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流产术前应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21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8例于人工流产术前1h顿服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102例术前不服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术时宫口大小、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及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人流术中宫口扩张程度>7号者为97例(占89.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RAAS的发生率(3.7%)则明显低于对照组(18.6%)(P<0.01);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米索前列醇在人工流产术前应用能软化宫颈,扩张宫颈口,减少RAA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输卵管妊娠经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及药物保守治疗后的妊娠情况。方法:对175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分为3组:第1组(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组,n=105).第2组(药物治疗组,n=33),第3组(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治疗对照组,n=37)。结果:第1组。宫内妊娠77例(73.3%),异位妊娠12例(11.4%);第2组,宫内妊娠18例(54.5%),异位妊娠4例(12.1%);第3组,宫内妊娠20例(54.1%),异位妊娠2例(5.4%)。宫内妊娠第1组与第2、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2组与第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次异位妊娠3组间比较均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决药流后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的问题。方法:采用益母生化糖浆配合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80例(治疗组),并与单纯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80例(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药物流产后流血量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流产后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益母生化糖浆用于药物流产中能减少阴道流血量,缩短阴道流血时间。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76例CCC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A组(0—3岁)、B组(4—14岁)作比较分析。结果:(1)临床表现:A组的黄疸、白陶土大便明显高于B组(P<0.05),腹痛以B组为多(P<0.05),腹部包块、发热则两组无明显差别;两组三联征仅占13.2%。(2)肝硬化率:A组为50%,B组为17.4%,差异有显著性(P<0.05)。(3)误诊率:A组(40.0%)明显高于B组(13.0%)(P<0.05)。结论:掌握婴幼儿CCC的临床特点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减少误诊率及肝损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对三种早期妊娠终止方法的认知和接受性。方法:对2 4 5例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按其选择的方法分为药物流产组、人工流产术组、无痛性人工流产术(简称无痛流产)组,了解她们对各种终止早期妊娠方法的认知和接受性。结果:(1)选择无痛流产的构成比(6 0 .8% )显著高于药物流产者(18.8% )及人工流产术者(2 0 .4 %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 1)。(2 )无痛流产组、药物流产组中年轻、未婚、未经产的构成比明显高于人工流产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1) ,年轻、未婚、未经产的妇女中85 .1%选择无痛性人工流产术及药物流产;年长、已婚、已经产的妇女中82 .6 %选择人工流产术。(3)妇女对各种终止早期妊娠方法有不同的认知和接受性。结论:妇女对选择流产方法的认知并不全面,经济条件、社会环境、心理状态等会影响她们对流产方法的认知性和接受性,医务人员应该向她们提供各种方法的有关信息,引导她们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还要对她们进行适当的生殖健康教育,避免再次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6.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肿瘤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0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组织Zn、Cu、Fe、Mg含量,20例健康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TD患者组织Cu含量升高(P<0.05),而Zn、Mg含量降低(P<0.01),Zn/Cu、Mg/Cu比值降低(P<0.0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组织Zn、Mg含量低于葡萄胎患者组织Zn、Mg含量(P<0.01)。绒毛膜癌患者组织Cu含量高于葡萄胎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组织Cu含量(P<0.01)。结论: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选用4头经产马鹿,分别在其妊娠前期、妊娠中期及妊娠后期采集血液进行营养性血液生化指标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妊娠马鹿血清尿素氮各生理时间间有显著差异(P<0.05),妊娠中期高于妊娠前期及妊娠后期(P<0.01),妊娠后期高于妊娠前期(P<0.05),各期间血清蛋白质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的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15例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抗庚型肝炎抗体(抗—HGV)。结果,31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抗—HGV阳性者62例(19.7%),其中以重型肝炎组抗—HGV阳性率较高(23.7%),依次为慢性肝炎(21.0%)、肝炎肝硬化(18.0%)和急性肝炎(9.4%),经统计学处理各型肝炎之间抗—HGV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2.848 P>0.05);抗—HGV阳性与抗—HGV阴性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组抗—HGV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输血或血制品史组(32.6%vs2.2%,χ^2=44.887,P<0.01)。结论:HGV感染主要经血液及血液制品途径;HGV无致病性或致病性很轻微,其与HBV混合感染并不加重乙肝患者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脐带绕颈10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脐带绕颈与胎盘位置、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脐带绕颈者l08例,与同期随机抽样无脐带绕颈者85例比较,对两组的临床检查、胎心监护、产时羊水性状等进行分析。结果:脐带绕颈组中胎盘位于子宫前壁者占58.3%,为首位;脐带绕颈组临产前胎头未入盆、产时胎头下降受阻,产时胎心改变、羊水Ⅲ度污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言产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脐带绕颈是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之一,脐带绕颈是影响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工流产者众多,人们不仅关心到近期的安全性,对远期有无后遗问题也特别关注。因此,本文就人工流产与产后出血的关系作一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文收集我院经阴道正常分娩的头位初产妇1998例,其中498例为既往有人工流产史(药物、电吸、引产)者为观察组(简称流产组),其余1500例为对照组(简称对照组)。产后出血标准:以产时及产后Zh病历记录累计量≥400ml者为产后出血。统计学用卡方检测。2结果2.11998例产妇中产后出血者51例,其中流产组占20例,发生率为4.0%;对照组31例,发生率为21%(Prto.of)。22人工流产与早期破膜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敏感的非创伤性指标来监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方法:30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系膜增殖性肾炎的PNS患者按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分为两组:A组16例、肾小管间质活动指数(IAI<3);B组:14例、IAI≥3、并测定(包括正常人40例作对照组)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β2—做球蛋白(β2—MG)含量。结果;尿RBP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以B组的升高更为显著。虽然B组的尿β2—MG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与对照组(P<0.01),但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RBP可早期、敏感地反映PNS患者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害程度,且较β2—MG更敏感。  相似文献   

12.
