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秆病”是我省近年来水稻上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程度日趋加重。此病病源尚未肯定,为了对其发生、发展有所了解,笔者从1979年起对此病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兹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水稻紫鞘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江西省水稻紫鞘病是由中国帚枝霉(SarocladiumsinensechenZhangetFu)引起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地防治此病,对水稻系鞘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小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病菌侵染来源的研究1.病菌分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4个水稻品种的种子和10个具可疑症状的杂草进行分离,培养基成份为P.S.A2病田种子,田间杂草、病上、病残体接种试验:(l)供试品种:威优64()接种A.接种时期:分美末期,孕穗期。B.接种量:病谷10g/盆/次,病杂草0.5斤/盆/次,病株Ic株/盆/次,病上没另行接种,只是将无病苗栽种…  相似文献   

3.
紫鞘病与水稻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新病害“紫鞘病”,近年在我省出现后,病情发展快,尤其某些高产品种大面积推广后,则有蔓延趋势。品种间发病情况差异显著: (1)感病品种 其病株率在30%以上有:红410、光大白、溪选4号、温选青、珍二矮、谷龙13、科京1号、印选糯、新青早、大粒早、大粒红、卷叶青、色红选、白壳糯等51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8月22日开始,在鱼台县西南部稻田陆续发现水稻植株死亡现象,并造成至少100hm2绝产。截至笔者发稿时,发生面积已达0.53万hm2。经鉴定该病为水稻菌核秆腐病菌中的小黑菌核病菌(Sclerotiumoryzae)所致。该病最初在近水面稻株基部的叶鞘表面产生黑褐色至黑色小病斑,由此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纵向黑色条斑,并逐渐扩大,成为边缘不明显的不规则形大斑,病部在叶鞘内侧也同样变色,多个病斑融合,严重时叶片枯死。病斑扩展侵染茎基部,使其成段变黑软腐,使水分运输中断,稻株未熟早枯,常引起倒伏。在腐朽的叶…  相似文献   

5.
安庆市水稻紫鞘病发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笔者多年对安庆市水稻紫鞘病发生的研究,查清了病原,观察分析摸清了发生规律,测定了病株田间分布型和田间调查理论抽样数,进行了病株损失率测定和探讨研究出适当可行的分级标准,为本病的深入研究及调查测报办法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紫鞘病发病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紫鞘病在我地普遍发生,重病株不实粒增加,千粒重降低,损失15%左右。对于紫鞘的发生原因,目前尚有争论。主要有螨害和半知菌病害之说。两年来,我们对此讲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稻紫鞘病的病原与症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超然 《植物保护》1982,8(2):12-12
紫鞘病是水稻生产上出现的一个新问题,1974年早稻抽穗期间,江苏镇江、苏州等地区的二九青、矮南早一号品种,其剑叶叶鞘上普遍发生紫褐色斑块,许多田紫鞘株率达60%以上。叶鞘变紫,引起叶片早衰枯黄,光合能力减弱,结果不实率增加,千粒重降低。近几年,杂交水稻在各地迅速发展,杂交稻的紫鞘、烂鞘也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8.
 水稻紫鞘病是我国南方稻区生产上的一个新问题,发生面广,为害较重。经1978~1984年的研究,找到了引起紫鞘的病原茵是Acrocylindrium oryzae。带菌种子是本病的主要初次侵染来源;保存在干燥状态下的病稻草也有传病作用,稻田后期的某些虫、螨,可以传播病菌。紫鞘病病原菌的主要侵染方式是系统侵染。水稻孕穗期喷雾接菌,也能形成紫鞘,但注射法伤口接种时,大多形成虎纹斑烂鞘。因此,紫鞘是水稻叶鞘腐败病的又一种典型症状。病菌生长与产生孢子的适温为25~30℃。孕穗期接菌,其潜育期:30℃为1天,25~28℃为2天,23℃为3天,19℃为4天。  相似文献   

9.
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紫鞘病为探寻防治稻纹枯病和紫鞘病的有效药剂,我们试用双效灵、抗枯灵和常用药剂多菌灵、托布津、粉锈宁、井岗霉素等6种杀菌剂,于1989-1991年在本校实验农场早稻上进行防治效果比较试验。3年中用感病早稻二九青、华矮837于拔节孕穗...  相似文献   

10.
水稻紫鞘病的发生观察及试验马夕龙,汪军,于祥之,汤铎(江苏通州市兴仁区农技站,226371)水稻紫鞘病为水稻叶鞘腐败病菌AcrocylindrirumoryzaeSawada侵染所引起,是近年来我区新发生的一种病害,1990年部份水稻品种上发生危害较...  相似文献   

