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麦品种资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品种资源是选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我省大麦选育种工作的展开,大麦品种资源工作也逐步受到重视和加强,我所先后征集到本省地方品种资源36份,引入国内改良品种(系)和地方品种材料263份,国外材料3(?)7份。国外材料主要来自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中心,日本、加拿大、美国和西欧国家的材料,也有少量来自东欧国家、印度,也门、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通过在本所种植、观察,鉴定和整理,初步摸清了这些材料在本地的表现,筛选出一些较好的材料,为今后选配杂交亲本和引种工作提供了依据。现把我所征集鉴定整理的大麦品种资源材料的初步研究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廖文孝 《麦类作物》1997,17(5):21-22,45
采用抗条锈遗传背景前景适应性广泛的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育种与抗病鉴定结合,育成了抗条锈病新品种中梁17。根据该品种选育成功的经验,在今后的育种工作应及时进行产量测定及适应性鉴定,正确处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变化,调整育种目标;采用地方耐旱品种与高产多抗上引品种、远缘中间材料杂交,使优良基因聚合累加;艇现有资源,引进、创造、筛选新抗源亲本;利用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广谱持久抗病抗旱小  相似文献   

3.
李万先 《作物研究》1991,5(3):47-48
1954年湖南省综合农业试验站开始马铃薯育种。36年来,湖南省马铃薯育种工作经历了资源征集整理、品种间杂交和种间杂交三个阶段。共引进推广育种3个,选育成6个新品种。种间杂交育种居国内领先要位,抗青枯病育种填补了我国空白,抗源的利用在青枯病育各填补。  相似文献   

4.
改良稻瘟病抗性是当前杂交水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从稻瘟病生理小种的鉴定、水稻材料的接种鉴定、抗源筛选、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及抗瘟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介绍了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抗瘟性的快速、准确鉴定是抗瘟育种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感性是根据其田间叶片病斑反应型和发病率的高低进行评定,而病斑的等级又是根据调查人员目测而定,势必受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6.
采用抗条锈遗传背景丰富、适应性广泛的品种组配杂交组合,育种与抗病鉴定相结合,育成了抗条锈病新品种中梁17。根据该品种选育成功的经验,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及时进行产量测定及适应性鉴定;正确处理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变化,调整育种目标;采用地方耐旱品种与高产多抗型外引品种、远缘中间材料杂交,使优良基因聚合累加;利用现有资源,引进、创造、筛选新抗源及亲本;利用太谷核不育轮回选择广谱持久抗病抗旱冬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利用经济性状比较突出、抗瘟性比较稳定或具有部分抗瘟性或发病缓慢的水稻品种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杂种后代自然诱发筛选鉴定和人工接菌鉴定相结合。并与选种同步进行。已育成三抗品种“闽懦580”双抗品种“籼128”及抗瘟品种“47-104”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福建省38年来抗瘟品种的利用研究状况,包括水稻品种的更迭,主要品种的亲缘关系,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变动及一些代表性品种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反应。针对当前抗瘟育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讨论了抗瘟育种研究的方向和技术路线。提出当前应把抗ZB_(15)、ZB_9、ZB_(3)、ZC_(15)、和ZG1等小种的基因尽可能集合于一个优良品种(组合)之中;应对初筛出来的750份抗源进行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谱分析及遗传分析。必须加强我省的鉴别品种、鉴别菌系的筛选。加强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互相作用的生理生化反应指标研究,以期提高抗瘟性鉴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
广东花生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穗临 《花生学报》2005,34(2):30-32
广东70%~80%的花生种植在轮作周期较短的瘦瘠旱坡地上,青枯病危害较重,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在调查品种与发病关系中,发现花生抗青枯病力在类型间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因此,应以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选育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鉴定筛选出抗原材料并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投入生产,减轻青枯病危害,提高花生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10.
中日抗稻瘟病育种专家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泽:这次应朴先生邀请。来吉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就“水稻的抗稻瘟病商种”做了讲演和技术指导,回国途中在北京与诸位见了面,好不容易中日四位稻瘟病专家聚会在一起,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就中日的抗稻瘟育种问题交换一下意见。我想,朴先生从育种的立场,凌先生和薛先生在某种程度上从理论的立场,然后我从理论的立场,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我认为如果能就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那是很有益处的。首先请薛先生就最近的工作做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蓖麻育种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介绍了中国蓖麻育种工作现状及成就,在育种方法,资源鉴定,杂种优势利用,品种质育种和抗性鉴定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每年均给生产造成损失。加强水稻品种资源抗瘟鉴定筛选,不断发掘一批抗源用于选育适合各地种植的抗性强、丰产性好的品种,是确保粮食增产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本文对1981年至1986年我所水稻品种资源抗瘟鉴定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抗病亲本的利用做些探讨。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供试品种的种子由本所粮油室提供,鉴别种由浙江省植保所提供。从1981年到1986年,连续六年田间共鉴定4689份(次)品种(系),抗谱测定48份。 (二)、方法;田间鉴定采用自然诱发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综述了2014年度国内外茶树育种技术研究进展。国外在茶树育种鉴定技术研究有较大进展,开发了超高压液相色谱(UHPLC)和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技术快速检测茶树品种样品的儿茶素类等品质成分,开发溶剂辅助香气蒸发(SAFE)技术检测茶叶的香气物质以及酶技术鉴定茶树品种抗茶叶轮斑病的能力。我国茶树育种的重要进展主要在: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茶树育种鉴定中的应用以及新品种选育和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14.
甜菜品种资源是指本地区的地方品种(农家品种、改良品种)、外地区和国外的引进品种、野生种属和人工创造或自然形成的变异类型材料。甜菜育种,是在广泛搜集、妥善保存品种资源,并加以深入鉴定研究、充分认识和发掘各种遗传基因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变异、基因重组、定向培育、定向选择、生殖隔离、后代鉴定等过程,从中选育出适应当地甜菜生产和制糖工业发展需要的新品种。因此,甜菜品种资源是甜菜育种工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另外,对搜集到的品种资源,经过在本地区观察试种和生产试验,证明它能比当地推广品种增产,就可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利用。显而易见,搞好甜菜品种资源工作,既能够不断为育种提供丰富多彩的遗传基因资源,又能够鉴定出一些优良品种直接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是抗赤霉病遗传育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育种工作的成效。目前鉴定小麦抗赤霉病性的方法有三大类:即人工接种鉴定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及生理生化鉴定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就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规范化鉴定评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瘟病是世界性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实践证明,选育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水稻品种抗瘟性鉴定评价是水稻抗病育种及应用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瘟性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根据四川的生态特点,通过多年探索和吸收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总结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抗瘟性鉴定评价系。  相似文献   

