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豆抗原蛋白对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和不易灭活的特性,限制了大豆及其制品在动物饲料行业的应用。因而在当前蛋白质资源短缺的形式下,如何快速、简便、准确地检测出大豆中的抗原蛋白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综述了几种有关大豆抗原蛋白的常用检测方法,并比较其检测效果,为生产中选择适当的测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曾蕊  宋波  拓云  吴帅  蓝岚  姜自芹  刘珊珊 《大豆科学》2011,30(6):1040-1046
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平衡的氨基酸组分,是人和畜禽优质的植物蛋白源.然而,近年来,大豆中含有的抗原蛋白导致人和动物过敏反应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大豆致敏蛋白的相关研究成为大豆蛋白研究与应用的新热点.该文综述了大豆致敏蛋白的种类、特征,对有效加工、灭活大豆致敏蛋白的方法进行了归纳,着重介绍了传统育种方法结合基因工程手段在...  相似文献   

3.
大豆抗原蛋白去除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琳  孙泽威 《大豆科学》2012,31(2):311-315
大豆抗原蛋白作为一种热稳定性抗营养因子,常规热处理难以去除,成为大豆蛋白源在人类食品及饲料中安全高效利用的瓶颈。文章对大豆中主要抗原蛋白及其理化性质以及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糖基化处理等大豆抗原蛋白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大豆抗原蛋白加工去除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豆抗原蛋白作为一种致敏蛋白,进入动物机体后,能引起水生动物肠道过敏反应和氧化损伤,破坏肠道结构,降低机体消化吸收功能,从而抑制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导致大豆蛋白在水生动物配合饲料中应用受限.添加可靠的免疫添加剂可以缓解大豆抗原蛋白引起的水生动物肠道损伤,从而提高大豆蛋白的利用率.本文对大豆抗原蛋白对水生动物肠道组织结构、生长发育、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提出了由大豆抗原蛋白引起的水生动物肠道损伤的改善对策,为提高大豆蛋白源的利用率,缓解我国水产配合饲料对鱼粉资源的依赖,优化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豆蛋白中存在的抗原物质,影响了大豆及后期加工成品在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饲料配制中的广泛使用。作为仔猪主要蛋白日粮来源,大豆中存在的抗原物质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有极大的危害。长期以来,学者们已对大豆抗原对仔猪的致敏机理做了深入研究,消化道作为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是引起幼龄动物过敏反应的关键。本文从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对仔猪肠道形态、营养物质消化率、免疫系统的影响以及引起仔猪肠道致敏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为日后研究大豆抗原蛋白致敏机理和指导合理配制仔猪日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试验材料,优化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工艺并研究经过葡萄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凝胶强度、乳化性以及热稳定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基化大豆分离蛋白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温度69.49℃、反应时间46.64 min、糖的添加量10.64%,凝胶强度最高为76.03;在相同p H下,经葡萄糖处理后的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较大,沉淀较少,而未糖基化的大豆分离蛋白沉淀量增加。糖基化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乳化稳定性(emulsifying stability,ES)和热稳定性均有所增强。糖基化改性过程可显著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和乳化性能,这为拓宽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大豆膨化食品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 ,大豆食品的开发利用 ,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发展中国家 ,由于动物蛋白转化率低 ,所以动物蛋白往往不能满足人均日食 75克蛋白质的营养需求 ,从而把目光投向开发植物蛋白。在我国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发起了“大豆行动计划”。在 1997年 12月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 ,还制定了大豆的具体发展目标。在发达国家 ,由于人们对动物食品中胆固醇的恐惧以及最新营养学、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大豆食品具有降低胆固醇 ,防癌等健康功效。所以 ,对大豆食品的开发研究 ,正在不断加强 ,不断深入。随着我国人民…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的甘露聚糖糖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豆分离蛋白与甘露聚糖糖基化生成大豆糖蛋白,力求为工业化生产大豆糖肽作为原料.采用SDS-PAGE电泳技术,OPA法测定大豆蛋白的接枝度,结果大豆分离蛋白的7S和11S中各亚基均参与了糖基化反应,70℃和80℃的蛋白接枝度在30%左右;糖蛋白的溶解性测定结果显示经过糖基化之后的大豆糖蛋白溶解性有显著提高并且等电点向酸性方向偏移,糖基化之后的蛋白含糖量随糖基化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大豆主要抗原蛋白不同的特性决定其提取和分离方法很多,主要有:等电点沉淀法、冷沉淀法、盐析法、按离子强度不同而沉淀分离法、免疫法等,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影响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分离的因素包括提取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组成成分等.