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为查明达氏鳇Huso dauricus骨骼系统构造特点,采用常规方法对达氏鳇1龄幼鱼的骨骼系统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表明,达氏鳇幼鱼骨骼具有以下比较明显的特征:1龄达氏鳇幼鱼共有127~129块骨板,其中背骨板15~16个,左侧骨板39~40个,右侧骨板39~41个,左侧腹骨板10个,右侧腹骨板9个,脑颅为整块的软骨骨箱,外被坚硬的硬骨质膜片;腹骨板第4片骨板有两个细而长的刺突,以后各个骨板渐次平滑;咽颅部骨化程度很小,大部分为软骨质骨;舌颌骨十分发达,背面与脑颅的后颞窝相关节,加强了颌弓与脑颅相结合的强度和韧性,颚方骨完全游离,不与脑颅相接;腰带退化;具歪尾型尾鳍,尾鳍上叶背前缘有一系列棘状的硬鳞;颊部左右鳃膜相互连接,下颌收缩肌和鳃盖开肌十分发达,与其凶猛食性相适应。研究表明,达氏鳇具有发达的后颞窝和舌颌骨,它们之间"舌接形"的连接方式与达氏鳇凶猛的食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选取同一种饲料,设1.0%、1.5%、2.0%、2.5%、3.0%、3.5%和4.0%七个投饲率水平,在溶氧为7.8 mg· L-1、水温13℃~18℃的流水养殖条件下,对体重99.21~385.92 g达氏鳇进行为期75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投饵率投饲率的增加,达氏鳇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2....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达氏鳇Huso dauricus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采用人工半干法受精获取受精卵,研究了在水温为(16.0±0.2)℃条件下达氏鳇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达氏鳇成熟卵呈圆球形,为黄褐色或灰褐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3.19 mm,属沉性黏性卵;达氏鳇受精卵历时136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1482592℃·h;达氏鳇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2/3,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末端到达间脑或中脑时大量仔鱼出膜;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达氏鳇胚胎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形成、心跳和出膜期8个发育阶段,共36个时期。研究表明,达氏鳇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积温略高于鲟科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达氏鳇Huso dauricus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采用人工半干法受精获取受精卵,研究了在水温为(16.0±0.2)℃条件下达氏鳇养殖群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达氏鳇成熟卵呈圆球形,为黄褐色或灰褐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3.19 mm,属沉性黏性卵;达氏鳇受精卵历时136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148~2592℃·h;达氏鳇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2/3,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末端到达间脑或中脑时大量仔鱼出膜;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达氏鳇胚胎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形成、心跳和出膜期8个发育阶段,共36个时期。研究表明,达氏鳇胚胎发育过程中所需积温略高于鲟科其他鱼类。  相似文献   

5.
于2008年4月13—16日,对4尾人工养殖初次性成熟的雌性达氏鳇Huso dauricus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有2尾达氏鳇成功产卵,2尾达氏鳇没有产卵,产卵率为50%;共采集卵19.5 kg,其中对8 kg卵(24万粒)进行授精,受精率为83.3%,孵化率为85.2%,共出鱼苗17.2万尾。通过对没有产卵的2尾达氏鳇解剖发现,达氏鳇卵巢中均有部分不同程度的退化卵。  相似文献   

