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PCR技术对3个猪囊尾蚴西昌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全序列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酶第一亚基(nad1)基因部分序列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并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探讨不同地区来源的猪囊尾蚴种系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猪囊尾蚴的cox1基因全序列长度为1 620bp,nad1基因部分序列长度为796bp。cox1和nad1基因序列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且cox1基因序列的变异高于nad1序列。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猪囊尾蚴分离株构成一个分支,3个西昌分离株均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结果表明,cox1和nad1基因均可用于猪带绦虫的分子分类,为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的分子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我国细颈囊尾蚴种群之间的遗传相似性及与其他带科带属绦虫的亲缘关系,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研究了分离自我国四川和云南2省7地区猪、山羊和绵羊共33个细颈囊尾蚴的遗传变异,并用MEGA 4.0程序NJ法和PAUP 4.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本研究结果显示:细颈囊尾蚴分离株的Cyt b基因全长为1 068 bp,共检测到22个单倍型,单倍型间核苷酸相似性较高(97.3%~99.9%),其与带科带属其他5种绦虫的相似性均在82%以下.系统发育树显示,7个不同地域的细颈囊尾蚴聚为一支,分为3个亚群,且与地理区域、宿主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呈现混杂的分布格局,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支或宿主分支.研究结果表明:细颈囊尾蚴Cytb基因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种内相对保守,与其他带科绦虫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并为细颈囊尾蚴的种群遗传学研究及其与其他带科绦虫病的鉴别诊断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阐明中国豆状带绦虫囊尾蚴河南分离株线粒体核糖体大亚基基因(rrnL)部分序列(prrnL)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rrnL和pnad5序列重构豆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系发育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豆状带绦虫囊尾蚴分离株的线粒体prrnL和pnad5,将所测的序列用PAUP 4.0 Beta 10程序MP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所获得的豆状带绦虫线粒体prrnL长度约为847 bp,pnad5为602 bp。所获rrnL序列与GenBank中豆状带绦虫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为99.1%~100%,nad5为99.2%~100%;河南分离株之间rrnL序列的相似性为99.65%,nad5为99.5%;与GenBank中其他带科绦虫序列的相似度rrnL低于83.4%,nad5低于85.7%。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豆状带绦虫分离株和已知豆状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由于豆状带绦虫分离株的线粒体rrnL和nad5基因序列种内很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带科绦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利用PCR技术对2个猪囊尾蚴西昌分离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全序列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4(nad4)基因部分序列(pnad4)进行扩增,分析其遗传变异,并用MEGA 5.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探讨不同地区来源的猪囊尾蚴种系发育关系。测序结果显示,2个猪囊尾蚴分离株的Cytb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1 068bp,nad4基因部分序列长度均为815bp,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9.8%。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猪囊尾蚴分离株形成一个分支,2个西昌分离株均属于猪带绦虫亚洲基因型。结果表明,Cytb和nad4基因均可用于猪带绦虫的分子分类,为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的分子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Ⅲ亚基(cox3)基因部分序列(pcox3)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cox3,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再用Phylip 3.67程序MP法绘制系统发育树,并与GenBank中已知猬迭宫绦虫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3序列长度一致,均为264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支,来自湖南省的猬迭宫绦虫pcox3序列有微小差异。本研究结果为猬迭宫绦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多头带绦虫湖南分离株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18S序列构建多头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PCR技术扩增多头带绦虫的18S基因,应用Clustal 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利用Mega4.0程序进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显示:所获得的18S基因序列长度一致,均为1 080 bp,基因序列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的多头带绦虫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多头带绦虫18S基因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多头带绦虫的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野生蛇源裂头蚴与其它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采集湖南省8个地区野生蛇肌肉中的裂头蚴,采用PCR方法对其线粒体cox3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及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8个裂头蚴分离株cox3基因核苷酸部分序列长度均为342 bp,其cox3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98.2%~100.0%,种内遗传差异性为0~1.8%,与其它科绦虫cox3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63.4%~73.9%,种间遗传差异较大,为26.1%~36.6%。