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地施肥     
大多数国家林区土壤肥力下降,林木生长量减少。其原因:①土壤中氮多数不能被林木吸收,氮碳比率高,②在高山多雨林区因雨水冲刷,氮流失严重,土壤贫瘠;③森林采伐后林地气候因子发生变化,特别是湿度变小,土壤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枯枝落叶分解慢,土壤养分缺少而不能满足林木正常生长的需要,为此要提高林地土壤肥力,施肥是补充林地养分主要技术措施。同时施肥对提高林地生产力,加快林木生长,扩大根系幅度,缩短林木采  相似文献   

2.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管理包括林地和林地抚育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是水分、养分供给的基质。通过林地管理,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改善,使土壤生物活跃,土壤肥力提高,从而有利于林木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林木的抚育管理原本是指对林木进行修枝、摘芽和除孽等,在河北坝上地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水分蒸发量大,因此,对尚未郁闭的华北落叶松人工幼林,最重要的措施是进行埋土防风,预防冬季冻拔危害和春季生理干旱。  相似文献   

3.
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及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在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北京等五个杨树(PopulusL.)栽培地区,抽样调查48块样地,并进行土壤养分化学分析,研究了杨树同代纯林,一代林、二代林生长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以及杨树与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紫穗槐(AmorphafruticosaL.)、混交对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杨树同代林,随林木生长,土壤养分含量有下降趋势;连栽二代纯林比一代纯林,土壤养分含量及林木生长量有明显下降趋势;杨树与刺槐、紫穗槐、沙棘混交,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是维护与提高土壤肥力,防治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的有效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4.
元谋干热河谷8种植被类型的林地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通过对元谋干热河谷区加勒比松人工林、加勒比松 车桑子人工混交林、山合欢天然更新林、车桑子 山毛豆人工混交林、桉树人工林、草地、荒坡、膨胀土8种植被类型林地1 m土层内不同层次雨季(8月2日~9月2日)土壤水分含量的分析研究得出:在雨季8种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水分含量均较低,因其土壤的物理性能较差,故蓄水保水能力也较差;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养分含量均极低,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分级标准,各植被类型林地土壤的养分含量均在6级以下。元谋干热河谷区林地土壤的贫瘠特性致使林木长势较弱,是造成其植被恢复困难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农业学大寨运动推动下,林业基地建设发展很快。据了解许多基地的土壤条件是低丘老红壤和低山普通红壤,土壤比较贫瘠。要使这些地方林木达到速生丰产,就得给土壤补充养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72年以来,与兄弟单位协作,在校内外林地内陆续试种了几十种绿肥。试验结果表明,林地套种绿肥作物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且可以实行一草多用,能收到林畜两旺的效果。经初步调查,杉木幼林经过一年套种,一般可使生长加快40%。如冬夏各套种绿肥1次,每亩可产4,000斤左右,全部用来压青,等于施硫酸铵100斤,过磷酸钙50斤,硫酸钾40斤。  相似文献   

6.
火烧对土壤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计划火烧后对林地土壤的作用和影响,是正确评价火烧生态效果好坏的重要指标,弄清火烧后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诊断土壤营养元素丰缺,了解土壤肥力动态,对于评价火烧林地土壤生态演变具有实践意义。在四川云南松林区实行大面积火烧后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无影响?烧后土壤中的主要营养元素能否满足林木生长的要求?成为计划火烧后必须回答的问题。为此,我们于1991年1月对西昌磨盘山云南松林计划火烧两年后的林地,进行土壤剖面取样分析,探讨火烧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动态  相似文献   

7.
杉木、马尾松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研究了杉木、马尾松人工林轮作对林地土壤肥力和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连作相比,轮作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多,酶活性增强、土壤酚类物质减少、土壤酸度降低,盐基总量和盐基饱和度提高以及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并由此导致了林分生长量的提高。轮作林分土壤肥力提高,林分生长量增加的实质在于:人工林林分实施轮作后,由于后茬植物与前茬植物种类的不同导致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生物活性增强,并由此而导致土壤酸度降低,有毒物质减少,速效养分增加。  相似文献   