11.
谈水稻紫鞘病的为害与病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希树 《植物保护》1984,10(3):35-35
多在水稻上部第一节叶鞘部分或全部变深紫色或紫褐色的紫鞘病在安庆—带早、晚稻上也普遍发生。1978年开始发现时就较普遍,那时当成是品种形态特性,未予重视。近年来不少地方报导此病日趋严重,并就病原问题展开了讨论,我们自1982年晚稻开始调查和观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水稻紫鞘病进行了防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浸种以80%“402”效果最好,防效达79%,用60%防霉宝75克/亩加水32.5公斤于孕穗期,齐穗期各喷1次,防效达91.1%,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防效达93.1%。  相似文献   

13.
水稻紫鞘病是一种新病害。作者将病株分为0~3级,以百穗实粒干重为统计量,分别在常规早 稻和单季杂交稻上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所定分级标准是适当的;紫鞘病可致早稻产量平均损失13.6%, 单季杂交稻产量平均损失14.1%。紫鞘病主要是通过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造成减产的。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供试水稻样品的采集田,系经采用塔氏器Tullgren apparatus烤螨法;50%乙醇浸泡法和直接剥检法等检查证实,其叶鞘内侧不存在趺线螨Tarsonemus spp.或狭趺线螨Steneotarsonemus spp.为害,而且在其典型的水稻紫杆病株上,能分离到Acrocylindrium sp.等病原真菌。这些病,健株体内多种有机物成分的测定揭示,水稻紫杆病株体内有机物含量的改变,也呈现一般侵染性病害共有的若干病理现象。所测水稻紫杆病植株,其体内多种游离氨基酸,例如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酪氨酸Tyr、丙氨酸Ala、谷氨酸Glu、丝氨酸Set、门冬氨酸Asp、门冬酰氨Ash、组氨酸His等11种氨基酸的含量普遍减少;而可溶性糖、糖苷酯、脂肪酸、木质素、多酚类等有机物含量普遍增加。其中以游离氨基酸的减少、木质素和脂肪酸的增加,尤为显著。试验结果对水稻紫杆病的病原性质及品种抗病性的可能机制,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稻新病害——紫鞘病的症状及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紫鞘病又名紫鞘黄叶病、紫杆病,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病普遍,病株减产15%左右。病因曾有生理性、跗线螨、叶鞘腐败病诸说。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秆腐菌核病菌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可溶性淀粉最好,氮源以酒石酸铵最好,混合碳源(蔗糖+鼠李糖)对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比单独蔗糖和鼠李糖生长的好;病菌能在多种天然培养基上生长并形成菌核;菌丝在碳氮比为60∶1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长物质VB6+肌醇、VB6+谷氨酰胺等11个组合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微量元素中亚铁、锰和硼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液体培养中以Czapek培养基生长最好,但不利于菌核的形成;菌核在15~35℃均可萌发,最适温度为30℃;菌核在0.05%葡萄糖溶液、蒸馏水、水琼脂上均可萌发,以0.05%葡萄糖溶液萌发最好。  相似文献   

17.
水稻黄矮病,广东各地有称黄化病、黄萎病或黄叶病等。1964年秋季在广东和广西等地发生流行,主要发生在新推广的晚季矮秆品种和翻秋的早季矮秆品种上。这是一个病原不明的新病害,兹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麦白秆病是在青藏高原上为害小麦的一种新病害,在受害的叶、叶鞘及茎秆上产生草黄色条斑和椭圆形至长方形斑点两种症状。经鉴定病害由壳月孢属(Selenophoma)真菌引起。病菌在15℃黑暗条件下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培养,形成粘质状菌落,生长缓慢,不形成分生孢子器,而在菌丝上芽殖分生孢子;在15℃黑光灯照射下的燕麦琼脂等培养基上培养,形成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新月形,无色,单胞,大小为17.9-26×2.6-3.6μ;而芽殖分生孢子的大小及形态变异较大。病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0—20℃,以15℃为最适宜。其寄主有小麦、黑麦及冰草等。种子和幼苗经接种后,均产生系统性条斑症状。根据病菌的形态和寄主范围,小麦白秆病菌即Selenophoma donacis(pass)sprague efA.G.Johnson,由于S.donacis 只产生斑点症状,而小麦白秆病菌产生特有的系统性条斑症状,且发生温度偏低,所以认为小麦白秆病菌是在青藏高原特殊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的一个Selenophoma donacis(pass)sprague et A.G.Johnson的“白秆(albo-culmo)生态型。  相似文献   

19.
赤枯病是水稻的生理病,发病因素,十分复杂。一般认为是水田氧化还原电位下降,空气不流通;以及嫌气性微生物繁殖,产生各种有害物质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叶上出现赤褐色病斑,发病严重的,叶片枯焦,不能分蘖,是称“赤枯病”,有的群众又称“黄衣子”。今年江西省九江、湖口、临川、上  相似文献   

20.
水稻云形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云形病,前几年在我县山垄种植的杂交晚稻上零星发生,为害不重。但1985年7月中旬后,在我县布甲、上奉乡等山区,一季稻上发生甚为普遍,山区农民常误认为是赤枯病,白枯枯病或是肥料烧了叶。对此笔者曾数次到病区作了一些观察和调查,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