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了解鸡马立克病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和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在鲁北地区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对来自21个鸡群的送检病例进行了病原核酸的PCR检测.结果显示,MDV阳性率为28.5%,ALV-J阳性率为23.8%,REV阳性率为14.3%,肿瘤病毒的二重感染率为28.6%.结果表明,3种肿瘤病毒在鲁北地区蛋鸡和地方品种鸡群中的感染严重,病毒的混合感染较多.因此,做好MD的疫苗防护,对ALV-J及REV的感染状况要进行定期检测,控制好养殖环境,尽量避免3种肿瘤病毒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2.
1日龄网鸡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以及共感染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后,肉鸡生长发育明显受阻,体重增重明显下降(P<0.05),法氏囊、胸腺明显萎缩(P<0.05),在用新城疫疫苗免疫后,感染组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ALV-J和REV共感染后,这种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1).ALV J单独感染后,鸡对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弱毒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反应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但ALV-J与REV的共感染可明显延缓鸡对IBDV弱毒疫苗免疫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3.
我国部分地区蛋鸡群ALV-J及与REV、MDV、CAV混合感染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及其与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症病毒(REV)、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和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的混合感染现象,本研究从宁夏、湖北、广东、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7个省的39个蛋鸡群收集临床表现和剖检病理变化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184份,采用PCR、病毒分离和IFA检测样品中ALV-J、REV、MDV和CAV。结果表明,7个省蛋鸡场均存在ALV-J感染,病料样品阳性率为60.9%,检测鸡群阳性率为82.1%,与REV、MDV、CAV的混合感染率分别为13.6%、24.5%、22.8%,其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双重感染(29.0%)和3重感染(18.8%),甚至4重感染(1.7%)。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蛋鸡群中普遍存在ALV-J感染,而且与REV、MDV、CAV混合感染严重;提示ALV-J已经可以引起蛋鸡群发病,在临床诊断和致病性研究中,应考虑到多重感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是引起免疫抑制疾病中最常见的两种病毒.REV日可诱发慢性肿瘤,ALV-J能造成血瘤、肿瘤.但它们在感染鸡群中更多呈业临床感染,并诱发一些非特异性的并发症或免疫抑制,造成禽流感、新城疫等的免疫失败[1].正是由于其呈亚临床感染,无症状往往被养殖户忽视,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湖北某农户散养的土鸡,鸡群精神委靡、整体消瘦,对病鸡进行剖检,发现部分鸡体表和脏器可见大小不等的肿瘤结节。取病变典型的组织制作病理切片,镜检可看到髓样细胞瘤和网状细胞。提取病鸡组织DNA,用两组Multi-PCR分别检测A、B、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ALV-B、ALV-J)和马立克病病毒(MDV)、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结果仅扩增出与ALV-J和REV相应的条带,表明该鸡群为ALV-J和REV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6.
1禽肿瘤病病毒禽肿瘤病病毒包括疱疹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REV)、禽白血病和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火鸡对MDV、REV以及相对罕见的反转录病毒——淋巴细胞增殖病病毒(LPDV)易感。MDV为双股DNA病毒,  相似文献   

7.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禽类一种重要的致瘤性和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鸡群中REV流行比较严重;REV与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鸡贫血病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CAV)和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等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比较普遍.鉴于REV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RE的诊断和综合防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确诊疑似J亚群禽白血病病例,试验从湖北某养殖户送检的散养淮南王土鸡典型病变组织中,提取DNA,用分别针对A、B、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和针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REV)的Multi-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只扩增出与ALV-J对应的条带,而无MDV、REV、ALV-A、ALV-B对应条带,表明鸡群感染ALV-J。用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以抗ALV-J的单克隆抗体JE9为一抗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DF-1细胞呈现亮绿荧光,表明从病料中分离到的病毒为ALV-J,这也是首次从淮南王土鸡分离到ALV-J。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卵黄抗体与血清抗体间的相关性,分别采集一定数量的莱芜黑鸡、海兰褐蛋种鸡和SPF白来航鸡的血清、鸡蛋,所有鸡蛋与血清样品均一一对应。用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呼肠孤病毒(REOV)、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A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B)、禽传染性贫血病毒(CAV)以及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等6种ELISA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与卵黄中的抗体水平,用SPSSStatistics17.0程序比较分析血清与卵黄抗体OD值的相关系数,从而获得针对ELISA检测卵黄抗体的最佳稀释倍数。结果显示,23~38份卵黄样品中REV、REOV、ALV-J、ALV-AB、CAV以及IBDV的抗体检测最佳稀释比例分别为1∶200、1∶400、1∶250、1∶200、1∶20和1∶500,与血清中抗体OD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939、0.927、0.993、0.935和0.989;检测结果还表明,最佳稀释度卵黄与血清样品的阴阳性符合率为96%~100%。本研究显示,卵黄可代替血清样品用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以判断种鸡群的病原感染状态。  相似文献   

