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41个北方春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体细胞胚的诱导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的体细胞胚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在供试品种中,垦丰23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率(99.7%)最高,合丰55等9个基因型体细胞胚诱导率为70%~90%;登科4等5个基因型无体细胞胚发生。垦丰23体细胞胚呈葡萄状、颜色鲜绿、每个未成熟子叶上体细胞胚的数量较多、无畸形胚、且每个体细胞胚是独立存在的,其他诱导率较高的基因型每个未成熟子叶分化体细胞胚的数目较少,且部分基因型含有畸形胚。  相似文献   

2.
王萍  王罡  季静 《大豆科学》2005,24(4):314-316
以8个菜用大豆品种的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在MS(附加高浓度2,4-D)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形成、体细胞胚胎发生与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八个菜用大豆品种的未成熟子叶均可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与体细胞胚胎发生,出愈率为14.71%~100%.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变化在0~36.76%之间,绿子叶菜用大豆没有形成体细胞胚.体细胞胚可正常萌发产生小植株,移栽成活结实.菜用大豆的出愈率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率与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3.
适于子叶节和胚尖再生体系的大豆基因型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育91等6个基因型大豆的子叶节和胚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大豆不同基因型在子叶节、胚尖2个再生体系中的不定芽诱导率、不定芽伸长率和不定芽数。结果表明:基因型对大豆不同再生体系的再生有显著影响,合丰35和合丰25在子叶节体系中的不定芽诱导率和伸长率均高于胚尖体系,而黑农37的不定芽诱导率和伸长率在胚尖体系高于子叶节体系。不同基因型适合的大豆再生体系不同,合丰35、合丰25和绥农14适合选用子叶节再生体系,黑农37更适合选用胚尖再生体系,而吉育91和北京小粒豆则既可以选择子叶节再生体系又可选择胚尖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4.
对32个不同基因型大豆的幼胚进行不定胚诱导,30 d时统计分析初生胚诱导率、次生胚诱导率和诱导效率,经综合比较得出适合体细胞诱导不定胚的4种基因型为L155、垦丰16、绥农25和吉育91。然后以不定胚诱导率较高的L155为材料建立大豆悬浮培养不定胚繁殖体系,并用基因枪轰击的方法将GUS表达盒片段转入不定胚细胞团。X-gluc染色后显微观察到基因蓝色产物,说明GUS基因通过微弹轰击法导入大豆不定胚细胞并表达。  相似文献   

5.
王伟  王罡  季静  郑丽红  关春峰  王萍 《大豆科学》2012,31(3):353-357
研究了浸种时间、诱导时间、6-BA浓度3个因素对吉育91胚尖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并将优化的胚尖再生体系与子叶节再生体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浸种24 h最适宜胚尖不定芽的形成,不定芽诱导率可达到85.1%,平均芽数可达到4.9个;诱导培养48 h时不定芽诱导率及平均芽数较高,分别为84.2%和5.3个;诱导培养基中6-BA浓度为2.0~3.0 mg.L-1时,不定芽诱导及伸长状况最佳。除了生根率差异不显著外,吉育91胚尖再生体系在再生能力与培养周期上均显著优于子叶节再生体系,因此更适合作为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农杆菌介导将抗逆相关基因GmDREB导入大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用于作物改良是分子育种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子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方法来改良大豆品种的性状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以大豆未成熟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5个基因型体细胞胚发生率以及未成熟子叶对PPT的基础抗性.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含有GmDREB基因的prdGm-200质粒转化大豆未成熟子叶,并探讨了影响农杆菌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5个大豆基因型的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东农40和吉林35的胚胎发生率显著高于黑农41、九9568、九9313.东农40和吉林35未成熟子叶对PPT很敏感,PPT适合筛选浓度为2-3 mg L-1.农杆菌EHA101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对转化效率均有影响,农杆菌菌液浓度为OD600=0:5-0.7、浸染时问10-20 min有利于转化.经PPT筛选,PCR、PCR-Southern检测得到抗性体细胞胚和抗性植株,初步证明GmDREB基因转入到大豆中.  相似文献   

