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花粉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凤仙花的Impulse Orange和Cajun Carmine品种上开展了花粉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西花蓟马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物未开花前,添加花粉和不添加花粉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差异显著,添加花粉能显著增加两个品种上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其西花蓟马数量分别为174.50、43.67头,而未添加花粉时分别为138.33头和27.00头。在植物开花后,添加花粉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虽有一定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影响很大,无论是添加花粉还是不添加花粉,在两个品种上均表现为开花后的数量显著大于开花前的数量,说明凤仙花植物本身的花对西花蓟马种群的迅速增长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2.
西花蓟马是危害蔬菜、花卉等植物的世界性入侵害虫,本文研究了西花蓟马入侵后银川设施辣椒上的蓟马种群动态,为深入了解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种群竞争关系及其发生态势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大量采集银川设施辣椒蓟马、制作玻片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鉴定,以及通过室内西花蓟马与花蓟马两个种群混合饲养和单种群饲养研究,明确了银川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的发生分布情况、种群竞争及发生趋势。结果表明:银川设施辣椒上西花蓟马种群数量明显占优势,占总量的73.62%,极显著多于花蓟马种群数量;两种群单独生存并经过一个世代,两种群的虫口数量和雌性比均无显著差异;两个种群混合饲养条件下,西花蓟马种群虫口数量和雌性比均略高于花蓟马。分析表明,共存时西花蓟马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对银川设施辣椒本土蓟马种群造成较大威胁,为做好该虫的预测预报及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月季上微小花蝽种群的发生特点及其对西花蓟马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在昆明月季种植区,微小花蝽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4~5月份和8~9月份,其中,以4~5月份种群发生量最高;露地月季田块上的微小花蝽种群密度明显高于温室大棚;微小花蝽在不同月季品种上的种群密度也有所差异,月季艳粉品种上的蓟马种群密度高于超级品种。微小花蝽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Na=1.2330N/(1+0.02333N),1天内1头微小花蝽成虫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16.9头和7.7头。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不同花色菊花品种上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发生情况及种群变化规律,利用蓝色粘虫板调查了大棚种植的7种单色(黄色、橙色、白色、绿色、粉色、紫色、红色)以及4种双色(黄绿、黄红、白绿、黄白)菊花品种上不同时期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及雌雄性比。结果表明,根据四分位法得到西花蓟马的发生早期与菊花苗期重合,主要发生期与菊花开花期重合,发生晚期为切花后生长期。在所有单色菊花品种中,西花蓟马在黄色菊花品种上的种群密度最高,主要发生期虫口密度达19.98头/板;且雌雄性比最大,为5.85,显著高于其它单色菊花品种上的雌雄性比。在所有双色菊花品种中,黄绿菊花品种上的西花蓟马种群密度最高,主要发生期虫口密度达26.89头/板,显著高于其它双色菊花品种上数量,且雌雄性比也最大,为6.87。菊花开花是导致西花蓟马种群迅速上升和种群中雌虫比例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且西花蓟马偏好为害与黄色花色相关的菊花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辣椒田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种类和发生规律?于2019年和2020年对昆明市盘龙区辣椒田的蓟马及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 并进行了时间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 辣椒田蓟马种类共有10种, 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黄蓟马Thrips flavus?