原料产量61.2t/hm^2,含糖率16.19%,纯利润6000-9000元/hm^2。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黑龙江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规律,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牡试6号为研究对象,进行品种的亲本血缘特点和遗传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牡试6号是通过四粒黄细胞质遗传的,具体选育过程: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交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81-242→黑农40→黑农48→牡试6号。细胞核由祖先亲本ZYD355野生豆、十胜长叶、嫩78631-5、四粒黄、金元、五顶珠、白眉、克山四粒荚、平地黄、Amsoy、Anoka、小粒黄、永丰豆、通州小黄豆、熊岳小黄豆、佳木斯突荚子、柳叶齐和东农20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00%、18.74%、12.50%、6.58%、6.58%、6.25%、3.14%、3.14%、3.14%、3.13%、3.13%、1.95%、1.56%、1.56%、1.19%、0.98%、0.78%、0.39%。牡试6号高度聚合了东北大豆核心种质的优良基因,经过大豆杂交重组基因,具有高产高蛋白的遗传基础潜力,其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的研究能够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油大豆和高产大豆进行杂交,专门配制高油组合,同时大量分析了亲本、杂交后代、辐射后代和品系的含油量,早代测产并在高肥水条件下进行多点鉴定。与此同时,在海南岛进行繁育,加快了育种进程。分析了1168份材料的含油量,表明含油量呈常态分布,离中越远样本越少,含油量在18.50%~19.00%的材料最多,占13.20%。育成的新品种中黄20(中作983)含油量3年平均达23.50%,2002年辽宁、北京和天津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审定推广,2003年2月经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此外,我们还育成一大批高油大豆品系,正在参加各地的试验。  相似文献   

13.
李志军 《大豆科技》2006,(4):14-14,22
介绍了北部高纬高寒地区,栽培种植的大豆品种北豆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2003年,经农垦总局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名为垦鉴豆25号;2006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名为北豆5号。是最佳的良种补贴品种,目前推广面积已达21.94万hm^2。  相似文献   

14.
以桂两优二号、特优63为对照,研究了水稻新品种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结果表明,与桂两优二号、特优63相比,特优679的有效穗较多、每穗总粒数较少,穗粒结构协调;其总干物质积累能力较弱,但其干物质运转能力较强、经济系数高;其产量与桂两优二号持平,比特优63增产12.7%,品种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根据特优679的穗粒结构特点和物质生产特性,提出了特优679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个基因型品种,2种栽培模式,设置3个处理,研究半矮秆大豆窄行密植超高产栽培技术产量性状及产量结构,旨在为超高产大豆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依据.结果表明:在窄行、密植、高肥水条件下,B45处理由于采用半矮秆品种植株矮、底荚低、秆强不倒,虽然单株荚数、粒数显著低于对照,但由于密度增加,群体荚数、粒数显著增加.每节位平方米荚数、粒数分别达到145.1个和411.7个,分别较对照增加78.8~84.0个和254.2~258.0个,顶荚部位荚、粒数分别占总数的21.3%和22.5%.产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008年在760 m2面积上,大豆产量达到4 895.7 kg·hm-2.  相似文献   

16.
莆大麦9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莆大麦9号高产高效优化栽培技术,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基本苗及氮、磷、钾施用量四项主要栽培措施对大麦产量及效益的影响。通过产量及效益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明确了影响大麦产量及效益的关键因子和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结果表明,在4个因素中,对大麦产量的影响为:基本苗(K2O(P2O5(N;要获得300 kg/667 m2以上产量和800元/667 m2以上的经济效益,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基本苗11.610~12.390万/667 m2,施纯N:11.580~12.420 kg/667 m2,P2O5:4.722~5.278 kg/667 m2,K2O:11.580~12.420 kg/667 m2。为良种良法配套、丰产增收及农艺措施的合理运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自1993年以来开展推广杂交稻"三两"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本文总结介绍了杂交水稻"三两"栽培技术的产量构成、增产的原因以及主要栽培技术的关键和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高油大豆新品种九农28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东北高纬度地区亚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阐述了东北高寒地区种植亚麻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选茬、整地、种子处理、除草剂的选用等。适时播种,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合理搭配,选用优良种子和合理的种植密度,利用机械收获是丰产、丰收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