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瓜灰霉病的化学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允波  冯玉斌  陶宏 《农业与技术》2004,24(6):139-141,160
灰霉病是引起果、蔬、花卉等植物病害并造成严重损失的病害之一,而且灰霉病菌是一种高风险病原菌,对药剂极易产生抗性.目前灰霉病菌对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N-苯氨基甲酸酯类,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均有抗性报道.本文报道了新杀菌剂啶菌恶唑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在200-400g.ai./ha处理剂量下、施药2-3次、间隔期6-8天能有效控制黄瓜灰霉病的危害.防效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多菌灵,速克灵,菌核净、施佳乐等常规杀菌剂.  相似文献   

2.
5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啶菌恶唑、啶酰菌胺等5种杀菌剂对黄瓜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5%啶菌恶唑乳油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和500 g/L异菌脲悬浮剂防效较低。  相似文献   

3.
防治黄瓜疫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防治黄瓜疫病的有效药剂,研究了6种同理不同的杀菌剂及其两两混用对黄瓜疫病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单剂以甲霜灵对疫霉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有效中浓度为0.3015μg/mL,敌克松的效果次之,EC50为5.0132μg/mL。甲霜灵+乙膦铝,甲霜灵+百菌清,代森锰锌+乙膦铝,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5种组合有较明显的增效1,其共毒系数分别是156.36,139.65,164.64,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了目前生产的5种较新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进行了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克露、甲霜灵锰锌、杀毒矾、普力克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与百菌通相比其差异显著。因此,在防治黄瓜霜霉病时,上述4种药剂可以交替使用,其防效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选用了6种生物药剂对尖孢镰孢菌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药剂中,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有低聚糖素、春雷霉素、克菌康,其中低聚糖素对尖孢镰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18.20mg·L-1,春雷霉素次之,EC50为20.49mg·L-1。  相似文献   

6.
防治核桃黑斑病药剂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细菌性黑斑病是一种危害核桃的重要病害。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以及田间防效。通过室内抑菌试验及田间喷雾防治试验,研究了中生菌素等14种杀菌剂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中生菌素等7种供试杀菌剂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原菌成团泛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EC50在40.27~252.41 mg·L-1,其中中生菌素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40.27 mg·L-1,噻霉酮、硫酸链霉素和春雷霉素的抑制作用相当,EC50分别为50.62、53.25、54.88 mg·L-1,氟啶胺的EC50为176.96 mg·L-1。中生菌素、噻霉酮、氟啶胺和春雷霉素4种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核桃黑斑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依次顺序为:中生菌素>噻霉酮>氟啶胺>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对核桃果实黑斑病防效为81.35%,对核桃叶部黑斑病防效为82.65%。春雷霉素对核桃果实黑斑病防效为71.58%,对核桃叶部黑斑病防效为74.87%。中生菌素、噻霉酮、氟啶胺和春雷霉素等药剂可作为防治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4种杀菌剂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烯唑醇、速克灵、乙蒜素三种药剂比对比药剂井冈霉素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毒力高。  相似文献   

8.
防治斜纹夜蛾的药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抗生素类及混配农药等杀虫剂对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混配农药(菜丰2号乳油、菜丰1号乳油)、有机磷类(毒死蜱)、氨基甲酸酯类(灭多威)的防治效果优良。尤其是菜丰2号乳油防治效果特别优良,室内毒力测定,8000倍液时效果达97.5%。在田间试验中,10%氯氰菊酯EC与菜丰2号EC、48%毒死蜱EC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9.
新疆红枣黑斑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控制新疆红枣黑斑病的发生及危害,采用抑菌圈比较、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20种杀菌剂进行筛选。通过抑菌圈比较发现,80%乙蒜素、50%氯溴异氰尿酸、40%多·福、40%氟硅唑、50%乙嘧酚、72%霜脲锰锌、37%苯醚甲环唑和5%己唑醇8种杀菌剂抑菌力较强,抑菌半径在1.83~3.80 cm。对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0%氟硅唑对红枣黑斑病菌的毒力最大,EC50值(抑菌中质量浓度)为35.89 mg/L;其次为5%己唑醇,EC50值为58.24 mg/L;其余6种药剂EC50值为113.11~517.13 mg/L。选取抑菌效果好且稳定的4种药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80%乙蒜素最终防效最高(65.3%),5%己唑醇次之(61.7%),其余2种药剂(50%氯溴异氰尿酸、40%氟硅唑)的防效为52.7%~56.3%。综上,80%乙蒜素和5%己唑醇防效最好,可作为当前防治新疆红枣黑斑病的主打药剂。  相似文献   

