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辽宁省北票市近几年来普遍采用日本的削膜法制片育珠技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一倍多,经济效益也提高一倍多,养殖周期缩短一年。1990年90亩育珠水面,68400只育珠蚌,采收珍珠512.1公斤、收入40.968万元。其中以削膜法制片的54720只蚌,采收珍珠456公斤,收入36.48万元,平均120只  相似文献   

2.
育珠手术中小片的制备,通常有三种方法。一种是分膜法,即用分膜镊把外套膜痕以外的边缘膜的内外表皮分开,弃去内表皮,另一种是削膜法,手术刀把内表皮均匀地削去,留下外表皮用做切片,第三种是撕膜法,即把边缘膜剪下,放于玻璃板上,用镊子夹起外表皮向后拉,使内外表皮分离。  相似文献   

3.
万年县石镇珍珠场在蚌源紧缺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开展了再生珠养殖试验,为提高珍珠质量和育珠效益及大规模发展珍珠生产.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走出了一条效益型、节蚌型、集约型的新路子。本文从技术经济角度对比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再生珠养殖,就是采收珍珠时,不杀死珠蚌,在珍珠囊上划一伤口,把珍珠取出,然后把育珠蚌再养到水中,原来的珍珠囊细胞继续分泌珍质,沉积成再生珠。这一育珠方式虽然过去许多地区试养成功,但由于手术技巧要求较高,而未能推广开来。本试验旨在探索适于方年县规模化育珠新途径,完成“八五”期间发展万亩珍珠的生产任务。为此,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配合石镇珍珠场开展了再生珠先导工程养殖试验示范,并已初见成效、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对本试验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情报》1974,(11):17-18
我场育珠工人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出真知”的教导,根据再生珠形成的基本原理,自1972年开始进行了人工培育再生珠的试验,二年多来取得了一些成绩。  相似文献   

5.
《淡水渔业》1974,(2):11-14
髓着育珠生产事业的迅速发展,蚌源逐趋供不应求,为了适应育珠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站和黄桥公社对裙纹冠蚌人工繁殖进行了生产性的试验,两年来均获得成功。亩产达1000~3000只以上。现将我们几年来的试验情况初步综合如下:  相似文献   

6.
青鱼主食螺蚬,河蚌育珠一般不宜混养青鱼。近年来,在珍珠行情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提倡鱼蚌混养,以养鱼的收益弥补育珠的亏损。为探讨鱼蚌混养新的养殖模式,笔者2008年利用12亩池塘进行了青鱼、三角帆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取RE育珠技术,对其手术接种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选择1^ 龄小蚌作手术蚌,采取撕膜的方法,小片的长(宽)为其厚的4.4倍,按顺位插片的方法,5分钟之内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为RE育珠技术的手术接种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进行了马氏珠母贝分段育珠试验.在河口内湾进行插核母贝的术前处理和后期育珠管养,在池塘进行术后休养和前期育珠管理,以避开台风和河口内湾的淡水期.试验结果表明:手术后休养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87.4%,留核率达78.2%;育珠期珠母贝的成活率平均为73.6%,收获时成珠率为29.5%,插核万贝收珠1.96 kg.与传统育珠模式相比,育珠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及珍珠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RE育珠技术的手术接种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取RE育珠技术,对其手术接种工艺流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选择1+龄小蚌作手术蚌,采取断膜的方法,小片的长(宽)为其厚的4.4倍,按顺位插片的方法,5分钟之内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为RE育珠技术的手术接种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福建漳州市郊芝山乡洋坪村著名淡水育珠专业户吴加盛,在漳州一中生物教师的指导下,于1985年初试验培育“像形珍珠”,当年获得成功。1986年8月产品通过国家级鉴定,并命名为“大型像形珍珠”。去年,他把生物工程技术引进河蚌育珠,采用人工制造模核,大批量吊养又获得成功,共育成财子寿,弥勒佛、嫦娥奔月、麻姑献寿等23个品种705片。  相似文献   

