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正本研究利用便携式背膘仪对光明核心育种场法系大约克后备母猪发情配种当天、哺乳21d背膘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背膘母猪的有关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备母猪参与配种时膘情不同对其繁殖表现影响显著,背膘在16~17mm时产仔数最好,断奶背膘在15~16mm时断奶发情率最好。  相似文献   

3.
<正>母猪优良的生产性能在实际生产中不一定每个客户都能真正体现出来,我们知道:经济效益=(环境+营养+品种)×管理,可见管理在生产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管理不当,其优良的生产性能就没有得到彻底的发挥。合理的后备母猪管理是猪群生产高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了江西某猪场纯种或杂种母猪所产仔猪,结果发现试验猪在断奶时、保育结束时和200日龄时的体重与初生重呈正相关,且相关系数R<0.05。此外,后备母猪的初生重也会影响其随后的生长和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5.
后备母猪不发情、1~2胎母猪繁殖障碍和淘汰严重(即所谓的二胎综合征)、母猪的利用年限短,其终生繁殖性能低等问题的出现,与后备母猪的选留、正确培育和饲养管理等有重要的关系。在生产实际中,如何减少后备母猪不发情和降低二胎综合征的发生、提高母猪的终生繁殖性能等,是摆在猪场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这对提高母猪的利用效率、提高养猪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后备母猪的饲养直接影响其作为繁殖母猪的终生繁殖性能,加强后备母猪各营养水平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本文综述了能量水平、矿物元素钙和磷以及维生素E对后备母猪初情启动及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整理了河南省某公司群养模式下母猪5 625窝和限位栏饲养模式下母猪5 086窝的繁殖记录(包括杜洛克猪、大白猪、长白猪),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饲养模式下初产及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产仔数方面,相比于限位栏饲养模式,经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总产仔数提高了0.63头、产活仔数提高了0.64头、健仔数提高了0.79头、畸形数降低了0.01头(P0.01)。在生长性能方面,相比于限位栏饲养模式,初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所产仔猪平均初生重提高了0.11 kg、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55头、平均断奶重提高了0.46 kg(P0.01);经产母猪在群养模式下所产仔猪初生窝重提高了3.44 kg、平均初生重提高了0.18 kg、断奶仔猪数提高了0.61头、平均断奶重提高了0.59 kg(P0.01)。在杜洛克、长白、大白三个品种之间,初产及经产母猪的产仔数、活仔数、断奶仔猪数、断奶重等各项繁殖相关参数多在群养模式下升高,显现出了一致性。在发情及平均使用胎次方面,群养模式下母猪断奶后再发情间隔缩短了0.77 d(P0.01),年均胎次增多了0.27胎(P0.05)。说明群养模式下,母猪整体繁殖性能及利用率优于限位栏饲养模式,杜洛克、长白、大白初产及经产母猪的繁殖相关参数表现出了相似的变化趋势,且群养模式下母猪初情和初配日龄均有所提前,生产周期更短。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后备母猪不同初情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方法,将738头后备母猪按照初情日龄的早晚分为4个处理组(初情日龄200 d为Ⅰ组;200 d≤初情日龄220 d为Ⅱ组;220 d≤初情日龄≤240 d为Ⅲ组;初情日龄240 d为Ⅳ组),检测母猪第1胎、第2胎、第3胎及综合6胎的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仔猪初生均重、哺乳仔猪断奶均重、哺乳仔猪日均增重等指标。结果表明:(1)母猪头胎,Ⅱ组与Ⅰ组相比,母猪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断奶均重、哺乳仔猪日均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2)母猪第2胎,Ⅱ组、Ⅲ组与Ⅰ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均显著提高(P0.05);(3)母猪第3胎,Ⅱ组与Ⅰ组、Ⅲ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均显著提高(P0.05);(4)母猪综合6胎,Ⅱ组与Ⅰ组、Ⅲ组、Ⅳ组相比,母猪产仔数、母猪产活仔数、哺乳仔猪日均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后备母猪初情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影响,最佳初情日龄为200 d~220 d。  相似文献   

9.
用经产杂种母猪60头,测定了妊娠期母猪在不同饲养方式下的体况及繁殖性能。结果指出:在妊娠全期饲喂总量相等的条件下,‘前低后高’组比‘均一’组妊娠母体净增重高5.6千克(P<0.01)。在泌乳期设高水平和中水平两组,在泌乳第二、第四周时,‘前低后高,组仔猪个体重都显著高于‘均一’组,其数值分别为4.1对3.8千克和7.3对6.9千克(P<0.05);泌乳第三、第四周时,与中水平相比,高水平饲养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及离乳窝重,但对母猪体重无影响(P>0.05),其中‘低一高/高’组仔猪生长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合。‘均一/中’、‘均一/高’、‘低一高/中’、‘低一高/高’组的28日令仔猪窝重分别为64.4千克、66.6千克、62.8千克和72.4千克。本文还讨论了母猪妊娠期两种饲养方式对泌乳母猪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有研究表明母猪早产会降低母猪窝产仔猪数和仔猪成活率。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母猪早产(妊娠期不足114天)的发生率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选择新疆某种猪场出生日期为2015年3月—2015年12月的加系杜洛克、加系长白和加系大白母猪共3 017头,探究不同品种头胎母猪的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对其终生产仔性能的影响,为后备母猪早期选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白完成第6胎生产母猪占比仍在30%以上,长白占比25.79%,杜洛克占比16.36%,大白母猪利用年限最长,其次为长白,杜洛克利用年限最短;头胎产仔数越多,下一胎继续产仔母猪数占比越大,利用年限越长;随着母猪校正达100 kg体重日龄增加,母猪终生总产仔数不断减少(P<0.05);校正达100 kg体重背膘越厚,终生产仔数越多(P<0.05),但当大白、长白背膘厚超过20 mm、杜洛克背膘厚超过14 mm时终生产仔性能下降;母猪生长性能和头胎繁殖性能与终生产仔性能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校正100 kg体重日龄、校正100 kg眼肌高度、头胎死胎数、头胎断奶配种间隔(WEI)与终生产仔性能呈负相关(P<0.05),校正100 kg日增重、校正100 kg背膘厚、头胎总仔数、头胎活仔数与终生产仔性能呈正相关(P<0.05),大白母...  相似文献   