cox3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8个裂头蚴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支,与其它绦虫所属分支相隔较远。上述结果表明,蛇源裂头蚴线粒体cox3基因序列种内差异远低于种间差异,可以作为研究蛇源裂头蚴种系遗传变异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蛇源裂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l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cox1和pnad1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它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cox1和pnad1,应用ClustalX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各样品株的pcox1和pnad1序列长度一致,分别为396和566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猬迭宫绦虫pcox1和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猬迭宫绦虫的种群体遗传学研究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蛇源裂头蚴种系发育关系,本研究对大王蛇裂头蚴湖南株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扩增与测序,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后绘制种系进化树,分析蛇源裂头蚴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结果显示,12个蛇源裂头蚴分离株ITS基因序列长度差异较小,为1 386 bp~1 404 bp;各分离株之间ITS-1和ITS-2差异分别为0.2%~1.3%和0.4%~2.2%,与Gen Bank中登录的其它带科绦虫相比,同源性均分别低于66.3%和52.1%。表明蛇源裂头蚴ITS基因序列在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可以作为蛇源裂头蚴的分子遗传标记。分离株系统进化树显示,所有分离株与欧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大分支,与其他带科绦虫得到了很好的鉴别。本研究为蛇源裂头蚴的鉴别诊断、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河南区域隐孢子虫分子流行病学特点,用PCR技术扩增分离虫株的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并对扩增片段进行测序。用PAUP 4.0和TREEPUZZLE 4.1构建进化树,试图从分子水平证明河南省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隐孢子虫的遗传特征,以阐明隐孢子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通过18S rRNA基因全序列和HSP70基因序列分析,其结果:河南人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ryptosporidium parvum鼠基因型;河南鹿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 parvum鹿基因型;河南猪源隐孢子虫的2个分离株均为C. parvum猪基因I型,即C. suis;河南鹌鹑源的隐孢子虫2个分离株分别为C. baileyi和C. meleagridis;河南乌鸡源隐孢子虫和鸵鸟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C. baileyi;河南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为C.andersoni。  相似文献   

11.
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Ⅱ亚基(cox2)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四川省12个山羊源多头蚴样品的cox2基因部分序列(pcox2)进行PCR扩增,分析其种内变异并重建系统进化树。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cox2序列长度为531 bp,共检测到8个变异位点,变异率为0~1.3%。基于pcox2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多头蚴四川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支,且脑源和肌间多头蚴聚在一起,均为多头带绦虫。结果表明,多头蚴cox2基因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但种内相对保守,与带属其他绦虫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多头带绦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标记。这一研究结果也为山羊多头蚴病的分子诊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集甘肃兰州市区宠物犬体内两株泡状带绦虫,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线粒体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并使用基因分析软件Larsergene V7.1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这两株虫体同源性达到99.6%,与国内的泡状带绦虫广东虫株和甘肃虫株同源性分别达到98.7%和98.4%,鉴定为泡状带绦虫;与其他带科绦虫同源性均高于85%,低于88%。其中,与国内牛带绦虫同源性最高,为88%;与国内巨颈带绦虫同源性最低,只有85.1%。推断不同带科绦虫的cox1基因种间差异明显,在带科绦虫的分类上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3.
猪囊尾蚴循环抗原和排泄分泌抗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囊尾蚴病是由带科(Taeniidae)带属(Taenia)的猪带绦虫(有钩绦虫)(Taenia solium)的幼虫-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俗称囊虫病。该病主  相似文献   

14.