八节黄蓟马T. flavidulus和花蓟马F. intonsa, 其中西花蓟马的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593和0.551; 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有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二叉小花蝽O. bifilaru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其中南方小花蝽优势度最高, 两年分别为0.759和0.728?两年中, 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波动幅度最大, 在7月中上旬数量最高值两年分别为66.5头/m2和61.5头/m2, 而捕食性天敌昆虫活动高峰时间滞后于蓟马?2019年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0; 2020年八节黄蓟马时间生态位宽度最高, 为0.87?黄蓟马和八节黄蓟马同其他优势种蓟马的生态位重叠指数高, 两种蓟马在时间序列上活动情况相似?3种捕食性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指数相近, 在辣椒田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辣椒田蓟马发生量大且种类呈现多样性, 其中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较高, 应着重对其进行防治?南方小花蝽?二叉小花蝽?异色瓢虫是控制辣椒蓟马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 在辣椒花期前以及各种农事操作时尽可能保护其种群数量, 增强天敌对蓟马的自然控害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外源因子对菜豆的诱导抗性及对西花蓟马的影响, 研究了茉莉酸、水杨酸甲酯、西花蓟马为害、机械损伤诱导处理的菜豆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茉莉酸、水杨酸甲酯、西花蓟马为害处理菜豆植株显著延长了西花蓟马未成熟期的发育时间, 较健康植株分别延长4.72、2.87和4.95 d, 也造成西花蓟马的存活率不同程度的下降。西花蓟马在机械损伤处理和健康植株发育时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均使西花蓟马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并且茉莉酸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因此, 外源茉莉酸和水杨酸甲酯诱导的菜豆可对西花蓟马生长发育和种群动态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且茉莉酸的诱导抗性要优于水杨酸甲酯。本结果对探索西花蓟马的防治新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田甜  郅军锐  牟峰 《植物保护》2014,40(1):77-73
研究了二斑叶螨雌成螨的密度分别为5、10、15头/株,为害时间分别为2、4、6 d时,西花蓟马2龄若虫对上述处理菜豆的选择性,并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分析鉴定了相应处理菜豆的挥发物。结果表明,在菜豆上二斑叶螨密度为10头/株和15头/株时,西花蓟马均趋向于选择二斑叶螨为害4 d的植株,二斑叶螨密度为5头/株时,西花蓟马对不同为害时间菜豆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在二斑叶螨为害的3个时间段下,西花蓟马2龄若虫均趋向于15头二斑叶螨为害的植株,对5头为害株的选择性最差,表明高密度的二斑叶螨为害株对西花蓟马有一定的吸引作用。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在二斑叶螨不同密度不同时间为害下存在一定差异,推测1-庚烯-3-酮、新植二烯、(Z)-3-己烯 2 甲基 丁酸酯、2,6-二甲基-辛烷、3-甲基-壬烷、十三烷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1,4-己二烯-3-醇、1-辛烯-3-醇、2 乙基-己醇、反式 2,4-二烯醛、β-环柠檬醛、顺式-3-己烯醇2-甲基-2-丁烯酸酯对西花蓟马具有一定的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8.
胡瓜钝绥螨控制日光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省寿光市开展利用胡瓜钝绥螨控制日光大棚甜椒上的西花蓟马的研究与应用结果显示:①利用胡瓜钝绥螨能有效控制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②在甜椒的整个生长季节(270 d)中需释放2~3次胡瓜钝绥螨:苗期每次释放5~10头/株,结果期每次释放20~30头/株;③释放胡瓜钝绥螨的生防区比常规化防区减少农药使用10次;④释放胡瓜钝绥螨的生防区在释放后25 d左右,对西花蓟马种群控制效果为81.1%~86.7%,35 d左右达92.7%,55~85 d期间一直维持在91.4%~94.5%之间;常规化学防治效果分别是第25 d左右为41.1%~53.9%,35 d左右达56.9%,第55~85d期间一直维持在73.7%~74.9%。试验表明,胡瓜钝绥螨对为害甜椒上西花蓟马有良好的控制作用,明显好于常规的化学防治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是一种分布广、危害大的世界性检疫害虫。本研究旨在探讨田间常见5种寄主植物上的西花蓟马种群的寄主专化性和遗传多样性。