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以温敏亚麻雄性不育系1S为母本配制的6个杂交组合F1、F2代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组合F1、F2代在株高和工艺长度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为负向超父本优势,而各产量性状上的平均优势均表现出很强的正向超父本优势;但与F1代相比,F2代平均优势明显下降.产量性状构成因素平均优势大小顺序为:单株产量>单株果数>千粒重>每果粒数.不同组合间F1、F2代杂种优势表现差异较大,其中1S×黑亚15号组合产量性状的超父本优势最强,F1、F2代均表现出很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波里马(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花蕾中IAA,GAs,ABA和iPAs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和花蕾中GAs含量均先降后升,但不育系的含量比保持系的高。(2)不育系叶片IAA含量先升后降,而保持系的与此相反,且前者的含量在大多数时期高于后者;不育系花蕾中的IAA先降后升,而保持系的却一直降低,且前者的含量高于后者,(3)两系叶  相似文献   

3.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波里马(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不同发育阶段叶片和花蕾中IAA、GAs、ABA和iPAs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和花蕾中GAs含量均先降后升,但不育系的含量比保持系的高。(2)不育系叶片中IAA含量先升后降,而保持系的与此相反,且前者的含量在大多数时期高于后者;不育系花蕾中的IAA先降后升,而保持系的却一直降低,且前者的含量高于后者。(3)两系叶片和花蕾中ABA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以不育系为高。(4)iPAs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始终低于检测范围。提示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IAA、GAs和ABA含量变化出现了异常,且明显高于保持系,这可能与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条件下,对亚麻雄性不育材料的不育性表现杂种优势及温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对不育性有重要影响,一定温度范围内,高温能使育性提高,结果率和结实率增加,低温使育性下降;结果率和结实率下降,同时还发现不同材料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不育系与常规品种(系)杂交,杂种F1表现了较强的超亲势强,产量的平均优势率为39.73%,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单株果数的优势最为突出,对产量形成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有效分枝和千粒重,它们对产量形成也有一定影响;F1还表现了苗期生长速度快、多分枝多果及早熟的特性。通过该不育系利用杂种优势,将是提高亚麻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新育成的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在兰州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和柱头外露特性的研究表明,28-1-1-4等5份不育材料花粉平均育性显著低于对照不育系1S.20-1-2-4等4份不育材料育性和1S基本一致,但是其中3份出现了柱头外露特性.柱头外露的长度和育性呈显著负相关,柱头外露是由于雄性不育的花药和花丝退化造成.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手段,选育新的具有不同表现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自然条件下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在云南元谋的育性表现及其温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播期自然温度条件下亚麻温敏不育系不育特征明显,育性随花期温度的变化而波动,但初花期均有一个稳定的不育期,不育性相对彻底且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中后期育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同时发现不同材料及不同个体间育性表现差异较大。对开花前积温与花粉可染率和自交结果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开花前积温对不育系的育性有重要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育系育性与开花前积温呈显著正相关,开花前9~10 d的积温对不育系育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花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叶绿素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异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萝卜细胞质青花菜雄性不育系BC7-19及其保持系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Rs),玉米素前体(iPAs)及脱落酸(ABA)的含量变化所作初步研究的结果表明,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的IAA含量明显高于保持系,而不育系叶片和花蕾中的GA含量却大大低于其保持系,其余3种激素:ZRs,iPAs及ABA的含量,在叶片中不育系低于保持系,而在花蕾中则不育系高于保持系,叶绿素的含量随着植株的生长而增加,但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优化组合,建立了适合本试验的亚麻基因组DNA最佳RAPD反应体系;应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利用1S×Argus杂交组合F2分离群体所构建的可育基因池(BF)和不育基因池(BS)进行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分析.经多次重复试验,在所用的24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条多态性引物S1113,其序列为:CACGGCACAA.S1113在可育基因池中扩增出大小约为450 bp的多态性DNA片段,暂命名为S1113450,可能与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可育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陆地棉双隐性核不育系 (ms5ms6)不育株和可育株不同发育时期花药中POD活性、IAA、GA3 和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花药主要败育时期以前 ,不育花药与可育花药相比 ,POD活性、ABA含量明显偏高 ;IAA、GA3 含量明显偏低。不育花药中IAA、GA3 、ABA含量异常和POD活性偏高与其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萝卜金花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5A及其保持系75B幼根、叶和花蕾中内源激素IAA、GA、ABA和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75A和75B的根、叶和花蕾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变化差异明显。在花蕾各个发育时期,75A和75B的IAA、ABA和GA含量均为先降后升,75A花蕾中IAA含量低于75B,ABA和GA的含量均高于75B;75A的ZR含量动态变化先升后降,与75B相反。在营养器官中,75A的根和叶中ZR、GA和ABA的含量高于75B(除个别时期外),IAA含量则是75A低于75B。分析认为根、叶和花蕾中内源激素的异常变化可能与萝卜小孢子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11.
侧柏幼苗切根后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侧柏1 a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1/2切根(A),1/3切根(B),1/4切根(C)和不切根(CK)4种处理,应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切根比例幼苗根系中ABA,GA3,IAA,CTK等4种内源激素的短期变化.结果表明,当植物受到切根伤害后的第1天,侧柏幼苗根系中ABA含量快速升高,切根比例越大,与对照...  相似文献   

