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足部注射的方式将金纳米三角片导入5龄家蚕体内,研究了金纳米三角片对家蚕生长状况以及蚕丝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纳米三角片的摄入大幅度降低了家蚕的成活率。总体来看,家蚕平均体质量、体长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外貌无显著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摄入金纳米三角片的试验组蚕丝的晶体或二级结构并未遭到破坏。该研究可以为金纳米三角片的生物安全性评估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转基因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钟伯雄  危浩  庄兰芳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21):4488-4498
 综述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转基因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蛋白的3个关键环节:(1)外源目的基因高效插入家蚕基因组;(2)转基因家蚕的高效、快捷的检测;(3)具有生物活性的外源目的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纯化。同时介绍了有关转基因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蛋白的研究进展,为更好地利用转基因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表达外源蛋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这一蛋白高效表达系统,尝试建立一种高效、低廉、稳定生产狂犬病病毒核蛋白(RVNP)的技术体系,为生产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获得RVNP序列,采用家蚕丝胶蛋白基因(Ser1)启动子为特异性启动子,将RVNP构建到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筛选标记基因的piggyBac转座子表达载体(pBA3EGFP)中,并采用显微注射转基因家蚕技术构建家蚕丝腺生物反应器。【结果】G1代通过EGFP标记的筛选获得转基因家蚕阳性蛾区26个,蛾圈阳性率为59.09%。PCR实验证实RVNP已经整合到家蚕基因组中,Western blot分析表明RVNP蛋白可能附着于丝胶蛋白并随家蚕吐丝行为分泌到蚕茧中。【结论】获得了能够表达外源的RVNP蛋白的转基因家蚕品系,该系统有望成为高效、低廉、稳定地生产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的技术体系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家蚕后部丝腺是合成分泌占蚕丝总量75%~80%丝素蛋白的器官,通过后部丝腺蛋白的研究,有利于阐明家蚕分泌丝素蛋白及蚕茧优质、高产的机理。【方法】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家蚕不同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变化。【结果】发现各个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但蛋白质水平的差异,远远小于从EST分析得出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不同家蚕品种,从五龄第1天到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结论】暗示了家蚕丝素分泌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蛋白的调控,不同的品种,在调控位点及调控蛋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品种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在分泌丝素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家蚕五龄第1天与第4天后部丝腺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家蚕后部丝腺是合成分泌占蚕丝总量75%~80%丝素蛋白的器官,通过后部丝腺蛋白的研究,有利于阐明家蚕分泌丝素蛋白及蚕茧优质、高产的机理。【方法】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家蚕不同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变化。【结果】发现各个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但蛋白质水平的差异,远远小于从EST分析得出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不同家蚕品种,从五龄第1天到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结论】暗示了家蚕丝素分泌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蛋白的调控,不同的品种,在调控位点及调控蛋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品种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在分泌丝素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软化病感染家蚕的碱性磷酸酶活力测定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感染软化病的家蚕碱性磷酸(ALKP)的活力并研究酶组织病理学,通过ALKP活力测定证实感染黑胸败血病的软化病家蚕ALKP,活力变化的规律与正常家蚕相似而单位更低.石蜡切片显示感病家蚕丝腺组织内充满丝胶类物质,家蚕吐丝结茧受阻.用冰冻切片法以ALKP反应底物对病蚕的丝腺组织进行活性测定,显示出感病家蚕的丝腺内外膜均呈现较强的酶反应,暗示了膜上活跃的磷酸转运系统.而脂肪体内的某些部位也呈现出点状深着色,证明脂肪体内含有ALKP,合成组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荞麦蜜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和肠道菌群紊乱的改善效果,对酒精诱导形成的肝损伤小鼠饲喂荞麦蜜予以干预后,测定肝脏指数、血清转氨酶活力以及分析对肝脏脂代谢、氧化应激、肝脏组织的影响,并结合高通量测序分析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与酒精模型组相比,荞麦蜜能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P<0.05),缓解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升高,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明显减少了酒精引起的肝脏脂滴现象,脂肪变性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而且,相比于酒精模型组,荞麦蜜的摄入改善了酒精摄入引起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的变化,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7.18%,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15.59%,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值降低21.25%,恢复到空白对照组水平;进一步在属水平上分析了相对丰度排前36的微生物,发现荞麦蜜摄入明显改善了酒精引起的16种菌属的变化。结果表明荞麦蜜能改善酒精引起的小鼠肝损伤以及肠道菌群的失衡,可以作为一种保肝护肝产品的原料加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的研究人员近日宣称,他们成功培育出了一种转基因家蚕,其能吐出含有蛛丝蛋白的蚕丝纤维,比天然蚕丝具有更好的强度和柔韧性,可在医疗、军事、  相似文献   

