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奶牛蹄叶炎的中医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蹄叶炎是蹄壁真皮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得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2.
奶牛蹄叶炎是其蹄壁真皮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1个疗程治愈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奶牛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的局限性或弥散性无菌性的炎症。多发生于两后蹄。四蹄同时发病的较少,发病后前蹄较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1病因1.1大部分是由于喂给大量的精料,运动不足等引起消化障碍,产生有毒物质,吸收后造成血液循环紊乱,使蹄真皮瘀血,引起组织营养障碍而发炎。1.2失于修蹄,蹄形不正,蹄壁过长等,使蹄机受到严重的障碍,影响蹄的血液循环而发病。1.3由于难产,胎衣不下,肠炎或便秘后、中毒等,使其有害物质被吸收,或风寒  相似文献   

4.
<正>奶牛蹄叶炎是蹄壁真皮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局限性、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本病奶牛发病率较高,得病后因长期卧地不起,大大影响了产奶量而被淘汰。有的蹄叶炎继发于牛产后胎衣停滞、严重乳房炎、子宫内膜炎、酮病、瘤胃酸中毒等;管理不善也可诱发蹄叶炎。1临床症状患病奶牛体温升高至39-40℃,呼吸急促,急性蹄叶炎,步状僵硬,运步疼痛,背  相似文献   

5.
奶牛一旦患上肢蹄病,轻者影响产奶量、增加药费,重者不能治愈被迫淘汰,即使能治愈,治愈后多数奶牛的产奶量也不能恢复,给奶牛饲养者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奶牛的肢蹄病应以预防为主.只有做到预防奶牛肢蹄病的发生,才能使奶牛饲养者因肢蹄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收益才能最大化。预防奶牛的肢蹄病应注意营养、环境及修蹄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马骡蹄叶炎是蹄匣里面血液循环障碍、蹄内压增大、蹄壁前半部的真皮小叶层及血管层的弥漫性、无菌性的炎症,从而引起剧烈疼痛的蹄病。1发病原因一般认为多属变态反应引起,也可由蹄部血液循环障碍或外伤引起。临床上常见于长期饲喂过量的含蛋白质的精料、长期休闲而突然服重役、  相似文献   

7.
<正>蹄病可使奶牛产奶量减少,饲料利用率降低,严重者使有价值的奶牛过早的淘汰,这为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介绍几种常见的蹄病及防治措施。一、蹄叶炎。它是蹄壁真皮的炎症,又叫蹄壁真皮炎。1.蹄叶炎发病原因。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主要是过食精料,引起瘤胃酸中毒而至,以及长途运输或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或坚硬的路面行走,蹄底受到剧烈的机械损伤而引起。另一个原因就是分娩后由于胎衣不下,子宫  相似文献   

8.
正蹄叶炎指蹄真皮的弥散性炎症,其常发于马、骡等家畜的两前蹄或两后蹄或单独一蹄。1病因1.1消化机能紊乱突然改变饲料、长期饲喂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及霉败饲料可造成马肠道产生组织胺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这些物质进入血液,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并使马蹄真皮的血管扩张、充血而成蹄叶炎。1.2使役不当过劳,长期在硬地上站立,长期休息后突然使役,可使马机体组织内的乳酸、二氧化碳产生过  相似文献   

9.
<正>1蹄叶炎症状患病奶牛体温升高至39~40℃,呼吸急促,蹄部动脉搏动亢进,蹄温升高,用蹄钳敲打或钳压蹄壁有明显的疼痛反应。当两后肢患病时,两前肢后踏,体躯前倾,两后肢关节屈曲稍向前伸,运动时腹部卷缩,呈紧张步样。四肢患病时,频频交换负重,病情严重者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10.
<正>蹄叶炎是一种蹄壁真皮的局限性无菌性炎症,是奶牛常见病之一,为典型肢跛,中兽医称五攒痛。临床上以步状僵硬、站立不稳、趴卧不起为特征,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1临床症状病牛一般体温正常、严重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饮食欲减退,呼吸加快,心跳加快,结膜充血,步伐僵硬、前肢患病,头部高抬,后肢患病,举肢前进,运步疼痛、背部弓起,肌肉震颤,蹄壁温度升高,产乳量下降。  相似文献   

11.
蹄叶炎是一种蹄壁真皮的局限性无菌性炎症,是奶牛常见病之一。为典型肢跛,中兽医称五攒痛。临床上以步状僵硬、站立不稳、趴卧不起为特征,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对奶牛饲养业造成严重危害。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奶牛蹄叶炎27头,治愈25头,治愈率在92%以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奶牛蹄叶炎是奶牛蹄真皮的弥漫性、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以蹄角质软、红肿、疼痛和程度不同的跛行为主要特征.奶牛如发生蹄叶炎,站立时患肢不敢负重,甚至站立困难,产奶量急剧下降,日渐消瘦,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13.
蹄病是危害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牛的蹄病中95%发生在奶牛,而奶牛蹄病中,41%的病例是蹄叶炎。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的乳头层和血管层发生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通常可侵害几个指(趾),呈现局部或全身性症候。  相似文献   

