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大豆疫霉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根、茎、叶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抗病野生大豆接种后叶中POD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高于感病野生大豆,同时高于未接种植株;而根和茎中的POD酶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2.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胁迫下抗感不同野生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后,抗病野生大豆根和攀中的PAL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比相应对照增加,并且变化的幅度较大,而感病品种相反.抗感野生大豆叶中PAL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幅度均较小.  相似文献   

3.
野生大豆接种大豆疫霉菌后木质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抗感不同的野生大豆接种疫霉菌后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疫霉菌之前,抗感野生大豆的木质素含量平均值无明显差异;在接种疫霉菌之后,抗病野生大豆茎中木质素含量在病程的大部分时期高于对照,且在病程前期比感病野生大豆增幅大;在病程的大部分时期,抗感野生大豆叶中木质素的含量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世界范围的毁灭性病害,毒素在其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胁迫下抗感不同大豆品种根、茎、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毒素(稀释100倍, 浓度为0.0897 mg·mL-1)处理后,抗病大豆品种根、茎和叶中POD活性在病程的大部分阶段与对照相比都有升高,并且根中比茎叶中的POD反应更敏感;感病品种虽然在某些病程阶段POD活性较对照有一定的提高,但幅度不大,在病程其它阶段POD下降幅度远大于升高幅度.而浓度相对较高的毒素(稀释50倍,浓度为0.1794 mg·mL-1)处理后抗感品种根、茎和叶中POD活性的变化较稀释100倍浓度毒素幅度小.  相似文献   

5.
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析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菌l号生理小种后,根、茎、叶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的规律,探讨了过氧化物酶在大豆抗疫霉根腐病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抗感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1号生理小种后,同一品种不同部位POD活性变化是不相同的,通过不同部位之间POD活性的变化来共同完成抵抗病原菌侵害的过程。大豆接种疫霉根腐病菌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不宜作为一种生化指标来鉴定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南方三省(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大豆疫霉菌株Pm14对南方部分地区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筛选,并进一步探讨了野生大豆的抗病资源分布和抗病能力.结果表明:江西、湖南和广西的273份野生大豆资源中3.30%表现为抗病,16.48%表现为中间反应类型.南方地区野生大豆存在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资源,其中广西的野生大豆抗性稍强.  相似文献   

7.
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游动孢子悬浮液处理抗感性不同的野生大豆下胚轴,接种后3~72 h,用透射电镜观察野生大豆与大豆疫霉菌的亲和性与非亲和性互作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3~36 h,感病野生大豆随接种时间延长下胚轴细胞器结构破坏严重,而抗病野生大豆细胞结构基本完整;接种后48 h,抗病野生大豆的细胞壁物质累加,出现胞壁沉积物,而感病野生大豆细胞壁出现部分降解;接种后72 h,抗病野生大豆细胞质壁分离,但细胞器结构基本完整,感病野生大豆细胞器几乎无完整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是一株来源于土壤中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农用链霉菌,为明确农抗"769"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免疫诱抗作用及对大豆生长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对盆栽种植不同大豆品种植株进行下胚轴创伤接种,鉴定大豆幼苗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接种7 d后测定幼苗叶片PAL、PPO、MDA、SOD、CAT、POD、GLU的活性及Chl的含量。小区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大豆播种后以农抗"769"菌液浇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并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生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农抗"769"菌液浇灌后不同品种的大豆幼苗在抵御疫霉根腐病侵染时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个品种在农抗"769"诱导下抗性顺序为:Williams 82沈农9号九农21 Jack,分别比对照提高74.74%、68.82%、14.32%和8.30%。农抗"769"诱导可增强大豆幼苗的诱导抗性,且在病原菌侵入时具有更强的系统抗性。在病原菌与农抗"769"的双重诱导下,PAL、PPO、SOD、CAT、GLU表达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5.22%、34.55%、9.46%,73.01%和10.71%,Chl的含量比对照高18.19%;MDA比对照降低了33.47%,POD活性比对照降低0.69%,差异不显著。农抗"769"菌液浇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化及土壤酶活性升高具有促进作用。农抗"769"菌液浇灌后大豆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真菌菌群数量降低,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最高分别提高342.59%、73.98%和150.27%,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农抗"769"诱导可提升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并对其生长的土壤微环境的改良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全国19个省份的415份野生大豆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表现抗病的有96份,占总鉴定资源的23.1%,表现中抗的资源有152份,占36.6%,表现感病的资源有167份,占40.2%.根据野生大豆的来源分析发现,在我国,抗性野生大豆资源分布较广泛.  相似文献   