山羊脑多头蚴线粒体nad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旨在阐明脑多头蚴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1序列重构脑多头蚴与其他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脑多头蚴的pnad1,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 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1序列长度分别均为430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脑多头蚴pnad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脑多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阐明脑多头蚴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nad1)部分序列(pnad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4基因(nad4)部分序列(pnad4)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1和pnad4序列重构脑多头蚴与其它带科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脑多头蚴的pnad1和pnad4,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age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同时利用DNAstar5.0中的Megalign程序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1和pnad4序列长度分别均为666和887 bp,湖南分离株与已知多头带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由于脑多头蚴pnad1和pnad4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从而为脑多头蚴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其相关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阐明猬迭宫绦虫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5基因(nad5)部分序列(pnad5)和核糖体小亚基基因(rrnS)部分序列(prrnS)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pnad5和prrnS序列重构猬迭宫绦虫与其他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猬迭宫绦虫的pnad5和prrnS,应用ClustalX 1.81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再用Phylip3.67程序MP法和Mega4.0程序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并用Puzzle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结果显示,所获得的pnad5和prrnS序列与预期(片段的)长度一致,分别为531bp和328bp。种系发育树表明,湖南分离株与已知猬迭宫绦虫位于同一分枝。结果表明,由于猬迭宫绦虫pnad5和prrnS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均可作为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鉴定牦牛疑似脑多头蚴病的病原,通过PCR分子生物学方法扩增了囊泡状样品的cytb基因和nad4基因序列,并进行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经分子鉴定,病原确诊为脑多头蚴;克隆的cytb和nad4基因序列分别与GenBank上的多头带绦虫参考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8.7%和99.2%以上;利用GenBank中其他带属绦虫的cytb和nad4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均与已鉴定的多头带绦虫聚在同一支上,但并未形成微小分支,与其它绦虫所属分支相距较远。本研究初步分析了脑多头蚴青海分离株与其他种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丰富了脑多头蚴的群体遗传学研究资料,为牦牛脑多头蚴病的诊断研究等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四川地区多头带绦虫的种群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用线粒体cox1基因和Cyt 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11株寄生于脑,9株寄生于肌间)的遗传变异,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株多头蚴cox1和Cyt b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1 623和1 068bp,分别有59个和9个变异位点,其碱基变异率分别为0.1%~2.5%和0.1%~0.7%;分别检测到17个和6个单倍型,总的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68±0.033和0.737±0.068,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005 98±0.001 33和0.003 06±0.000 79,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6和0.003。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来源于脑部和肌间的20株四川山羊源多头蚴与多头带绦虫同在一个支系,均为多头带绦虫,且多头带绦虫四川分离株与伊朗、土耳其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中国甘肃、中国广州、意大利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研究结果表明线粒体cox1和Cyt b基因均可作为检测多头带绦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有效分子标记,且Cyt b基因的多样性水平低于cox1基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兽医学报》2016,(8):1336-1340
为阐明不同地区猪克氏伪裸头绦虫(Pseudanoplocephala crawfordi)分离株线粒体pcox3、pnad4、pcytb基因的部分序列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首先扩增和测定了河南洛阳、济源和陕西杨凌地区猪的克氏伪裸头绦虫分离株pcox3、pnad4和pcytb基因的序列,然后通过合并pcox3、pnad4和pcytb 3段序列重建了克氏伪裸头绦虫与其他绦虫的种群遗传关系。结果显示,克氏伪裸头绦虫pcox3、pnad4和pcytb扩增片段的长度分别为503,604和690bp;克氏伪裸头绦虫线粒体3段基因pcox3、pnad4和pcytb的不同地域种内序列差异分别为0.00%~1.83%,0.00%~1.52%和0.00%~1.51%;基于合并pcox3、pnad4和pcytb 3段基因重构种系发育树发现,不同地区克氏伪裸头绦虫分离株聚在一起,并形成姊妹支,而所有的克氏伪裸头绦虫分离株又形成2个小的分支;表明克氏伪裸头绦虫可能存在2个种群,并且与缩小膜壳绦虫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20.
猪囊尾蚴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原猪带绦虫的中绦期幼虫是猪囊尾蚴病的病原。猪带绦虫(Taeniasolium)别名猪肉绦虫、有钩绦虫,它属于扁形动物门、带科、带属和绦虫纲。猪囊尾蚴形态呈椭圆型,半透明乳白色,如米粒或黄豆一般大小,包囊内有透明液体,主要寄生部位是人和猪的横纹肌、脑、心脏等区域。早在3世纪初,中医经典著作《金匮要略》就记载着关于白虫的研究。2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