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中平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负效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中平原是陕西省工农业用水最集中、水利建设和水资源利用门类齐全、涉及范围最大的地区。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已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环境效应,甚至酿成了灾害。本文在分析这些环境负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于随机-确定模型的渠井结合灌区用水优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渠井结合灌区.由于该灌区地下水的掠夺式开发利用,使得地下水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造成许多环境地质问题.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优化配置灌溉水资源,是该渠井结合灌区和谐发展的关键.该研究以Visual Modflow软件为平台,并基于时间序列模型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RBFANN),建立...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各市粮食安全生产为基础,探讨陕西省各市农业生产所需水资源的最低标准。以小麦、玉米、稻谷、豆类及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为研究对象,从陕西省人均年消费标准入手,计算全省各市粮食安全条件下的农业水资源最低需求标准,即为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结果表明,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处于不安全状态。运用GIS方法对陕西省各市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与水资源总量的比值进行分析,得出:陕西仅陕南地区及榆林市比值小于1,农业水资源处于安全状态;其余各市农业水资源相对匮乏,其中关中地区的铜川、渭南、宝鸡最为严重,比值远远大于1,当地水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安全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玉米、稻谷和豆类4种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从陕西省人均粮食标准入手,推算全省粮食总需求量,再根据陕西省各类粮食作物需水量和粮食作物的雨水有效利用量,最终得到全省粮食安全条件下的农业水资源最低标准,即陕西省的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为68.63×108m3。根据陕西省多年的实际灌溉用水量可以得出陕西省农业水资源处于不安全状态,即为实际灌溉用水量低于农业水资源安全阈值。陕西省要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加大节水农业的发展及提高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量。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技术,依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区工作技术导则》,计算了陕西省县域尺度和流域尺度的水资源潜力及承载力,并针对不同的水资源承载区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县域尺度上,陕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指数为2.34,人口超载率为133.97%,水资源承载状况属于过载;关中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指数为2.38,人口超载率为137.52%,水资源承载状况属于过载;陕南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指数为0.52,水资源盈余率为48.00%,水资源承载状况属于盈余;2)流域尺度上,黄河流域范围,只有渭河宝鸡峡以上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类型属人水平衡型,其余各三级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类型均属水资源超载型;长江流域范围,各三级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类型均属水资源盈余型。研究为实现水资源在县域尺度、流域尺度等不同等级区域中的合理均衡和分配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以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为中心展开研究,通过构建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及生态等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综合评价方法,实证测算研究了陕西省及各城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动态变化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生态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的贡献最大;从区域差异看,陕南水资源承载力最大,陕北次之,关中最小;从城市差异看,水资源承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汉中、安康、延安、商洛、宝鸡、西安、榆林、铜川、咸阳和渭南。总体来看,陕西省水资源承载力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归结为水资源整体匮乏、人口压力大、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节水意识不足等方面。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水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盆地水资源量、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结合盆地水土资源匹配情况与经济发展方向,提出了实现盆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并指出在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为盆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额济纳平原水资源特点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水资源是额济纳平原生态环境恢复和绿洲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本文根据额济纳平原不同形式水资源构成调查资料 ,分析了额济纳平原这个以河流补给为主的水资源系统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引起的环境变化分析 ,提出额济纳平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以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为主要目标 ,要采取各种节水技术 ,合理的开发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植被退化、土壤盐渍化和水质恶化等方面,分析了由于流域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开源节流、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流域水资源权威管理机构等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天山北麓典型绿洲城市的水资源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采用模糊评价法对新疆天山北麓的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三个绿洲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程度进行评价分析,认为这三个城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虽处于开发利用的起步阶段,水资源开发规模较小,开发程度较低,利用率不高且对水资源的利用发展缓慢,制约了其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最后提出解决新疆天山北麓城镇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运用河西走廊3大内陆河流(疏勒河、黑河和石羊河)1955~2006年河流流量、冰川、地质水文和气象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循环转化关系等.