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落叶松秋季造林成活率高王惠洮河林区从1967年开始引种华北落叶松,1970年造林。根据历年更新造林检查和我们调查研究,华北落叶松幼年期比同龄乡土树种粗枝云杉速生。15年的华北落叶松高生长竟然是同龄粗枝云杉的3.5倍。但是在姚河林区春季造林成活率较...  相似文献   

2.
利用解析木编制云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过程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在管涔林区收集的云杉43株,落叶松24株平均木的解析木,结合云杉、落叶松的固定复查标地材料编制了管涔林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云杉、落叶松的生长过程表。通过对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的检验,认为符合该地区林分的实际生长过程,在本地区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孝达 《沙棘》2006,19(4):37-39
34.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中华鼢鼠又名瞎狯,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北部和秦岭山区。其食陛很广,各种林木、种子、蔬菜、苜蓿等,在林木种类中以沙棘、苹果、山楂、油松等较为喜食。在陕西和甘肃的大部分沙棘林内,都有中华鼢鼠的危害发生,有的根部被咬断使植株枯死,有的整株树苗被拉入鼠洞内啃食,从当年新植树苗到10年以内的沙棘林;受鼢鼠危害很严重。是人工造林和天然林更新的一大灾害。  相似文献   

4.
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是祁连山森林的主要建群树种,在该区域由于青海云杉适应性强,成为祁连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该区域有云杉幼林地15万多亩,占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的70%以上,但中华鼢鼠在幼林地内分布数量较广,全林区幼林地内中华鼢鼠发生总面积达到33万亩,对青海云杉幼林的危害极其严重,甚至可以形成毁灭性的灾害。因此,掌握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开展防治技术试验与推广,能够有效地控制鼠害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程度。对巩固造林成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甘肃鼢鼠是危害林区油松、落叶松、青海云杉等树种的主要地下害虫,首次报道了在兴隆山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华鼢鼠在我国华北黄土丘陵地带分布很广,在大同市主要危害油松、云杉、侧柏、杏等树种幼龄林.它挖洞取食、啃咬树根、毁坏幼林,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同时对农作物、草场危害极大,大量纵横交错的鼠洞常使农田雨季被毁.为有效控制中华鼢鼠的繁衍,大同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林业局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行政管理,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保护林木免受其危害,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 1970年以来,六盘山林区营造了4万亩针叶林,但目前仅保留下5000亩幼林。其存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栖息于造林地中的中华鼢鼠Myospalax fontanieri cansus食害幼树,致使年年造林不成林。中华鼢鼠(以下简称鼢鼠)广泛分布于六盘山林区,不仅危害落叶松、油松、杨树、榆树等,而且对苹果、杏、花椒等均能造成危害。为减轻和控制鼠害,巩固造林成果,我们以六盘山东麓的和尚铺林场为基点,利用多种方法,对中华鼢鼠进行了灭杀试验。一、鼢鼠对幼林危害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1989年以来,我们在浅山丘陵地带,小块皆伐迹地开展林农间作。第一年在造林的同时引种西瓜,第2—4年栽种豆类。造林树种是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由于在经营期内,对农作物采取整地、除草、旖肥措施,造林效果好子单纯造林的人工更新地。 1 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9.
关昀  马宝峰 《防护林科技》2006,(5):22-23,46
在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通过全面整地、开沟整地、穴状整地和不整地对樟子松、云杉、落叶松和银中杨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以及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开沟整地可大大提高针叶树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同时可有效提高樟子松和云杉的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尚志市小九林场苗圃是建国前的老苗圃,圃地平坦,土质为黑钙土,经营面积为130亩,施业面积90亩,主要培育红松、落叶松、樟子松、红皮云杉、杨树及水曲柳等,年产苗量近千万株。1987年在黑龙江省林科院的帮助下,地区造林育苗科与小九林场共同进行了果尔、拿扑净不同组合除草试验,经三年观测,现已筛选出对防除阔叶和窄叶杂草都有效的不同药剂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人工落叶松采伐迹地更新针叶树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落叶松采伐迹地上更新长白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与荒山荒地造林相比,长白落叶松增长4.2%,樟子松,红松、云杉增产幅度在35.3%至38.5%之间。  相似文献   

12.
中华鼢鼠(Mgospabax,fontanieri Can-sus Lyen)是秦岭林区发展林业生产的大敌之一,近年来给育苗和更新造林工作构成了严重威胁,危害严重地区可造成毁灭性灾害。据查,森工系统受害面积约为6000~7000ha。1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鼢鼠终年生活于地下,打洞能力很强,在松软地上,每分钟可打洞30cm,其洞系主要由寻食洞、交通洞、盲洞、朝天洞及窝、贮食洞、厕所等构成,总长度可达百米以上,洞穴辐射面积可达200m~2以上。鼢鼠  相似文献   

