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继东 《云南农业》2001,(10):25-25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并得到有效利用.1998年,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政策的贯彻实施,一方面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让农民"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促使农民增加对土地的长期性投入,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强化了对耕地的保护,防止耕地的流失,杜绝基层干部在土地调整中的侵权行为.中办(1997)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通知>规定:在承包期内提倡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办法,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人口增减与土地的矛盾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或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开发新的农业资源等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河南省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遇到了一些实际难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规模收益的提高和农业产业化的进展。因此,加强土地方面的立法,对流转土地用途进行限制,多渠道激发农民的土地流转动力等成为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路径选择,同时这些措施对保障土地流转规范进行、保护耕地、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台前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小;同时,很多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土地流转应运而生。特别是2012年台前县政府转发了《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意见》,鼓励各地在坚持"三不"原则(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几千年来,世世代代的农民依靠土地生存和繁衍,土地成为农民赖以生存的信心和保障。新中国初期的土地革命使中国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改革开放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经营自主权得到解放,按劳分配成为现实;当前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进行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延续了农村土地改革的步伐,为实现"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和"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奇迹式增长得益于要素、技术和改革三大红利,这其中由于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而释放的土地红利大大促进了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也因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盲目滚动开发,使得土地红利不断减少,一定程度上导致经济增长乏力。而随着十八大以来"三权分置"政策的提出,土地开始在产权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自由流转,土地流转使得土地可以得到最有效地利用,从而产生增值和交换的价值,这种"土地资本化"使得土地又有了新的价值和增长空间,因此未来中国的土地红利将由减少态势转为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6.
正宁乡县大成桥镇鹊山村以种植水稻为主,全村人口4182人、耕地280公顷。2014年以来,鹊山村积极探索以土地合作社为平台的经营模式,逐个逐户征求意见,摸索出一条全新的土地合作经营之路的"鹊山模式",实现了全村280公顷耕地的规模化经营。1.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由村集体组织对全村土地进行重新摸底,对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予以确权登记颁证,并以此作为土地合作经营的基础和依据。在鹊山村土地合作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不断的深入,广西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农业的作用不断被弱化,农村大量的土地被闲置,农产品基本回到了自给自足的时代,广西农业的发展因此而被阻碍。同时由于广西地区的自然条件、农村农民耕种技术落后致使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农民为了增加收入,纷纷将闲置土地出租,从而农民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形成既割舍不断又不甘仅束缚于其上的若即若弃新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法合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民进城务工后,土地能继续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广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然成为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后继续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尽可能发挥其最大效用的一种选择。本文主要探讨新型的土地流转一一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在广西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对比国内其他省市试点成功的模式,以及运用统计软件SPSS的logistic回归模型整理广西农村经济状况的数据,分析其与农户入股意愿的相关性。结合广西地域、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一套自主特色的土地股份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8.
36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党的农村政策。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只有二、三产业发达,大多数农民实现非农就业并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才能出现较大范围的土地流转。要正确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工作,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提供法律、政策服务,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土地流转。一、土地流转的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土地流转的形式: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拍卖等形式。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许多…  相似文献   

9.
台湾通过土地政策的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台湾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也为台湾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台湾也因此成为"东亚奇迹"的"四小龙"之一。该文梳理了台湾农业土地政策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菏泽市牡丹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促进了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这项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处于自发式和引导式流转的状态,与当前的市场农业很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值得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一、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土地的依恋性,直接影响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在调查中发现,农民对土地非常依恋,视土地为命根子,不少农民外出打工赚了钱,仍不放弃土地承包权,部分农民在从事非农产业经营后,造成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撂荒,也不愿将土地流转,从而严重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2.农民对土地均衡思想严重。目前,大部分村组都留有一定数量的机动地,用来解决人地矛盾,进行土地小调整,按有关规定3年调整一次,而有的村组甚至1年调整一次,机动地调完后,就用大田承包地,因此,农民不敢进行土地流转。 3.土地流转不规范。具体表现:一是农户私自流转,不少农户的土地只经双方农户的同意,就进行了流转,既不申报村民小组,也不经村民委员会审批,增加了乡村征收农业两  相似文献   