12.
化学杀雄剂对油菜叶片和花蕾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化学杀雄剂WP和YB诱导中双9号等油菜品种雄性不育过程中叶片和花蕾中POD、CAT和SOD活性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油菜体内这3种氧化酶的活性发生了变化,说明活性氧代谢出现了异常,活性氧代谢失调可能是化学杀雄剂WP和YB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生长调节物质在亚麻生产中的应用,本试验使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3)在快速生长期对亚麻进行喷施,并研究其对亚麻过氧化物同工酶的影响。在亚麻快速生长期喷施GA3后一周取样,进行酶活性测定及同工酶电泳分析表明:在快速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GA3使亚麻POD活性产生明显的变化,当GA3浓度300mg·kg^-1时,亚麻POD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新台糖22号(ROC22)甘蔗无根试管苗为材料,将其移栽至苗圃中,对其生根过程中根发生情况以及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二氢玉米素(ZR)和脱落酸(AB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根突破表皮的时间为4~6 d,6d时80%幼苗长出可见根.内源激素IAA、ABA、ZR的含量在根原基诱导阶段逐步上升(0~2 d);在根原基形成阶段逐渐下降,并处于较低水平(2~4 d);在根突破表皮前后又逐渐升高(4~8 d).POD活性在根原基诱导阶段逐渐下降;根原基形成阶段波动很大,出现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根突破表皮前活性降低,根生长阶段处于稳定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黑亚14号和Opaline亚麻为试验材料,选取无菌苗、初始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非胚性愈伤组织、褐化组织5个阶段提取可溶性蛋白,通过对5个时期蛋白质进行SDS-PAGE分析,发现黑亚14号胚性愈伤组织在47ku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Opaline胚性愈伤组织在50ku处有一条特异性条带,这两条特异性条带有可能作为各自的生化标记。  相似文献   

16.
显性核不育亚麻的雄性不育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性核不育亚麻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亚麻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丰富了我国显性核不育种质资源。本文对显性核不育亚麻的雄性小育机制从生理生化和遗传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显性核不育亚麻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雄性败育与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关系,以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种子园中的雄性不育株和雄性可育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小孢子叶球和针叶的SOD、POD活性及MDA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湿地松小孢子叶球SOD活性在整体上差异不明显。POD活性及MDA含量在同一时期不育株比可育株高,且差异明显。针叶SOD和POD活性雄性不育株比可育株低,POD活性差异很明显。针叶MDA含量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差异不明显。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SOD、POD活性及MDA含量在多数采样时期雄性不育株小孢子叶球明显比针叶高,而可育株小孢子叶球均比针叶低。研究认为,小孢子叶球中较高的POD活性及MDA含量可能是引起湿地松雄性败育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亚麻快速生长期茎部组织总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克隆纤维素合酶基因Lu Ce s A8(基因ID:Lus10029245)全长开放读码框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开放读码框全长2 967 bp,共编码988个氨基酸。通过多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与麻风树Ces A8蛋白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达87%,与胡杨、可可树、雷蒙德氏棉及芝麻Ces A8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6%、85%、85%、8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亚麻不同发育阶段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快速生长期表达量最高,花期和绿熟期次之,苗期最低。研究为揭示Lu Ce s A8基因在次生细胞壁纤维素合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系育性机制转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分期播种和田间跟踪调查叶龄的方法,以琼6Qms为材料研究了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的育性转换机制,结果表明,日最高温度是育性的主要因子,表现出低温可育,高温不育性铁育性转换的区间为27 ̄31℃;同时日照长度对育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长日照不育,短日照可育,琼6Qms的温光临界期为雄穗的小花分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MAPK基因与亚麻应答盐碱胁迫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亚麻基因组中预测得到20个亚麻MAPK基因,命名为Lu MPK1~Lu MPK20,这20个MAPK基因都含有T[D/E]Y保守结构域,除Lu MPK5和Lu MPK20以外,其他基因都是两两一组。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5个亚麻MAPK基因(Lu MPK3、Lu MPK8、Lu MPK11、Lu MPK14、Lu MPK16),这5个基因序列与预测序列完全一致。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亚麻盐碱胁迫下这5个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5个基因的表达均受到盐碱胁迫影响。Lu MPK3、Lu MPK11、Lu MPK14、Lu MPK16在中性盐胁迫下上调表达,Lu MPK3、Lu MPK8、Lu MPK11、Lu MPK14在碱性盐胁迫下上调表达,Lu MPK16在碱性盐胁迫下下调表达。研究为亚麻MAPK基因功能,尤其是耐盐碱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