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系稻田赤眼蜂优势种,对稻纵卷叶螟卵有时田间自然寄生率可达50%以上,并能寄生于三化螟卵,寄生率可达30%~40%。因此,在稻田散放稻螟赤眼蜂,是防治稻田害虫的优良天敌之一。稻螟赤眼蜂中间寄主范围较窄,在人工繁殖中仅能寄生于纵卷叶螟卵、三化螟卵、米蛾卵,粉斑螟卵等小卵。而蓖麻蚕卵、柞蚕卵和松毛虫卵等大卵均不被寄生。因此,人工培育时多以米蛾卵进行繁殖。人工体外培育稻螟赤眼蜂国内外尚未见有成功的报导。为了大量繁殖稻螟赤眼蜂并为机械化繁蜂开辟新路子,我们自去年开始进行了用人工饲料体外培育该蜂的研究。采用腊卵涂上引诱物质,营养液添加无机盐及用薄膜制人  相似文献   

2.
十二种赤眼蜂的产卵行为及其与体外培育成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5~1987年我们相继用人造寄主卵(简称人造卵、即体外培育法)育出国内外十二种赤眼蜂。我们发现,只要雌蜂在人造卵中产下充裕的卵,不被霉菌污染,这十二种赤眼蜂都可在同一种培养液内产卵、发育,但事实上体外培育各种赤眼蜂的成功率是不同的,我们曾载文(1987)论述了不同种赤眼蜂的产卵管大小影响到它们对不同质地厚薄的人造卵壳膜的选择。本文讨论了12种赤眼蜂产卵管的长、宽、每次的产卵数、产卵速率与体外培育成功率的关系并将12种赤眼蜂分成了三类。  相似文献   

3.
中国赤眼蜂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是多种农林害虫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昆虫学家研究了人工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的技术。并用于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七十年代又成功地利用柞蚕卵繁殖松毛虫和拟澳洲赤眼蜂。目前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防措施。我国已报导的赤眼蜂种类有18种,其中分布较广的优势种是松毛虫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用于人工繁殖赤眼蜂的寄主卵有三种即柞蚕卵、蓖麻蚕卵和米蛾卵,并研究出柞蚕卵、蓖麻蚕卵的保存应用技术,大规模地用于人工繁殖赤眼蜂。对松毛虫赤眼蜂等几个优势蜂种的生物学做了系统的研究,此外还研究了人工大量繁殖赤眼蜂的方法。繁蜂技术逐步走向工厂化生产,对人工卵繁殖赤眼蜂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武汉大学等单位已成功地应用人工卵繁殖出松毛虫赤眼蜂并小面积释放治虫。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速繁殖赤眼蜂以应生产需要,在以人工卵体外培养赤眼蜂取得成功后,自1983年底开始研制赤眼蜂人工寄主卵生产机。经过二年的努力,于1985年10月完成了第一台样机。经多次以多种薄膜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在总体设计和制造方面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易于操作和运转动作协调的优点,能把制造人工卵时的压膜、注液、盖膜三  相似文献   

5.
五种赤眼蜂产卵管大小及产卵行为与体外培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1985年,在赤眼蜂体外培育过程中,用同一培养基培养了10种赤眼蜂。试验表明:培养基的选择与蜂种的差异无关。体外培育的成功率取决于赤眼蜂雌蜂能否在人造寄主卵上产卵,以及产卵量的多少,这就决定于各种赤眼蜂产卵管的大小及产卵行为。我们清楚地观察到,赤眼蜂雌蜂每穿刺一次人造塑料卵所产下卵的多少是不同的,每完成一次穿刺和产卵所花时间也是不同的。在人造寄主卵中产的卵越多,培养基可被蜂幼吃的越多,营养充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我国日益发展的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需要,免受气侯、寄主来源不足等因素的限制,简化大量繁蜂技术,排除用昆虫卵繁蜂的旧的传统方法,寻找培育赤眼蜂的新途径,已成为客观上急待解决的紧迫课题。为此,我们于1975年初开始了赤眼蜂体外培育的研究。三年来的试验证明,含有不同营养液的蜡卵在诱导松毛虫赤眼蜂产卵的作用上有所不同。赤眼蜂不在含蒸馏水的蜡卵上寄生产卵,在含生理盐水及无机盐混合液(每1000  相似文献   