17.
余华 《麦类作物》1997,17(3):22-24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鉴定是抗赤霉病遗传育种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育种工作的成效。目前鉴定小麦抗赤霉病的方法有三大类:即人工接种鉴定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及生理生化鉴定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并就存在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麻类所麻类育种五十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全面回顾了麻类研究所麻类育种工作五十年的历程,较为详尽地阐明了麻类育种工作开展的过程.五十年的麻类育种工作经历了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评价、鉴定与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运用和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基本形成了我国麻类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推广应用体系.先后收集和整理麻类资源近万余份.选育出新品种30余个,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红麻品种"7804"、苎麻品种"圆叶青"和"中苎1号"及黄麻品种"湘黄麻1号"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利用,取得了社会经济效益近100亿元.选育了亚麻品种中亚麻1号,结束了我国南方没有自育亚麻品种的历史.现代的麻类育种向多元化育种目标发展,为麻类的不同用途选育出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9.
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籼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比较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品种区域试验中籼稻稻瘟病抗性在六个省抗性鉴定点的表现及差异。【方法】试验材料为2013-2017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的800个籼稻参试品种(其中早籼111个、中籼468个、晚籼221个),在浙江、湖南、湖北、安徽、福建和江西共六个鉴定点进行稻瘟病(苗叶瘟和穗瘟)的抗性鉴定。【结果】800个籼稻品种中有47.5%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和高感,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只有0.2%,没有表现为高抗的品种。早籼、中籼和晚籼稻瘟病综合指数六点平均值分别为4.95、4.85和4.54,均属于中感水平。在六个抗性鉴定点中,浙江点综合指数最低,湖北点苗叶瘟最重、穗瘟损失率最低,安徽点苗叶瘟最轻,福建点穗瘟发病率最低,江西点穗瘟发病率、穗瘟损失率和综合指数均为最高。根据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分析,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五个鉴定点均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根据穗瘟损失率病级分析,浙江、湖南和湖北点均表现为中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安徽点表现为中感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福建点表现为抗的品种所占比例最大,且抗和高感的品种所占比例均为六点中最高,表现为感的品种所占比例为六点中最低;江西点各抗性类型品种的所占比例差异不大。【结论】国家长江中下游稻区水稻品种区域试验籼稻参试品种的稻瘟病整体抗性水平一般。相同的一套品种在不同的鉴定点表现有所不同,用各点的平均值评价参试品种的抗性可以充分、客观地反应参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广东花生育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黎穗临 《花生学报》2003,32(Z1):174-179
广东花生育种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的农家种的征集评选,系选种的选育及其后的推广应用.6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农家种的杂交选育及推广应用,并开展了辐射技术与杂交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新品种的选育,成为辐射与杂交相结合育种的典范;1970年以前花生育种工作的重点是抗青枯病育种,1970年以后花生育种工作的重点是抗旱锈病育种兼抗青枯病育种.70年代中期开始直接利用外来种质和抗性基因改良花生抗病(青枯病、锈病、叶斑病)性并取得成效;1981~1986年抗锈遗传研究对选育高产抗锈病花生品种起到理论指导作用;育种家以农家种狮头企为基础亲本材料,经过50年不断遗传改良,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花生品种群体.广东花生选育种历史实质上是农家种狮头企及其后代的遗传改良历史.广东花生育种工作及其品种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广东和全国花生生产及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