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梓木为基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优化法系统研究了不同爆破温度、爆破次数和板材厚度三因素对梓木渗透性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最优的梓木高温爆破处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高温爆破预处理能显著提高梓木横向渗透性;2)高温预处理梓木的最优工艺为:爆破温度140℃、爆破次数2次、板材厚度42mm。  相似文献   

2.
采用木材真空加压浸渍处理专用设备,较系统地研究了浸渍压力和浸渍时间对杨木增重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浸渍压力和时间对杨木增重率有很大影响;在本研究范围内,随着浸渍压力的提高和浸渍时间的延长,增重率呈现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增重率最高可达到36.6%;从节约时间和能源成本方面综合考虑,选定本试验的优化浸渍工艺为浸渍压力1.0 MPa、浸渍时间2 h。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以竹材为主要原料的竹重组板材热压工艺的优化,研究了热压工艺对竹重组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分析了热压压力、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对竹重组板材吸水厚度膨胀率、耐沸水性、静曲强度、弹性模量、耐磨性、耐化学腐蚀性、浸渍剥离率和甲醛释放量等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的优化热压工艺为:①热压压力2.0MPa、热压温度145℃、热压时间1.7min/mm,热压压力对竹重组板材耐酸性、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影响显著,对耐沸水性、耐碱性、耐盐性、耐磨性和浸渍剥离率等影响不显著。②热压时间对竹重组板材静曲强度有显著影响,对其他试验指标影响不显著。③热压温度对竹重组板材各试验检测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酚醛树脂浸渍处理对杉木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制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浸渍处理杉木单板,探讨了浸渍处理工艺对其增重率和单板层积材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常压和加压条件下,增重率均随浸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增重率的增大,板材密度逐渐增大,吸水厚度膨胀率(TS)逐渐降低,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先增大后减小.干增重率52.5%时,MOR和MOE达到最大,分别为51.19MPa和10 886MPa,MOR达到了GB/T 20241-2006《单板层积材》120E优级,MOE达到了100E级.鉴于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建议采用浸胶法生产杉木单板层积材时,干增重率控制在50%左右,湿增重率控制在160%左右.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制的改性酚醛树脂浸渍处理松木单板,研究浸渍方式对其增重率和LVL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PF树脂浓度,常温常压或加压条件下,增重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不同的浓度条件下,采用同一浸渍工艺,湿增重率先增后减,干增重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增重率对LVL物理性能有明显影响,随着增重率的增大,单板层积材的密度逐渐增加,吸水厚度膨胀率(TS)与24 h吸水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利用碱液皂化法进行家具用马尾松板材的脱脂工艺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板材厚度、NaOH浓度、压力、处理时间等工艺因素对马尾松板材含脂率、脱脂率、质量损失率和白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利用碱液皂化法对马尾松板材进行脱脂,脱脂率高,板材材色均匀美观,符合制作中高档实木家具要求.最佳的脱脂工艺参数为:板材类型为生材厚度20 mm,NaOH浓度为0.8%,压力为-0.08 MPa(30 min)至0.6 MPa,处理时间为6h,脱脂率达67%.  相似文献   

7.
采用竹束为原料,利用糠醇树脂对其进行改性处理,以响应面法考察糠醇浓度、浸渍压力和浸渍时间对竹束增重率和色差值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建立改性竹束增重率和色差值与糠醇浓度、浸渍时间和浸渍压力之间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得到了最优的浸渍工艺条件:糠醇浓度、浸渍压力和浸渍时间分别为19%、0.4 MPa、45 min。经过试验验证,在预测的最优浸渍工艺条件下获得竹束的增重率和色差值的平均值为16.52%和57.13 NBS,与模型预测值相差4.5%和0.7%,误差率在合理范围内,说明该模型预测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8.
采用加压方式对刨切薄竹用集成材进行了增湿处理,分别以浸渍时间、浸渍方向、胶层层数为因素等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大竹板材增湿后含水率达28.8%-63%,小竹板材达50%-88%;竹板各面单位面积增重率为:端面〉径面〉弦面,且随长度增加逐渐减小;竹板增重率随胶层层数增加其增湿效果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进行了不同条件下5种室外人造板吸水率试验,结果表明:室外竹质人造板的耐水性优于室外木质人造板,水的温度、浸渍时间对板材吸水率影响最大,温度增高、浸渍时间延长,吸水率增大,浸渍时间应不低于72h;水的pH值对板材吸水率影响不大且不呈现规律性,pH值在6或7时吸水率最大;板材厚度小时吸水率较大,厚度增大时吸水率相对偏小并趋于平稳;试件尺寸越大,吸水率越小.  相似文献   