7.
赤眼蜂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昆虫寄主卵的供不应求及成本的日趋增加成为赤眼蜂大量繁殖和利用的一个突出问题。赤眼蜂人工卵的研究是我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现阶段很在必要改良现有的人工卵配方以解决生产上大量繁蜂对昆虫寄主卵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大规模化生产的问题。广东省昆虫研究所近期研究发现用含有昆虫主要血糖——海藻糖的人工卵配方繁殖松  相似文献   

8.
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玉米螟赤眼蜂在麦蛾卵及欧洲玉米螟卵上的产卵及辨别寄主行为,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在不同寄主卵上产卵耗时不同,能根据寄主卵大小调节产卵数量;产卵时具有性别控制行为;该蜂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辨别寄主卵已被寄生与否的能力,并对自身和同种个体间已寄生卵有很强的辨别力;玉米螟赤眼蜂与广赤眼蜂能辨别相互间已寄生的寄主卵  相似文献   

9.
玉米暝赤眼蜂的产卵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玉米暝赤眼蜂在玫蛾卵及欧洲玉米暝卵上的产卵及辨别寄主行为,表明玉米暝赤蜂在不唾卵上产卵耗时不同,能根据寄主卵大小调节产卵数量;产卵时具有性别控制行为;该蜂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辨别主卵已被寄一与否的能力,并对自身和同种个体间已寄生卵有很强的辨别力;玉米暝为赤眼蜂与广赤眼蜂能辨别相互间寄生的寄主卵。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结果表明:(1)人工卵赤眼蜂蛹基本上能满足七星瓢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并能正常羽化,但发育历期延长2.7d,蛹重降低;(2)成虫取食人工卵赤眼蜂蛹后,产卵前期、产卵期、总产卵量分别为12.3d、45.6d和1589.7粒,与蚜虫对照组差异显著。(3)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七星瓢虫至6代时,生殖力有明显退化。(4)幼虫期饲喂人工卵赤眼蜂蛹、成虫期饲喂蚜虫与幼虫期及成虫期均用蚜虫饲喂的七星瓢虫具有相似的生殖力。(5)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成虫,添加取食刺激剂(5%的蔗糖 0.1%橄榄油)后,其生殖力接近用蚜虫饲养的水平。综上所述,人工卵赤眼蜂蛹可满足幼虫的生长育,但对成虫的生殖力有一定影响;连代饲养后出现退化现象,这些影响主要是成虫产卵前期的营养得不到满足,可通过在成虫期添加取食刺激剂或成虫产卵前期改喂蚜虫解决。  相似文献   

11.
用赤眼蜂蛹饲养捕食性瓢虫初步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赤眼蜂蛹作替代饲料包头捕食性瓢虫初步试验的结果。以赤眼蜂蛹饲养四斑月瓢虫、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结果表明赤眼蜂蛹能基本满足三种瓢虫生长发育的需要;发育历期分别为11.9天(27℃)、9.7天(27.5℃)和17.5(25℃);成虫获得率分别为82.05%、78.4%和70.6%。以赤眼蜂蛹连续饲养四斑月瓢虫12代,龟纹瓢虫3代。  相似文献   

12.
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卵寄生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用微电脑控制的卵寄生蜂人工寄主卵卡机样机研制成功。该机能将上膜、卵窝成形、注液、焊合、切断等5道工序在同一条自动线上连续操作,每小时能制1200张卵卡,可供生产600~700万头赤眼蜂之用。研究出2种新的防污剂(羊2号和羊3号)和减少细菌污染的综合措施,从而解决了在人工寄主卵上连代繁殖卵蜂的困难问题。通过连续40代的繁蜂试验,证明效果良好。1985~1987年在广东省番禺和顺德2县6100亩次蔗田上,用人工卵繁殖螟黄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寄生率达75~86%,与用柞蚕卵繁蜂释放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组建几种不同来源的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 ,短管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繁殖能力最强 ,内禀增长率为 0 .3664和 0 .3435,具有室内大量生产的潜力 ;碧岭赤眼蜂和特氏赤眼蜂的繁殖能力较强 ,其内禀增长率为 0 .3440和 0 .2 95,是在室内保种和繁殖的合适寄主 ;卷蛾分索赤眼蜂繁殖能力较差 ,内禀增长率为 0 .2 60 9,米蛾卵不是其室内大量繁殖的最佳中间寄主。  相似文献   

