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京红  高峰  官满元  刘少军  张忠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11-17212,17218
2009年10月22日受热带低压、低压槽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岛出现强降水天气过程,东线高速公路发生多处滑坡地质灾害。通过对滑坡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了东线高速公路发生多处滑坡是在特定地形条件、大风和暴雨等气象因素共同作用下滑动失稳的滑坡。其中热带低压产生的强降水和大风力,是诱发东线高速公路暴雨型滑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2.
朱进守  曹建文  苑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89-1990,1993
西藏隆子县境内古滑坡分布广泛,近年来有复活的趋势。在分析一典型古滑坡——当来木古滑体变形特征的基础上,对古滑体的复活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古滑体的变形破坏及其疏松的物质组成是滑体复活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对古滑体的认识不足,修建民房时未对古滑体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过度的坡后加载为古滑体的复活埋下隐患;再次是水对滑体的积极诱发作用,致使滑体产生推压变形破坏,从而激发了古滑体的复活。  相似文献   

3.
曾磊  黄玉华  李瑛  杨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88-12890,12916
采用FLAC/SLOP软件对陕北地区菜园子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该地区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滑坡地形的方案,为陕北黄土滑坡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6年旺苍县地质灾害详查数据,结合旺苍基础地理数据和DEM数据,选取坡度、地貌、地层岩性、多年平均降雨量、河流以及道路等因子,通过GIS与AHP对旺苍县滑坡进行危险性分区与评价。结果表明:旺苍县滑坡灾害高度危险性区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占总面积的19.5%;中度危险区占总面积的27.3%;低度危险区占总面积的32.4%;安全区占总面积的20.8%。旺苍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分区可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滑坡灾害是危害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防治这种地质灾害最有效的途径是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在分析映(秀)-日(隆)旅游公路沿线滑坡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结合ArcGIS、Matlab以及Visual C++三者的强大功能,建立了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系统,并阐述了数据库设计和接口设计等关键技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滑坡灾害信息管理、滑坡灾害空间预测以及滑坡灾害时间预报,所得预测预报成果为公路建设和管理部门制订减灾、防灾措施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滑坡临界降雨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滑坡灾害普查资料和气象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降雨推算模型进行空间分析,对庆元县滑坡与降雨作相关研究后发现:降雨具有诱导和直接触发滑坡的综合作用效果;庆元县滑坡的时空分布,受降雨地区和降雨时间的控制,并与一定的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有关;滑坡剧烈活动时间与降雨时间及暴雨、大暴雨频次吻合或略滞后,庆元县滑坡的起动降雨量为:日降雨量≥50 mm或滑坡前10 d累积降雨量≥100 mm.  相似文献   

7.
王联伟  张雷  董绍华  路民旭 《油气储运》2014,(4):380-384,390
滑坡是影响管道完整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土弹簧模型建立了滑坡管道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管土之间相互作用的非线性特征,研究了管道内压、滑坡长度、滑坡位移、滑坡方向与管道轴向的夹角等因素对管道应力的影响。以陕京输气管道为例,分析了不同管道工况下滑坡相关因素对管道应力的影响,量化分析了垂直管道轴向的横向滑坡和平行管道轴向的纵向滑坡两种情况下的力学影响因素,得出滑坡方向与管道轴线的夹角对滑坡产生的附加应力具有重要影响,对于管道线路的完整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可为滑坡地区管道的风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图6,表1,参]5)  相似文献   

8.
A major objective in the remote sensing of convective storms by radar is the clear and reliabl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regions of hail and regions of rainfall.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ifferential reflectivity (Z(DR)) radar technique to the problem of hail detection. The procedure is based on the markedly different polarization-dependent backscatter characteristics of rain and hail. Field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Colorado during the spring of 1983 provide significant evidence of hail detection with this new radar technique.  相似文献   

9.
陈朝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605-1606
对1951~2000年我国特大暴雨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特大暴雨次数显著增加,90年代河北特大暴雨次数显著增加。特大暴雨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份,70年代特大暴雨发展到4~9月份,90年代10月份有特大暴雨发生。特大暴雨50年代出现年份最多的地点是辽宁、湖北,60年代是江西,70年代是山东,80年代是四川,90年代是河北。  相似文献   

10.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构成了潜在的重大危害.阐述了遥感(RS)、GPS、GIS等新技术在评价和定量预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研究状况,建立了两个非线性滑坡预测模型.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几条主要油气输送管道,提出了一套动态监测与定量预报系统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确定泥石流激发雨量阈值以及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等级是泥石流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就2008—2013年汶川灾区群发性、局部地区暴发的泥石流雨量过程进行分析,分别得到北川、清平、都江堰、映秀4个地区泥石流暴发的“雨强-历时”阈值。其中,都江堰地区阈值较高,映秀最低;北川地区群发性泥石流阈值较局部地区要高,而其他3个地区不明显,部分地区群发性泥石流I-D值还低于局部地区泥石流I-D值。根据群发性和局部区域泥石流暴发的雨强-历时、前期降雨+实时降雨关系,初步建立了以上4个地区的预警预报等级,以期能为该区泥石流预警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秦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419-2420,2424
通过对石柱县沙岭滑坡监测点1995~2000年间月降雨数据及763场降雨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区域的降雨特性,分析年降雨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石柱县沙岭多年降雨量均值1 142.4 mm,年最大降雨量达1 455.5 mm,年最小降雨量仅有932.1 mm,相差523.4mm,近6年年降雨量很不均衡;降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5~8月,平均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4.83%;日降雨量在25~50 mm的大雨以及50~100 mm的暴雨日数虽然不多,但降雨量分别占21.58%和18.85%。  相似文献   

