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1981年第一期《安徽农业科学》、1981年第五期《江苏农业科学》分别发表了安徽繁昌县农科所胡吉禄同志的"繁昌县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对策"(以下简称"安文")"和稻纵卷叶螟虫情调查和防治意见" (以下简称江文) 两篇研究报告,前者以繁昌县16年历史资料阐明稻纵卷叶螟南北迁飞的规律,并提出以风向、风力变化作为预测发生趋势的依据;后者着重报道了越冬虫源、越冬基数与翌年数量消长关系,提出了以消灭越冬虫源为主体的防治对策.这两篇文章观点迥然不同,颇受国内植保界同志们的关注.为此,我们于1982年5月17日赴繁昌县进行了实地考察,现把调查结果与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稻纵卷叶螟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1952年在安徽繁昌县即有发现.此后,水稻新品种不断引进,栽培制度相应改变,稻纵卷叶螟逐步猖獗.据不完全调查,1963~1980年稻纵卷螟在繁昌县发蛾天数增长两倍多,灯下蛾量增加了近百倍,为害面积扩大了10倍.看来虫害的猖獗与水稻复种面积的增加有明显的相关.1977、1978年双晚杂交水稻卷叶率高达90%以上.一、影响稻纵卷叶螟越冬的因素1.越冬场所和气温1970~1980年冬(12月)春(3月),先后在繁昌县农科所等地调查,发现有稻纵卷叶螟存活越冬.越冬虫态有蛹和幼虫,也有成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黄山地区单季中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以下简称“两虫”)偏重及以上发生条件下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选择在“两虫”发生偏重的田块开展环丙氟虫胺与不同药剂防治“两虫”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研究环丙氟虫胺对“两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于“两虫”低龄幼虫高峰期选择环丙氟虫胺防治1次,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危害,也可与茚虫威等混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稻纵卷叶螟在贵州山区每年发生3-6代,在温度高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多,在温度低的地区,发生代数较少,稻纵卷叶螟也属迁飞性害虫,在贵州省基本上不能越冬,早春大量虫源主要是外地虫源,随西南气流迁入我省各地,以第2、3代为害最重,是防治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稻区原为一般性害虫,为害不重,1963年以后在我省东南部东沟、庄河一带逐渐转为常发性害虫,1971年全省不少地区大发生,防治失时的地块一片白叶,严重影响稻谷产量。过去对这一害虫的中长期测报缺少办法,只能在虫子发生时突击防治,比较被动,因此,摸清此虫的发生规律,寻找中长期测报办法实为必要。害虫中长期测报的重要根据之一是越冬基数的多少,但稻纵卷叶螟在我省能否越冬和以何种虫态越冬尚不了解,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前几年进行了春秋季越冬调查。  相似文献   

6.
在贵池区1年通常发生4代稻纵卷叶螟,常以2、3代最为严重,个别年份4代在双晚上发生情况也较重。现主要阐述稻纵卷叶螟2015年在贵池区发生情况,根据贵池区2012—2015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分析201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且提出了稻纵卷叶螟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扬州市邗江区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扬州市邗江区2002—2014年13年稻纵卷叶螟的病虫情报、田间调查数据整理、归类、分析,大发生年份稻纵卷叶螟的峰期、蛾量、峰次、虫卵量等情况,研究邗江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明确该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扬州市邗江区六(4)代稻纵卷叶螟重发程度高。分析了六(4)代稻纵卷叶螟加重危害的原因,并根据该地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现状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8.
思南县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全球气温上升,南方虫源地冬季温和,越冬虫量大,为冬季死亡区的春季迁入提供了充足的稻纵卷叶螟虫源。该虫在思南县世代多而重迭,蛾峰缀联危害期长,连年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且日趋严重。1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在思南县不能安全越冬,属外地迁入型害虫,从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系统监测资料统计,第2代成虫迁入始见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较早年1995年4月19日,较晚年2001年5月10日,历年平均为5月1日。初期虫源栖息在低海拔坝区双季早稻秧田中产卵,但气候及食源等条件恶劣,不适于卵孵化和幼虫取食,基本不造成危害。1.1第2代稻纵卷叶螟基本属南方(…  相似文献   