11.
从我们党进行土地改革以后,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的,集体的土地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使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获得了解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此本文分析研究了农业土地流转制度的原则和农业土地流转制度的主要形式和法定内容,便于把农村的农业土地流制度进行研究,为今后的农村土地的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合作社,引导土地向合作社流转 (一)出台奖补政策,吸引合作社参与土地流转。县里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明确规定,对合作社吸引农户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经营,获得市级认定的,由县财政补助其5000元,同时县农业局筹资10万元,从有30年种菜历史的孝敬镇留村聘请3名技术全面的土专家。  相似文献   

13.
《湖南农业》2015,(2):9
(续第1期第9页)四、防止工商企业下乡引发"非农化""非粮化"问:为引导有序流转,《意见》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答:一是坚守土地流转的底线。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依法自愿有偿,保护农民承包权益。要确保流转土地用于农业生产,重点支持粮食规模化生产。二是鼓励创新土地流转形式。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三是严格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四是  相似文献   

14.
<正>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电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近几年来,农民充分认识到这一客观现实,依赖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办法的基础上,自发的或有组织有领导的走以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为重点的土地资源开发新路子,运用多种形式,千方百计盘活土地资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江苏省沛县农民探索出"村统建统调,户分包"的土地流转办法。它充分发挥村两委的作用,统一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统一调节农户间的土地利益关系(农户或互相调换土地,或以租金形式对土地量化折价,统一多退少补)。这一办法大大提高了农民收入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浙江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华 《山东农业》2002,(9):11-12
土地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命根子”。 二三产业发达、已有一半以上农民不种田的浙江乡村,却正在悄然无声地发生这样一场变革:越来越多的农民以契约的形式,把世世代代耕种的土地自愿交付给他人经营,毅然告别土地,进城入厂做买卖。 一位多年来致力于浙江农村经济发展调研的专家指出,土地流转不仅对进一步改变这个省的产业格局、实现现代化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股票田”的出现和加速的土地流转 2001年初,浙江省在全国第一个实现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改变了沿袭千百年的农民交“皇粮”的传统。之后不久,浙北德清县钟管镇沈介墩村的328户村民,把承包田倒包给了村委会,再由村委会统一租给种养大户经营。原来的承包户“不稼不穑”。每1/15公顷可得租金550元。农民形象地把这种田称为“股票田”。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为激发农村活力,维护农民土地权益,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对楚雄  相似文献   

18.
土地问题历来是农民最大的民生问题,涉及到农民最核心的利益,是处理好三农问题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农村的土地问题也出现了新的转变,即土地流转的出现。土地流转是指在保留承包权的基础上,通过合法方式转移经营权的一种新型农村经营模式。自问世以来,便广受欢迎得到迅速发展。但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各项规定还不成熟,体系也并不健全,在落实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刚刚实现脱贫的广大山村中。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当下土地流转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农村建设,经过多年的磨练、改革发展,逐渐迈向了"现代化"农村的台阶。在这里,我们对目前我国农村的土地流转的现状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及对当前土地流转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蒙阴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采取互换户联方式,积极引导农民自发地进行土地流转,自愿联合建立经济合作社。即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全村或部分土地集中互换,化零为整,农户之间自愿联合,从事生产经营,从而优化了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配置,探索出了一条土地流转的新路子。 蒙阴县地处沂蒙山腹地,人均占有山丘面积较大,山区开发的潜力大、任务重。在第二轮土地延包中,绝大多数村侧重于农民占有土地资源的“均衡”,致使土地级差划分过细,农民承包经营的地块十分零散,户均土地少则五六块,多者十几块。这种零散的小块土地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已越来越成为农村土地经营之间的主要矛盾。 对此,蒙阴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调研组深入农村,同农民群众反复座谈,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集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