13.
林内降雨通常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刻上都要迟于林外降雨,这种作用可称之为林内降雨的时滞效应,目前对该方面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研究地点设在北京妙峰山林场,利用侧柏林样地林内和林外的两台全自动激光雨滴谱仪在2010年雨季自动观测获取的数据,研究了典型场降雨的林内降雨时滞效应特征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的18场完整降雨中林内降雨在开始时间上均晚于林外降雨,平均延滞时间为21 min;而降雨结束的时间绝大部分也出现了明显的延滞现象,平均延滞时间为46 min。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林内降雨延滞开始时间随延滞期的雨强增大呈对数曲线递减,延滞结束时间随场降雨量增大而呈对数曲线递增。林冠层对林内降雨的延滞作用可有效的削减洪峰流量和延长汇流时间,对减少山洪、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产生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4.
Radiocarbon ages of submerged trees on landslide deposits in Lake Washington, Seattle, indicate that the most recent slides in three separate areas may have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about 1000 years ago. Tree ring crossdating shows that seven bark-bearing trees from one of these recent slides and a tree 23 kilometers to the northwest in a probable tsunami deposit on the shore of Puget Sound died in the same season of the same year. The close coincidence among the most recent lake landslides, a probable tsunami, abrupt subsidence, and other possible seismic events gives evidence for a strong prehistoric earthquake in the Seattle region.  相似文献   

15.
利用甘龙镇灾害发生日前一周降雨资料,灾害发生日过程性降雨资料,结合开展的“三个叫应”气象服务分析致灾气象因子及服务情况,研究表明: 灾害前一周降雨量偏多,特别是灾害发生前近两天降雨量多是松桃县甘龙镇石板村发生山体滑坡的气象成因之一;灾害发生前出现连续性短时强降雨、降雨强度大,量级高是诱发山体滑坡的主要气象成因;“三个叫应”气象服务开展及时,但针对前期降雨多、雨强大、存在连续性短时强降雨的“三个叫应”服务机制,需细化服务标准,提前叫应。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影像以及地形图、现场调查资料等信息,以广岛地区为例,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多种地表专题图和降雨量、风化层指标以及研究区域纵横断面图等,采用数量化理论Ⅱ的分析方法,对滑坡灾害进行了时间预测、地点预测和灾害规模预测等。  相似文献   

17.
以2010年福建省顺昌地区滑坡资料为基础数据,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福建顺昌地区山体滑坡发生与滑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通过ROC曲线和Kappa系数,探讨了随机森林模型在我国南方山体滑坡空间预测中的适应性,同时结合平均准确率降低度和平均基尼指数降低度,分析了不同滑坡因子的重要性程度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5个样本组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均有统计学意义,5个样本模型的滑坡总预判精度为86.88%~93.00%;随机森林模型制作的研究区滑坡危险性空间预测图与实际的滑坡分布情况基本吻合;归一化植被指数、滑坡发生当天降雨量、平面曲率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植被指数是滑坡形成的内因,而短时间的强降雨是滑坡形成的外因.研究结果说明随机森林模型适用于滑坡空间预测工作,具有良好的建模效果,可在相关研究工作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裂隙岩体渗流补给特性及边坡稳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二元结构体”边坡失稳现象由于其物质组成、形成年代、地质结构等方面的特点,与其他岩土边坡失稳有不同的表现.为探讨降雨诱发“岩土二元结构体”边坡失稳的机理及保证边坡稳定的对策,采用自记雨量计、时域反射仪(TDR)、翻斗式自记流量测定仪对“岩土二元结构”小流域的降雨特性、坡地岩土水分的动态变化以及裂隙岩体渗流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降雨特性、坡地岩土前期水分含量以及坡地的地质结构特性是影响降雨入渗补给渗流及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在强降雨条件下,距坡地表层50cm深度的土壤层与岩体层结合部位存在暂时饱和区,该饱和区通过对滑动面的浸泡软化,可以促使滑坡体的滑动;降雨入渗补给裂隙岩体渗流在坡面尺度上存在“优先流”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太行山区坡面尺度介质的非均匀性与空间变异性所造成的,同时,暂时饱和区的形成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有利于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但也为诱发边坡失稳提供了条件;可以通过渗流集蓄技术降低暂时饱和区内的水分含量及裂隙网络中的侧向水压力,从而保证边坡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贾显锋  温水荣  朱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47-11349,11355
[目的]分析2010年6月发生于广西中部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雷达回波特征。[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自动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5月31日~6月1日发生在广西中部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特征,试图揭示强降水过程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这次特大暴雨过程经历了多单体风暴向MCS的演变过程,超级单体和"列车效应"的存在是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多单体回波质心在移动过程中沿其移动逆向依次伸展是这次强降水过程得以维持的关键因素;回波平均强度与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回波长时间呈准静止状态是强降水产生的有利条件;在径向速度图上,中尺度辐合线、逆风区以及中气旋的存在是判断强降水产生并维持的重要依据;雷达风廓线能较好地反映各层风的配置状况,是判断高空槽是否过境的有效工具。[结论]该研究为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桂东南“6.23”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林  林宝亭  陆秋霖  苏尉宣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220-1222,122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2年6月21~24日广西东南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低涡和切变线长时间维持在广西中部是此次特大暴雨发生的主要因素。物理量诊断分析得出,充分的水汽条件和不稳定层结的能量场在强降水发生前已形成,强降水发生过程中,强辐合明显,短时强对流天气容易发生。分析红外云图和TBB均可以很好反映了此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出现的强降水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