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概况我县地处雷州半岛北部,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适宜种桑养蚕。全县有耕地面积九十二万亩,其中水田七十万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县调整了农业结构,合理布局,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动群众种桑养蚕,使蚕桑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一九七九年至八二年间,全县桑地面积从650亩发展到6500亩,增加九倍。  相似文献   

2.
细蚕共育已成为我区蚕区普遍应用的一项饲育制度。十年的实践证明,细蚕共育是稳定蚕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集约经营,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是促进蚕桑巩固地发展,实现养蚕技术改革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步骤。在有关措施的配合下,随着细蚕共育的推广与普及,我区蚕桑生产获得了巩  相似文献   

3.
细蚕共育是养蚕制度和技术管理的改革,也是夺取养蚕高产稳产,增加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它对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都有积极的作用。一、我区细蚕共育概况 76~77年先后在罗定县太平公社的双角大队、云浮县六都公社的友谊大队兴办了细蚕共育室,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对推动蚕桑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如云浮县友谊大队,  相似文献   

4.
温天斌 《蚕学通讯》2008,28(2):34-35
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和“东桑西移”工程以及重庆市建设优质蚕茧基地相关项目的实施,促使黔江区的蚕桑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在生产中通过高标准、高质量推广小蚕共育,我们认识到实施小蚕共育是直接帮助蚕农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经济效益、降低蚕农养蚕风险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5.
曾平 《蚕学通讯》2004,24(4):35-35,45
小蚕共育是根据小蚕生长特点而推广运用的一项重大技术措施.目前我区已全部实现了小蚕专业化共育,但由于共育户的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在一些地方小蚕共育的优势得不到发挥,达不到共育目的.为此,我们于2002年对全区小蚕共育作了一些改进,以加强共育户的责任心,提高共育技术水平和共育质量为目的,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郁志华 《蚕桑通报》2012,43(3):46-47
海宁市是蚕桑重点产区。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海宁市"新市镇新社区"建设的开展,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其他行业。小蚕共育解决了一些农户在小蚕饲养阶段过程中缺设备、缺技术、缺劳力的矛盾和困难,在保障蚕桑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茧产质量、稳定蚕桑生产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此,共育蚕种受到大家的欢迎。下面介绍斜桥镇一小蚕共育户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我县坝仔公社梅村大队1981年春利用河滩地栽桑50亩,当年获得成功。现已有七个生产队栽桑,面积108亩。由三十户农户承包,一定三年,每年纯上缴款共2895.25元(每亩20~30元)。该大队党支部针对新蚕区技术薄弱,经验不足和春蚕长期低温多雨的特点,采取了定期召开饲养员会议,由蚕桑技术员或蚕农  相似文献   

8.
一、靠共育、春蚕取得了实绩今年春蚕不易养:(1)长期低温阴雨,桑头拔(艹远)迟,生长慢,叶量少,叶质嫩、薄、小、含水份多,营养质素低;(2)环境湿度大,大部分蚕户的蚕房条件差,加温排湿困难;(3)90%的蚕户都是去年下半年才投产的新蚕户,还没有养春蚕的生产实践;(4)去年夏秋蚕,发病普遍而严重,去年养蚕结束后,大部分蚕户对蚕房蚕具,仅是洗洗晒晒,没有进行药物消防毒,病原物残留  相似文献   

9.
细蚕共育是夺取蚕茧丰收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我省在七十年代已普遍采取以队为单位的细蚕集体饲养,大大促进蚕茧产量的提高,但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实行分户养蚕之后,在新发展的蚕区种桑养蚕千家万户数量少而分散,技术力量薄弱的新情况下,为了适应责任制落实后进一步提高蚕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蚕科所从八十年代开始就进行蚕种生产,原蚕区分布在海康奋勇华侨农场和遂溪岭北农场两地。由于当时没有搞细蚕共育,大部分农户的养蚕防病意识薄  相似文献   