9.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贵州省余庆县1985~200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观察结果的整理分析,基本摸清稻纵卷叶螟在余庆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以预测预报为基础,狠治第三代、挑治第四代的防治策略,防治适期在三龄幼虫前最好。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稻纵卷叶螟的虫源性质、迁飞发生规律、测报工具改革和防治策略的多年研究,明确了稻纵卷叶螟在黔东南州发生规律及其种群数量变动与生态因子的内在联系;改进测报工具,提高预测预报准确性,提出主治第三代,控制第四代,放宽防治指标,减少用药次数,提高天敌控制能力的防治策略,减轻其灾害损失,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汪文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98+3929-3898,3929
稻纵卷叶螟在青阳县通常一年发生4代,其中以三代最重,二代次之,少数年份在双晚上也发生较重.主要阐述了稻纵卷叶螟在青阳县发生情况,根据青阳县2004 ~ 2009年稻纵卷叶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2004 ~ 2009年连续6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原因是大量迁入的虫源、优质而丰富的食料、化学农药施用不当、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农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等方面,且指出了青阳县在稻纵卷叶螟防治对策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于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发生规律的研究,过去我们虽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对其越冬的问题仍无结论。国内曾有资料报道,在1月份平均气温为7℃的等温线以南为该虫的越冬北界;而在此线以北的广大地区,都不能以任何虫态越冬,因此认为虫源由南方迁飞而来。为了探索该虫在我省的发生规律,特别是越冬虫源问题,我们自1972年起与有关单位协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平果县2006-2014年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的观察及整理分析,基本掌握该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四唑虫酰胺200SC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传东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8):101-102,107
选择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田块,进行不同施药窗口、不同施用剂量的四唑虫酰胺200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四唑虫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好、持效期长,且对水稻安全,可作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药剂在黄山稻区大面积推广使用,其经济用量为150mL/hm2,防治适期为卵孵高峰期.  相似文献   

15.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选用20.0%氟虫双酰胺WG、20.0%氯虫苯甲酰胺SC等几种药剂在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20.0%氟虫双酰胺WG和20.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大丰市旱直播稻发展速度较快,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大。从该虫迁入期、迁入峰次、残留基数、气候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其重发原因,提出科学测报、科学施药、治前控后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指导苏北沿海地区旱直播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区单季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无害化治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浙西南山区单季稻病虫害的发生趋势。稻纵卷叶螟频繁发生;二化螟连年中度发生,越冬虫量增加,发生期提早,为害明显加重;稻飞虱诱虫量与田间发生虫量逐年减少;稻蓟马成为秧田的重要害虫。病害方面,矮缩病严重发生;稻曲病和纹枯病发生程度加重。无害化治理技术以推广抗性品种、实施配方施肥等农业防治为基础,加强田间病虫监测,适时防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改进施药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杨明翠 《现代农业科技》2009,(24):171-171,174
介绍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并结合其在淮安市楚州区的发生情况,提出防治技术,指出防治稻纵卷叶螟要狠抓防治适期,选准合适药剂,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新药剂,于2016年进行了33%氰氟虫腙SC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3%氰氟虫腙SC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稻纵卷叶螟一般发生年份,适期用药,用33%氰氟虫腙SC450g/hm~2,药后14d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防效达95.0%、相对保叶防效为96.9%,且该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可作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药剂在宜兴市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分析了潜山县近 2 0年稻纵卷叶螟测报资料 ,认为 2 0 0 3年潜山县五 ( 3 )代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特点是 :迁入虫源早、虫量大 ,峰期相对集中 ,卵巢发育程度高 ,田间有效卵量高 ,幼虫密度大 ,其原因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及防治不力 ;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