10.
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种方法,测定拮抗菌剂对大豆菌核病的抗扩展能力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离体试验中,叶片接种后,拮抗细菌和黄绿木霉菌及其混剂均可较好的抑制菌核病病斑的进一步扩展;盆栽试验中,黄绿木霉菌处理对大豆根、第1复叶、第3复叶的PAL、PPO、POD活性均有明显增强作用,而解磷钾菌或拮抗细菌处理对PAL、PPO、POD活性的变化无明显影响,化肥处理则降低PAL、PPO、POD活性;有机肥处理对PAL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对PPO、POD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分离到的大豆疫霉菌3号生理小种对292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153份、其它大豆栽培品种139份)和236份野生大豆材料进行了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栽培大豆资源抗病80份,占27.4%,中间类型93份,占31.8%,感病119份,占40.8%。153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49份,占农家品种的32.0%,表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野生大豆资源中抗病的有49份,占20.8%;中间类型55份,占23.3%;感病132份,占55.9%。鉴定的这些高抗资源可为我国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大豆育种材料抗疫霉根腐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大豆疫霉菌菌株Pm14对419份华南地区大豆育成品种及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鉴定出抗病资源60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14.32%;中间反应类型有58份,占13.84%;感病材料301份,占71.84%。对资源的来源组成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表明,抗病性材料所占比例引自非洲的材料最高,国内次之,巴西最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两个高抗SMV3号株系种质哈91R3-184、哈91R3-301,两个感病品种合丰25、黑农16于真叶期分别接种SMV3号株系,在R1、R3、R5期分别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性,结果表明:1、抗感病品种未接种健株POD、PPO酶谱构型没有差异,只是活性高低有别,说明抗性与POD、PPO活性有关。2、接种SMV后感病品种POD、SOD酶活性明显高于未接种健株和抗病品种,其POD、PPO部分酶带加宽色深,部分酶带缺失,3、各生育阶段抗感品种PPO、POD、SOD酶活性动态的变化,可作为抗感病品种的生化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游动孢子悬浮液处理抗感不同野生大豆下胚轴,在接种后1.5~24 h,使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野生大豆与大豆疫霉菌的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互作。结果显示:接种1.5 h后游动孢子在感病野生大豆下胚轴表面产生休止孢,并产生芽管;接种3 h后休止孢萌发产生附着孢,开始侵入下胚轴表皮;接种6 h后侵入加深;接种12 h后附着孢完全进入下胚轴表皮;接种24 h后附着孢孢膜已经开始进入到表皮里。游动孢子悬浮液处理抗病野生大豆后,其侵染过程与亲和反应相似,只是游动孢子在下胚轴表皮产生芽管时间和附着孢侵入下胚轴表皮层的时间比亲和反应迟。  相似文献   

15.
孙欣  刘丽君  李莉 《大豆科学》2007,26(2):287-289
对不同抗、感病品种接种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前及24 h、48 h、72 h、96 h后测定叶片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单位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该酶在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作用.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感病品种酶单位呈现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采用黄化苗下胚轴接种法,利用大豆疫霉菌株Pm8对来自不同地区的355份大豆品种(系)进行疫霉根腐病接种鉴定。结果表明:96份材料表现为抗病类型,占鉴定总数的27%,106份表现为中间类型,占总数的30%。在所鉴定的品种(系)中,北京、浙江等省(市)抗大豆疫霉菌株Pm8的资源比较丰富;吉林、四川等省的抗性资源较贫乏。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