11.
常言道:育好细蚕七成收,饲育细蚕是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我县细蚕共育在不断巩固的基础上逐步稳定发展,生产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细蚕共育是蚕桑生产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搞得好与坏,直接影响着蚕桑生产。推行细蚕共育,提高了蚕桑生产水平我县是全省最早推行细蚕共育的县。1972年,我们在那务镇增村试办起了第一个细蚕共育室,以后在全县逐步推开,近二十年来,我县细蚕共育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经历了推广、改革、发展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小蚕共育是三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也是保证蚕作安全,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性措施.在联产承包到户后,由原来集体经营养蚕变为千家万户养蚕,由于承包户之间饲养技术、设备、桑叶的差距和限制,实行小蚕共育是我们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现浅谈一下小蚕共育的好处、形式、技术重点.  相似文献   

13.
(一) 郁南县的细蚕共育工作是始于一九八三年,当时县农委、多办组织蚕桑主产区、乡干部和技术人员,分批到化州县那务公社参观学习细蚕共育的经验。在罗旁、东坝、河口等区试办了八个共育室,取得初步成功后,八四年扩大到十六个共育室,八五年发展到六十个共育室,八六年大小共育室达到七十七间。由于郁南县发展细蚕共育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深受蚕户的欢迎,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桑地面积从  相似文献   

14.
为了总结交流细蚕共育的经验,以利于蚕造稳定,提高张蚕和担桑产茧量,促进蚕桑生产的巩固和发展,省丝绸公司六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廉江县召开了细蚕共育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省丝绸公司佛山、湛江、肇庆、韶关等办事处,湛江,梅县地区农业局和廉江、化州、阳春、电白、阳山、  相似文献   

15.
我市蚕桑生产不断发展,特别近年来,发展较快,效益较好。这与当地党政的领导和政策等有关,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我市在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坚持办好细蚕共育。使蚕造稳定,养蚕单产较高,蚕桑效益较好,得到当地党政重视,广大蚕户的欢迎。1987年全市桑地面积7974亩,(旧桑6094,亩,新桑1880亩),产茧21000担,发展到1990年桑地面积45380亩(旧桑15614亩,新桑29764亩)产茧97800担。使我市成为全省产茧量最多的市。全  相似文献   

16.
程淑红 《四川蚕业》2007,35(1):62-62
我镇蚕桑生产自9 0年代的大发展,到近几年的逐渐萎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史。由于近几年茧丝行情时高时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蚕桑生产的发展,从05年始,茧丝价格稳步上涨,但相对来说蚕桑生产比较效益仍然很低,并未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1制约我镇蚕桑生产发展主要因素1·1比较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生态蚕业,促进蚕桑生产的快速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展生态蚕业,不仅能促进桑蚕生产发展,不利于财政增长,农民增收,同时对环境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介绍了发展生态蚕业的可行性、优越性及有利条件,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一) 基本情况沙古镇团结村委新塘洞片。是由四条自然村的土地挨在一起连成一片;地处于运河北边,四条村共有63户,350多人,其中劳力120多人。种桑养蚕的有61户,占96.8%。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大小老幼达240多人,占总人口的68.6%。四条村共有耕地面积750多亩,绝大部份是早坡地,种桑面积398.92亩;占耕地面积的53.2%;其中老桑179.28  相似文献   

19.
我县于1980年春开始发展蚕桑生产,为了适应当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发展,解决好种桑养蚕面广又分散,技术力量薄弱,水平低,蚕户简陋不足,单产低且不稳定等问题,81年秋,我们在罗坝公社搞细蚕共育试点示范,共育至三龄眠起第二口桑止,即四龄蚕,当年看到细蚕共育大有前途,82年进一步试点示范,全年共育6批179张种,占全社发种量548张的33%,参加共育的农户  相似文献   

20.
我县是蚕桑生产的新区,七七年恢复生产以来,多年的实践证明种桑养蚕是我县农民劳动致富的一条好门路。贯彻中央八四年一号文件以后,县委县政府又把种桑养蚕作为发展商品生产的重要项目来抓。群众种桑养蚕的热情空前高涨,蚕桑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八三年蚕茧4165担,相当于七九年的十一倍。全县有122个乡、1040个村、4319户、农户种桑养蚕,由于养蚕分散,给种桑养蚕科学技术的传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蚕桑生产发展后,如何贯彻落实养蚕技术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