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阐述了稻蛙绿色生态种养体系中病虫草害发生和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降低农药施用风险的措施,提出了稻蛙绿色生态种养体系中农药替代、农药创新、农药选择、器械研制、科学施用农药的方法,并为保障稻田综合产值、保护稻田生态环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稻蛙绿色生态种养体系中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构成元素,明确了稻蛙绿色生态种养体系中稻蛙优质、高产所需稻田生态系统构建设施,如蛙类动物防逃、防天敌捕食的设施,稻田物质能量循环高效利用的设施等,"稻—蛙"+养殖动物的三元及多元复合种养设施的构建方法,提出了提高对稻田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识,加大产业科技支撑的力度,以科技支撑和引领产业高效发展,加强推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从政策上进行规范,引导产业高效率发展的稻田多元复合种养中基础设施建设策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稻鸭共育”是湖北省今年重点推广的一项增产、增效的生态型农业生产技术,在水稻移栽后至齐穗期将雏鸭放入稻田与水稻共生,利用鸭子采食、排泄和不间断的蹬踏活动,起到有效的除虫、除草、中耕、增肥、控制病害和刺激水稻生长作用,从而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达到增产、增质、增效的日的,为了探讨“稻鸭共育”技术对水稻主要病虫草害控制效果,我们在湖北省农业厅与武穴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稻鸭共育”示范区对该技术控制病虫草害效果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促进稻田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技术的应用,提高稻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落实"到2020年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组,于12月8—9日在浙江宁波市举办了全国稻田天敌昆虫利用技术培训班。来自全国21个水稻主产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水稻生产市、县和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区以及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云贵稻区农药“减施增效”策略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云贵稻区病虫害为害及治理现状,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阐述了水稻农药"减施增效"的必要性和实践措施的科学性,探讨了云贵稻区农药减施的策略与举措,提出了云贵稻区病虫草害防控农药"减施增效"的下一步研究重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蛙类养殖动物常见疾病及稻蛙绿色生态种养体系中养殖蛙类的常见疾病及发生特点、流行因素、疾病症状及危害情况,介绍了稻蛙复合生态种养田养殖蛙类的常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及预防和控制措施,明确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疾病防治理念、建立了稻蛙绿色生态种养中蛙类健康管理规范,探讨了稻蛙绿色生态种养工程中养殖蛙类疾病的控制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水稻生产减施除草剂的目标,将化感材料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取得对稻田杂草有效控制的效果,田间采用再裂区试验法研究了化感稻3号和N两优201两个水稻化感材料和非化感材料五山丝苗在不同水分管理、移栽密度和除草剂不同用量下,对水稻产量和田间杂草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早季稻田还是晚季稻田,施用常规除草剂量的小区杂草生物量均为0,施用常规剂量50%除草剂且仅在孕穗期晒田的小区和常规密度小区有少量杂草发生。不施除草剂的水稻材料小区杂草生物量依次为化感稻3号N两优201五山丝苗。移栽后75 d,不施除草剂的小区相同水稻材料孕穗期不晒田比晒田处理、高密度比常规密度处理的杂草生物量小。早季稻田不晒田和高密度提高了水稻的产量,晚季稻田则相反。化感材料化感稻3号和N两优201在田间的抑草效果较五山丝苗要好。在水稻生产中,水稻化感材料结合农艺措施,可以实现水稻不减产,田间杂草得到有效控制,除草剂量减50%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多数稻田依靠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来获得高产,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的稻米产品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水稻移栽活兜后,在稻田放养鸭子,稻田中的昆虫、杂  相似文献   

9.
科健 《江西植保》2004,27(1):43-43
稻鸭共栖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绿色、安全、优质、营养的大米和鸭肉,所以稻鸭共栖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 稻鸭共栖技术与中国传统的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水稻移栽返青后,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开始抽穗时为止,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将稻鸭共栖技术与绿色大米生产技术有机地结合在…  相似文献   

10.
稻田泽蛙产卵习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泽蛙(Rana Limnocharis Boie)又叫“梆声蛙”(见照片),为我地稻田蛙类中数量最多的类群。其体型瘦小,行动活泼,捕食量大,是稻飞虱、稻叶蝉、稻螟虫、稻纵卷叶螟和稻蝽蟓等多种害虫的重要天敌。据福建莆田县渠桥公社1975年报道,每亩稻田放养泽蛙500—800只,防治三化螟效果达90.3—91.5%。我们1980年小区试验,每亩放养泽蛙500只防治稻飞虱、稻叶蝉,效果达到76.7%,放蛙区比对照区飞虱数量减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蛙防治害虫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病虫害是制约水稻生产的重要因子。为了减轻病虫害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 ,每年均有大量的化学农药被用于稻田生态系统中。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在杀害目标病虫的同时 ,也杀伤稻田中有益天敌 ,且污染了生态环境 ,增加了稻谷中农药的残留量 ,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控制因子的作用 ,已成为国内外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病虫为害 ,进而实现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共同呼声 [1~ 3]。在诸自然控制因子中 ,对寄生蜂和蜘蛛的研究较为深入[4~ 10 ] ,但蛙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则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99…  相似文献   