13.
落叶松幼苗在其人工林内难以更新。为探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是否具有在落叶松人工林内成功定植并替代落叶松更新的潜力,采用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Ⅰ:1 300株·hm-2的平地,样地Ⅱ,660株·hm-2的平地;样地Ⅲ,330株·hm-2的平地;样地Ⅳ,660株·hm-2的坡地)下进行人工更新。结果表明:1)样地Ⅰ和样地Ⅱ更适宜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的存活,且同一样地内,红皮云杉幼苗的成活率均高于青海云杉的;2)同一样地内,红皮云杉幼苗的地上生物量均高于青海云杉的,并且在样地Ⅰ和样地Ⅱ红皮云杉的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青海云杉的;3)在不同落叶松人工林样地,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的1级根均有较好的外生菌根侵染;4)红皮云杉幼苗的1级根直径受环境影响较大,而青海云杉幼苗的1级根皮层厚度受环境影响较大。同一样地内,2种云杉幼苗的1级根解剖结构除在样地Ⅳ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外,在其它样地基本无显著差异。红皮云杉和青海云杉幼苗均适宜在落叶松人工林内存活,但相对高密度的林分更适宜云杉幼苗的生长,且红皮云杉比青海云杉更具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在云杉、落叶松造林未成功的皆伐迹地上进行胡桃楸直播造林,3年生时调查与分析的结果表明:胡桃楸直播造林的成活率为85.33%;坡位对胡桃楸的生长有显著影响,坡下位胡桃楸地径、树高和冠幅生长量均值最大,更适合胡桃楸生长。  相似文献   

15.
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建国至今,各地均有引种,栽培区域不断扩大。我省小陇山、子午岭、祁连山等林区都有大面积的栽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场自1977年以来,先后引进了华北落叶松、油松、华山松、白皮松、云杉等针叶树种,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华北落叶松不但造林保存率高、而且生长较快、现保存的220余亩华北落叶松幼林,生长良好,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16.
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Lamb Carr)和冷杉(Abies fabri Mast Craib)分别是我国北方和西南高海拔地区的主要用材林栽培树种。过去,冷杉都是纯林或与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混交栽植。凉山州美姑县从1989年开始在洪溪林场利用冷杉与落叶松混交造林取得成功。通过14年的观察试验研究,发现冷杉与落  相似文献   

17.
在大兴安岭农林科学院实验基地,选择退化的灌草丛和草丛进行恢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地区退化的灌草丛生态系统,人工植苗恢复以山杏和红皮云杉营养杯苗成活最好,樟子松营养杯苗次之,兴安落叶松最差。保水剂处理对樟子松和红皮云杉地径苗高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对于落叶松和山杏地径和高生长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山杏施用保水剂后虽然地径生长量有明显增加,但高生长量却出现降低;樟子松采用防蒸腾剂处理,其地径和苗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43.1%和8.7%。红皮云杉地径、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39.1%和177.7%。不同整地方式明显影响了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水平沟最好,鱼鳞坑整地次之,最差是穴状整地;在草丛中,不同树种播种造林,胡枝子和山杏的成活率明显高于沙棘。  相似文献   

18.
中华鼢鼠是山西省低山丘陵区的主要害鼠之一,对林业生产危害极大.大同市大同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针叶树纯林,给中华鼢鼠的繁衍生息创造了有利条件,每年发生面积为2~3万亩,被害株率在12%左右,每亩鼠口密度约为1只.由于中华鼢鼠危害严重,导致造林地缺苗断垄,甚至高2米左右的幼树枯死,严重阻碍了大同县荒山造林和林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造林质量和造林地面积不实的问题,今春在林业改革中,我县把造林经费改为按树种按成活率投放的办法,明确地规定了各种树的亩投资和成活率标准。如杨树每亩投资40元,成活率95%,落叶松商投资12元,成活率为90%,云杉亩投资16元,成活率为90%。如达不到规定的成活率,每减低1%,亩投资则减少2%;而成活率每提高1%,亩投资则增加0.5%。同时对坑盘规格,株行距大小和具体栽植标准,都相应的提出了质量要求,如  相似文献   

20.
1982年春,我们在开县、奉节、巫山、巫溪等县,选择具有天然更新能力强、适应性较广、可供川东高山地带飞播造林用的高山松、油松、落叶松、云南松、冷杉、云杉、漆树,进行了人工撒播造林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