10.
用低分子量酚醛树脂胶对意杨旋切单板进行浸渍处理,采用单因素试验法,探讨了热压压力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分析各压力水平下板材的密度、含水率、顺/横纹抗弯弹性模量、冲击韧性等物理力学性能,得出符合要求的热压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热压单位压力3.5 MPa,热压温度150℃,热压时间5 min/mm条件下,板材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对竹重组材料复合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压过程中压力、温度、时间等不同工艺因素对板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吸水厚度膨胀率等质量指标的影响,探讨复合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对18 mm和28 mm厚度的板材进行板坯芯层温度变化测试,探讨板坯厚度对热压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压力4.5 MPa、热压时间1.5 min·mm-1、热压温度155℃、表层含水率18%时热压效果最好。板坯厚度影响传热效果,厚度增大,升温时间也越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纳米TiO2改性薄竹机理与工艺,分析薄竹切面、薄竹厚度、浸渍压力与浸渍时间等工艺因素对薄竹附载TiO2效果的影响,并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与环境扫描电镜技术手段,分析了薄竹改性处理前后的表面元素组成、元素变化、TiO2分布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浸渍时间90 min、浸渍压力0.10 MPa、薄竹厚度0.3 mm、径切面纹理的薄竹、纳米TiO2溶液浓度0.5 g/L、浴比1∶10~20、常温浸渍纳米TiO2溶液改性薄竹工艺是可行的,TiO2附载率约为1.3%。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目的为改良速生桉木材内裂及变形问题。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对速生桉湿材进行浸渍处理,通过检测增重率(WPG)、抗缩率(ASE)、变形及内裂,对速生桉木材在指接或拼接用途中表现出的尺寸稳定性差、变形等问题进行改良。结果:聚乙二醇处理速生桉木材随着浸渍时间的延长增重率和抗缩率随之提高;PEG对处理速生桉木材厚板的变形以及内裂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变形的改良效果并不十分凸显;对薄板的变形以及内裂情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对内裂的改良效果并不十分凸显。结论:聚乙二醇改良木材在初始一段时间内,浸渍时间是聚乙二醇渗入木材多少的重要因素,但过了某个时间节点后,聚乙二醇渗入到木材中的速率明显降低,因此不能盲目延长速生桉木材的浸渍时间。  相似文献   

14.
余德新 《林业科技》1992,17(6):34-36
本文通过对几种典型的难干阔叶材,从原料制备、干燥特征、2克优化和质量上进行分析,研究了难干阔叶材的热压板干燥。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压板干燥法可大大缩短干燥时间,减少干燥缺陷(如蜂窝裂)。所有板材在干燥1—4h内终含水率为6%—10%左右。温度和压力对板材的厚度收缩和干燥速率也有很大影响,适宜的工艺参数为:温度160℃,压力0.7MPa。  相似文献   

15.
对竹重组材的热压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了板材降压时间、排湿时间、降压压力、出板温度等工艺因素对板材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吸水厚度膨胀率等性能的影响,探讨竹重组材热压的较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竹重组材采用"V"型的降压方式,可以提高板材的质量,缩短热压周期,提高生产效率。竹重组材较佳工艺条件为降压时间23 min,排湿时间60 s,降压压力1.0 MPa,出板温度70℃。  相似文献   

16.
采用SiO2水性分散液浸渍处理的杨木单板,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为胶黏剂,制备热塑性树脂胶合板,分析其制备工艺因子对板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塑料加入量、热压温度、偶联剂种类等因素对热塑性树脂胶合板的性能有非常显著影响,优化工艺条件制备板材的胶合强度可达到GB/T 9846.3-2004中II类胶合板的要求,表面硬度比未处理板材有所提高,游离甲醛释放量更低。  相似文献   

17.
对毛白杨木材浸注脲醛树脂胶制备压缩改性木材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相关工艺参数进行初步探索与试验,并在实验结果基础上讨论了各因素对制作工艺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影响板材性能由主到次因素的顺序为压缩率-热压时间-热压温度;②在试验参数范围内较好的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40℃、热压时间20min、压缩率50%;③在试验参数范围内热压时间对试件增重率、含水率、树脂留存率影响显著,而热压温度对试件增重率影响显著,压缩率对试件密度、变形回复率、吸水厚度膨胀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浸渍了酚醛树脂的木材刨花制造耐水性刨花板,探讨了热压温度、热压时间和热压压力对板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度150℃、热压压力3.0MPa、热压时间25min时酚醛树脂浸渍型刨花板可获得较佳的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压水浸渍、真空水浸渍、常压碱液浸渍3种浸渍方式对毛竹进行处理,探讨不同浸渍方式对毛竹中淀粉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竹材内淀粉含量随着浸渍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经过120 h浸渍后,毛竹中的淀粉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常压水浸渍、真空水浸渍、常压碱液浸渍。在相同碱液浓度的条件下,毛竹中的淀粉含量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经过120 h的碱液浸渍处理,碱液浓度最大(1.5%)的组溶解抽提出来的淀粉含量最多。真空水浸渍可以降低毛竹中的淀粉含量,但不同真空压力之间对淀粉含量的影响不大,真空压力对淀粉含量的影响有效时间为72 h以内,超过72 h淀粉含量减少缓慢。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浸注工艺对木材增重率的影响,以PF树脂为浸注材料,以树脂浓度、压缩次数、保压时间、浸渍时间和压缩率为试验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在平压浸注装置上对杨木试件进行了浸注填充。结果显示:2次压缩较1次压缩,杨木木材增重率增加了20. 2%;保压时间从0 min延长至10 min,杨木木材增重率增加了11. 5%;浸渍时间从1 h延长至2 h,杨木木材增重率提高了8. 8%;再增加压缩次数、延长保压时间和浸渍时间,杨木木材增重率均变化不大;而杨木木材增重率随PF树脂浓度和杨木木材压缩率增加呈线性增加,PF树脂浓度与压缩率对杨木木材增重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选择压缩次数为2次,保压时间为10 min,浸渍时间为1 h,PF树脂浓度与杨木木材压缩率由改性木材的用途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