9.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8,(8)
正科学家揭示家蚕驯化史最近,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昆明动物所与江苏科技大学的有关科研人员合作,详细阐述了家蚕被驯化的历史。该成果发表于《自然—生态与演化》。研究人员通过对从中国、欧洲、日本和印度收集的137种不同品种的家蚕进行分析,明确家蚕是在5000年前从其祖先野桑蚕驯化而来。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与蚕丝制作相关的基因选择,如氮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而氮和氨基酸对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技术是实现基因功能研究和生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工具。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转基因操作技术安全与转基因产品安全这两个方面。近年来业内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于转基因农作物、水生动物和家禽、家畜等大型动物在医药、农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安全评估,而对于具有重要科研与经济价值的农业昆虫安全转基因技术研究的报道则较为有限,而且农业部至今未有转基因昆虫安全性评估的先例。家蚕(Bombyx mori)是重要的鳞翅目模式昆虫和农业经济昆虫,家蚕安全转基因技术的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基础遗传学发展和推动蚕丝产业发展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自2000年第一例转基因家蚕建立以来,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家蚕基因功能鉴定的基础研究和品种改良的应用研究领域,但转基因家蚕的安全性问题却成了限制转基因家蚕实用化应用的主要瓶颈。因此,开展家蚕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研究对促进转基因家蚕安全性评估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地概述了基于条件基因打靶的家蚕安全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研究现状,讨论了家蚕安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转基因动物特别是农业转基因昆虫的安全转基因技术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特殊用途桑蚕品种渝黔绿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快特殊种质资源的利用,按桑蚕普通种品种区试设计要求,对绿茧品种进行室内品比与生产区域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蚕儿发育整齐度高,健康性好,壮蚕食桑快,食桑活泼,踏桑少,老熟整齐,营茧快,茧型整齐匀正,茧色内外层一致,淡绿色,茧丝长1 100 m左右,解舒率80%左右,出丝率16.5%,解舒丝长900 m左右;蚕丝淡绿色,整根丝深浅一致.生产区试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蚁蚕体色黑色,小蚕共育蚕儿发育整齐,健康性好,抗逆性强,张种产茧量较高,适应贵州中海拔以下蚕区的养蚕环境.  相似文献   

12.
家蚕体内和丝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茧蚕品种茧层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黄、紫荧光色茧蚕品种的5倍,后二者蚕品种茧层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相当;绿茧蚕品种蚕蛹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紫荧光色茧蚕品种的相当,比黄荧光色茧蚕品种高出1.3倍,3类蚕品种蚕蛹中该物质的含量都明显高于茧层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三眠性家蚕具有茧丝纤度细、可缫制高品位生丝(5~6A级)的优点,细纤度生丝可全部用于出口,是我国家蚕品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对贵州地方三眠家蚕与普通四眠蚕的遗传显隐性表现研究,鉴定了贵州三眠蚕品种"202"对普通四眠蚕品种781、丰1、渝1、782等的遗传强势性。同时从鉴定的杂交组合中选择具有生产性能优的组合进行定向培育,选育出适应贵州条件的三眠蚕品种材料,结果培育了4个性能优良的品种材料,为实用三眠蚕品种的育成完成了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柞蚕微粒子病蚕蛋白质组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罹微粒子病柞蚕幼虫血淋巴蛋白质量减少,随着龄期的增进,病症加重,蛋白质在质和量上的变化更为明显。4龄期Lp-s6电泳带Rf值,病蚕小于健蚕;病蚕缺少Lp-m9、Lp-f14电泳带;Lp-f16电泳带,病蚕蛋白质量高于健蚕。血淋巴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是微粒子原虫在蚕体内寄生与增殖所致。  相似文献   

1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对18个家蚕纯种的万蚕产茧量和10个主要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万蚕产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的次序依次为:全茧量>茧层量>单蛾卵量>四龄结茧率>良卵率>死笼率>普茧率>健蛹率=茧层率>同宫茧率.可为家蚕纯种的定向培育和选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找出"两广2号"传染患病的规律性。[方法]以夏秋蚕品种两广2号为试验材料,在蚕座中混入血液型脓病病蚕后,调查混入的病蚕数量、蚕座密度与该病在蚕座内传染的相关关系。[结果]相同数量的健康蚕群体中,混入的病蚕数量越多,病死率越高;相同的病蚕混入率,蚕座越密,病死率也越高。[结论]养蚕生产中,除了做好消毒工作外,要及时淘汰病死蚕,保持适宜的蚕座密度,才能实现养蚕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安徽西南部家蚕白僵病病源及传播途径追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安徽西南部家蚕白僵病菌株来源和传播途径,控制蚕病流行。【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安徽西南潜山的病蚕、蚕室及其周边桑园、农田及松林的70株球孢白僵菌进行聚类分析和三维主坐标分析。【结果】该地区的球孢白僵菌为优势性明显的异质种群;6个类群中仅主病源第II-1类群和次病源第IV类群引起家蚕的地方性白僵病,与用于防治松毛虫的菌株及在附近松毛虫种群中自然流行的土著菌株关系较远。生物测定表明,使用松毛虫分离株使家蚕死亡25%的LC25、LD25和LT25分别为使用家蚕分离株使家蚕死亡75%的LC75、LD75和LT75的1 327、1 378和1.5倍。【结论】鉴于松毛虫分离株明显的寄主专化性,在该蚕区使用由这类菌株研制的白僵菌杀虫剂防治松毛虫对蚕业是相对较为安全的。另外,当年夏秋季蚕室附近螳螂种群的白僵病大流行与家蚕白僵病无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安康学院收集保存的4份长蛹龄和3份普通蛹龄的野桑蚕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40对AFLP引物组合中有21对引物组合扩增效果较理想,共获得3806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比率达80.7%,表明野生桑蚕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聚类结果显示:长蛹龄桑蚕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其中24-1和38-1聚为一类,T-1和10-1聚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