以采自甘肃、宁夏的辣椒、茄子、蜀葵、月季、美人蕉等5种寄主植物上的西花蓟马为对象,以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为靶标,应用Arlequin 3.5软件进行种群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基因流水平及分子变异分析,以MEGA 7.0和Network 5.0软件分别构建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中接网状树。结果显示,当以mtDNACOⅠ和COⅡ基因为靶标时,分别检测到13种和12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_1和H_2为优势单倍型;辣椒和茄子上的单倍型数量只有3种(COⅠ基因)或2种(COⅡ基因),而蜀葵、月季和美人蕉上的单倍型数量比较多,为7~9种(COⅠ基因)或8~9种(COⅡ基因);辣椒和茄子上的种群单倍型种类、单倍型多样性、核苷酸多样性和核苷酸平均差异数等均较蜀葵、月季和美人蕉上的种群低。COⅠ和COⅡ基因总寄主种群Fu's Fs检验结果分别为2.36和4.06,种群大小整体保持稳定;总寄主种群固定指数FST和基因流Nm分析表明,西花蓟马各寄主植物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充分,尚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部;基于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的单倍型聚类和网状树都明显分为两支,分别对应西花蓟马的温室品系Glasshouse strain和羽扇豆品系Lupin strain;其中温室品系在所有寄主植物种群中均有发生,而羽扇豆品系的单倍型主要来自多年生的蜀葵、月季和美人蕉等植物,在辣椒和茄子上并无羽扇豆品系发生。研究结果对西花蓟马种群扩张机制探讨、遗传动态分析以及有效防控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西花蓟马、花蓟马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室内研究了19、22、25、28和31℃条件下两种蓟马在辣椒上的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及生命参数,以揭示温度对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本地害虫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9~31℃范围内两种蓟马雌、雄成虫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内禀增长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西花蓟马和花蓟马皆是在31℃时最高,分别为0.1347和0.1822。两种蓟马的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殖率与温度之间呈曲线关系。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西花蓟马在各温度下的存活率高于花蓟马,但内禀增长率低于花蓟马。西花蓟马的繁殖力、种群趋势指数及净增值率在22℃时最高,花蓟马在25℃时最高。两种蓟马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22℃是西花蓟马的最适温度,而25℃更适合于花蓟马。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评价南方小花蝽Orius strigicollis的生物防治潜能,明确南方小花蝽高龄若虫以及成虫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成虫的捕食作用及其种内互残行为。在室内通过捕食功能反应试验评价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成虫的捕食能力,通过南方小花蝽种内互残的选择与非选择性试验分析不同龄期、不同猎物密度下南方小花蝽的种内互残行为。结果表明,南方小花蝽4~5龄若虫和雌雄成虫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捕食能力评价指标a’/Th大小依次为雌成虫(33.2)>雄成虫(18.8)>5龄若虫(16.7)>4龄若虫(11.7)。种内互残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蓟马的环境下南方小花蝽4、5龄若虫平均死亡数量分别为1.5头和1.7头,显著高于对照。接入南方小花蝽雌成虫后,当西花蓟马若虫密度为10头时的死亡数量高于密度为5头时的死亡数量。当南方小花蝽雌成虫∶若虫∶蓟马数量比为1∶5∶5时,南方小花蝽1龄若虫死亡数量最高,为2.3头;当南方小花蝽雌成虫∶若虫∶蓟马数量为1∶5∶50头时,南方小花蝽若虫的死亡数量均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在不同辣椒品种上的发生及为害规律,以5个辣椒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组建西花蓟马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从西花蓟马各个虫态的发育历期来看,‘杭椒五号’和‘太空辣’比较适合蓟马生长繁殖,其次为‘洋大帅’,‘娇龙’、‘74-82’最不适合西花蓟马生存。西花蓟马在5个品种上的存活曲线类型不同,在‘杭椒五号’上的存活曲线偏向A型;在‘洋大帅’、‘太空辣’品种上偏向B型;在‘娇龙’、‘74-82’品种上则偏向于C型。通过种群参数分析表明西花蓟马比较喜好取食‘洋大帅’、‘太空辣’、‘杭椒五号’3个品种,‘娇龙’和‘74-82’品种则不利于西花蓟马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3.