10.
氨基寡糖类产品对木霉菌防治黄瓜灰霉病增效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氨基寡糖对生防菌绿色木霉菌表现出双重作用,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黄瓜灰霉病发病初期,利用木霉菌加氨基寡糖能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其中2 0×108cfu/g活孢子特立克可湿性粉剂(木霉菌制剂)666 7m240g加0 5%施特灵水剂(氨基寡糖制剂)20g防治效果最好,达92 5%,而666 7m2特立克80g和施特灵40g防治效果分别为88 6%和63 9%。  相似文献   

11.
为获得具有抑制番茄灰霉病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对采自青藏高原不同地区的15份供试土样进行选择性分离,采用活体组织法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抑制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活性筛选,并进一步测试高活性菌株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分离到的279株放线菌中有28株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60%以上的室内药效,其中6株放线菌对番茄灰霉病菌室内药效可达90%以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不同主栽葡萄品种对灰霉病的感病程度,依据不同品种抗性不同的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对各葡萄品种的内含物-花青素、酚类物、糖分、总抗坏血酸(或维生素C)及维生素E分别采用锦葵色素标准品法、Arnow试剂法、直接滴定法、荧光法(或2,6-二氯靛酚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发病果实的花青素等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健康果实存在明显差异,证明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和花青素等物质有密切关系,质量分数较高抗病性较强,反之则弱;依不同葡萄品种被灰霉病菌侵染后各内含物的降幅进行比较判断,其抗病性强弱依次为‘赤霞珠’‘梅鹿辄’‘西拉’‘雷司令’‘霞多丽’‘白诗楠’。由此可见,室内检测结果与田间发病表现一致,田间防治应以白色品种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大蒜鳞茎中抗番茄灰霉病内生菌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拮抗番茄灰霉病的内生菌菌株,研究其生防效果,为开发有应用潜力的微生物农药奠定基础。【方法】用平板对峙法从大蒜鳞茎内筛选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测定拮抗菌株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胚根和盆栽植株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7种常见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分离纯化的63株候选菌株中获得了22株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内生菌,其中有4株内生菌(D6,D10,D21,Y3)对番茄灰霉病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最高可达77.5%。4株拮抗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对番茄离体叶片、果实和胚根上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92%,71.13%和70.3%;对盆栽植株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可达96.2%;这4株菌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玉米弯孢病菌(Curvularia lunat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ongipe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和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n f.sp.vasinfectum)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抑制率最高达83.1%。【结论】大蒜鳞茎中的内生菌对番茄灰霉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为内生菌在番茄灰霉病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证明胡椒碱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揭示胡椒碱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机理,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胡椒碱处理下番茄灰霉病菌的菌落直径、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以及胡椒碱处理后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变化、番茄灰霉病菌可溶性蛋白含量、酶活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胡椒碱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胡椒碱质量浓度为200mg/L时,抑菌率可达80.6%,对番茄灰霉病菌产孢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88.5%和88.8%,对菌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抑制率分别为82.7%、69.1%和70.4%,对琥珀酸脱氢酶(SDH)和NAD-苹果酸脱氢酶(NAD-MDH)抑制率分别为89.5%和94.9%;胡椒碱处理后番茄灰霉病菌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细胞膜透性增强,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变细、节间拉长、干瘪并坍塌。综上,胡椒碱可以有效抑制番茄灰霉病菌的生长,研究结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开发及番茄灰霉病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山西运城温室番茄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山西运城温室番茄灰葡萄孢对杀菌剂啶酰菌胺的抗性进行调查与分析,从温室番茄病果和病叶上利用单孢分离法获得灰葡萄孢菌株105个。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菌株的EC_(50)值,结果表明,灰葡萄孢对啶酰菌胺的EC_(50)值为0.40~132μg/mL,抗性菌株81个,占测试菌株总数的77.14%;敏感性菌株24个。选取对啶酰菌胺表现敏感、低抗、中抗和高抗的菌株各10个,并对其SdhA、SdhB、SdhC和SdhD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 30个抗性菌株SdhB的272位组氨酸发生点突变,而SdhA、SdhC和SdhD基因无突变。