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采用无肥、常规肥、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4种肥料处理,于大豆播种前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并对大豆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无肥和常规肥比较,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目,并且控释...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土壤肥力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肥力影响,采用无肥、常规肥、有机肥、常规施肥+生物肥4种肥料处理,分别于大豆播种前、苗期、花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肥料的施用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目及土壤肥力,其中有机肥处理与常规肥+生物肥处理在大豆各生育时期可明显增加土壤...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大豆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显著增加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含量、细菌数量、土壤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处理间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最高,对土壤真菌和放线菌的影响因肥料和生育时期而异;土壤脲酶活性均为有机肥+NPK>NPK>有机肥>CK;转化酶活性表现为有机肥+NPK>有机肥>NPK>CK.  相似文献   

4.
选用两组转基因品质改良大豆(富含硫氨基酸)为材料,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分析了在大田种植条件下,两组转基因大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转基因品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两组转基因品种中PLFA组分均发生变化,其中转基因品种A组中占主导地位的14种分别是是革兰氏阳性菌(GP)的特征脂肪酸16:0、10Me18:0和好氧细菌特征脂肪酸18:1ω7c,B组中占主导地位的13种是表征GP的脂肪酸15:0、16:0和非特征脂肪酸14Me16:0。在A组的OE-8品种及B组的17-4和57品种中,表征细菌的PLFA含量和总PLFA含量与非转基因品种相比有显著上升。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大豆影响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大豆连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通过施用不同数量玉米蛋白粉对大豆根际环境影响变化的初步研究表明,玉米蛋白粉有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及改善土壤物理性质的作用,施入80 kg/667m2玉米蛋白粉后,土壤容重降低了0.3 g/cm3,总空隙度提高了2.1个百分点,毛管空隙度提高了2.8个百分点,非毛管空隙度提高了1.9个百分点,田间持水量提高了3.1个百分点。玉米蛋白粉对大豆增产效果明显,蛋白粉60 kg/667m2处理产量最高为177.4kg/667m2,增产25.6%,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正茬与迎茬种植方式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分析导致大豆迎茬障碍形成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研究大豆迎茬障碍的形成机制,进而为其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正茬与迎茬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大豆迎茬种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而增加了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正茬与迎茬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主要优势菌群所占比例均存在较大差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分别为正茬和迎茬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最具优势的细菌门。镰孢霉属(Fusarium)和粗糙孔菌属(Subulicystidium)分别为正茬和迎茬大豆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中最具优势的属。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大豆种植过程中因过量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问题,从真菌多样性和组成结构角度评估微生物菌肥对大豆根际真菌群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减施化肥配施微生物菌肥等不同处理,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大豆花期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菌门(Mortierellomycota)...  相似文献   

9.
不同土壤对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地球上,生物固氮是土壤——植物——动物系统中氮素最大的源泉,因此,对土壤固氮微生物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茶树根际是摄取养分的主要区域,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2]。近年来,笔者对不同土壤类型的茶园中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的组成,出现机率以及一年...  相似文献   

10.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根际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的酸化黑土上,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不同施入量对大豆根际土壤pH值、细菌、真菌及放线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大幅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其中细菌数量增加幅度最大,从52×106·g-1增加到154×106·g-1;同时施加复混肥还能提高土壤的pH值(从5.84到6.25)和大豆固氮菌的活性进而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此外,施加复混肥还可以增加速效氮和速效钾等营养成分的释放从而使土壤的营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最终导致大豆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大豆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安徽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瘤,经分离纯化共获得32个未知菌株,对它们的营养利用、抗生素敏感性和耐逆性等112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甚至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在碳和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和耐逆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的表型性状中有57项性状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其中93.8%的菌株能在含3....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种子"开交8157"为材料,以氮气为传压介质,在20MPa高压下处理4 h,用未经处理的大豆种子为对照,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播种培育.通过对两组大豆(各100株)全生长过程的观察,以及对大豆籽粒产量和主要营养成份的检测对比,初步研究了高压处理大豆种子对其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压组的平均单株籽粒产量提高了30.6%,t检验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上,两组大豆单株产量有显著性差异;加压组大豆的四种主要营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粗脂肪和粗蛋白)均朝着有利于提高品质的方向变化.此外,在加压组中还发现一株大豆的籽粒产量明显提高,与加压组平均单株籽粒产量相比,增加了204.48%.研究结果表明,高压处理种子是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不同栽培技术对大豆土壤水分、容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栽培技术为切入点,用大豆半矮秆品种绥农22为试材,于2010年开展了不同栽培技术组合对大豆增产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苗期0~ 10 cm的土壤含水量,覆膜+垄沟深松、大垄密植+垄沟深松、平播密植、平播密植+化控+深松栽培技术分别较对照(“垄三”栽培)增加10.57%、3.17%、4.41%和2.62%;分枝期0~...  相似文献   