10.
在鸡场中对NDV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失败时而发生,由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很可能是引起这种免疫失败的流行病学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这些亚临床感染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是最强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在中国鸡群中REV感染非常普遍,而且经常是以与其它病毒共感染的形式存在,如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等。动物试验表明,REV的早期感染可显著抑制NDV,H5-和H9-AIV疫苗的抗体反应。而且,这种免疫抑制作用至少可持续4个半月。REV与ALV-J、MDV和CAV的共感染又能进一步增强这种免疫抑制作用。由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可能造成不完全免疫抑制的个体,进而成为鸡群中被NDV和AIV进一步感染的靶动物和传染源。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还将有助于NDV和AIV在鸡场中持续循环和变异。  相似文献   

11.
为调查山东省家禽肿瘤性疾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以血清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病原学等检测手段,在山东省境内17家AA种鸡场进行检测.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平均抗原阳性率为1.87%;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ALV-J)和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平均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2%和39.78%;双重及三重感染,MDV+ALV-J、MDV+REV、ALV-J+REV及MDV+ALV-J+REV感染率分别为1.12%、1.21%、3.92%和0.65%.对57羽疑似肿瘤病的病鸡检测显示:MDV、ALV-J和REV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3%、47.37%和57.89%;MDV+ALV-J、MDV+REV和ALV-J+REV的双阳性率分别为1.75%、3.5%和19.3%;无三重感染.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病鸡体内既有各病毒引起的单纯肿瘤,也有双重肿瘤共存的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MDV、ALV-J和REV抗原阳性信号在病鸡中的比例分别为38.6%、54.39%和28.07%.PCR检测结果表明:MDV、ALV-J和REV的阳性率分别为43.86%、64.91%和33.33%;MDV+ALV-J、MDV+REV、ALV-J+REV和MDV+ALV-J+REV阳性率分别为15.79%、10.53%、12.28%和7.02%.本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境内AA肉鸡群中仍存在较高的肿瘤性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对1日龄肉鸡混合感染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和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病毒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鸡生长发育不良,体重显著下降(P<0.05),新城疫疫苗免疫后血清中新城疫抗体效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使早期鸡对大肠杆菌等细菌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死亡率升高。这种作用在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后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确定秋季多层平养密闭鸭舍适宜的肉鸭饲养密度。选取3栋条件相同的鸭舍,3个饲养密度设为12、13、14只/m^2,0~14日龄为预试期,试验期为15~40日龄。在38日龄对3个鸭舍纵向不同位置的环境参数、肉鸭体重、血清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并评估40日龄生产效益。结果发现:随着饲养密度增加鸭舍内湿度和氨气浓度逐渐增加(P<0.01);鸭舍纵向从湿帘端到风机端的温度、CO2和NH3浓度均逐渐升高(P<0.05);随着饲养密度和纵向距湿帘距离增加,肉鸭38日龄体重均呈线性降低(P>0.05);饲养密度增加导致肉鸭血清甘油三酯、葡萄糖、总蛋白和尿酸升高(P<0.05);随着饲养密度增加,肉鸭个体出栏体重和毛利降低,饲养密度为13只/m2时总盈利最高。综上,秋季饲养密度能著影响多层平养密闭鸭舍的环境参数和肉鸭的生长发育,饲养密度为13只/m2时整栋鸭舍的总盈利最优。  相似文献   

14.
IMC10200株ALV-J实验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肉种鸡群亚临床感染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IMC1o200株进行了实验感染诱发禽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理学研究.IMC10200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尿囊腔接种11日龄肉鸡胚和SPF蛋鸡胚,孵出后跟踪观察.9周龄时随机抽检感染鸡,感染肉鸡特异引物PCR检测全部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感染鸡无明显病变.至21周龄时感染肉鸡出现第一例典型骨髓性白血病病例;感染SPF蛋鸡未见明显J亚群禽白血病相关病变.  相似文献   