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明确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与本地物种烟蓟马的发育和繁殖的区别,在25℃恒温条件下,组建了西花蓟马与烟蓟马在紫甘蓝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西花蓟马在紫甘蓝上的未成熟期为11.55天,显著低于烟蓟马;西花蓟马两性生殖时,雌成虫平均寿命为32.06天,单雌产卵量为125.19粒,孤雌生殖时,雌成虫平均寿命可达43.33天,单雌产卵量上升到246.40粒,而烟蓟马雌成虫平均寿命仅为23.44天,终生可产卵186.06粒;西花蓟马取食紫甘蓝的内禀增长率为0.1543,低于烟蓟马的0.1872;西花蓟马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为72.2456,而烟蓟马为126.2272;西花蓟马在紫甘蓝上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所占的比例低于烟蓟马,而成虫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市门头沟碧琨种植中心的温室大棚茄子上释放巴氏钝绥螨后,调查统计对茄子上西花蓟马及东亚小花蝽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释放巴氏钝绥螨对温室大棚茄子上的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在其高峰期具有一定的压低作用,尤其是释放200头/m2巴氏钝绥螨效果更好。温室大棚茄子上自然发生的本地天敌东亚小花蝽的种群数量,在各处理间的总体趋势相同,随着西花蓟马的数量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西花蓟马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之一, 为了解其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 测定了云南6个地理种群141个个体的mtDNA-COⅠ基因片段。结果表明:在比对的433 bp基因片段中, 变异位点19个, 共检测出5个共享单倍型, 单倍型间出现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证实了云南西花蓟马为一个复合种群。地理种群间的遗传距离较低, 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各地理种群西花蓟马的遗传分化指数 Fst 为-0.021 19, 种群间变异多为负值, 表明云南西花蓟马种群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 种群间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南方小花蝽Orius similis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的控制效果,本研究在非洲菊上以2头/m2密度释放南方小花蝽,以西花蓟马的虫口减退率及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校正防效作为指标评价了其控害效果。结果显示:在释放南方小花蝽前期,南方小花蝽对非洲菊上西花蓟马的控制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释放时间延长,控制效果显著提高,释放南方小花蝽21 d后的控制效果高达90.25%,而喷施化学农药的控制效果为-40.93%,释放南方小花蝽的控制效果远高于喷施化学农药处理,表明南方小花蝽对西花蓟马具有更高效持久的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17.
西花蓟马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世界性害虫。通过对其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西花蓟马,其发育历期长短顺序为辣椒>四季豆>茼蒿。寄主植物的不同部位对西花蓟马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成虫繁殖力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取食果实和叶片相比,西花蓟马取食花朵时生长发育速度、存活率及繁殖力明显提高。茼蒿花朵是西花蓟马最嗜好的寄主,用其饲养的西花蓟马成虫产卵期长、平均产卵量高;西花蓟马的未成熟期在茼蒿花朵上最短,为11.07 d,而在辣椒叶片上长达14.78 d。  相似文献   

18.
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Thysanoptera,Thripidae)一龄若虫为猎物组建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Acari:Phytoseiidae)实验种群生命表,获得净生殖力Ro=27.37,世代平均历期T=22.17天,内禀增长率rm=0.15,周限增长率λ=1.16,种群倍增所需时间t=4.64天等参数。将获得参数值与西花蓟马的相关参数值进行比较,巴氏新小绥螨瞬间增长率大于西花蓟马的瞬间增长率(0.14),雌成螨日取食7~12头西花蓟马一龄若虫,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可以作为控制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19.
尚素琴  刘平  张新虎 《植物保护》2016,42(3):141-144
为明确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初孵若虫的捕食效应,在相对湿度RH 85%±5%,5个温度梯度16、20、24、28、32℃,光照L∥D=16h∥8h条件下选取西花蓟马的初孵若虫进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方程。在16~28℃温度范围内,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攻击系数、捕食能力、最大日捕食量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处理时间则缩短,28℃时日捕食量最高达14.471 8头,处理时间最短为0.069 1d。温度达到32℃时,捕食量下降。当西花蓟马初孵若虫的种群密度一定时,巴氏新小绥螨的平均捕食量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猎物密度固定时巴氏新小绥螨存在明显的相互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共存时的生殖竞争,采用叶盘法测定了孤雌生殖方式下和两性生殖方式下,接入不同数量西花蓟马雌、雄成虫后,豆大蓟马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接入不同数量豆大蓟马雌、雄成虫后,西花蓟马的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明确了2种蓟马成虫数量和性别对彼此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的影响。在豆大蓟马孤雌生殖方式下,1头西花蓟马雌成虫即可使其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显著降低,由8.8粒和61.6粒分别下降至7.5粒和52.4粒,而1头西花蓟马雄成虫对其产卵量无显著影响;在豆大蓟马两性生殖方式下,1头西花蓟马雌成虫同样可显著降低其日产卵量和总产卵量,由6.6粒和46.2粒分别下降至5.2粒和36.6粒,1头西花蓟马雄成虫也可显著降低其产卵量,分别下降至5.9粒和41.4粒;西花蓟马雌成虫对2种生殖方式下豆大蓟马产卵量的影响均显著或极显著大于雄成虫。在西花蓟马孤雌生殖方式下,1头豆大蓟马雌成虫和雄成虫即可显著降低其产卵量,日产卵量由6.8粒均下降至6.1粒,总产卵量由47.4粒分别下降至43.0粒和42.6粒;在西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