本文就大豆主要抗原蛋白的组成结构、分离及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离蛋白的添加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包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可有效提高其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本实验对向面包粉中单独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和添加大豆蛋白及乳化剂(硬脂酰乳酸钠,SSL)混合体的面包面团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后者明显优于前者。又对添加最大量大豆分离蛋白的面团进行了流变学特性和焙烤品质的研究,结果显示,添加了5.0%大豆分离蛋白及0.5%SSL的面包的焙烤品质最优。对生产高蛋白和功能性面包产品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发现大豆蛋白中抗原物质可引起幼龄动物发生过敏以来,大豆抗原的研究受到广大学者所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的存在影响了大豆的营养价值,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利用.本文综述了大豆抗原分离提纯与有效加工灭活的方法,以及大豆抗原在仔猪、犊牛和鼠体内抗营养作用及消化动力学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完善其致敏机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良  吴莉芳  朱瑞  李民  王婧瑶  段晶  于哲 《大豆科学》2019,38(3):491-496
大豆抗原蛋白是限制大豆蛋白在水产饲料中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免疫原性最强的大豆抗原蛋白,饲料中β-Conglycinin含量过高会导致鱼类生长速度下降、消化酶活力下降、肠道组织发生损伤,甚至死亡。本文概述β-Conglycinin的理化性质、对鱼类生长性能、肠道组织、消化酶活力、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离提纯方法及去除工艺,为进一步研究大豆抗原蛋白的致敏机理提供参考,同时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对鱼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莉芳  秦贵信  朱丹  孙玲 《大豆科学》2006,25(4):450-453
大豆来源广、营养价值高、是鱼类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但大豆中含有抗营养因子,不仅会降低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而且会影响鱼类的生长,甚至引起鱼类大批死亡。本文对大豆中主要抗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凝集素、植酸、大豆抗原的作用机理及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意义。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蛋白饲料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邹菊  刘志刚 《大豆科学》2011,30(5):723-726
利用大豆主要过敏原Gly m Bd 30K蛋白抗原表位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NS-1细胞融合.采用半固体培养基法和有限稀释法相结合的方法快速筛选获得稳定分泌的特异性杂交瘤细胞,用杂交瘤细胞株诱生小鼠腹水,应用蛋白A亲和层析法进行抗体纯化.采用Ig类与亚类鉴定试剂盒鉴定该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5.
福州地区春大豆基因型,播期对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德金  周以飞 《大豆科学》1991,10(3):231-233
本文分析了基因型的播种期对春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效应,结果表明,播期对春大豆产量及饱粒重的效应大于基因型,而对总荚数的效应较小,因此,必须重视春大豆的播种期,尽量使结荚鼓粒期提前在高温干旱到来之前完成,乃是春大豆高产的关键。不同基因型对环境的反应略有不同,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前作物和春大豆的播种期,选择合适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大豆抗原蛋白既是大豆的主要营养成分,又是大豆抗营养因子的主要种类之一,是限制大豆蛋白源在食品及饲料行业广泛应用的关键因素。其中,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是免疫原性最强的大豆蛋白。Gly-cinin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普通的热处理对其免疫原性的灭活能力较小。Glycinin在鱼类饲料中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肠道损伤,消化酶活力降低,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文中简要介绍了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的理化性质、识别检测方法及对鱼类健康的影响,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与展望,旨在为大豆抗原蛋白的加工去除及合理开发利用大豆蛋白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婧  郑为完  高媛媛 《大豆科学》2012,31(4):635-639
研究了碱润涨预处理和微波强化碱润涨预处理对豆渣膳食纤维化学结构,物理特性以及对豆渣纤维素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碱润涨预处理相比,微波强化碱润涨预处理对豆渣膳食纤维的活化效果更好,二者均没有改变豆渣纤维素的化学组分。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没有经过预处理、碱预处理和微波强化碱润涨预处理豆渣纤维素酯的取代度分别为0.0445、0.0558和0.0681,即经过预处理后豆渣纤维素的反应可及度增大,酯化效率由57.57%提高到了88.10%,且随微波辐照时间的延长,豆渣纤维素酯的取代度增加。经过酯化改性后,豆渣纤维素酯具有较强的油污去除力,且随着酯化取代度的增加,去污力呈增加的趋势,可以应用在洗涤用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