14.
改良剂对盐化草甸土不同土层理化性质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苏打盐化草甸土大豆种植产量低的问题,实现效益最大化和盐碱土可持续利用,本研究采用大田对比法,设置CK、T1、T2和T3 4个处理,每个处理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分别增施改良剂0,30,60和120 kg·hm-2,测定土壤相关理化性质和大豆产量,以期明确土壤改良剂对大豆田盐化草甸土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当地常规施肥处理(CK)相比,T3处理10~40 cm土层容重降幅为3.17%~3.39%,T2和T3处理10~40 cm土层pH降幅分别为1.46%~1.83%和1.59%~2.19%,T2和T3处理0~30 cm土壤交换性钠含量降幅分别为3.08%~4.45%和3.61%~3.98%,T2和T3处理0~30 cm土层电导率、各级别水稳性团聚体百分数和MWD均显著增加,T1、T2和T3处理产量分别增加4.77%、21.94%和25.68%,效益分别增收176.7,953.8和892.5元·hm-2。综合改良效果及效益,针对本次供试土壤盐渍化程度,改良剂最优用量为60 kg·hm-2。  相似文献   

15.
根瘤菌和复合促生菌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根瘤菌和复合促生菌单独使用及复合后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采用大豆单独接种2种快生大豆根瘤菌、2种慢生大豆根瘤菌及根瘤菌分别与复合促生菌交叉接种,再种植的方法,观察大豆结瘤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大豆结荚初期大豆快生和慢生根瘤菌处理的大豆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结荚数、豆荚鲜重等生物学性状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快生根瘤菌处理的大豆结瘤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慢生根瘤菌处理的总根瘤数和根瘤重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大豆结荚后期,对照处理的地上部鲜重、根鲜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慢生根瘤菌和复合促生菌处理的根瘤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快生根瘤菌剂处理的大豆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复合促生菌处理的大豆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虽然快生根瘤菌两处理有利于地上部、地下部、有效根瘤数、土壤碱解氮的提升,但复合促生菌处理的大豆产量、土壤速效磷和土壤有效钾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表明复合促生菌处理能增加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不同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利用轮作换茬措施缓解连作大豆的危害和产量损失,研究了苜蓿、玉米和大豆3种作物茬口对连作大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茬3年连作大豆比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增产10.4%,比4年连作大豆极显著增产26.7%;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比4年连作大豆显著增产14.7%.与4年连作大豆相比,苜蓿茬和玉米茬连作3年大豆的株高分别增加16.6 cm和14.7 cm、单株粒重分别增加7.0 g和3.7 g,差异均达极显著;苜蓿茬和玉米茬处理间的株高、单株粒重差异不显著.4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分别比苜蓿茬和玉米茬3年连作大豆的病粒率高4.54%和6.74%,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苜蓿茬、玉米茬处理间的病粒率差异不显著.三个茬口处理之间大豆虫食粒率差异不显著.可见,对于连作大豆,苜蓿茬口优于玉米茬口和大豆茬口.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酰胺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大豆为试材,聚丙烯酰胺(PAM)经拌肥施入,在作物生育期不同阶段(苗期、盛花期、鼓粒期、成熟期)进行采样测定大豆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用以研究聚丙烯酰胺施加到农田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期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聚丙烯酰胺对大豆各生育期的株高、根长、叶绿素有一定有益影响,对产量也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不同浓度间也存在差异性,但统计分析并不显著.结果认为聚丙烯酰胺对大豆生育性状和产量均无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于2008~2009年利用大豆品种合丰55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锰溶液浸种配合叶面喷施不同浓度锰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浸种或叶面喷施均使株高、主茎节数表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底荚高度随浸种浓度增加而呈现升高趋势,分枝数不施锰的处理最多.一粒荚、四粒荚、瘪荚和百粒重随浸种浓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单株粒数随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