老年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早期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60岁)早期CHF患者(A组)76例的基础病因、诱因、临床特点和并发症,以成年(20—59岁)早期CHF(B组)100例做比较。结果:A组的病因以冠心病为首位(占38.2%),其次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占23.7%)和退行性瓣膜病(占15.8%);B组则以风湿性心脏病占首位(占28%)。诱因中两组均以呼吸道感染为首位,但A组有14.5%的患者是排便困难引起,显著多于B组(P<0.025);A组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显著多于B组(P<0.05—0.005);治疗过程中出现洋地黄中毒、血压不降及低血钾、低血纳等副反应A组亦高于B组(P<0.0l一0.005)。结论:老年早期CHF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及护理,尤其是对症状的判断、药物副作用的观察、饮食和大小便的护理及心理健康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影响131碘治疗甲亢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大小对^131碘治疗甲亢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我科1995年8月一2001年1月^131碘治疗的甲亢患者临床资料,依性别、年龄、抗甲状腺药物、甲状腺大小因素分别进行分组,并行疗效分析。结果:(1)25—40岁组及>40岁组治愈率、未愈率、甲低发生率分别为;70.8%vs59.4%、19.6%vs37.1%、9.6%vs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2)甲状腺轻、中、重度肿大组的治愈率、未愈率及甲低发生率分别为:73.4%vs68,4%vs48.8%、15.4%vs26.5%vs48.8%、11.2%vs5.1%vs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3)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与停药超过2周的患者服^131碘治疗后治愈率、未愈率及甲低发生率分别为:63.2%vs69.5%、27.6%vs23.6%、9.2%vs6.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男性及女性患者服^131碘治疗后治愈率及甲低发生率分别为:62%vs69.2%、5.8%vs8.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未愈率分别32.2%vs22.5%;由于男性病例明显少子女性病例,造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年龄及甲状腺大小是影响^131碘治疗甲亢的疗效的重要因素,提早进行^131碘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为了避免高甲低发生率,应适当减少给药剂量。(2)抗甲状腺药物及性别不影响^131碘治疗甲亢的疗效,小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有利于减轻甲亢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l05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EGF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EGFR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合体滋养层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正常早孕绒毛组织均强烈表达EGFR蛋白,它们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在细胞滋养层,正常早孕绒毛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葡萄胎(P<0.01),葡萄胎EGFR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P<0.01),EGFR蛋白表达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GFR蛋白表达水平与滋养细胞肿瘤临床指标无关。结论:EGFR表达降低反映了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EGFR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加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异丙酚加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自愿终止妊娠的孕42—77d孕妇10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麻醉用异丙酚1mg/kg加氯胺酮0.5mg/kg,B组麻醉用异丙酚2.5mg/kg,于40--60s内静注诱导,术中视患者反应分次追加异丙酚20--30mg。结果:两组麻醉优秀率(A组98%,B组8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诱导后2min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下降,心率(HR)、呼吸(RR)减慢(P<0.01);与诱导前比较,A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异丙酚加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好,对呼吸、循环干扰小,麻醉苏醒平稳。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黄疸与窒息缺氧程度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窒息缺氧程度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关系。方法:选择l998—2000年期间的窒息儿112例(其中轻废窒息组50例,重废窒息组62例,无窒息组50例(对照组)进行胆红素水平的测定。结果:轻废窒息组、重废窒息组、对照组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2.0%(16/50)、22.6%(14/62)、50%(25/50),差异有显著性(x^2=9.403,P<0.01),其中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x^2=3.348,P>0.05),轻、重废窒息组间(x^2=1.252,P>0.05)在发生高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重废窒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9.l69,P<0.01)。其胆红素位明显低于轻废窒息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窒息缺氧程度越重,胆红素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学的关系。方法:543例40岁以下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10例(ALT正常,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B组95例(ALT升高,大三阳);C组179例(ALT正常,HBsAg、抗HBe阳性、抗HBc均阳性而HBeAg阴性,简称小三阳),D组59例(ALT升高,小三阳)。全部患者均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检查;对各组病例的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LT异常组肝内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较ALT正常组严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比较,炎症程度差异无量著性(Hc=0.4327,P>0.05),而纤维化程度小三阳组较大三阳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Hc=7.008,P<0.01)。组间两两比较:在炎症程度方面,除A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纤维化方面,除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0.001)。结论:ALT正常的HBV感染者,肝内也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改变,及时行肝活检讨了解病情及指导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临床采用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行无痛人流术患者80例,与药物流产80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行无痛人流术患者的流产成功率和麻醉效果显著高于药物流产患者,P〈0.01;行无痛人流术患者的出血量和出血时间均显著低于药物流产患者,P〈0.01。结论:无痛人流术可减轻患者疼痛,且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异丙酚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00--2001年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术患者.分为双异丙酚组90例、对照组110例(不采用任何干扰措施),对两组,脑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双异丙酚组术中镇痛有效率为100%,无1例发生人流综合症。麻醉诱导2min及手术结束时孕妇收缩压、心率及呼吸比用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及术后至离院时间差异无显著(P>0.05)。结论:双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方便的镇痛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法对小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42d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小儿564例(分成3组:纯母乳喂养组280例,混合喂养组204例,人工喂养组80例)进行身长、体重的测量。结果: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长差异均无显著(P>0.05);生后42d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数均明显商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P<0.01),温合喂养组42d时身长的增长数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但体重的增长数较人工喂养组增大(P<0.01)。结论:婴儿纯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