12.
试验选用妊娠85 d的健康长×大经产母猪4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常规基础日粮+母猪乐2 kg/t饲料。试验期51 d。结果表明,母猪乐能显著提高母猪产后初期采食量(P<0.05)和日均泌乳量(6.96 L/dvs8.37 L/d),改善母猪体况;降低初生仔猪弱仔率(4.70%vs2.31%),提高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P<0.01)及断奶仔猪成活率(93.12%vs96.26%);试验组每头仔猪比对照组增加收益9.82元。  相似文献   

13.
14.
为解决母猪产后无乳、少乳和降低死胎率等问题,根据滇陆系母猪繁殖生理特点,采取不同生理阶段进行限制饲养.结果表明:整个妊娠期的能量供给应采用前低后高,配种前10~14d采取短期优饲,日喂料量1.8~2.2kg,配种至妊娠后60d,日喂量1.5~1.8kg,妊娠后60~90d,日喂1. 8~2.4kg,90~110d日喂2.4~3.0kg为较理想.产前3d减料.  相似文献   

15.
精准饲养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主要体现在对猪群的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的转变。在养猪生产过程中,母猪是创造利润的源泉,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是猪场是否盈利的关键。目前,精细化管理渗透到养殖环节的各个方面,结合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文内就精准饲养管理模式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推广和应用精准饲养模式来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提供借鉴,服务于养猪生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输精方式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并探究自动仿生输精(快配舒)方式下不同输精剂量的输精效果,将待配后备母猪600头,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进行常规输精80 mL、自动仿生输精60 mL和自动仿生输精80 mL,并对输精后的母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常规输精与自动仿生输精2种不同输精方式下的配种受胎率、配种分娩率、窝均产健仔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死胎数、窝均产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和仔猪初生均重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自动仿生输精(快配舒)能显著提高配种效率,且自动仿生输精方式(快配舒)下,每头母猪使用60 mL精液量的输精效果优于80 mL精液量。  相似文献   

17.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决定养猪生产水平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胎次结构能够使母猪的繁殖性能在群体水平上达到最大化,但是目前适宜繁殖母猪的胎次结构并没有统一标准,而且在实际生产中各种因素也制约和影响着繁殖母猪群体的胎次结构。本研究应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根据现代养猪生产的工艺和生产参数,以600头基础母猪为研究对象,重构商业万头猪场10年的生产过程,根据母猪的年生产能力(PSY)的大小,研究合理和适宜的繁殖母猪的胎次结构,为猪场制定母猪群体的胎次结构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结果表明:当母猪群体第1~10胎的比例分别为3.40%、4.26%、12.48%、19.15%、19.93%、17.02%、12.70%、7.87%、2.48%、0.71%时,年产仔数和断奶仔猪数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探讨在以定时输精为基础的批次化生产条件下,高温季节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分别在高温季节(7—8月)、春季(5—6月)和秋季(9—10月),研究激素处理组(试验组)和自然发情组(对照组)的美系长大二元后备母猪在返情率、利用率、妊娠率及窝均产仔数等统计指标上的差异,探讨高温季节定时输精技术在后备母猪上应用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春、秋季节试验组返情率都低于对照组,但利用率上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温季节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返情率和利用率上差异均不显著(P>0.01);春季试验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夏季和秋季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然而在总体妊娠率方面,春季和秋季的试验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夏季妊娠率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窝均产仔数方面,同一季节内试验组和对照组窝均产仔数差异均不显著,但夏季的窝均产仔数显著低于春季和秋季的窝均产仔数(P<0.01)。结论,尽管定时输精技术在春、秋季节能够显著增加后备母猪的利用率、总体妊娠率和窝均产仔数,但并不能显著改善高温季节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试验主要研究在饲粮中添加葡萄糖氧化酶(GOD)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8头体质量、胎次和体况相近的健康妊娠后期母猪,完全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1头母猪。其中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妊娠和哺乳饲粮;Ⅱ和Ⅲ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GOD100和200 g/t饲料。试验从预产期前30 d(妊娠85 d)开始,到仔猪28 d断奶,共58 d。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平均每窝产仔数和出生窝质量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50及0.34头和1.40及0.97 kg,其中100 g/t加酶组出生窝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仔猪断奶均质量和平均日增质量显著提高,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因此,在母猪饲粮中添加GOD可有效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和哺乳仔猪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20.
饲养方式对番鸭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饲养方式对番鸭产蛋后期繁殖性能影响的观测,结果表明:网上竹栅平养平均产蛋率(37.25%)显著高于地面平养(33.15%)(P<0.05);网上平养种蛋合格率(95.43%)和地面平养(95.34%)差异不显著(P>0.05);而地面平养受精率(96.28%)极显著高于网上平养(83.56%)(P<0.01);地面和网上平养存活率分别为99.96%和100%,差异不显著(P>0.05)。经比较分析,采用网上平养可提高饲养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