14.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防治多种蛀干害虫天牛的重要天敌,为了解决人工大量繁育花绒寄甲的技术问题,本文选用大麦虫Zophobas atratus蛹作为繁育花绒寄甲幼虫的替代寄主,利用配置的人工饲料饲喂成虫,在实验室中连续饲养4代花绒寄甲,统计分析所繁育出的每代花绒寄甲成虫的产卵量、产卵前期...  相似文献   

15.
几种人工饲料及繁殖技术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啤酒酵母干粉等4种饲料对大草蛉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和成虫繁殖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供试饲料对大草蛉的各发育阶段的影响存在差异。啤酒酵母干粉和柞蚕蛹冻干粉2种人工饲料饲喂时,幼虫在一龄期间便死亡;人工卵赤眼蜂蛹和米蛾卵2种代饲料可以使大草蛉完成整个世代,两者之间在幼虫、蛹发育历期上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长于用蚜虫饲养的草蛉;用米蛾卵饲养的草蛉成虫没有产卵能力。供试饲料饲喂的大草蛉,各虫态的主要生命特征及生殖能力与对照相比明显降低。采用红、黄、绿、紫红、白、粉红6种颜色的衬纸,以蚜虫或啤酒酵母干粉为饲料。研究大草蛉产卵与基质颜色的关系,并采用纸条、钢丝、铝条作隔离物,对大草蛉自残阻隔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基质颜色对大草蛉产卵前期、总产卵量无明显影响,但大草蛉在紫红色、红色衬纸上产卵量比例比其它颜色基质高。纸条、钢丝、铝条3种隔离物中,纸条的隔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中间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寄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对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两个品系的寄生行为是有影响的。尽管两种卵均可作为甘蓝夜蛾赤眼蜂繁蜂寄主 ,但用米蛾卵繁殖甘蓝夜蛾赤眼蜂比用麦蛾卵繁蜂更好。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在米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分别为 75.90粒和 67.00粒 ,明显高于在麦蛾卵上的总寄生卵量。用麦蛾卵和米蛾卵作繁蜂寄主 ,将甘蓝夜蛾赤眼蜂G和F品系各 20头进行5d的逐日寄生试验 ,结果表明 :每日平均的寄生卵量、子代羽化率、子代发育历期以及子代性比均随寄生日期的推延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三年来的(1975—1978)试验证明,赤眼蜂能在多种培养液制成的人工腊卵上产卵并发育,同时还筛选出十余种体外培育赤眼蜂的培养液配方,可使赤眼蜂完成全世代发育,羽化出蜂,子蜂具生活力。并用优选法选出最优配比(柞蚕蛹血淋巴43.1%,鸡蛋黄34.48%,无机混合盐13.79%,猪血清8.62%及蓖麻蚕蛹血淋巴31.75%,牛奶31.75%,鸡蛋黄23.81%,无机混合盐12.70%)。试验证明用悬滴法培育出赤眼蜂的历期与在自然寄主卵中发育所需的历期相仿,而人造腊卵必须在自裂或被挑破以改善通气条件后始可培育出蜂,但发育历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8.
柞蚕卵繁育的松毛虫赤眼蜂已被用于防治多种鳞翅目害虫.为改善雌蜂对害虫的嗜好性,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卵、幼虫和雌蛾腹部提取液及正己烷对照溶液,在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品系子代蜂幼期及羽化前期施加气味刺激,调查子代雌蜂对玉米螟卵的选择偏好.结果发现,对照组孤雌产雌品系雌蜂对玉米螟卵选择率显著高于两性品系;经提取液驯化的两性品系雌...  相似文献   

19.
孟氏隐唇瓢虫成虫的人工饲料保种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庞虹  汤才 《昆虫天敌》1996,18(2):64-66
本文采用含有赤眼蜂人工培养液制成的人工饲料饲养孟氏隐唇瓢虫,观察其对瓢虫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人工饲料喂养,保持成虫存活360天以上。用人工饲料喂养的成虫改喂粉蚧后,可恢复产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