适应性分析显示抗性菌株与敏感性菌株在菌丝生长、产孢量、孢子萌发及致病性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适合中国葡萄灰霉病菌致病力检测的方法以及合适的待测葡萄品种,采用菌丝块接种法和改良的保湿培养法,分别测定3个不同致病力类型的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菌株SDXL7 1、SDLK1 1、LNXCetz6 1对红提、青提、巨峰、紫奶、玫瑰香5个葡萄品种的致病力,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均可引起5种葡萄发病,但致病力不同的菌株所致的平均病斑面积有明显差异,同一菌株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平均病斑面积也有明显差异。其中,巨峰和青提对灰葡萄孢霉具有较强抗性,红提和玫瑰香对3个灰葡萄孢霉菌株普遍易感,紫奶对菌株LNXCetz6 1具有较强抗性,但对另外两个菌株易感。试验结果为系统和全面地研究中国灰葡萄孢霉菌株的致病力分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番茄灰霉病拮抗细菌18BS-12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采自陕西、甘肃和河南省的51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筛选番茄灰霉菌的拮抗生防菌株,并研究其防治效果和最优发酵条件。【方法】分别以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测定所分离菌株及其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菌的抑菌作用,筛选出抑菌作用显著的菌株,测定其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对防治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生防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初步鉴定。【结果】经分离纯化得到533株细菌菌株,其中18BS-12的抑菌活性最好,离体和温室防治效果分别为82.37%和75.61%。对菌株18BS-12发酵培养基(NA培养基)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质量分数)为玉米粉2.0%,牛肉膏1.5%,FeSO40.015%。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最强的发酵条件为:在250mL三角瓶中,将种子液按3%的体积比接种到50mL培养基中,初始pH 7.0,温度32℃,转速180r/min,发酵时间5d。菌株18BS-12的发酵滤液活性物质在高温、碱性条件和紫外光照射下较稳定。通过对其16SrDNA序列的分析比对,初步将其鉴定为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结论】菌株18BS-12是1株对番茄灰霉病具有防治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机理,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熏蒸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肉桂精油处理下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菌落直径,测定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活体组织抑制效果,探究肉桂精油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体的形态变化、细胞膜通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得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为98.31%和99.06%;熏蒸法测得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8 00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菌率分别为50.57%和58.79%。2)当肉桂精油质量浓度为5 000 mg/L时,对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活体抑制效果分别为54.30%和64.10%。3)经肉桂精油处理后的苹果腐烂病菌菌丝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干瘪、坍塌,表面有分叉,菌液电导率上升,菌体SOD酶活性下降,MDA含量上升,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下降,最终扰乱菌体各项生理生化反应,进而达到抑菌效果。本研究可为开发防治苹果腐烂病和番茄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高效药剂,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25 g/L异菌脲悬浮剂、40%嘧菌环胺悬浮剂、400 g/L嘧霉胺悬浮剂、43%腐霉利悬浮剂等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种药剂对蚕豆赤斑病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225 g/L异菌脲悬浮剂的抑菌作用最强,EC50为0.172 1 μg /mL;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EC50为2.534 0 μg /m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5种杀菌剂对蚕豆赤斑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为79.03%,显著高于其他药剂。产量分析显示,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小区平均产量为15.8 kg,百粒质量为179.0 g,增产率为5.60%,显著高于其他杀菌剂。综合分析,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蚕豆赤斑病的防效最高,并有显著的保产效果,可作为防治蚕豆赤斑病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从中国不同地区采集到的油菜菌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和从陕西大荔采集到的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的菌核进行单菌核分离、培养、纯化,共获得22个菌株,其中核盘菌12个,灰葡萄孢10个,进一步对两种真菌的菌落扩展速度、菌落形态、菌核产量及其在PDA平板上的分布特征和各菌株对油菜致病性的强弱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和pH下,核盘菌S的菌丝生长速度快于灰葡萄孢B;在不同培养温度或pH下,两类菌株菌落的扩展速度虽不相同,但其变化趋势却基本相同,两类菌株均在24 ℃和pH为5时扩展速度最快,pH为3时菌株菌丝体产量最大,在PDA平板上,菌株S和B不亲和,其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亲和群,S间或B间以及各菌株自身的营养体均表现亲和;12个核盘菌株S在室内外对油菜均有较强的致病性,同时亦存在致病力的分化,其中S1的致病性强于S2,而10个灰葡萄孢菌株B在田间对油菜均不致病,仅在室内对离体叶有弱的致病性,说明灰葡萄孢目前对陕西大荔区油菜不会造成实质性的侵染与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