8.
林木施肥是提高人工林集约经营水平的有效技术措施;是改善林地营养条件,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肥力;增加林木的生长活力和抗逆能力,提高木材产量,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杉木是速生丰产树种,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丰富的养分。南方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工混交林的林地水文关系,林地养分归还量、林地生物化学关系和空间构成等方面探讨了人工混交林地土壤的生态关系。与纯林比较,混交林地上部分截留的降水是纯林的2.2倍,地表径流明显减少;混交林生物量大,归还土壤的养分量也大;土壤微生物数量多、酶活性增强,对土壤肥力有维持和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梓(Gmelina arborea)为热带珍贵用材树种,在天然混交林中,呈零星分布,50—60年生的林木仍处于生长旺盛时期。而人工林前期生长迅速,但6—7年后,生长逐渐下降。据调查,由于人工林为纯林,密度较大,造林后土壤中的氮、磷、钾元素含量均下降,导致养分的供需失调,影响林木生长。为探索如何保持和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延长石梓速生期的途径,我们进行了营造混交林的试验,试图通过混交林的研究,改变单纯林的状况,提高林地的土壤肥力,促进石梓林分的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11.
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及其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养分效应,并通过改进的内梅罗(Nemerow)综合指数对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试验地林地土壤属于贫瘠水平,表土层A层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显著高于中土层B层;不同树种人工林土壤肥力存在着显著差异,依据综合肥力系数大小:柳桉>巨尾桉>赤桉>粗皮桉>巨桉;综合表明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效应呈正面效应。但由于多因素影响以及时间较短的缘故,而这种养分效应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4—2012年收集的广西油茶林地2 140个土壤样点数据,分析广西油茶林地土壤p 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有效钾、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广西油茶林地土壤属于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和氮平均含量中等,土壤磷钾平均含量水平很低。广西油茶林地土壤养分较为贫瘠,除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为适宜油茶生长外,氮、磷、钾含量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缺乏,限制了油茶产量的形成,生产中应结合油茶营养吸收规律制定区域化施肥配方,精准施肥,以改良土壤肥力,提高油茶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我国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原因与机理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为维护、恢复和提高土壤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依据笔者多年来在森林土壤有机质领域所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围绕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的原因与机理及其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进行深入论述。【结果】森林土壤有机质是森林土壤肥力的核心,不仅是有机养分库,也是无机养分库;枯落物是土壤有机养分的主要源泉,它的量和质与有机质的量和质及林木生长密切相关;针叶纯林,由于凋落物组成特殊,处于酸性分解,土壤化学性质恶化,生物学活性下降;纯林重茬经营,土壤中重要生物化学活性物质的种类减少、含量下降,土壤功能下降;重茬针叶纯林,土壤有机质组成、结构明显退化,重要功能团数量减少。【结论】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及林木生长密切相关;不良的经营技术措施导致人工林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下降并对林木生长产生影响;发展混交林,形成有良好群落结构的人工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量和质,是我国人工林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林木生长量是衡量林分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它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组成及其转化有直接关系 ,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之一 [1 ]。河南省位于黄泛平原 ,是杨树 (Poplusspp.)栽培中心区。近年来 ,由于连栽等经营措施不当 ,又无力施肥 ,不少地方杨树人工林地力退化 ,土壤肥力下降 ,严重影响杨树人工林生产力持续发展。研究表明 ,杨树与豆科 (L ezumlnosae)植物混交或与其它乔灌树种轮作 ,是提高土壤肥力 ,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经营措施 [2~ 5] 。杨树作为短周期 (7~ 1 0 a)纸浆材用材林 ,在生长过程中 ,分段…  相似文献   

15.
在滇东南有代表性的文山州西畴县法斗乡岩溶山地,对其人工植被恢复所营建的11种人工林配置模式林地土壤肥力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有机质、全N、全P、速效N、速效P等的含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不同人工林配置模式营建7年后林地土壤肥力都有较大的改善,其土壤中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的含量分别比7年前增加28%、43%、44%、3%、9%、118%;仅速效K降低了26%,而林地土壤速效K的减少是由于其土壤本身缺K,加上林木生长消耗所造成的。依据林地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评选出了6种较佳的适宜滇东南岩溶山地人工植被恢复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6.
林下养鸡对林地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下养鸡为创新农作模式之一,可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探讨林下养鸡的可持续性,在荔枝、芒果及速生桉林下设置养鸡区和未养鸡区,研究了林下养鸡对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等3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林下养鸡模式使林地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变大,非毛细管孔隙度与毛细管孔隙度的比例变大;土壤养分含量提高,而pH值降低;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在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细菌及真菌数量上,3种树种的养鸡区与未养鸡区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林下养鸡对林地产生了良性影响,不仅改善了林地土壤性质,而且还提高了土壤肥力,对林木的生长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低产林分套种火力楠生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在福建省闽南地区贫瘠山地营造马尾松纯林,由于土壤瘠薄干燥,幼林生长不良,易形成低产林分。在马尾松纯林套种了火力楠后,成为异龄混交林,经过十几年的经营管理,混交林木生长良好。实践证明:马尾松低产林套种火力楠后,能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木生长量,增加蓄积量,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林地生态条件。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分别比马尾松、火力楠纯林的林木生长量树高提高24.00%、2.54%%,胸径增粗2.57%、5.14%,蓄积量提高11.35%、3.57%。林分生物量提高14.44t/hm2、30.88t/hm2,土壤肥力N、P、K ,分别提高6.00%、1.92%,6.15%、1.47%,5.00%、1.45%。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针叶中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变化,反映了树体营养状况和土壤条件的优劣。深入的研究掌握这个规律,对于落叶松的营造、合理施肥等经营措施的正确制定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长白落叶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和土壤条件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一、针叶养分含量和土层厚度的关系林木所吸取的养分和水分,多数是从土壤溶液中吸取的,因此林木的营养状况反映了土壤水肥状况,土层厚时根系的营养范围大,林木生长的好,针叶养分含量高。(见  相似文献   

19.
人工造林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一直是森林培育过程中受到关注的问题之一。采用典型样地取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树木园不同针阔叶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同立地条件下,人工造林后土壤养分的表聚性明显,且树种不同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不同;栽植针叶树种主要是改善浅层土壤全氮含量,并明显提高0~40 cm土层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而对土壤全磷、全钾含量影响不明显,甚至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而栽植阔叶树种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且对改善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的效果明显好于针叶树种。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养分含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增加表层0~5 cm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阔叶树种对增加全磷、速效磷含量好于针叶树种。  相似文献   

20.
土壤水分和养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是林木生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评价森林立地类型的重要指标,过去在土壤分析中对土壤水分、养分的含量都以百分数表示,不能一目了然的探视土壤中水分、养分含量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