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电开发推动了云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因其多采用引水式的梯级开发,对河流的改造作用大,河流的自然生境和景观均受到了很大影响。在对云南省干旱发生情况及云南省水电开发的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云南省水电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电开发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库区植被和景观遭到破坏,生物生境及种类改变,水环境系统失衡等。为降低水电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1)合理制定流域总体规划;(2)规范建设程序,开展水电开发规划环境评价;(3)建立河流梯级调度中心;(4)加强环保宣传,提高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应用环境行为学及可持续发展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明确校园景观改造设计的思想与原则,提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校园景观改造设计方案,切实解决了校园景观环境在景观分区、路面铺装、植物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省昆明市晨曦街洋房居住小区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分别对入口部分、公共绿地、宅间和三种样板房庭院进行了规划设计,以期实现规划区内景观与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  相似文献   

4.
借助新时代各种生态技术,建设符合可持续性要求的城市生态环境,改造设计公园植物景观,能够满足人们对城市审美、绿色及舒适的要求,扭转城市内涝、土地干旱等不良局面。为将植物景观所具有的生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传统的公园景观为对象,基于"海绵城市"相关理论的指导,对海绵城市的公园植物景观的改造设计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景观建设规划,要紧紧围绕大学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对校园景观的全面设计和提升,实现环境育人功能,体现"传承文脉、蕴含精神、突出功能、彰显和谐"的办学理念。基于此,以齐鲁工业大学长清校区校园绿地景观设计为案例,论述了绿地文化景观在大学校园环境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探寻齐鲁工业大学校园绿地改造的理论依据与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次滨水开放空间景观设计综合分析本地的气候特征以及该避暑城的地理位置的独特性,遵循以人为本、强调防洪和环保、设计与自然结合、保持城市景观统一性、功能和艺术结合、展现植物种植多样性、保证空间多样性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原则。功能分区主要有:公共活动区、景观空间展示区、文化展览和教育区、百味花园区、儿童活动区、园务管理区。该避暑公园设计内涵充满阳光,寄托了现代人内心的渴望,渴望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空间,结合项目边界轮廓成眼睛状,因此本次设计主题是"阳光之眼"。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园林发展起步较晚,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只注重春夏季建设,而冬季景观及观赏特色常常被忽略,对城市公园冬季植物景观的研究亦是极少。本文从季节性因素考虑,以城市公园公共游憩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冬季环境下植物景观属性以及结合游人对冬季景观的需求两条主线的研究,探讨如何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冬季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8.
达坂城湟渠水系周边区域未来主要为城市居住区、教育用地,聚集了大量的城市居民。随着居民对景观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渠道改造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景观品质的提升首先是对水系的整体改造,呈现出水的多种形态,带给景观环境更丰富的变化,同时以水系将不连续的景观元素串联形成完整的景观系统,也是对景观环境综合品质的进一步升华。随着水体的改造,水体周边区域环境的综合提升也将是整体系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由此带动周边居住区小气候的逐步改善,为宜居城市、田园城市作好铺垫,使今后区域环境的开发建设以及养护管理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次湟渠水系改造工程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9.
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将城市双修理论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营造,在分析华龙大道景观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华龙大道景观改造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要点,最终从生态、功能、景观、文化等方面落实了城市双修提倡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理念。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业》2009,(6):76-76
从西班牙巴塞罗那2009年世界建筑节新闻发布会获悉,中国城市公园天津桥园获得“全球最佳景观奖”,这是中国城市公园第一次获此殊荣,也是本届建筑节唯一世界最佳景观奖。该公园由天津城投集团环境建设公司投资建设,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由世界权威设计师构成的评委认为:桥园公园成功地改造和再生了城市的废弃地,建成了充满野趣的城市公园,倡导了一种生态之美,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1.
以昆明溪麓·南郡小区样板别墅区的景观规划为实例,从场地的地形、景观与建筑、瀑布与溪流、公共景观与私家景观,以及植物的选配等规划手法,阐述分析山地别墅住宅景观设计的要点,探寻山地住宅区地域性景观建设的策略。作者认为:山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要结合建筑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组织,做到室内外景观的一致性;结合人性化设计,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景观布置的合理性;发展立体绿化,结合山地地形起伏的特点,创造出具有自然野趣的人工绿化;水体营造时考虑人们的亲水愿望、水体净化以及水体循环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农田景观规划设计及3S技术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田景观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可用于协调农田生产与农田持续利用的关系,是维护农田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全球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下,要求农田生态系统满足生产功能时,合理协调农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满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通过对关于文献的分析,结合可持续发展对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该文阐述了农田景观规划设计层次、原则、步骤、规划设计内容与方法,并介绍了3S技术在农田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的农田景观规划设计起到借鉴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景观农业理论的综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景观农业基本理论出发,运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由单一农田土地整理规划扩展到涵盖农田、ⅱ水系、林地和村庄的区域性综合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的新模式.实证表明,综合了农田系统、水网系统和人居系统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融合了区域内的景观基质、斑块和廊道等要素,保证农业景观单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为土地整理项目构建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社会经济效益理想的区域农业景观系统奠定规划基础.  相似文献   

14.
孙渝  张建林 《南方农业》2010,4(3):50-54
通过查看卫星图片、勘察现场、图纸作业等方式,试图从重庆市近郊县城内河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中,提出一套相对完善的设计方法,为类似山城城市的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园林作为东方园林体系的代表,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体系,本文分析了日本造园风格和现代景观设计的渊源,总结了日本风格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产生的影响,并结合现状为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设计和城市景观入手,探讨分析城市软质景观在城市级、分区级、地段级三个不同层面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效益是土地整治绿色基础建设中亟待探讨的命题。该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定量计算了现有防护林带的疏透度、有效防护距离和占地面积,并基于农田防护林生态化建设标准,分析了现有林带乔灌木结构配置、林带间距以及林带宽度的合理性,且对不合理的林带结构进行了生态化设计。同时,定性分析了项目区现有防护林带的优势景观空间、景观节点、重要景观轴线和功能区的景观建设需求。最后,结合生态化和景观化两个过程进行了防护林带空间结构和植物景观配置的综合设计。结果表明,综合了生态化和景观化的土地整治农田防护林设计,提高了项目区林带生态和景观结构的合理性。该研究为实现快速化农田防护林生态景观设计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园林专业Photoshop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运用该软件进行景观设计和图像的后期处理。在分析教学常见问题的基础上,对于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开县蓄水前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举世瞩目的大型水电水利工程,其建成后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但水库蓄水完成后,也引起库区内的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的变化。为了及时掌握水库蓄水后库区土地覆被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该文以三峡库区重庆市开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2、2007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资料,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利用ArcGIS9.3、Ecognition8.0、Fragstats3.3等软件分析了研究区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由于受2002-2010年间水库蓄水影响,开县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均有剧烈变化。该地区景观优势类型是森林、灌木、旱地、草地和水田。景观类型水平上,旱地、水田、草地景观面积减少且破碎度增加,但森林、水体、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同时连通性增加;景观格局水平上,景观总体破碎度增加,景观优势度降低,但景观多样性增加,有利于该地区生态系统稳定。开县2002-2007年和2007-2010年2期景观格局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及时反应了水库蓄水前后的土地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为水库未来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