6.
达氏鳇大型鱼体剥制标本的制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剥制标本技术制作大型鱼类标本的过程,采用剥制标本的方法,以达氏鳇Huso dauricus为研究对象,经过材料选取—指标测定—剥制鱼皮—浸制脱脂—防腐干燥—填充缝合—美化整形—后期保养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将达氏鳇成鱼制作成标本,其中每道工艺流程采用的化学试剂配比均依据材料的组织结构特点而进行了特别的设计。结果表明,本标本制作中,将鞣制、脱脂、防腐和美化的技术加以改进,应用于脂肪层较厚的鳇鱼标本剥制制作上,效果较好。本研究为科学制作大型鱼类标本提供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鲟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鲟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体重617.27 g,平均全长53.45 cm,平均体长42.38 cm的达氏鲟通过140 d的人工饲养达到平均体重为1379.32 g,平均全长为66.05cm,平均体长为53.55 cm的个体,其全长平均日生长量0.09cm、平均瞬时生长率0.151%,平均日增重量5.443 g、平均瞬时增重率0.574%;全长与体长之间呈线性关系TL=1.1398SL+4.9157,R2=0.9986,体重与全长的关系为WWTL=0.0002TL3.7423,R2=0.9977,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WWSL=0.0019SL3.3821,R2=0.9944,幂指数b值均大于3,表明体重在617.27~1379.32 g之闻的达氏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生长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和体长生长.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生物饵料是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海水鱼类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生物饵料的摄食,不同种类及同种类不同发育阶段的鱼苗,对于生物饵料的种类、质量、数量、营养成分和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饵料是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海水鱼类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其营养生理、消化系统结构、口径大小、捕食能力及水中分布等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对不同生物饵料的摄食,不同种类及同种类不同发育阶段的鱼苗,对于生物饵料的种类、质量、数量、营养成分和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施氏鲟的繁殖特性,于2021年3—5月,采用注射外源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HRH-A2+地欧酮DOM)、剖腹取卵和人工授精的方法,人工催产了5批10组杂交鲟和1批2组施氏鲟A.schrenckii,并通过显微观察比较了两种鲟胚胎发育的异同。结果表明:人工繁殖获杂交鲟卵379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2.9%,平均孵化率为70.44%,获仔鱼217.6万尾,获施氏鲟卵87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2.2%,平均孵化率为63.20%,获仔鱼54.2万尾;水温为16~17℃时,杂交鲟经123~155 h孵化出膜,总积温需2 102~2 445℃·h,相同条件下,施氏鲟经116~138 h孵化出膜,总积温需1 856~2 108℃·h;根据胚胎发育的形态特点,杂交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9个阶段32个时期,而施氏鲟胚胎发育可分为9个阶段28个时期;杂交鲟和施氏鲟胚胎发育有相似之处,受精卵均为沉黏性卵,胚胎发育时序相似,卵裂方式均为辐射卵裂;杂交鲟和施氏鲟的典型区别是胚胎发育至心...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中游施氏鲟、鳇捕捞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 2001年 5~6月, 对黑龙江中游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155尾) 和鳇HusodaurlcusGeorgi(120尾) 的捕捞群体的种群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施氏鲟捕捞群体的结构特征: 全长平均为 147 7 (98~232) cm, 体重为 17 07 (3 5~62 65) kg, 年龄为 16 9 (8~29) 龄, 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 6 9614×10-6L2 9281; 性比为 1∶1 87, 绝对生殖力为 433 496 7 ( 46 200 ~1 318 350) 粒, 相对生殖力为 11 173 3 (6 893~15 694) 粒 /kg, 卵径平均为 3 65 (3 0~4 5) mm,成熟系数平均为 22 49% (12 5% ~33 3% ); 捕捞群体数量 620尾, 计 12t。鳇捕捞群体的结构特征: 全长平均为 241 11 ( 191 ~340 ) cm, 体重为 225 23 ( 24 ~291 ) kg, 年龄为 25 92 ( 14 ~43 )龄, 全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1 4924×10-6L3 2944; 性比为 1∶1 5, 绝对生殖力为 1 118 732 5(700 440 ~ 1 515 360 ) 粒, 相对生殖力为 6 360 ( 4 377 ~ 8 770 ) 粒 /kg, 成熟系数为 13 58%(11 59% ~16 57% ); 捕捞群体数量 250尾, 计 114 8t。调查结果表明, 黑龙江中游施氏鲟、鳇资源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11 年5耀10 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东山,对达乌尔黄鼠的12 个未哺乳达乌尔黄鼠洞穴进行挖 掘和测量结果显示,达乌尔黄鼠洞穴有临时洞夏季洞”和居住洞冬眠洞两种洞穴的洞口朝向一般为西北或东 北方向临时洞的结构较简单多数只有一个洞口曰冬眠洞的结构较复杂冬眠洞的洞口光滑洞口宽度一般为6,9 cm洞口近处的洞道斜向下方,然后急转向下近乎垂直接着斜行一段入巢洞穴深度多为90,100 cm洞穴总长为 110,126 cm分叉较少洞道中部的巢穴形状扁平。巢穴中絮有碎草,塑料,泡沫等。巢穴附近有厕所,大多数达乌尔 黄鼠洞穴有盲洞,盲洞位于离洞口30,60 cm 处  相似文献   

13.
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亲本,采用不平衡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授精技术,建立了仿刺参12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24个母系半同胞家系。分别在其3、4月龄时,从每个全同胞家系中随机选择30个后代个体,测定其体长、体重、肉刺数目及肉刺长度,并根据所测数据计算表型变量的原因方差组分,估算仿刺参幼参阶段体长、体重、肉刺数目和肉刺长度的遗传力。结果表明:仿刺参幼参阶段(0.002~1.95g),其体长、体重、肉刺数目和肉刺长度4个性状的遗传力估计值分别为0.304~0.419、0.138~0.24、0.191~0.404、0.131~0.378,均属于中度遗传力范围,说明4个生长性状均处于加性效应控制下,对仿刺参的选择育种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摄食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用西伯利亚鲟幼鱼的体重为(2.06±0.12)g,全长为(7.55±0.18)cm。试验设饥饿0 d(S0对照)、3 d(S3)、6 d(S6)、9 d(S9)、12 d(S12),然后各恢复投喂20 d。结果表明:饥饿组的总摄食率(FR)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6、S9、S12组与S0组差异显著(P<0.05);各饥饿组的食物转化效率(FCE)均低于S0组,S3组与S0组接近,其他各饥饿组的总食物转化效率接近,并与S0组有显著差异(P<0.05)。饥饿结束时,各饥饿组的全长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各组鱼体重均下降,S9和S12组与其初始体重有显著差异(P<0.05)。恢复投喂结束后,S3组的全长和体重均低于S0组,但无显著差异,S6、S9和S12组的全长大于S0组,但无显著差异;体重低于S0组,且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