15.
试验测定了郎德鹅不同填饲期(16 d、21 d、26 d)的肥肝性能及相关血液指标。结果表明,以填饲21 d取肝效果最佳,平均肝重615.1±122.1 g,料肝比最低(22.46∶1),26 d取肝则肝重增加不大(P〉0.05),而料肝比增加13.62%(25.52∶1)。填饲后血液TG、CHO浓度增加,HDL-c、LDL-c提高,但TP提高较少,ALB、GLO及A/G变化较小;ALT、AST、LDH等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酶类则明显增加,MAO、CHE、GGT增加,ALP、ADA下降。HDL、LDL-c及TG、CHO等与16d肥肝重呈较强正相关,TBA、ALT、AST等与26d肥肝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1. The effects of a mixture of 12 Lactobacillus strains (LC) on the growth performance, abdominal fat deposition, serum lipids and weight of organs of broiler chickens were studied from 1 to 42 d of age. 2. One hundred and thirty-six 1-d-old male broiler chicks were assigned at random to two dietary treatments: a basal diet (control), and a basal diet with 0.1% LC. 3. The supplementation of LC in broiler diets improved the body weight gain and feed conversion rate from 1 to 42 d of age and 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abdominal fat deposition but only after 28 d of age. 4. The LC diets reduced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in broilers from 21 to 42 d of age.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cholesterol between control and LC-fed broilers. There was als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weights of organs of control and LC-fed broilers. 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ixture of 12 Lactobacillus strains have a hypolipidaemic effect on broilers.  相似文献   

17.
At 45 wk of age, 99 roosters housed in individual cages were tested for avian leukosis-J strain virus (ALV-J); 32 tested positive and 67 tested negative. These roosters were fed a restricted diet to maintain weight to primary breeder specifications. Individual semen and ceca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resence and level of Campylobacter. Population levels of Campylobacter in semen and ceca of ALV-J individuals were 3.5 times higher than negative birds. Controlling viruses such as ALV-J may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limiting colonization of broiler breeders by organisms such as Campylobacter.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仙湖肉鸭A系为研究材料,测定其49日龄的屠体性状及4项血脂指标,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公鸭血清甘油三酯(TG)与腹脂率呈中等的表型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高密度脂蛋白(HDL-c)与胸肌率、瘦肉率呈显著的中等正相关;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胸肌率、腿肌率、瘦肉率均呈微弱的负相关,却与腹脂率、皮脂率呈弱的正表型相关,但它们相关关系不显著.母鸭TG与腹脂率呈中等表型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HDL-c与胸肌率、瘦肉率呈弱的正相关、与腹脂率、皮脂率均呈弱的负相关;LDL-c与胸肌率呈中等的负相关,但相关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LDL-c与腹脂率呈中等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显著;而血清胆固醇与各项屠体性状间的相关关系不密切.上述结果表明:血清中的TG可作为仙湖肉鸭腹脂率选择的辅助指标;HDL-c可作为公鸭胸肌率选择的参考指标;LDL-c也可作为母鸭腹脂率选择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临床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病例的广东某肉种鸡场的病鸡中,分离到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命名为ZH-08。利用ELISA抗原检测、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都呈阳性。依据ALV-J原型株HPRS-103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采用分段扩增的方法完成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全长7 597 bp,与已公开的全基因组序列大小比较略有差异,但符合典型的复制完全型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序列中不含已知致癌基因。将该分离株的亚群特异性gp85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各参考株相应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发现ZH-08与YZ9901株相似性最高(93.7%)。基于gp85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ZH-08株与SD07LK1株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该毒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致病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性引起的鸡群免疫抑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99年8月,江苏省泰安州市某AA肉用型鸡父母代种鸡群呈现生长缓慢,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注射后HI效价不高及多发性腹膜炎,心包炎等免疫抑制性症状,55日龄时,随机从4只患鸡采集血浆样品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7d后在间接荧光抗体反应中均对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的单克隆抗体11A25呈强阳性反应,结果表明,该鸡各的免疫抑制状态主要由REV的早期感染及其持续发现毒血症所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