7.
大豆未成熟子叶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相关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东北三省10个大豆主栽品种的未成熟子叶为材料,采用MS附加,2,4-D(20mg/L)培养基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并观察分析大豆种子性状与出胚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未成熟子味长度与出胚率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接种时最佳取荚时间与品种的成熟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不同优良木薯品种体细胞胚胎及芽器官发生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体细胞胚胎和芽器官发生能力因基因型不同而差异显著。KU 50体细胞胚发生率最高,为81.33%,其次为SC 205,诱导率为61.33%。而RYG 60未成功诱导出初生体细胞胚。诱导的体细胞胚经循环继代培养可形成次生胚状体。将次生胚状体转入成熟培养基,经光培养后可形成绿色的成熟体细胞胚,进而再生成植株。以KU 50体细胞胚萌发率最高,为42.2%。以子叶为外植体比以膨大的腋芽为外植体诱导初生体细胞胚的发生率高,除SC 205和NZ 199外,其余品种的诱导率均在85%以上。其中以新选048诱导效果最好,可达91.67%。将子叶切片置于器官发生培养基上可诱导不定芽的发生,诱导频率变幅为12.3%~71.0%,其中MCol 22和新选048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丛生芽率为指标,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转化与成熟种子转化体系进行比较,明确了诱导过程中草甘膦筛选浓度、未成熟种子生理状态,改进大豆外植体的获得方式并减少了组培环节,建立了未成熟种子子叶节转化体系。利用Jack黄熟后期的种子作为受体材料,在15 mg·L-1的草甘膦筛选浓度下获得了9株PCR检测阳性植株并且生长正常可育,T0代经测序及Southern Blot分析,进一步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大豆基因组中,其中2个株系的T1代植株经PCR检测符合3∶1的分离比,且表型鉴定筛选出抗性转基因植株,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育种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浓度的2,4-D对不同基因型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在供试的6种基因型中,以CH21141和黑农40体细胞胚胎发生率最高,黑农35诱导率最低;大豆体细胞胚胎发生及继代增殖的最佳2,4-D浓度为10~20 mg·L~(-1),继代扩繁系数为3~n(n为继代培养次数).  相似文献   

11.
6-BA浓度及基因型对大豆胚尖诱导丛生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吉林35、吉林47等5个大豆品种为材料,胚尖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6-BA对丛生芽诱芽率和平均芽数的影响,同时测定吉林35在胚尖诱导丛生芽的过程中对潮霉素的耐受性.结果表明:3.0 mg·L<,-1>6-BA浓度下吉林35的诱芽率最高,综合考虑丛生芽诱芽率和平均芽数2个性状,吉林35更加适合于大豆胚尖再生系统;在遗传...  相似文献   

12.
大豆幼胚子叶胚性悬浮细胞系的建立与次生胚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用黑龙江省5个大豆品种的幼胚子叶,建立了胚性悬浮培养体系,并由悬浮体系增殖产生次生胚。系统探讨了培养基组成和浓度对体细胞胚诱导和悬浮培养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悬浮体系继代时间与胚成熟率和再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效体细胞胚诱导培养基为:MSB 40mg/L2,4-D 6%蔗糖。高效球型胚增殖培养基为10mg/L2,4-D 1/2MS氮源 5mM谷氨酰胺 5mM天门冬酰胺。结果8周后的次生胚成熟率和再生率显著提高,到第12周分别达63%和35%,之后提高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3.
大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植物体细胞胚的来源及其再生特点;从外植体种类、基因型、激素种类和浓度、取材大小和时间、组织学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大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通过其他作物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发生机理及分子基础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大豆体细胞胚再生体系的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用6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50mg/L卡那毒素可显著地降低出愈率。大豆不同品种对卡那霉素的反应在出愈率上表现相似,而在体细胞胚胎发生率上存在差异,培养基中含有400mg/L头孢霉素时出愈率显著降低,而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因品种不同而不同,用农杆菌侵染大豆未成熟子叶后在含有头孢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时,体细胞胚胎发生率大幅度下降,本试验初步确定了较适合于大豆未成熟子,叶抗性选择的卡那霉素浓度和头孢霉素的脱菌浓度。  相似文献   

15.
大豆子叶节丛生芽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昕  闫帆  赵健如  陈虹地  翟莹  王英  李景文  王庆钰 《大豆科学》2012,31(2):184-187,192
选用吉大豆1号、吉大豆2号、吉林47和东农42共4个基因型的大豆子叶节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再生,筛选出丛生芽诱导率较高的大豆基因型吉林47。在此基础上,以吉林47的大豆子叶节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时间、发芽时间和条件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并设计正交试验对芽诱导及伸长阶段的激素配比进行了研究。得出吉林47较适合氯气灭菌时间为6~10 h,最适萌发条件为16 h光+8 h暗光周期条件下培养5~7 d。最终确定芽诱导阶段添加6-BA浓度为2 mg.L-1、IBA浓度为0.1 mg.L-1;14 d后继代伸长阶段添加IAA浓度0.3 mg.L-1、GA浓度为0.5 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