14.
正蹄叶炎是蹄壁真皮的乳头层和血管层的弥漫性、浆液性、无菌性炎症,是马骡的常发病,有时也见于牛。常见两前蹄同时发病,也有两后蹄或四蹄同时发病的,但单蹄发病较少。1临床症状2015年9月2日,普兰店市丰荣办事处普东社区农户于某致电,家养的4匹马出现了两前肢疼痛、不敢着地的现象。立即到于某家,检查4匹马,两前蹄同时发病,两前肢前伸,蹄尖翘起,以蹄踵负重,头颈高抬,体重后移,两后肢伸于腹下。  相似文献   

15.
于团  刘刚  孙强 《中国乳业》2024,(2):60-64
奶牛肢蹄病已成为现代奶牛饲养过程中,严重影响奶牛场经济效益的疾病之一。肢蹄病发生后,明显影响奶牛的运动和采食能力,影响奶牛产奶量和繁殖性能,严重者甚至被过早淘汰。本研究对奶牛肢蹄病的现状、发病原因等介绍分析,指出奶牛肢蹄病的发病原因有遗传因素、日粮营养因素、场地因素、管理因素、病原因素等,进而总结出防控本病的措施。在治疗方面,可以采取蹄部外用药和封闭疗法;在预防方面,要调整奶牛日粮结构,定期进行蹄浴,加强蹄部保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培育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6.
李振 《中国奶牛》2007,(1):18-21
奶牛肢蹄病是引起奶牛四肢和蹄部病变的一系列疾患的总称。患牛表现疼痛、跛行、四肢姿势异常,或严重蹄变形、蹄关节化脓,导致奶牛体况日渐消瘦、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大幅度减少、出现繁殖障碍,久治不愈,最后倒地不起或者因为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其中蹄病可占88%。在生产中常见并且危害性较大的有蹄叶炎、蹄底脓肿或溃疡、白线裂和腐蹄病等。近年来,奶牛肢蹄病已上升为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仅次于乳房炎的第二大疾病(Hutijell,2002)。据报道,在英国有近60%的奶牛患有蹄病;在美国报告有73%的奶牛患有肢蹄病,其中夏天和春天被诊断为“临床肢蹄病”的比例相应为13.7%和16.7%。据估测患病牛每头每天少产奶1.12L,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减少可高达350L。仅在英国,每年因肢蹄病所支出的费用估计超过300百万美元。目前,肢蹄病是造成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统计资料显示,因奶牛患肢蹄病导致的淘汰率占奶牛淘汰更新的16%~20%。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日粮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奶牛蹄病的发生。因此,积极对奶牛进行日粮营养调控,可有效预防肢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日粮营养对奶牛肢蹄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引起奶牛四肢和蹄部病变的一系列疾患的总称。肢蹄病奶牛表现疼痛、跛行、四肢姿势异常,或严重蹄变形、蹄关节化脓,导致奶牛体况日渐消瘦、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大幅度减少、出现繁殖障碍,久治不愈,最后倒地不起或者因为并发其他疾病而死亡。其中蹄病可占88%。在生产中常见并且危害性较大的有蹄叶炎、蹄底脓肿或溃疡、白线裂和腐蹄病等。近年来,奶牛肢蹄病已上升为影响奶牛业发展的仅次于乳房炎的第二大疾病(Hutijell,2002)。据报道,在英国有近60%的奶牛患有足病:据报告在美国有73%的奶牛患有肢蹄病,其中夏天和春天被诊断为“临床肢蹄病”的比例相应为13.7%和16,7%。据估测患病牛每头每天少产奶1.12升.一个泌乳期少产奶量可高达350升。仅在英国,每年因肢蹄病所支出的费用估计超过三百万美元。目前,肢蹄病是造成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资料统计显示,因奶牛患肢蹄病导致的淘汰率占奶牛淘汰更新的16%-20%。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日粮营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奶牛蹄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奶牛一旦患上肢蹄病,轻者影响产奶量、增加药费,重者不能治愈而被迫淘汰,即使能治愈,治愈后多数奶牛的产奶量也不能恢复,给奶牛饲养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奶牛的肢蹄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应注意营养、环境及修蹄等几个方面。1营养奶牛的肢蹄病与日粮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比例过高、中性洗涤纤维(NDF)不足、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过低、矿物质、维生素不足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奶牛腐蹄病是奶牛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常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跛行、消瘦、产奶量下降、卧地不起等经养殖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本病应引起高度视. 1主要临床表现 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红肿,有时可能坏死或出现表在性溃疡,有恶臭分泌物,敲打有痛感,一肢或多肢跛行,病情加重,患病奶牛会出现卧地不起,如发热、食欲不振、消瘦、产奶量下降等. 2诊断要点 在排除口蹄疫和创伤性疾病时,主要依据临床特点,如奶牛一肢或多肢跛行,蹄间和蹄冠皮肤充血、水肿,蹄底流出恶臭脓液是等特征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20.
蹄叶炎是发生在蹄壁前半部的真皮小叶血管层的弥漫性、无菌性炎症,多发生于两前蹄或两后蹄,有时四蹄均可发生.虽然,蹄叶炎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发病率较高,对养牛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上针对本病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方面进行辩证施治,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