11.
池蝶蚌原产日本琵琶湖,日本以该蚌培育优质淡水珍珠产品享誉世界珍珠市场。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于1997年底引进池蝶蚌原种,1998年繁殖成功,经过10年的育珠性能及繁育、育珠技术研究表明:池蝶蚌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分泌珍珠速度快等特点。与三角帆蚌育珠对比结果,珍珠产品颗粒大,优质率是三角帆蚌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海水培育珍珠所采用的母贝多为马氏珠母贝和珍珠贝科的一些种类。鲍鱼培育珍珠在国外虽有试验,但均未形成专业的育珠养殖。鲍鱼的珍珠层较其它贝类色泽鲜艳,美丽稚致;在医药方面又为名贵的“石决明”药材。为了促进我国北方珍珠培育业的发展,我们用皱纹盘鲍进行了育珍珠的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用171个鲍鱼分三个部位施术,有51.5%的个体在珠核面上形成珍珠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们利用河蚌育珠间插法,培育有核珠生产新技术。1984年起我们在河塘,祝塘两个乡进行了小量试验,探索出生产有核珍珠的一条新路子。1986年开始中试,即在同一只河蚌中,既有无核珠,又有有核珠的新技术。经过三年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三级珠达56.9%。我们挑选了年青丰满,体色光泽较好,喷水有力,健康12—14公分的三角帆蚌作育珠蚌,选用4~  相似文献   

14.
育珠蚌植片后经过“三夏二冬”或“二夏一冬”的培育管理,便可采收珍珠了。但是,育珠人常为污珠、废珠而苦恼。产生污珠废珠主要是植片中的失误和吊养后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现将我们发现的问题及防止的办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蚌鱼混养生态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常州地区自1966年开展河蚌育珠生产以来,较长期地实行以养鱼为主、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态结构模式。80年代以来,一方面从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考虑,另一方面,珍珠快速育成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使不少珠农采用了新的以养蚌育珠为主、养鱼为辅的蚌鱼混养生态结构模式。本文对混养模式的这种改变作一分析探讨。1 蚌与鱼的生产周期 以养鱼为主、养蚌育珠为辅的鱼蚌混养生  相似文献   

16.
育珠蚌最适植片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水育珠插片手术中,每只育珠蚌插植组织小片的数量与珍珠的产量和质量密切相关,最适植片数是育珠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对57只不同植片数(28-37)的珍珠蚌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植片数以31-32为最适,植片数在31-37时,珍珠的绝对产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植片数的增加,珍珠的月增重量反而呈下降趋势,植片数小于30时,珍珠产量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池塘鱼蚌混养技术经济结构和配置模式,为我县进一步推广发展池塘河蚌育珠生产提供参数,1991年,我们在金湖县涂沟镇水产养殖场进行了池塘鱼蚌混养高产高效益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教导我们:“有了优良的品种,不增加劳力和肥料也能增产”。几年来,我们深刻体会到,要育好珠,也必须要有优良的蚌种。在育珠蚌中,以三角帆蚌出优质珠比例较高,病害少,成活率高。所以我县从1973年开始就狠抓育珠良种的培育,在重点社队进行了三角帆蚌人工繁殖试验,逐年积  相似文献   

19.
浙江义乌县良种场场员骆章良1985年初承包场内池塘50多亩,经营河蚌育珠,开始他没有经验,就边培育,边学习,一有空就到外地参观学习,也经常邀请外地师傅来场实地指导。经过二年多时间的努力和刻苦钻研技术,现已初步摸到了育珠的规律,并掌握了一套适合本地条件进行河蚌育珠的经验,去年他插片一批鸡关蚌育珠,培育10个月,  相似文献   

20.
我县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河港纵横,池塘密布,有可养殖水面十五万余亩,有丰富的鱼蚌资源,为开展养鱼、育珠生产提供了极为良好的自然条件.河蚌育珠生产在我县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我县科技人员通过反复试验终于在一九六六年育出了珍珠,这一突破鼓舞了我们.一九六七年在重点社、队试生产,当年初见成效.一九六八年六八年就在全县进行推广.一九七○年在育珠生产普遍发展的基础上狠抓珍珠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