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芝辉  柴有忠  王起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0):1791-1793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是浙江省种植业的主推技术之一。回顾浦江县 2015—2017年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示范效果,分析了高产示范方,超高产田块产量结构,并根据生产实际,从选择品种、培育壮秧、种植密度、施肥水平、水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培两优288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两系新组合。我乡于1998年引进该组合,至1999年已成功推广种植了1.2万亩。表现单产高、米质优、抗性好、效益高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两系杂交稻培两优慈4的基本特征、特性及选育经过,介绍了培两优慈4在湖南、湖北各地历年试种示范的产量表现,总结了培两优慈4超高产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我国产品出口遭遇"两反两保"的现状,分析了我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特点,并从外部国际贸易环境、内部经营企业自身问题以及我国对"两反两保"认识的误区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频遭"两反两保"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0年我站对两系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进行小区试验、超高栽培攻关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初步摸清了两优培九的生态特点、中稻高产栽培的规律和配套技术。现就两优培九的试验示范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6年对两个两系超级杂交中稻组合两优29(8820S/R29)和193S/F55进行了高产示范栽培。两优29稻谷单产达837.84kg/667 m2。就两组合的植株形态、生理与生态特征特性进行了比较,对它们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株两优30是湖南省株洲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两系不育系株1S与自选恢复系潭早30配组育成的早稻早熟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介绍了株两优30双亲的特征特性,结合荔浦县气候特点进行高产技术实践,总结了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8.
在海拔1000m以上的高寒山区,玉米特别适宜采用两膜两段即育苗移栽加地膜覆盖栽培。因为高寒山区气候影响玉米生长发育,加之秋风来的早.春季冻土解冻慢,玉米难以成熟。利用两膜两段就可解决这一难题,因为两膜两段能提前移栽,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  相似文献   

9.
《农技服务》2018,(6):34-35
介绍了两系杂交水稻隆两优1377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为该组合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Y两优263是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不育系Y58S为母本,自选优质、多穗型恢复系湘恢263为父本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迟熟中稻新品种,于2013年通过湖南省审定。介绍了Y两优263双亲的特征特性,并结合该品种在湖南西部怀化丘陵山区两年的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介绍了两系杂交旱稻新品种鑫两优21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并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洞庭湖区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及两系杂交糯高粱生长的特征特性,提出了较规范、实用的两系杂交糯高粱一种两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审两系杂交早稻品种两优6号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优质高产两系杂交中稻组合6两优9368的特征特性,根据父母本的特征特性重点介绍了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两优121湖南鑫盛华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岳阳金穗作物研究所、安徽超美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利用安徽水稻所选育的两系不育系1892S与自选优质恢复系H121配组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介绍了两优121在临湘作再生稻种植的表现,总结了其机插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2017,(2)
<正>为充分挖掘水稻大穗型品种增产潜力,运用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并在总结浙江全省各地水稻高产攻关和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集成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两壮”即壮苗、壮秆,“两高”即更高的群体总颖花量(亩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更高的籽粒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两壮两高”栽培技术主要是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壮  相似文献   

17.
两系杂交稻两茬套种模式高产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对两系杂交稻早稻与晚稻两茬套种模式的高产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水稻各生育期的茎蘖增长动态,生物量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观察与测定,按照两茬套种模式进行管理,双季稻平均产量1062.1kg/667m^2,最高产量1125kg/667m^2,这一高产模式为水稻更高产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产田小麦“两促两补”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针地泰安地区土壤肥力处于由中高水平向高肥力水平转变的现状,对“两促一控”高肥水小麦管理措施进行了改进,提出适于该地区“两促两补”施肥技术,即重施底肥和起身拔节肥(两促)在小麦越冬期和灌浆期的情补肥(两补)并提出具有氮底肥,越冬肥和起身拔节肥各占全期总施量的50%:10%:40%的比例,该试验表明,较“传统均衡”施肥和“两促一控”施肥分别增产11.6%和6.87%,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从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品质、抗性、适种区域等方面总结了中籼两系杂交稻两优036特性的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20.
新两优611是安徽荃银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新安S为母本,YR611为父本配组出来的两系杂交晚稻组合,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等优点,201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皖稻2015003。该文介绍了新两优611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及特征特性,提出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