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水资源主要以冰雪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分布于3大相对独立的流域水系中;南部祁连山区发育大小河流共计57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个水资源既丰富又贫乏的国家,总量有2.8万亿m^3,但人均仅2260m^3,处于缺水的上、下限之间。北中国人均只有1127m^3,接近缺水的下限,华北地区更少,仅556m^3。随着北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破坏、黄河断流、土地 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据估算,21世纪50年代,中国将缺水2000亿m^3,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南水北调”。今天考虑的“南水北调”,进到北方的水量仅600亿m^3左右,只能是“解渴”工程,如要“重整河山,再造中国”,彻底解决北中国缺水和土地荒漠化问题,必须考虑和启动“大时空南水北调”,调除长江水外的西南诸水。这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业,更需要全民族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中国西北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个水资源既丰富又贫乏的国家 ,总量有 2 .8万亿 m3,但人均仅 2 2 60 m3,处于缺水的上、下限之间。北中国人均只有 1 1 2 7m3,接近缺水的下限 ,华北地区更少 ,仅 556m3。随着北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不仅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更造成了地下水资源破坏、黄河断流、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据估算 ,2 1世纪 50年代 ,北中国将缺水 2 0 0 0亿 m3,解决的根本途径是“南水北调”。今天考虑的“南水北调”,进到北方的水量仅 60 0亿 m3左右 ,只能是“解渴”工程 ,如要“重整河山 ,再造中国”,彻底解决北中国缺水和土地荒漠化问题 ,必须考虑和启动“大时空南水北调”,调除长江水外的西南诸水。这是一项“利在当代 ,功在千秋”的大业 ,更需要全民族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生产水足迹的视角,借鉴粮食生产虚拟水的算法(Aldaya&Llamas,2008),采纳灰水足迹的最新研究成果(2010),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CROPWAT软件,对吉林省玉米、水稻和大豆三种农作物在丰、平、枯条件下的生产虚拟水及其水足迹进行计算,并着重探讨了灰水问题。主要结论是:1)无论降水量多寡,玉米、水稻和大豆的生产虚拟水量均以绿水为主,且蓝水、绿水虚拟水量之和比全国均值低、比东北三省的均值高,具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2)施用化肥产生的灰水足迹在总水足迹的比重较大,与"吉林省在东北地区面源污染贡献率高"的结论一致,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计划实施过程中,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赢"目标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新疆水资源消耗最大的产业。本研究应用水足迹理论对新疆83个县市主要农作物的生产水足迹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不同作物之间生产水足迹的差异,探讨新疆农业生产水足迹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全疆2014年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总量为355.47×108m3,其中主要为蓝水足迹,所占比例高达91.31%;绿水足迹极低,所占比例仅为8.69%。7种主要作物生产水足迹由高到低分别是棉花,向日葵,小麦,水稻,玉米,苜蓿以及甜菜。水足迹空间分布在不同区域差异显著,南疆以及伊犁地区的生产水足迹总量相对较高,二者总量为243.46×108m3,东疆和北疆地区水足迹总量相对较低,二者总量为112.01×108m3,总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分布趋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下插式土壤松耕方法,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理想的刀具结构和合适的松土距离为50~70 mm,并用这种方法松土后进行了施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入渗深度比未耕地或旋耕地对应值平均增加20 mm以上,且土壤湿润区整体下移约13 mm,灌水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入渗深度的比值由1.3降低到0.8,而且,土壤紧实度和含水率均满足玉米施水播种的需要。这种方法有效增加了玉米施水播种灌溉水的下渗深度,减少了水分蒸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宁南山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暴雨频繁且集中,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而建立的以水窖蓄流为主的“微水源型蓄流节灌农业新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不同土体质地的三种窖型结构及建窖工艺,三种不同档次的节水灌溉配套技术,及微水源型蓄流节灌农业的增产节水试验效果及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对黑河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系统论述了黑河流域近百年来的水环境变化。流域水环境包括流域水系、水资源时空分布以及水资源质量等方面。近百年来 ,由于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 ,河流湖泊水系逐渐从自然水系、半自然水系演化为人工水系 ,地表径流基本上为人类所控制 ,使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中游和下游上段地区 ,下游河道年平均断流天数从 5 0年代的 37.6d上升至 90年代的 89.9d,尾闾湖西居延海于 1 960年干涸 ,东居延海处于干涸和充水交替状态。水资源在年际和年内的分配都发生了极大变化。由于工农业发展、水资源利用方式、重复利用率提高以及人工合成物质的使用和排放等多种因素 ,流域水质持续恶化。由于人类活动的特点 ,在整个环境演变过程中定量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还没有适宜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几种针阔叶树种生长水势阈和生命水势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树木生长水势阈和生命水势阈,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测定研究了樟子松、油松、侧柏、白扦、沙棘、新疆杨和白刺在不同水分状况下的吸水特征、光合作用年进程。结果指出树木生长水势阈和生命水势阈具有树种差异和树木年生长发育时期的变化,年生长末期较宽,对水分胁迫适应性强的树种较宽。嫩枝生长期各树种生长水势阈(Mpa)排序:侧柏>樟子松>油松>白刺>沙棘>白扦>新疆杨;各树种生命水势阈(Mpa)排序:沙棘>油松>白刺>樟子松>白扦>侧柏>新疆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石家庄市为背景,对地下水生态环境需水量和补给来源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给出了降雨入渗、河道与湖泊等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的估算方法。并在采补平衡的原则上,对石家庄地下水生态环境恢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既使恢复期是30年时间,该地区允许开采量也只能在4.20~7.76亿m3/a左右,它比石家庄市目前平均的开采量9.51亿m3/a还小。这样,在目前的开采程度下,如果没有外来水的补充,恢复石家庄的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是相当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