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陕西省是我国优质苹果生产的主要基地,2013年苹果面积突破1 000万亩,产量达900万吨,面积和产量及经济效益均居全国榜首。目前正处于陕西省苹果大规模更新换代的关键时期,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苹果产业的发展。2011年秋,陕西海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千阳县政府成功签约,流转土地6 000亩,预建苹果矮化密植、高效集约化自根砧栽培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2.
白水建立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雷 《西北园艺》1995,(1):48-48
绿色食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近几年来,陕西省白水县面对苹果市场的激烈竞争,在上规模、创优质的同时,着眼长远,瞄准国际市场,发展绿色食品,建立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面积已达1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万亩,产量可达3250万kg,占1994年全县苹果总产量的14%。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是国家级苹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现有苹果面积2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14万亩,分布在全区12个镇233个村。凤翔苹果产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苹果产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凤翔苹果在品种布局、品种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调查了凤翔苹果产业品种布局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品种优化和品种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苹果发展的基本态势与思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苹果收储的基本态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自农业部于2003年将苹果列入首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来,我国苹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资料显示,甘肃苹果近年由不到300万亩发展到400万亩以上;陕西苹果种植总体规模已在千万亩水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技术不断提升,苹果  相似文献   

5.
<正> 我区苹果栽植面积8.98万亩,结果面积有5万亩,其中低产园面积占2万亩。长期以来,部分果园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树势衰弱,树形紊乱,病虫害严重,果品质量差、产量低,是苹果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于1984~1986年,在石家庄果树所指导下,以临漳县东五岔口果园为一级试区,以广平、邱县、永年、馆陶、临漳33个果园,2408亩低产苹果大树为二级试区,进行了大面积的优质增产栽培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山西省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据山西省业务部门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全省果园面积达828万亩,果品产量达702.5万吨,其中苹果面积510万亩,产量486.6万吨,分别占全省水果总面积、总产量的61.5%、69.3%。近年来,山西果业收入逐年增加,全省果品总  相似文献   

7.
正运城地处山西的最南端,是农业部划分的最佳水果生产优质带之一。运城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植苹果树,属于典型的老果区。2015年全市水果面积327万亩,总产600万吨,其中苹果种植面积210万亩,年产苹果400万吨。苹果产业已经成为运城的主导产业,总产值96亿元。笔者根据多年的技术推广经验,总结运城市苹果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苹果大面积低产园改造的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昭琪  蒋长玉 《中国果树》1991,(1):25-28,19
<正> 苹果生产是济宁市果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低产园改造前的1985年,济宁市苹果面积达13万亩,其中结果园面积有11万亩,苹果总产量为5000万kg,结果园平均亩产仅454.5kg。在11万亩结果园中,低产园面积有7万亩,占结果园面积的63.6%,年产苹果2000万kg,平均亩产仅285.7kg,为结果园平均亩产的62.9%。长期以来,单产低是我市苹果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  相似文献   

9.
<正>苹果产业作为静宁的特色优势产业,经过30多年的不懈发展,在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双重作用下,生产规模稳步扩大,建成了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前列。苹果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全国苹果产业"西移北扩"的发展趋势,静宁苹果产业发展改革迫在眉睫,只有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促使苹果产业由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才能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为了全面掌握静宁县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现状,本次研究对全县  相似文献   

10.
《山西果树》2007,(2):20-20
据《中国果业信息》2006年9期报道,为促进高酸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近日,国内首家高酸苹果研究机构——山东滨州高酸苹果研究院正式成立。据悉,目前仅滨城区已发展高酸苹果0.4万hm^3,规划栽植面积0.67万hm^2(10万亩),滨城区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高酸苹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苹果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全国苹果总面积达3200万亩.比2005年增374万亩.产量增加924万吨。尽管总产增加较多.但是.我国苹果产业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在数量上表现为单产水平不高.仅为发达国家的1/2~1/3;在质量上表现为优质果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苹果是水果之王,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第一大国,无论产量和面积均居首位,产量达22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8%。三门峡是全国优质苹果主要产区之一,寺河山苹果、东村苹果产量高、品质好.享誉全国.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7.73万公顷,年产苹果8亿千克.颇受市场欢迎。苹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2%左右.苹果收入是广大果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3.
矮砧苹果栽培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栽培新模式,它集新的栽培管理模式和整形修剪技术于一体,代表苹果产业的发展方向.灵台审时度势大力发展矮化苹果,已建成矮化果园10万亩,标准化管理果园3万亩.2020年10月,灵台成功举办全国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学术研讨会,灵台苹果产业受到业界专家的一致好评,随后获"全国现代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  相似文献   

14.
苹果产业是静宁县技术先进的富民支柱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图1),2018年苹果收入36亿元,苹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的繁荣、农业增收和农民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转型的推进、苹果种植周期的延伸、种植规模的扩大,苹果生产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往日辉煌不再,经营效益下降、种植成本增加、生产利润变薄、产业增效乏力,苹果产业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5.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炭疽菌叶枯病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故道地区是我国主要的苹果产区,涵盖自河南开封、商丘。山东菏泽、安徽宿州,江苏徐州四省的黄河故道及分布在故道两岸的10多个县市区。整个产区现有苹果面积160万亩,其中,河南省商丘、开封约100万亩,山东省曹县、单县约10万亩,安徽省砀山、萧县约10万亩,江苏省丰县、沛县约40万亩。苹果生产是当地果树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第一大种植水果。在部分县市苹果生产甚至是农业生产的支柱产业,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民群众对果树生产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临汾市是农业部规划的苹果优势产业区,近年来,临汾苹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苹果面积达到8.6万hm^2。根据2013年临汾市苹果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自然条件基本有利于果树生产,重视优质果生产等因素,分析了2013年苹果市场仍然供大于求,销售价格趋于平衡等客观形势,提出提高果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主动营销、优化营销环境等应对市场变化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影响红富士苹果质量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渭北苹果主产区,是我国著名的优质红富士苹果生产基地,栽培面积约占苹果栽植总面积的80%左右。近年来,随着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富士苹果的产量、质量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在生产当中,红富士苹果商品质量不高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8.
昭通是全国苹果生产最适宜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1986年国家农业部将其列为南方优质苹果基地,1996年云南省又将其列为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国家“三农”政策的扶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苹果面积发展到1.53万公顷、产量达到了28万吨、实现产值3.1亿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杨进  鹿世晋 《北方果树》1991,(4):35-38,4
苹果矮化栽培是迅速提高产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近年来矮化苹果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全国已发展到近400万亩,约占苹果面积的15%,搞好这批幼树的管理,对加速实现果品生产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根据各地的研究成果和生产经验,提出矮化苹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管理意见,供参考。一、矮化苹果的概念 (一)矮化苹果树:指利用乔化砧木嫁接的短枝型品种,矮化砧木(包括根砧和中间砧)嫁接的普通型品种或矮化砧木嫁接的短枝型品植株。  相似文献   

20.
陕西是全国第二苹果大省,1998年苹果面积发展到683.1万亩,比1978年的80.2万亩增长7.5倍;同期产量由9.9万吨增加到346.1万吨,增长了34倍。随着苹果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增加,苹果的产销矛盾愈来愈突出,苹果营销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使苹果营销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对苹果市场进行研究,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