12.
目前南方大部分稻田采用连作耕作制度,并且滥用农药现象严重,这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探讨稻田轮作对减轻稻田病、虫、草害的生态作用,本试验以长期水稻连作为对照,根据14年田间定位试验,详细研究了稻田轮作对水稻病、虫、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轮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稻田水稻的病虫草害。稻田轮作处理的早稻纹枯病发病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0%,病情指数低0.4%;晚稻纹枯病的病株率平均比连作处理低17.7%,病情指数低13.3%。轮作处理的早晚稻稻曲病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也都低于连作处理。轮作处理所受虫害比连作处理要轻,轮作稻纵卷叶螟造成的白叶率和二化螟造成的白叶率明显低于连作。轮作处理的杂草生长情况比连作处理弱。  相似文献   

13.
正针对近年来水稻螟虫在长江流域等稻区大发生、防治难度大、导致农药使用量居高不下等问题,全国农技中心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中下游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组于2017年12月20—22日在江西婺源县举办了全国水稻螟虫减药控害技术培训班。培训班邀请国内有关专家学者与植保技术推广系统人员,共同研讨水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和2018年,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和绵阳市三台县分别开展了水稻病虫草害全程减药控害解决方案试验示范。实施该方案对水稻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和稻田杂草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东坡区、三台县减药示范处理较当地常规用药处理分别减少制剂用量67.38%和41.29%,增产21.39%和24.31%,实现增收276元/667m~2和346元/667m~2,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与不施药防治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3):31-32
在水稻病虫防治中,单纯依靠化学防治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病虫草害发生严重,一些偶发或次要病虫危害逐年加重,部分害虫(例如二化螟)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特别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增加了水稻种植成本,而且还污染了稻米,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了验证病虫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综合防治技术的效果,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安排,四川省在水稻病虫发生危害具有代表性的天全县和双流县稻区建立了水稻病虫综防技术示范区和不施药对照区,探索科学防治水稻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广东雷州杂草稻的发生与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草稻是世界稻田最主要的草害之一,其发生、传播和危害给栽培稻的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广东省雷州市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水稻生产地,一年可以种植两季水稻,素有"粤西粮仓"之称。20世纪90年代以后,杂草稻随着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而迅速传播,逐渐成为雷州稻田的主要害草之一,给当地的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杂草稻分蘖力强和落粒性强、在土壤种子库中存活时间长、能模仿栽培稻品种的形态特征,并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对其进行防治非常困难。针对上述问题以及杂草稻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对杂草稻在雷州市稻田生态系统中的来源、传播、分布范围、发生状况以及水稻耕种方式对杂草稻群体动态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管理措施,希望将杂草稻的发生和危害降低到最小水平。  相似文献   

17.
水稻病虫害防治,除选育多抗品种和施药控制以外,合理施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亦是病虫综合防治的重要环节。作者对稻田增施硅肥控制病虫害进行了试验,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定点观察,初步探明硅肥对病虫的抑制作用及增产效果。1 硅肥对褐稻虱的控制 不施硅肥的对照区田间褐稻虱出现3次若虫孵化高峰,而施用硅肥只出现2次若虫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连年重发,以及稻农长期单一使用吡虫啉和大剂量、高频次使用治螟药剂,导致褐飞虱、螟虫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增大。为研究探讨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用药减量施用技术,降低农药使用量和应用风险,确保水稻优质高产,特进行此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1.6%狼毒素水乳剂1 500 mL/ha、1%苦皮藤素乳油1 050 mL/ha、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 200 mL/ha和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剂90 g/ha 4种农药在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盛期对三江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纵卷叶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7 d、15 d,1.6%狼毒素1 500 mL/ha的杀虫防效、保叶效果和持效性最好,但性价比中等;1%苦皮藤素1 050 m L/ha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次之,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但其速杀性、性价比最高,对稻、鱼安全,水稻产量高,在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时,可以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稻田上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2011—2013年在金山区进行了稻鸭共作对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土壤调节作用、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水稻种植,鸭稻共作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成本减少80%以上,平均增加经济效益2 000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